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自此,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江苏省宝应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当地职业教育的骨干学校,近年来,以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为目标,以打造“五大校园”为方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大力推进职教富民工程,在突破“瓶颈”的同时,在当地引起了“蝴蝶效应”。

    日前,记者走进宝应中专,探寻其制胜的法宝。

    理念渗透

    彰显“品牌效应”

    作为一个职业学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有独特的办学思想,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打造独一无二的“金名片”。采访中,记者得知宝应中专近年来以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打造 “五大校园”为办学方向,凸显学校特色,创品牌职业学校,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之道路。

    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艰巨任务,是培养蓝领人才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一些职业学校盲目地扩大招生规模,宝应中专却没有跟风,始终将办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础,实行“大树式”成才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以办学理念赢得社会的认可。

    文化底蕴、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与当地匹配的强势专业,是一所职业学校保持较好办学质量的前提。为此,宝应中专提出了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责任校园、质量校园、创新校园”等“五大校园”的办学理念。其中,“平安校园”是提升办学质量的基础;“和谐校园”是提升办学质量的氛围;“责任校园”是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质量校园”是提升办学质量的核心;“创新校园”是提升办学质量的动力。一切围着“质量转”已经在校园深入人心。学校同时明确,只有将“五大校园”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以贯彻落实,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创出品牌学校。

    彰显特色

    突出“品牌办学”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学校要实现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才是硬道理。宝应中专提出全体教职工要树立“责任”意识,把“五大校园”建设贯彻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

    教师强,学校则强,这是学校领导的共同认知,锤炼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宝应中专在开展“三走”(走进企业、走向高校、走出国门)进行师资培训的同时,创新开展校级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评选活动,制订了《宝应中等专业学校2013-2015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宝应中等专业学校骨干教师考核及奖励实施方案》、《宝应中等专业学校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文件。以奖惩方式、考核手段,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邀请名师作讲座,开展省市级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同时,学校要求所有教师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特长,转变差生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倡导教师要“育品牌学生”、“做品牌教师”,要善于发现,鼓励和发展每个学生的长处,一个学生对应一种教育方法。

    记者了解到,学校推行“三定”培养模式,即“定向招生、定型培养、定点就业”。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一方面围绕机械加工、汽车制造及配套件等产业,做强机电技术应用等优势专业,充实、改造和扩建相应专业群,满足传统产业提升的需要;另一方面抓住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加速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三产服务、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专业的建设,在原有相近专业的基础上加以充实、改造和提升。目前已经建成江苏省示范专业6个、品牌专业3个,形成了契合当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信息技术、加工制造、财经商贸类三大骨干专业群,为培养适应宝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技能比武 提升专业水平

    学校以省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为引领,全面推进“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在2013年12月中旬举办的第十届扬州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该校取得骄人战绩,共获12块金牌,10块银牌,16块铜牌,金牌数及奖牌总数位列扬州市前列,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学校通过推荐学生到宝胜集团等企业顶岗实习、举办冠名班等形式,鼓励、引导学生在本地就业,积极促成定点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

    近年来,学校已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数千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学校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一个窗口,接待了上千名中外客商,为中外客商来宝应投资增添了信心,优化了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同时,宝应中专紧贴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主动争取党委、政府以及农业、劳动、科技等部门的支持配合,积极实施新农民培训工程,推广“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学校围绕实用技术需求,成为“技术播种机”;围绕产业化需求,成为“产业化加速器”;围绕劳动力转移需求,成为“外出旅行社”;围绕服务三农新需求,成为“信息传输带”。年培训达20000多人次,组建起了以宝应中专为龙头,乡镇成人校为站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体系,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和择业、创业能力,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扬州市总工会给予特别嘉奖,授予学校“人才培养先进单位”。人民网《学习与实践》专题网站对学校作了题为《当致富“教练”,为就业“投保” 》的专题报道。

    创新管理 构建特色文化

    学校要发展,必须要依靠一套先进的的管理体制,这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它浇铸了学校的上层建筑,是学校稳固成长的基础。宝应中专首先从学校的管理上下工夫,实施赏识教育和督查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全力推进“五大校园”建设。

    为了切实把“五大校园”建设落到实处,学校提出从“督查点评”入手,科学管理,务求实效。在实施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宝应中专启动了“日查、周评、月考核、学期总结”的管理机制,其中一个特色做法是实施双值导、周点评制度。即每天由一名校级领导和两名中层干部值导,其中一名中层干部具体负责学生工作督导,一名中层干部具体负责教学工作督导,对当天的各项常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处理、记载。单周由系部对本周的常规管理情况进行自评,双周由学校督导室、教务处、学生处、后勤保障处、教师发展处、实训处等处室轮流或根据需要对系部的常规管理情况进行点评。自评或点评必须总结做法,点出问题与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或建议,有力地提高了常规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信心和决心,使整个校园形成张扬个性、勤奋乐学的良好氛围,在强化日常管理的同时,学校提出要刚柔并济,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积极探索实践赏识教育模式,力使其模式化、成果化。今年2月22-23日,在江苏理工学院举行的省级立项课题中期检查中,该校申报立项的省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赏识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通过中期检查,并获得“优秀”等级。

    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宝应中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这是一种氛围,一种被多数人普遍认同的规则。每一个走进宝应中专的人,都会被这种氛围所感染,都会不自觉地溶入这个大家庭。就像学校负责人所说的,有了这种学习的氛围,就算校长更替,但学校的文化不会改变,一直“行走”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分工,也就出现了职业。职业生活是人们首要的社会活动,是个体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基本方式。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联系最紧密、最直接,是人们获得职业身份和职业资格的重要途径。

    社会在进步,职业教育自身也在完善与发展。世界各地职业教育的目的与发展趋势相似,从最初以“解决生计”为目的,即作为“吃饭教育”,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后来,以“振兴实业”为目的,把职业教育作为振兴实业的法宝;再到以学生的“持续发展”为目的,职业教育不再单纯作为个体谋生的平台与实业发展的手段,而更体现个体自我完善与可持续发展需要。这种批判式的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使得职业教育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济越发展,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在高水准的职业教育体系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今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前,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氛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好,职业教育正快速地走在构建现代体系的道路上,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宽阔的空间。

    从就业导向看,职业教育是低进高出的就业教育与富民教育。近年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上海市调查发现,沪应届生蓝领薪酬普遍高于白领,而且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从人才培养体系看,打破了原来职教学生“断头路”、“终结性”的发展格局。报读中等职业教育,同样可以圆大学梦。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打通,已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可以通过“3+2”职业教育、“五年一贯制”、高职单考单招、优秀毕业生免试入学、技能型高考等渠道升学,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学生升学之路逐年拓宽。

    从发展平台看,构建了开放、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中职与高职衔接、职教与普教沟通、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发展等举措,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次选择机会与多种继续深造方式。学生毕业既可以就业,也可以升学,相比普通高中更具选择性与灵活性。先就业、早担当责任,可以砥砺意志,获得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良机,有助于孩子少年立志,自强不息。因此说,职业教育提供了多样化成长路径,学生同样可以追寻人的无限可能与价值。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是适应、服务、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也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上。

编者按

    今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提到“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随着政策落地和推进,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也引起了舆论热议。

    从中山大学校长卸任后,黄达人教授就一直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并被邀请至各论坛、会议进行交流,讲述他眼中的职业教育和本科高校转型。本文是根据黄达人教授在各个场合下的发言综合而成。

---------------------------------------------------------------

    我眼中的职业教育

    卸任中山大学校长以后,2011年下半年,我走访了国内十五个省市的二十几所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骨干)校、民办学校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出版了一本访谈录《高职的前程》。可能很多人会奇怪,作为一个长期在“985”大学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怎么突然对职业教育感起了兴趣?一个现实的原因是,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可以更直接地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提供大量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高技术、应用型一线人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职业教育的深入理解,我认为,职业教育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高职的前程》前言里,我总结了职业教育的三个特征:一是师资,强调“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二是就业,强调持证上岗;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基础与实践结合。我发现,不仅在高职院校,在普通高校包括“985”大学里,也大量存在有着职业教育特征的专业。例如,临床医学专业的老师需要有在医院临床工作的经历。学校要办医学教育就要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学生上岗前需要通过执业医师考试。所以,讲职业教育,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高职院校。由于教育管理部门机构设置等原因,造成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看法,把高等职业教育看成是专科层次的教育,把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院校看成职业学校。这是对职业教育的一种误解。

    正因如此,我觉得没有必要非得把应用技术型高校直接等同于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型高校主要进行职业教育,但并不仅限于职业教育。而且,对于“职业教育”,大家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在现阶段,关键是把“应用型”这条路走起来;同样,也不代表其他高校就没有进行职业教育了。我赞成国家通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衔接中高职,打通职业教育断头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做法。说明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专科层次的,也不是只有命名为职业教育的学校才来关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现代职教体系很重要。打破了把高等职业教育看作专科层次的观念,回归了职业教育的本来面目,说明职业教育是贯穿整个高等教育的一个方向。

    因此,我建议,不要把职业教育体系和整个教育体系分得太开,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不刻意强调把应用技术型高校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而是应该把高等职业教育放在高等教育的框架下去考虑。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国情,老百姓很看重学历;另一方面,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把职业教育独立于整个教育之外,反而可能无法提高职业教育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两者的相互融合才能使得职业教育有地位。

    普职融合的他山之石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可以也应该融合。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和新加坡的做法可以提供一些启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建忠教授在《职教提高层次,国外怎么做?》文章里介绍,日本在建立职业教育体系方面,沿学历体系多重路径向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学制灵活,设立多种学习路径。高等职业学校的入学要求是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可插班编入高职四年级,同样,高职三年级学生可参加四年制普通大学或两年制短期大学的入学考试,也可在毕业后经过考试转学升入大学本科三年级,如技术科学大学或国立大学工科学院。二是为学生打通升学通道,职业教育层次不断提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高职毕业生可获得“准学士”学位,升入同年在各校开设的相当于本科层次的“专科”继续学习,专科毕业后可获得与四年制大学相同的“学士”学位,拥有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教育资格。新加坡的情况也是如此。

    即使是在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德国,提早分流是德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但前提也是各类教育形式之间进行互通,以便未来学生可以随时分流。

    因此,要加深对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认识,我认为有三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把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放在完善中国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提出,充分考虑与整个教育体系的融合;二是学校层面。对于学校而言,要有自己的办学定位,立足定位,办出特色,服务社会;三是学生层面。让学生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有着充分自由选择的权利,不是通过一次分流就决定了未来的方向,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可以有多次选择的机会。

    所有大学都应关注“应用型”

    关于本科应用型转型这件事,我是很赞成的。我认为,关于“应用型”,不应该在定义上做文章、去纠结,而是应该看到其本质。“应用型”最重要的内涵是让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让我们的学校更好地具备服务地方、服务行业和产业的能力,落脚点是办社会满意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不是说要所有大学都来走“应用型”道路,但起码所有大学都应该来关注。

    以中山大学为例。中山大学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国际水平,国家需求”。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由国务院发布实施以后,广东需求就是国家需求。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把广东需求作为学科、专业布局的依据,例如,农业学科、海洋学科等。在研究上,也非常关注应用研究。例如,医科,明确提出以疾病为导向;文科,我们主张问题导向。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特别注重给应用研究特长的教师以职称晋升的特殊通道。在国际合作方面,结合广东核电、电子等支柱性产业需求,先后成立了中法核工程学院以及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

    其实,所有大学都在关注应用的问题。例如,教育部、财政部正在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对其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的总体思路为,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根本要求,依据国家、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规划以及行业、企业的重大需求,对协同创新方向选择的重大意义、深远影响以及紧迫程度进行认定。

    “2011计划”有四类协同创新模式,这次候选认定的69个中心,有29个属于面向行业、产业类。我参加了其中一个活动注意到,此类中心特别强调以“支撑传统、引领新兴、产学融合、贡献重大”为建设宗旨,经过改革发展,建设成为我国行业产业前瞻与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转化平台,高端行业产业人才的培养摇篮。这次也看到,这类中心的牵头高校主要是“985”、“211”大学。因此,我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不仅仅存在于狭义的职业教育,也不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所专属。“应用型”代表着一个办学方向。 

    之所以要强调这是一个方向,就是希望学校领导不要纠结于概念,而是要认清本质。大多数高校领导对于“应用型”是没有分歧的,就没有必要去争论是不是职业教育,也没有必要去分辨应用技术型与应用科技型在字面上的差别。推动本科应用型转型,关键在于如何去推动。用安徽省教育厅程艺厅长的话说,“用应用的方式推进应用型转型”。我也认为,在国家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特别关注的焦点,作为大学的管理者,重要的是行动,而不要让一些概念上的争论扰乱了我们的办学方向。

    新建本科向应用型转型是完全正确的

    对于新建本科的问题。首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一直把“应用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中对学校办学定位的基本要求。所以,强调新建本科向应用型转型是完全正确的。

    第二,与老的本科院校相比,明确办学定位问题对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更为迫切的现实任务,这直接影响新专业的开设和布局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办学的重大问题。

    第三,很多新建本科就是从高职、高专升格而来,对于职业教育的特征,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比较熟悉。因此,在应用型转型或者坚持走“应用型”道路上比较有利。所以,我认为,新建本科院校是应用型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在前面已经提出,应用型的方向是所有高等学校都要关注的,应用型转型也不应只限于或专指新建本科院校。

    我在一些场合也听到人们的一些评论,认为新建本科是因为办学水平低才会被划为应用技术类型。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应用不代表低水平;面向职场培养人才也不是低水平;强调应用研究更不是低水平。我特别认同清华大学谢维和副校长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大学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上可能定位各不相同,但不应以定位来判断大学的水平。大学的办学水平不是体现在办学定位上而是体现服务于定位的水平上。

    本科应用型转型既要体现国家意志,也要注意多样化发展

    我听说,有舆论认为,所谓推进本科应用型转型的《驻马店共识》带有比较强的行政色彩,是用行政的方式改变学校的办学方式。要评价这个观点,我认为,应从国家意志和大学自主权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第一,关于国家意志,我想通过建设《大学章程》这件事来说明。从法理上来说,制定组织章程的是其投资者、发起人或举办者,对公立大学而言就是政府。也就是说,大学章程一定要能够体现举办者的布局和意愿,而大学在确定的框架下行使办学自主权。如果不能体现举办者的意愿,无法界定大学与政府的边界,《大学章程》的作用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对于公立大学而言,政府作为举办者,如果国家意志无法得到体现,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也就无从谈起。

    就我走访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比较早地就明确提出要走“应用型”的道路,而且不少已经付诸行动。安徽、河南、山东、重庆等省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出台政策或给予资金支持,鼓励转型。在此基础上,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时进行了总结、推广和部署,并指导成立了技术应用大学联盟。我认为,这正是国家意志的正确体现。

    第二,在保证国家意志的前提下,需要梳理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大学不要有太多规定,让大学自己去发展。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马里兰大学前校长牟德博士在与我交流时提到,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思维模式是“不加控制,自由发展”。我也曾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大学要多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少一些指令性的文件。

    最近对于落实大学自主权的讨论比较多,我认为,落实大学自主权,不在于要给大学多少权力,而是应该明晰政府和大学的权力边界。借鉴最近比较热门的负面清单的概念,所谓负面清单,就是政府在管理过程中以“非禁即入”为原则,仅规定禁止或限制进入的领域。那么,在讨论大学自主权方面,是否也可以转变一下思路,从规定“大学可以做什么”到明确“大学不能做什么”。政府不再给大学画圈,而是政府先把权力的边界划好,把办学的空间留给大学。

    另一方面,政府在放权的同时要加强考核和评估。从政府的角度来说,简政放权是手段,根本目的是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管理大学,从管制型向监管型转变,这里面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把该放的权力放掉;二是把该管的事务管好。因此,政府在转变职能的背景下,对于大学的管理应该侧重在监督。

    例如,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有了重要转变。本科教学评估已从水平评估改为审核评估以及针对新办本科院校的合格评估。合格评估抓底线。而所谓审核评估,是按学校自己确定办学目标进行评估。

    我认为,审核评估代表了政府对大学管理的一种导向,即对大学的评估是一个相对概念,既不是用同样一套指标体系去评价大学,也不是用定量的方式去考核大学,而是看大学是否遵循自己的办学定位,是否实现了办学目标。

    第三,作为学校而言,在走“应用型”道路时,不要照搬其他学校的经验,努力办出特色。

    去年年底,我请陈至立同志为海外大学校长访谈录作序,她说她最重要的意见,就是要注重大学发展的多样性。香港城市大学程星副校长则套用了一句名言:平庸的大学都是一样的,而优秀的大学则各有各的优秀。

    我想,大学发展要多样性,本科应用型转型同样也要注重多样性。在现实中,我看到了各种精彩案例。有的立足地方,强调错位发展。例如,黄淮学院、徐州工程学院;有的原来是行业办学,现在要回归行业,强化行业。例如,武汉纺织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有的没有行业背景的学校也积极对接行业和区域支柱产业。例如,常熟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有的是中德合作,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课程改革思路。例如,合肥学院;有的建设与城市密切互动的城市型大学。例如,成都大学。等等。

    另外,各个学校探索应用型转型的规模和范围也各不相同。多数学校整体转型,也有的学校在几个学院甚至在几个专业先探索应用型转型之路。例如,曲阜师范大学。

    总之,特色发展必然呈现多样性。在转型发展时既要贯彻国家意志,也要充分尊重大学的自主权,不能“一刀切”。

    走“应用型”道路要关注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

    我认为,对于大学而言,不管走不走“应用型”道路,都要关注高等教育的基本问题,包括大学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等。对于走应用型转型的高校,就是需要在高等教育的这些基本问题上,突出应用的特征。例如,人才培养的定位是要培养技术型人才,强调回归职场。我很赞成北京交通大学查建中教授对于应用型的理解,他认为,这是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我觉得,是否也可以说,应用型强调面向一线、面向现场培养人才。又如,研究工作的定位强调面向行业、面向产业的应用研究,以产学研结合为特征。重点关注管理规范创新、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等等。

    这里,我特别想讲一讲学科基础建设的问题。在本科应用型转型中,需要重视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学生对职场的适应性,而不要求在专业教育中学科知识的完备性和系统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学生的专业教育上,淡化学科体系不等于只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在学生培养上,体与用、道与术的平衡是永恒的话题。我也看到一些明确走“应用型”道路的学校非常注重大学文化的建设,注重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和气质。

    同时,大学的另一个重要群体是教师,他们是学科的专家。学科水平高低是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我想,专业是培养学生的组织形式,而学科则是教师的成长道路。

    对于新建本科而言,更加不能忽视学科建设。一方面强调要向应用型转型;另一方面要注意从专科到本科的转型。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也不断提问,专科和本科的区别在哪里?得到了很多回答,也受到很多启发。最近,为了找到更为根本的区别,我认真阅读了《高等教育法》,找到了一些依据,列举出来:第十六条,高等学历教育应当符合下列学业标准:(一)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二)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第二十五条,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具备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大学或者独立设置的学院还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大学还必须设有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第四十七条,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教授、副教授除应当具备以上基本任职条件外,还应当对本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丰富的教学、科学研究经验,教学成绩显著,论文或者著作达到较高水平或者有突出的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可以看到,学科是本科区别专科的重要特征。

    走“应用型”道路,强调围绕行业、产业建设专业群,但是要注意到,支撑专业群的是学科群。我认为,“应用型”既体现在培养的学生为职场所欢迎,又体现在学校有能力为社会和企业服务,而服务能力的基础就是学科的水平。

    (本报记者梁国胜整理)   

   新华网银川6月16日电(记者邹欣媛)为使贫困家庭的子女通过掌握一技之长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截至目前,宁夏雨露计划已资助中高职贫困学生2.5万余人,不少接受培训顺利就业的贫困学生逐渐助其家庭改变贫困面貌。

  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董玲说,2011年,宁夏西吉、海原和同心被国家确定为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主要扶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识别出贫困家庭子女。2012年,雨露计划补助范围扩大到六盘山片区的7个贫困县区。其中,2012年至2013学年,宁夏对试点县(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接受本地和异地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一年以上技能培训的学生家庭,每个补助对象每学年补助生活费用1500元。

  记者从固原市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作为实施宁夏雨露计划的定点学校,该校已开设电子电工、清真烹饪、餐厅宾馆服务员等18个专业,每个专业平均招生在100余人,就业率达98%以上。目前,通过学习顺利就业的学生已逐渐使贫困家庭摆脱窘境。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专科层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求精、创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全校教师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水平迅速提高。学院先后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实验实训基地”,被省委高校工委评为省级文明校园、省高校德育工作优秀单位等,被省教育厅评为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省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省标准化学生食堂。2010年8月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百姓口碑最佳荣誉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被教育部、国家语委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012年10月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高等教育名校工程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校企深度合作,大力推进“订单培养”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145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306、401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北京武警总医院、浙江武警总医院、上海武警总医院、中创软件、中国国际旅行社、中铁十四局、上海大众、华誉维诚、阿里巴巴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关系;与莘县人民政府、聊城当代集团合作组建了中原现代农业商学院,与2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设了40多个订单培养班,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护理班”、“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班”、“齐鲁制药药学班”、“德州中医院、聊城中医院康复班”、“铁十四局建筑班”、“东风日产机电班”、“中通客车机电班和汽车维修班”、“浦单达口腔班”、“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酒店管理班”、“东阿县人民医院护理班”等。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综合反映满意率达97%。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连续9年录用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近300人,树立了聊城高职教育的品牌。

    让素质教育托起“中国梦”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中国梦很大意义上来说就是少年梦,而学校帮助少年去实现梦想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用素质教育托起学生的“中国梦”。

    近年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顺应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紧紧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创新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开创思政课新渠道,开展“四心”教育,搭建“双平台”,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开创思政课新渠道,加强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凝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方式,组建了由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文素质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师等组成的素质教育教师团队,形成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以“音乐欣赏”、“电影欣赏”为支撑的“一体两翼”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对同学们的影响,学院4名思政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精选、精听讲座89场,形成一套有效的思政教学资料体系,累计为学生做了180场次专题讲座。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义工服务活动、社团组织活动、校园精品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5名骨干教师在中国传媒大学学习一年,他们认为“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二者在理论上存在较大的同构性,对拓展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学院多次组织音乐欣赏组教师参加业务培训,进行思想政治课、党史课、专业课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丰富了专业技能。

    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音乐欣赏之中,在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下,把理想信念教育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以《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东方红》、《复兴之路》四部作品为主线,结合相关党史等历史背景知识,进行以音乐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实践性思政课的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音乐的欣赏,我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身上的历史使命感,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也得到了提升,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一名学生如是说。

    借鉴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提出的德育美育融合的理念,学校素质教育团队的老师遴选主题积极向上、人物带有积极心理品质和人格力量的电影作品,以“乐观、宽容、善良、自信、奋斗、公正”为德育主题,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思考。每部电影播放完毕后,都有教师带领同学们通过对电影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段、人物形象塑造、叙事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赏析,增进学生对电影作品内容、主题表现的认识,引导学生完成与电影有关的课堂实践,以电影人物面对困难不惧失败的事例为榜样,激励学生不逃避退缩,勇于面对、坚持不懈,培养积极人格力量。

    开展“四心”教育,增强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青春能量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人民,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努力做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围绕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广泛开展“青春耀齐鲁”主题团日、团员恳谈日、“我与祖国共奋进”等系列活动。活动结束后,一名学生说:“在活动中,我能切实地感受到素质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觉得自己就像充满了正能量。”

    为了帮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开展了多次主题班会,如在诚信方面选题“言必信,行必果”,在励志自强方面选题“调整心态,把握成功”等,引导同学们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

    全面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暑假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2013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中,组建省级重点服务团队1个,校级重点服务团队14个,各级各类社会实践团队89个,20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并感触颇多。

    自2010年我院选派首批志愿者奔赴西部起,每年都有100余名同学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去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学校还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作用。学校现已有院级志愿者服务小队8支,各级志愿者2000余人,并与聊城市地震局成立了市级地震志愿者服务队,与聊城市消防支队成立了市级消防志愿者服务队,充分激发了学生们团结、友爱、奉献、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同时,学校精心设计“母亲节——一封家书跪父母”、“感恩激励儿女,孝心回馈父母”为主题的家书活动,引导同学们用心灵去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爸爸、妈妈,我爱您们,请原谅孩子对您们的误解,原谅孩子的任性和幼稚。从今以后,我一定珍惜您们对我的关爱,好好学习,报答您们。”一个平时颇有些叛逆的学生在家书中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

    在学生中推广“六个一工程”,即“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锻炼一身过硬的技能、培养一种高雅的爱好、发展一项特长、每月读一本好书”。同时,打造了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宿舍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为同学们展示自己提供了平台。

    学生先后在“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等数十个省级以上技能、创新大赛中获奖。信息学院大学生科技实践部等四个学生科技类社团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荣誉称号。

    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引进了网易印象派、天猫小邮局等十几家企业入驻,为学校创业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提供实践场所。国家领导先后参观并指导工作。目前,学院已有一大批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部分毕业生取得了良好的创业业绩,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建立“双平台”载体,搭建成就学生出彩机会的舞台

    青年学生是中国梦的寄托者。他们大学梦、个人梦的实现,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立足实际,创新方式,明确目标,以培养两种能力和打造三项特色活动为主线,为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搭建“双平台”。

    建设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平台。学校加强学风建设,明确专业目标,建立督导考核,结合学习经验交流会、师生工作室、兴趣小组等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实验实训建设,按照“职业性、整体性、先进性、开放性、信息化”原则,建设仿真、全真的职业环境实训室。以大学生技能大赛为手段,以赛促学,提高大学生专业能力。

    学校引进职业核心训练营项目,成立了40余人组成的职业核心能力团队,派赴静雅集团(北京)、教育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营(哈尔滨站、淄博站)、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参与培训。目前,培训团队已在校内举办职业核心能力训练100余场次,参训学生4000余人。在目标管理、责任担当、习惯养成、社交礼仪等多方面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建设导读、贺信、家访三项特色活动平台。针对部分学生阅读习惯缺失,人文素养浅薄的实际,学校打造导读特色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塑造高雅文化氛围。导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思想认知,提升感悟能力。学校成立了由30余名文科教师组成的导读教师队伍,成立青年读书沙龙等阅读类社团组织;把导读活动纳入教学管理,成立导读课教研室,集体备课、示范教学,扩大导读影响力;聘请聊城大学文学院7位教授为客座教授,对接导读教师。导读活动塑造了学生高尚情操和文明修养,教育学生热爱读书,品味人生。“参加了《活在当下》小组的学习,我懂得了在我们奔波劳碌的生活中,沟通与分享、尊重与包容、理解与欣赏、责任与承担、感恩与惜福,都是在为心灯添油。心灯越亮,意识深处的阴暗越无所遁藏,阴影消退,光明升起,自在快乐的生活也就随之而来了。”这是参加导读活动的同学的心声。

    针对部分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这一现状,学校打造贺信活动。精心策划,完善贺信工作方案,为在各项活动或重大道德模范行为等7大类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发送贺信。通过及时赏识、认可和激励,鼓励大学生勇于争先,敢于争先的意识,指明发展方向,营造健康向上的竞争环境,传递正能量,助力完成人生规划。

    与此同时,学校凝聚多方力量,优化家访工作方案。学校以实地走访为主,重点关注经济困难家庭、优秀学生家庭等五类家庭。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情况,密切联系,个别指导,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形成家校共育人的良好合力。

    风正帆悬行千里,击水飞舟胜彼岸。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开创素质教育新形势、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素质教育为帆,托起同学们的中国梦。

    2014年招生专业

    护理学院

    ★全国护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中央财政支持的实验实训基地

    ★国家级实验实训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和浙江武警总医院护理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研发基地

    国家级精品课程:《母婴护理与保健》

    山东省名校重点建设专业:护理

    省级特色专业:护理

    省级教学名师:2人

    山东省十百千工程:护理示范专业

    省级精品课程:《母婴护理》、《成人护理》、《儿童护理》、《健康评估》、《人体机能应用基础》、《人体形态应用基础》、《通用护理技术》。

    专本套读、专升本班:护理学院成立专本套读、专升本班,学生入学时可以自愿参加专本套读、专升本班的学习,以圆上大学本科的梦。

    订单培养班:护理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302、306医院、空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10几所全国各大军区、地方著名医院成立了订单培养班,实现了实习就业一体化。

    海外实习深造就业:英国、菲律宾等。

    奖项:全国第三届护理教改教学成果展示大赛获得团体第1名,单项一等奖3人。山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天堰杯”护理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实习就业:护理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护理人才培养基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全国高职院校选拔的2所护理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目前在301医院就业近300人,已形成规模就业。在部队医院实习就业实现了实习就业一体化,是护理学院实习就业的一大亮点。通过建立“院中校”,实施“校院循环,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校企合作单位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06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兰州军区总医院、北京空军总医院、北京武警总医院、浙江武警总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58所医院。

    工程学院    

    ★中国铁建、中国重汽人才培养基地

    ★机械工业联合会特有工种鉴定站

    ★上海大众SCEP项目合作学校

    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自动控制系统制作》

    山东省名校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数控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房屋建筑学》、《PLC技术应用》、《单片机技术应用》、《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工程识图与制图》、《自动控制系统制作》、《零件的造型与测绘》、《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零件的计算机辅助制造》。

    校级特色专业:数控技术

    校级精品课程:“房屋建筑学”、“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

    奖项:在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0余项、三等奖10余项;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电专业)获得三等奖2项;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专业)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实习就业:工程学院设置的专业都是社会紧缺专业,就业率高,毕业后收入多。所有专业都实现了带薪实习,实习期月工资平均3000元,最高可达8000元。校企合作单位有:上海大众、中铁十四局(中国铁建)、中化建、中铁二十一局、中国重汽、东风日产、歌尔声学、时风集团、中通客车、龙马重工、凤祥集团、祥光铜业等。

    汽车学院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上海大众SCEP项目合作学校

    ★中国重汽人才培养基地

    ★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站

    ★机械工业联合会特有工种鉴定站

    ★聊城市汽车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名校重点建设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汽车机电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校级精品课程:“汽车构造”、“电工电子技术”

    校级教学团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教学团队

    奖项: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0余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高等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4项。

    实习就业:汽车行业是中国的朝阳产业,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激增,汽车维修企业急缺大量汽车专业人才。汽车学院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对外维修、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汽车实训中心。实习生全部实现带薪实习,很多全国知名的汽车企业到我院挑选毕业生,现仍供不应求。校企合作单位有:上海大众、中通客车、中国重汽、东风日产、时风集团、山东朗胜汽配有限公司、聊城粤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庞大汽贸集团等。

    经济管理学院

    ★阿里巴巴聊城市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

    ★网易(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

    ★顺丰速运(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创业就业实训基地

    ★天猫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训基地

    ★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青岛大学本科(经管类)学历教育培训考试基地

    ★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电子商务师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师”双认证考试站

    ★聊城市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聊城市中小金融业发展研究中心

    ★用友软件培训考证中心

    ★中国中英飞耀速录技术培训中心

    山东省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

    省级精品课程:《纳税实务》、《会计业务核算与报告》、《成本核算》、《会计信息化》、《会计法规与实务》、《会计职业基础》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名师:1人

    校级特色专业:电子商务(阿里巴巴订单班)

    校级精品课程:“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出纳技术”、“ERP沙盘模拟企业运营”、“综合理财规划”、“普通话与口语艺术”、“现代应用文书写作”、“经典诗文诵读”、“经典电影欣赏”

    实行专本并读:学生均可参加自学考试本科试点专业学习,毕业前可获得山东财经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奖项:在“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山东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在“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中,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和优秀奖各1项,山东省一等奖1项,山东省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中获山东总决赛二等奖1项;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项目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会计核算与信息化应用”项目获得二等奖2项;在第八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三等奖”2项。

    实习就业:经济管理学院努力打造校企共建、内外结合、企业更多参与管理的、真实开放的实训基地,先后建立了三个“校中厂”,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技能。主要实习就业单位:中外运久凌储运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聊城分行、山东鲁信税务师(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山东凯瑞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苏宁电器华北总部(北京)、东航集团上海东方激光教育文化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红盛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聊城五洲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医学院

    ★卫生部特有工种鉴定站(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

    ★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

    ★美国独资企业浦单达(上海)口腔医学技术特需人才培养基地

    ★齐鲁制药、新华制药、扬子江制药、济南漱玉平民大药房、淄博张店区人民医院特需人才培训基地

    ★山东大学本科(医护类)学历教育培训基地

    ★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本科学历教育培训基地

    ★三级甲等医院——聊城市中医院、德州市中医院,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

    山东省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检验应用化学基础》、《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人体形态应用基础》

    重点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校级精品课程:《免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牙体雕刻艺术与技术》、《解剖组胚学》、《作业治疗技术》《康复应用解剖基础》、《药物检测分析技术》。

    奖项:口腔专业学生连续多年参加全国日金杯口腔工艺技术大赛并获团体优胜奖10多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参加首届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并获理论考试一等奖5项,肌力评定与训练三等奖8项,PNF技术三等奖10项。

    订单培养班:药学专业-齐鲁制药订单培养班、新华制药订单培养班、扬子江制药订单培养班、济南漱玉平民大药房店长班,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上海浦单达订单培养班,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德州市中医院联合培养班、聊城市中医院订单培养班。

    实习就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当年考取正式编制单位的比例名列前茅;麦克思统计数据显示,药学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当年月薪5000元以上占比名列第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各大医院就业比例达70%以上;所有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校企合作单位有:山东省立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立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上海浦单达(美国独资)口腔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等。

    信息学院

    ★齐鲁软件园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青岛软件园人才培养基地

    ★HP售后服务工程师培训基地

    ★全国十大优秀思科网络技术学院

    ★聊城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考试基地

    山东省名校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省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团队

    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站建设与管理实务”

    校级精品课程:“JAVA程序设计”、“网络安全”、“SQL数据库”、“JSP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数据库技术应用”、“JAVASCRIPT程序设计”、“动态网站建设”

    省级大学生优秀科技社团:大学生科技实践部、计算机服务中心

    奖项:山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高校组)第一名、全国ITAT教育工程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及外语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6项。山东省大学生“ZLG”杯电子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技术应用”三等奖。

    实习就业:信息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层次高,工资待遇好,工作环境好,发展潜力大,是真正的企业白领,所有专业均与国内外著名企业进行合作,毕业两年后平均工资在4000元以上。学习信息技术给你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信息学院与思科、Oracl、华为、联想、HP、北京软件园、济南软件园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单位有:北京中科、联想集团、惠普集团、浪潮软件、青岛软件园、中创软件、北京万维信达、北京有生博大、北京灵图科技、北京华誉维诚、山东通达、山东科信、济南祥辰科技、济南银泉科技、聊城联通、聊城移动、聊城电信等。

    旅游管理学院

    ★教育部职业核心能力礼仪水平测试站

    ★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等政务酒店、央企下属高级商务酒店、经济型酒店集团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通航控股航空人才培训基地

    ★全国导游资格培训、考试基地(山东省旅游局)

    ★山东省旅游人才培养基地

    ★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考试基地

    ★高级公共营养师考试培训基地

    ★旅游、酒店行业部门经理证书考试基地

    ★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旅游职业技能鉴定基地

    ★聊城市旅游产品研发工程技术中心

    ★企业无偿资助全额学费单位

    山东省名校重点建设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校级特色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校级重点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校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礼仪”、“酒店英语应用”、“酒店沟通实务”、“导游业务”、“模拟导游”、“中国旅游地理”、“进出口单证制作”。

    奖项: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三等奖、优胜奖;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竞赛二等奖;“好客山东“休闲汇星级饭店十佳选手;聊城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然、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

    实习就业:学生不但就业率高(全部实现就业),而且就业层次高,学生毕业就能走向管理岗位。实习就业单位有: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净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世贸皇家艾美酒店(五星级)、青岛鑫江希尔顿酒店(五星级)、蓝海酒店集团、济南舜和国际大酒店(五星级)、北京京都信苑酒店(五星级)、威海金海湾国际饭店(五星级)、聊城阿尔卡迪亚国际温泉酒店(五星级)、如家酒店集团。北京、郑州、济南、武汉、上海铁路局等全国各铁路局及各铁路集团、北京通用航产业基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旅(青岛)国际旅行社。天瑞(国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聊城中基进出口有限公司、山东天工岩土机械有限公司、聊城中奥毯业有限公司等。

    海外实习就业:CQ hotels(新西兰四星级)、皇后镇千禧酒店(新西兰五星酒店)、新加坡国际旅行社。

    农牧科技学院

    ★畜牧兽医职业技能鉴定基地

    ★山东省畜牧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

    ★聊城市林业科技培训基地

    ★聊城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

    ★畜牧兽医专业由企业无偿资助全额学费

    省级精品课程:《种猪繁殖与保健》

    校级示范专业:畜牧兽医

    校级重点专业: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园艺技术、园林技术

    校级精品课程:《果树生产技术》、《猪生产》

    社会服务平台:聊城市畜禽疫病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聊城市猪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聊城市特色植物快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实习就业:毕业生可考取公务员、村官,也可到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控、生物制药、园林工程及开发、花卉、种苗生产与经营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管理、营销服务等工作,月薪均在3000元以上。学院与荷兰朗蒂斯教育集团联合开展BTEC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培养国际化人才。学生通过在荷兰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取得国际认可的BTEC证书,既可直接在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担任中高级管理人员,也可免试进入荷兰优秀本科大学继续深造。

 

行业好 专业好 就业好

泉城济南 公办高校 培育鲁班传人 建设美丽城市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位于泉城济南,其前身为创建于1980年的山东省城市建设学校。学院由山东省教育部门、住建部门共管,住建部门主管,以“培育鲁班传人,建设美丽城市”为己任,集全日制普通高职、五年制高职、成人教育为一体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12月,被省教育部门评定为“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鲜明的办学特色

    建校30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城市建设”人才为特色,致力于建筑类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底蕴丰厚。

    完善的专业设置

    学院开设建设管理类、建筑设计类、土建施工类等三大类28个专业,建有18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院的28个专业中,有7个专业是山东省独有专业,有15个专业的在校生全省第一,学院的在校生数占到全省建筑类专科学生数的1/6。“山东城建”已逐步成为全省建设类高职教育的优质品牌。

    优良的办学条件

    学院占地116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馆藏图书82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875万元,学习环境幽雅,教学设施一流。学生公寓被省教育部门评定为“山东省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

    多元的校企合作

    学院牵头组建了“山东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校企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建有山东奥德燃气有限公司、港华燃气集团、山东明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山东宏泰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齐鲁不动产有限公司、山东诚信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8个企业冠名的订单班、还设有2个校企合作产业园、7个企业奖学金、160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良性互动,“零距离对接”。

    全面的奖助政策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及学院的三优奖学金、助困奖学金等;按照国家助学贷款办法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为贫困学生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实行特殊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等多项资助措施。

    可靠的就业保障

    学院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学生多方位拓展就业渠道。目前,已有近千家企业与学院建立联系,有四百余家建设企业成为学院长期、稳定就业基地。2013年,在《齐鲁晚报》“教育锋范齐鲁”评选中,学院被评为“最具就业推动力高职院校”之一。根据山东省人社部门公布的就业率,我院在全省145所高校中排名第18位。

    独具的行业优势

    建设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人才需求持续增加。独具的行业优势,为学院注入了不竭的发展动力,为城建学子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报名及录取

    考生须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并在第一志愿第一报考院校位置,填报我院,按分值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录满为止。若录取分数线上第一志愿考生不足,再从征集志愿考生中择优录取。录取批次为专科(高职)批。春季高考按专业类别分类录取。

    传真:0531-67892888

    邮编:250103

    网  址:

    邮箱:zsglkcjxy@163.com

    校址:山东济南市旅游路4657号(旅游路东首)

    电话:0531-67892888 89709888 89709885 67892886

——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深度校企合作纪实

    在鲁南大地,有一所被誉为“化工职院翘楚,技能精英摇篮”的技师学院。它把“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把工人引进学校,把课堂搬进企业”,实现校企融合,工学一体。它就是山东化工技师学院。

    该院党委书记王兴军说:“近几年,我院实施内涵提升工程,与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该院是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山东省化工行业“金蓝领”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校40年特别是近年来,该院坚持“质量立校、内涵发展、突出特色、多元办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行为学本,志强智达”的校训,面向化工,服务化工,服务社会,累计为经济社会培养了8万余名化工高技能人才。先后多次被授予“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技能培训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打造特色化工专业群

    该院北依孔孟之乡,西濒微山湖畔,位于历史悠久、圣贤辈出的鲁南古城——滕州。开创职业教育先河的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一个个历史名人浸染了这方文化沃土,滋养了这所化工职教强校。

    该院立足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紧紧依托鲁南煤化工基地办学。山东省是化工大省和化工强省,鲁南地区煤化工产业尤其发达,企业规模快速膨胀,急需大批化工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学院毗邻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新能凤凰能源有限公司等大型化工企业。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和悠久灿烂的文化积淀,为学院的飞跃发展铸就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人在省人社部门与枣庄市政府部门共建山东化工技师学院签字仪式致辞中说,山东化工技师学院围绕产业设专业,围绕企业定学业,着力打造特色化工专业群,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该院依托化工行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紧跟行业和企业需求,开设化工工艺、机械设备维修、电气仪表与自动化、化工分析与检验、数控加工、精细化工、石油炼制、焊接加工等22个特色专业。其中化工工艺、化工机械维修两专业为“山东省技工学校首批名牌重点专业”、“全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

    为适应全省特别是鲁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求,该院在办好化工专业、巩固发挥化工专业优势的同时,拓宽专业设置,增设有发展前景和社会急需的专业,逐步构建以化工专业为支柱,其他专业为辅助的专业体系。增设了环境保护与检测、高分子材料加工等7个特色专业,为全省特别是鲁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紧随企业需求,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校企融合,工学一体”。这是该院留给笔者最深刻的印象。该院不断探索实践校企合作新模式,实施“订单培养、在职职工培训、岗前培训、核心员工培训、企业冠名班、企业教学点、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入学即就业,毕业即成才

    笔者在和陕西未来能源有限公司订单培养的一名学生交流中得知,他放弃了考研的机会,到该院成为订单培养的一员。鲜明突出的化工特色,齐全的实习实训设备,让他感到震惊。尤其是令他和家人感到踏实的是,进入学校就得到了去当今世界先进的煤制油技术大公司就业的宝贵机会。

    该院积极开展订单培养,把企业的用人计划列入招生计划,共同招生,定向就业,按照企业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及课程等,实现了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教学场所和生产场所、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实现了“入学即就业、毕业即成才”的目标。2010年至今,该院与全国100余家大型化工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每年订单培养人数达到1800人,占学院全年招生人数的50%以上,有力地支撑起学院持续发展。

    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

    该院化工工艺系一位青年教师对笔者说:“我们深入到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该公司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把课堂教学内容带到车间,现场培训,他们非常珍惜这种培训机会,提出很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

    该院为解决企业员工无法到校参加培训的实际情况,每年根据企业需求,派教师到企业授课,共同培养化工行业优秀人才。同时,教师深入到生产一线与企业员工交流,了解生产实际,提升了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近年来,该院已与全国30余家大中型化工企业签订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协议,目前已经建立了12个校外实训基地。“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的专业教学模式受到企业认可,调动了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校企资源的有利配置,解决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的难题,开辟了职工培训的新天地。

    把工人引进学校,把课堂搬进企业

    在职职工培训增强办学活力。在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里,正在举行山东菏泽玉皇化工有限公司培训班开班典礼,学院副院长孙晋东介绍:“学院每年为山东菏泽玉皇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海石化有限公司等30余家大型企业开展短期培训和技能鉴定的人数超过5000人。”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把具有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的新员工送到该院进行岗前“回炉”培训,看中的就是该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实训设施,能解决员工理论知识扎实但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该院教务处负责人分析认为,这种“回炉”培养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挖掘培养对象的潜质。

    该院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岗前新员工培训、在职职工职业能力提升、职工转岗专业能力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在职职工培训实行企业冠名班管理,既增强了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又强化了对学生企业文化的灌输,降低了企业用人的成本和风险,实现了共赢。

    核心员工培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核心员工培训,山东瑞星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深有感触地表示,该公司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在山东化工技师学院进行职业能力提升培训,该院教学理念新、教材新、培训方法新,为企业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今后,该院将是他们长期的合作伙伴。

    2014年3月,该院对瑞星集团公司900名核心员工进行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共分10期,每期90人。通过集中培训提高了学员的工作执行力、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增强了对企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围绕内涵发展,精心打造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整齐划一的迷彩装,全神贯注的求知眼神,明确的角色任务分工,紧张有序的企业场景模拟……”相比之前的“睡倒一大片,眼朝手机看,老师脸无奈……”的课堂窘相,一道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独特风景线向笔者呈现了该院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显著成效。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相关领导深入该院课堂教学第一线观摩听课,调研指导教学改革工作时指出,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项目化等多种教学模式是技师学院保持活力和吸引力、取得社会认可的成功办学模式。

    情境化教学对接真实生产环境

    “机器高速运转,DCS操作工在班长的带领下,通过电脑界面,监控调节各工艺参数,不同岗位的现场操作工正在认真巡检、维护装置的机、泵、冷换设备、塔器等……”该院煤制甲醇——二甲醚实训车间的现场,犹如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

    为实现高质量的企业培训,该院长期与省内外大型化工企业合作,成立专项课题攻关小组,共同致力于研究开发校内化工生产实训装置,建设校内实训车间,建立和完善了工厂实景装置操作实训基地,把化工操作典型化、生产装置实训化、职业岗位情景化、调控手段真实化的深刻内涵充分应用到教学中。按照生产和工作需要,为培训员工创设与工作情境相一致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整合起来,让学员按照工作过程,依据生产流程完成一个个接近真实的生产工作任务,在实战中培养员工的技能水平,受到企业培训员工的欢迎。

    目前,该院的所有企业培训班均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用情境化教学法对接真实生产环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不同岗位角色开展学习活动,按照生产过程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学习,课堂及实训车间管理实行企业6s管理模式,学习评价以班组长会议形式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投身于创设的真实生产情境中,实现了教学内容、方式与企业生产实际无缝对接。“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项目化教学激活课堂氛围

    在该院教学名师一体化教学示范课“电厂汽轮机设备及运行”中,任课教师改革原课程以知识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按照项目化教学思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课程内容重新进行整合,设计成若干项目、任务,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通过情境导入、明确任务、合作探究、成果汇报、自评互评、精讲点拨等环节,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整堂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

    项目化教学是该院的又一大特色。该院各专业教师分赴20余个合作企业,与企业技术骨干进行岗位分析、确定学习领域,明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项目任务,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该院化工工艺专业被列为“山东省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升职业素养

    和该院进行合作的企业,看中的不仅是对员工的精湛专业技能培训,还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该院是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示范培训先进单位、职业核心能力水平认证考核点。还专门成立了职业核心能力领导小组及教研室,组织企业文化、心理健康等相关拓展课题的研究工作,把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方法逐步渗透专业课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全面提升学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师在课堂上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对学员分组进行职业核心能力拓展项目训练。训练中,车轮滚滚、一箭双雕、联动俯卧撑、瓷砖站人、盲人方阵等一个个生动的活动,使课堂变得开放、活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了他们的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校企文化对接,打造育人文化品牌

    在校园内,一群身着米色工作服、正在操场进行军训的学生映入笔者的眼帘,他们是东营联合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培训班学员。他们步履矫健,动作整齐划一,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该院借鉴和融入企业管理标准、优秀企业管理文化,让学生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提高学生对标准管理的认同,形成了严格、规范、独具特色的校企运行管理机制和模式。

    学生管理军事化

    踏入学院,一派生机盎然:学生精神抖擞,在校园内行走时二人成排,三人成行,右侧行走,走直线,拐直角,步伐整齐、姿势端庄大方。

    该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方式,在军训、一日生活制度、内务卫生制度、学生风纪、会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并引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令行禁止、行为规范、纪律严明,实现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正规化、系统化、科学化。教官跟踪学生管理全过程,让学生走进校园就像走进军营,全体学生管理人员坚持“三个热爱”,即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做到“四个走进”,即走进教室、走进宿舍、走进餐厅、走进学生心灵,这里是最让家长放心的地方。

    学生管理企业化

    该院坚持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将国内大中型企业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校企文化对接模式。围绕现代知名企业文化理念,引导师生员工学习现代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文化的内涵。如鲁西集团自2009年至今每年新员工培训一直在该院进行。在培训中,该院把“创鲁西品牌、做百年企业”的经营理念、“忠诚、敬业”的企业精神和“勤奋、严谨”的企业作风等企业文化,渗透到准军事化管理的各方面。培训学员身着军装,饭前、课前集合唱企业发展之歌,集体活动纪律严明,班级管理企业化等等,为校园文化注入了企业元素,使非企业培训班的学生能够提前体验企业文化的魅力。

    学生管理社会化

    该院引入社会管理元素,接受先进的社会理念,积极参加相关社会活动,组织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如,企业培训学员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他们不仅立足校园献爱心,还经常走进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为社会献爱心,多次为社会弱势群体组织捐款活动。该院礼仪队多次走出校门在山东省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滕州市人大政协会议等社会重大活动中承担礼仪服务工作。提前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实现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根源所在,是技工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学院副院长王庆杰说:“深度校企合作,助推内涵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我们只是初步探索,今后我们将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滨州传媒网-滨州日报讯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表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滨州职业学院教务处等298家单位和部门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近年来,滨州职业学院紧密对接“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成功打造了黄河三角洲地区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双高”人才培养示范区、高职“双师”教育教学人才集聚区、优质职教资源辐射区。

  该院教务处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认真做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迎评工作,教学各项工作取得全面进步。

    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2〕9号)和《关于开展“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选题立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2〕237号)要求,经出版单位申报,专家会议评审立项,组织编写(修订)和专家会议审定, 4742种教材拟入选第一批“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现将教材名单向社会公示(见附件),公示期为2014年6月13日至22日。公示期内,如对拟入选的教材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我司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应署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否则恕不受理。我们将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为反映人保密。反映情况的书面意见务请于2014年6月22日之前通过邮递、传真或电子邮件(扫描件)送达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邮政编码:100816;联系电话:010-66096722;传真:010-66020434;电子信箱:jxjc@moe.edu.cn

  附件:拟入选第一批“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教材名单.xls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2014年6月13日

    4年前,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在招生简章中发布了将招收轨道交通专业“订单班”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此时,宁波轨道交通建设已拉开帷幕,根据我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1号线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开通试运营。为针对性地培养和储备轨道交通运营人才,保障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安全、顺利通车运营,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开设“订单班”,委托相关院校提前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市职教中心作为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培养人才的合作学校之一,以“订单班”的形式,共同培养人才。

    光阴荏苒,4年转瞬即逝。今年5月21日~25日,宁波地铁1号线开始免费试乘。5月30日,宁波地铁正式投入试运营,这标志着宁波进入了地铁时代。

 在宁波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后,在车来车往中,有很多年轻的面孔加入了轨道交通的运营工作中。他们可能是运营的值班站长、值班员、站务员、信号巡检员,或者是通信设备、机电设备、车辆检修等工作人员。

    在这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中,有35名是来自市职教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首批毕业生。目前,他们正在宁波地铁1号线20个站点上顶岗实习。 

    2010年6月

    签定“订单”协议

    2010年6月2日,宁波万豪大酒店二楼5号厅,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与中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签约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市职教中心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4家本地院校以及南京、成都、武汉等7所铁路专业学院,分别与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签定委托培养协议,为2014年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投入运营,累计培养专业人才860名,涵盖运营管理、城轨通讯、机电一体化、城轨信号、乘务、车辆、供电技术等8个专业的10余类岗位。

    按照市职教中心学校与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签定的委托培养协议书,2010年,该校共招录四年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机电一体化(轨道交通自动化方向)3+2”专业,共90名学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按男女生2:1的比例招生,共50人,4年均在市职教中心就读,属职业中专性质;“机电一体化”按男女生4:1的比例招生,共40人,前三年在该校就读,后两年到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属高职大专性质,均为全日制培养。

    按照协议,学生毕业后,经考核“验收”,“订单班”70%以上的中职生、90%的高职生,将被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直接录用。他们将成为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运营的值班站长、值班员、站务员、信号巡检员以及通信设备、机电设备、车辆检修等工作人员。

    委培期间,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将全程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包括确定培养标准,编写教材,给予师资支持,全面指导实训等。

    创新培养模式

    提升师资水平 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

    在签定轨道交通人才委培协议前,宁波还没有一所学校有过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因此,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探索一种富有轨道交通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了当务之急。在拿到“订单”合同后,市职教中心学校立即着手研究制订具体的教学方案。

    对于一个全新的专业,学校首先遇到的是专业师资哪里来的问题。为此,2010年6月,学校抽调教师,组建轨道交通师资力量。

    “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自己必须先得有一桶水。”学校邀请全国城轨专家,利用当年假期的时间到学校“传道授业解惑”。培训中,城轨专家以“城轨概论”、“供电”和“车站设备”为主要内容,向学校老师们介绍了城轨交通的运作、城轨列车的控制方式、城轨设备的功能原理及使用维护等知识。

    除了“请进来”的培训,学校还组织专业教师赴广州地铁、南京地铁实地考察,“走出去”开展短期轮训和体验,并接受市轨道交通公司组织的专业水平抽查和考核,努力提升专业教师的执教水平。经过这样的培训之后,在新学期到来的时候,老师们的心里终于有了底气。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市职教中心除了安排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外,特别注重素质选修课程以及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建设,并结合宁波轨道交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学校实际,着手编写校本专业教材。

    在课堂教学上,学校多次把课堂搬到施工现场。比如说,2010年秋季,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就令同学们充满好奇。学校把学生们带到了轨道交通世纪大道站的施工现场。戴秋寅同学说:“当时,我站在轨道交通建筑工地上,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在施工现场感受的东西,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通过到工地参观学习,激发了我内心想把专业学好的那股劲儿。”

    此后,该校又多次组织学生,到轨道交通建设现场上特殊的专业课。让学生们直观地感知工程建设情况,与轨道交通企业员工面对面交流,增进学生对轨道交通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找到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

    行业专家来上课 校企合作更紧密

    轨道交通“订单班”开办四年来,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密切关注着这些学生的成长,视该专业学生为“准员工”,从集团老总、书记、运营公司负责人到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经常到学校进行指导。该专业的招生、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社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师资提升及兼职教师聘任等多个环节,都倾注了轨道交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

    市职教中心2010级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的应治平同学清楚地记得,2011年5月19日,在市职教中心报告厅里,举办了一场“宁波轨道交通企业文化建设”专题讲座,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总指挥吴亚能走上讲台,为同学们上了一堂企业文化课。应治平做了满满9页的听课笔记,他说:“讲座的内容都是我特别想知道的。”

    轨道交通集团公司还派出一线业务骨干担当学生们的“师傅”角色———派运营处站务副主任马剑波等人到学校上课,并担任学生们的“兼职班主任”。如2012年5月11日下午,马剑波和于丹到学校为同学们上课。马剑波讲课围绕车站的各种站务展开,于丹则为大家阐释了运营管理的各种专业名词,并利用视频来讲述现实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市职教中心的老师们说:“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很有效。”

    此外,校企双方共建实体沙盘、模拟车站和3D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其中实体沙盘完全按宁波轨道交通工程站场和区间比例进行建设,车站站场线路和设备采用1:48比例建模,从而增加学生们的感性认识。

 

  4月28日下午,河南省备战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动员会在郑州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出席动员会并讲话。郑州、洛阳、新乡、漯河市教育局主管局长、职教科长,参赛省辖市职教教研室主任,参赛学校校长、副校长及技能大赛具体负责人、省教育厅有关处室相关人员等140多人参加了动员会。会议印发了《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参加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强化训练选手名单的通知》,郑州市教育局、洛阳市教育局、河南信息工程学校、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洛阳旅游学校等单位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尹洪斌强调,举办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教学改革、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有效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展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的重要机会。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技能大赛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技能大赛活动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助推器,努力开创技能大赛工作的新局面。

  尹洪斌指出,近年来我省通过参加全国大赛和举办省内大赛,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也逐步在建立和健全技能大赛制度,有力促进了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目前,我省已基本构建了国赛、省赛、市赛、校赛司机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体系,基本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专业全覆盖、师生全参与”的大赛局面。

  当前,我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面临参赛项目出现新盲区、中职优质资源向高职转移、个别学校认识不统一、院校参赛条件需优化等挑战,尹洪斌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参赛学校要全力以赴备战大赛,精心组织,强化训练;加大投入,提供保障;重奖激励,有效促进,力争在今年的全国大赛中再次取得更大成绩。

    5月29日,湖北省教育厅正式下发《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湖北职教之星”评选活动的通知》,评选全省职业院校2005年及以后的 优秀毕业生,倡导“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展示十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湖北职教之星”评选活动由湖北省教育厅与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共同举办,评选对象为全省职业院校(含高职、中职)2005年及以后的优秀毕业生。评选过程 按照院校推荐、专家遴选、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的程序进行;每所高职院校限推荐2人,每所中职学校限推荐1人。

  与以往评选活动不同的是,本次评选在公众投票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以纸媒、海报、PC端网站扫描加密安全二维码进行投票,楚天神码既有用户,可以搜索 选手编号直接进行投票。

  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邓世民认为,以往评选活动公众投票阶段,因为技术层面不可控,无法甄别代理服务器自动生成IP投票和真实投票,也无 法防止短信收费投票的灰色刷票行为,无法完全保证公众投票的公正性。

  楚天神码负责技术工作人员刘祎对记者说,传统网络投票形式确实无法保证票选真证性,因为PC端用户基本都为动态IP,即便在投票系统限制一个IP只能投一票,仍然无法保证票数的真实性,而手机号码识别具有唯一性,限制一个客户端用户一天只能投一票,相当于限制一个手机号码一天只能投一票,它是绝对真实有效和公平的。这次评选,教育厅要求以楚天神码作为唯一指定免费投票渠道,可充分保证投票的公正性和大众参与性。

  据了解,楚天神码是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客户端,也是本地最大的智慧生活移动服务平台,除新闻服务外,拥有强大的二维码应用功能,已实现报网互动、扫码查价、防伪追溯、扫优惠、移动购物等功能,能与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平台进行互动传播,目前已拥有近百万活跃用户。

  “湖北职教之星”评选启动仪式将于6月20日上午在湖北日报新媒体指挥中心正式举行。

   新华网南京6月11日电(记者 杨洋 凌军辉)记者11日从江苏省教育厅获悉,江苏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今年开展422个试点项目,计划招收22055人,约有三成中职毕业生可升学继续深造。

  试点覆盖多种培养模式,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学制框架。2014年共制定5种培养模式,包括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共204个试点项目;中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94项;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3+2”分段培养86项;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8项;中等职业教育与开放本科教育分段培养30项。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深造。

  据介绍,自2012年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开展以来,参与的本科院校数量和质量均有提升,今年有34所本科院校参与试点,包括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一本类学校。

  此外,除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中职学生还可通过对口单招、注册入学、五年制高职等渠道接受高层次教育。其中,这个省今年普通高校对口招生计划为26820人,约占全省中职毕业生总数的10%;高职院校注册入学18012人。

 

 

  日前,由神木职教中心举办的“青春飞扬 放飞梦想”为主题校园民歌大赛在一首陕北民歌《圪梁梁》中拉开了帷幕,共有来自不同专业的23位选手参加此次比赛。 

  据悉,这是神木职教中心第一次组织陕北民歌比赛,歌曲及演唱方式度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风格,选手们或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或豪放粗旷的高歌,风格独特、内容精彩,让在座的同学们全方位、多角度地聆听到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沉醉于陕北民歌无限魅力中。《圪梁梁》《信天游》《赶牲灵》《走西口》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响彻了礼堂。  

  赛场即舞台,中职模特新星争艳北京

  201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模特表演赛项在京举行

    青春的脸庞,婀娜的身姿,镁光灯闪耀的华美视觉盛宴……6月10日--13日,在艺术之都北京,在时尚之地751 D?PARK时尚设计广场第一车间,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近百名中职学生首次在专业的赛场、专业的灯光舞台上像行业的职业模特一样进行T台比拼,这是由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和北京市教委承办,东城区教委和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协办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模特表演赛的比赛场景,是校企共同选才、共同育才、共同办赛、共同推才的有益实践。来自教育部、北京市教委、东城区教委的领导和国内中职教育系统的代表、高等院校、众多企业、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影视公司时尚界人士共同观摩了这场由中职模特参加的精彩表演,共同见证、分享了这一集模特大赛、校企合作、学术论坛、人才选荐等为一体的职业教育成果盛会。

  在星光闪耀的专业T台上,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99名中职学生同台竞技。比赛分模特服装表演和平面模特展示两个组别进行,选手将通过泳装、生活装、产品展示、晚礼服等几个环节充分展现自己的技艺和风采,评委从选手的基本体态、T台技巧、风格化演绎、产品展示、镜前表现等多个方面对参赛选手进行全方位考察,最终按10%、20%、30%的比例分别评选出比赛的一、二、三等奖获奖者。

  本届大赛本着规范、节俭、开放、时尚的原则,每一个环节都精心策划、求新求变,呈现出以下八个亮点:

  一是组赛专业化。本次大赛的组织、策划、选手及裁判选拔严格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汇编》相关要求进行并直接与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发展水平“接轨”。比赛现场由中国“模特之父”之称的张舰担任导演,给学生真实的比赛环境,实现了中职模特大赛与行业比赛的无缝对接。大赛承办方充分调动地方优质服务企业及行业优质企业支持大赛组织运行。委托专业旅行社承担选手接待、人员车辆调动等任务;安排蟹岛三点钟会议中心为参赛选手提供优质舒适的住宿、训练条件;安排北京国际时装周活动中心——751 D?PARK时尚设计广场第一车间作为比赛场地;委托专业知名模特企业担任比赛现场执行,充分集合各方面优质资源,保证大赛的各个环节专业、公平、稳定、有序开展,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引进社会力量共同办赛的一次有益尝试。

  二是办赛开放化。比赛场地预留足够空间安排观摩区域和媒体拍照区,同时还安排有实况转播、网上全程视频转播,做到比赛信息的及时推送。比赛期间,30多家媒体对大赛进行实时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关注职业教育发展成果,让更多的学生认识职业教育,选择职业教育。

  三是赛研一体化。比赛环节设计注重检验中等职业教育模特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质量,注重体现对模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评。大赛同期举办模特产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模特大赛专业办赛特点等专题研讨会,有利于参会各省市代表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明确人才培养方向,达到以大赛引领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的目的。

  四是功能多元化。本次大赛力求以一次大赛实现比赛、交流、教研、人才推介等多项功能。大赛期间,北京服装学院等优质高校与参赛学校、选手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举办专家讲座为各校介绍模特行业前沿的培养方向;一些知名模特企业和影视公司现场选拔优秀人才,学生和企业供需见面,体现了“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的办赛目标。

  五是交流国际化。比赛过程中,大赛承办方邀请国际模特行业、企业精英参与,在大赛评审、国际化人才选拔标准、国际化模特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进行交流,开展国际化合作项目研讨,促进中国模特行业与国际模特行业的友好交流,加深了解,探索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六是紧密结合国家大政方针办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李克强总理专门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近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即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体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国家意志。当前,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佳载体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蓬勃开展,数以万计的职校学生在这里尽情释放青春光彩,开始自己的追梦之旅。本次模特表演大赛正是借助职教改革的春风,积极探索模特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引领国内模特专业发展方向。

  七是政府支持、行业主导、企业参与。今年,北京市首次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赛区,承办“模特表演”和“城市轨道车辆运用与检修”两个全国大赛项目。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人力、物力、环境等方面给予大赛大力支持,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对大赛给予全程指导,知名模特企业担任比赛现场执行,尤其是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大赛组委会精心选择751 D?PARK时尚设计广场作为模特表演赛项的举办地,就是要依托北京“时尚之都”的深厚底蕴,借助798浓厚的艺术氛围,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模特后备人才播下成长、成功、成才的种子,为他们的职业人生留下闪亮精彩的一页。

  八是充分发挥国家级示范校的综合实力。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校和北京市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委员会主任校,已连续七年承办北京市中职模特大赛。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职业模特人才,上百名学生在国内国际模特大赛中屡获大奖,近年来活跃在世界时尚舞台的世界名模王伊娜、中国名模单静雅均是该校培养的学生。

  作为又一项全国性的时装艺术盛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模特表演赛吸引了众多高等院校、国际国内知名模特经纪公司、影视公司、时装模特界的知名人士云集751 D?PARK,共同助力模特职业人才培养事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模特后备人才铺设了一条从“职校学生”通往“职业模特”的星光大道。

      昨日,大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作客“中国大连”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围绕中等职业学校免费政策、毕业生落户政策、学生升学和就业政策等内容进行在线解读。
      问: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怎么样?
      答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一线技能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许多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就已被用工单位预定一空,各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2013年达到99%,就业对口率、就业巩固率分别达88.2%和82%。职校毕业生就业后各项社会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其中,模具、数控等二产类专业平均就业工资已达每月2000~3000元左右,工作2~3年后,工资可达每月4000~5000元;酒店服务、旅游管理等三产类专业平均就业工资可达每月2500元左右,部分就业岗位薪金可达每月5000元左右;计算机应用、软件与信息服务等电子类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工资每月3000~4000元,已超过同期就业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有实习期,需进行培训,中职生可直接上岗)。
      问:听说职业学校学生毕业生能升大学,是真的吗?
      答为满足中职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我市一直致力于打造中高职一体直通车。现在中职毕业生升学深造主要有三个路径:
      第一种路径是通过中职院校和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方式,我市中职学生在读期间便可利用业余时间,攻读电大、函授等形式的专科、本科段课程,通过率达98%以上,在取得中专毕业证的同时便可获得专科或本科毕业证。这是目前,中职学生深造的主要方式。
      第二种路径是通过三校生报考高职院校方式升学。所谓三校生,就是中专、职高、技校三种中等职业学校的分类叫法。我市每年都有学生被天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及知名本、专科院校录取,其中,专科段报考录取率近100%,本科段报考录取率逐年递增。
      第三种路径是我市中职毕业生还可通过考试、保送、3+2等方式,直接升入全日制专科、应用本科等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接受更高层次教育。一批省、市高职院校已对我市中职生升学敞开方便之门,不断增加中职升学保送名额,且招生数量逐年增加,报考录取率均保持在95%以上。
      问:中职学校免学费具体情况如何?国家助学金如何发放?
      答2013年,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制发了《关于全面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的通知》,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全部免除学费政策,并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加以落实。政策规定,我市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籍学生免除学费。其中,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的学生按照同级别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此专业经批准的学费标准高于补助的部分,学校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学生收取。对在职业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一、二年级的在籍学生,按照同类型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经批准的学费标准高于补助的部分,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学生收取。2013年全市投入1.67亿元,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在籍学生(包括民办、公办艺术类)涉及7万个家庭享受政策。除此之外,我市中职生还免费享受国家“统保示范项目”中规定保险产品,同时可享受国家助学金、市政府奖学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由学校负责统一为学生办理银行储蓄卡,统一办理银行储蓄卡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包括年费、工本费和手续费等。按学期发放,每学期750元。
   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 刘奕湛 吴晶)记者12日从教育部获悉,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拉开帷幕。今年大赛赛项设置强调与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发展同步,开设了三网融合(4G网络)、云安全、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智能家居、飞机发动机装调与维修等32个赛项,占全部比赛的34%。 

  据了解,大赛共设12个专业类的95个比赛项目,于5月31日至6月27日,在天津主赛场和北京等12个分赛区举行,其中天津主赛场举办35项比赛,12个分赛区举办60项比赛。今年大赛参赛选手逾万人。 

  此外,今年大赛比赛内容紧密对接行业标准,体现产业前沿技术。众多国内外著名企业深度参与赛项设计、竞赛平台提供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参与赛项数量占全部赛项的80%以上,使比赛内容直接与产业前沿技术相对接,发挥了大赛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在国赛的带动下,各地省赛、市赛和校赛广泛开展,全国28个省(区、市)、4个计划单列市开展了省(市)级比赛,举办技能竞赛总量超过2000场次。其中,13个省市的赛项数量均超过100项。大部分地区还举办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比赛,一些省市实施了在校生“普赛制”试点。各级竞赛的中、高职专业类覆盖面超过了80%,竞赛已成为提高学生技能学习兴趣、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技能大赛体系基本形成。 

  据悉,本届大赛的开放程度有所提高,来自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将以友谊赛、对抗赛等形式参与赛事和相关活动。香港地区选手将首次参加正式比赛。

 象牙塔中的情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帮扶困难学生

  6月是毕业生离校的季节,一份份别样的礼物送到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工职院)老师们手里,有学生亲自养护的盆栽、有精心设计的立体卡片、有大学生活系列漫画集……这是毕业生们给老师的感恩礼物。近年来,常工职院教职工把学生冷暖放在心头,秉承着“学生事,无小事”的理念,让困难学生感受到浓浓情意。

  “学院70%的学生来自农村低收入家庭。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是学院的承诺。”该院党委书记袁洪志说。为此,学院开拓校内外社会资源,筹集助学资金,设立教职工“爱心助学基金”“朗盛化学”“唐荆川爱国兴学”等20多个奖学金、助学金项目。

  学院还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助学政策。鉴于校内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来自偏远地区、家庭窘迫的状况,该院在全省率先设立少数民族励志奖学金;针对校内中西部地区学生中有60%的贫困生,该院2013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免除贵州、河南、四川等6个中西部省市高考贫困生大学学费的政策。

  在常工职院院长吴访升看来,解决学生的困难是学校的责任。除了助学机制,学院还着重推行师生结对帮扶“三类”(学业、生活、心理)困难学生工程。

  在开展新生学习情况摸底考查基础上,该院采取师生自行结对、委托结对、定向结对等方式,帮助部分学生解决数学、英语等公共科目基础薄弱的问题。同时,教师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协助学生做好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常工职院一位多年参与帮扶的老师一想起帮扶过的学生,笑容就会情不自禁地涌上脸庞:“一位内蒙古的学生曾经千里迢迢给我带了自家种的一个哈密瓜和一小袋嘎啦果,特别甜。”

  “甜”,正是每位参与帮扶的老师与受帮助的学生的共同感受。

各设区市及义乌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扎实推进我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决定继续开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现就做好2014年的有关比赛工作通知如下:

  一、大赛项目

  根据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和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围绕我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情况,特别是课改实施后的课堂教学情况,按照大赛项目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群布局相吻合,与“教师课堂教什么,学生课堂学什么,学生竞赛比什么”相结合的原则,我省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继续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展省级国赛选拔赛,并根据我省情况开展省级特色项目技能大赛。

  1.省级国赛选拔赛。按照2014年教育部拟设的有关比赛项目进行,具体包括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等14个大项,二级维护和车轮定位等46个小项,具体安排详见附件。

  2.省级特色项目技能大赛。2014年确定CAXA制造工程师应用、电子电路安装与测试、花木嫁接、叉车操作、动漫手绘与场景绘制等5个课改项目进行省级特色项目技能大赛。

  二、大赛时间安排

  为确保学生技能大赛顺利进行,2014年全省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含省级国赛选拔赛、省级特色项目技能大赛)安排在4—5月举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三、大赛项目设计与组织原则

  1.公平原则。公平、公正组织、筹备赛项各个环节。通过公布技术文件、合理设计竞赛规则、程序、标准,公开执行过程,严格命题、裁判回避等制度措施,保证比赛公平。

  2.开放原则。开放设计赛项。比赛内容源于相关职业岗位具体要求,既能体现岗位通用技术和选手能力,又能考察选手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统筹设计、一体化安排比赛、展示和体验环节的内容和场地;在保证公平和不干扰选手比赛的前提下尽量开放赛场。

  3.教产合作原则。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校企专家共同组成赛项专家组,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设计赛项、研制赛题,组织裁判工作和提供技术保障。

  四、大赛标准

  1.省级国赛选拔赛基本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赛规程,省级特色项目技能大赛规程由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制定,在赛前一个月公布。

  2.汽车修理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中式面点师等4个职业工种的比赛命题以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部分高级工)标准为主要依据,并增加理论考试。

  3.各专业大赛的组队方式、比赛时间和各赛项竞赛规程等具体事项请见各专业大赛通知,通知将陆续在省教育厅门户网站(www.zjedu.gov.cn)、省教育科学研究网(www.zjedusri.com.cn)和浙江省职业资格工作网站(www.zjosta.org.cn)公布,不再另行下发,请各地、各有关学校及时关注。

  五、大赛奖励

  1.省级国赛选拔赛项目(职业工种)的优胜者将代表我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汽车修理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中式面点师等4个职业工种的参赛选手,应知应会合格者,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发相应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前五名选手核发高级工证书,其余选手核发中级工证书。

  3.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比赛项目(职业工种)的获奖比例分别为参赛人数的10%、20%和30%。

  六、大赛组织构架与职能分工

  大赛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成立大赛组委会,按照工作要求协调监督大赛的各项筹备和比赛工作,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和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比赛的具体指导协调工作,有关职业院校具体承办相关专业类别及项目的比赛。具体分工如下:

  1.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总策划、总协调,确定比赛项目,下发大赛通知、公布大赛结果,制定大赛裁判与仲裁工作要求和大赛工作守则,监督大赛的公正、公平、科学进行,联系教育部、人力社保部等国家部委,组织选手参加全国技能大赛。

  2.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具体指导协调各项比赛,联络、协调各承办院校,协助承办方积极做好各项大赛的组织工作;负责本次大赛的选手报名工作;配合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编制技术文件和命题;负责组织制定省级特色项目技能比赛有关项目的内容标准及技术文件、命题等有关工作。汇总各专业比赛通知和技术文件,并交大赛组委会审核后分别在省教育厅门户网站、省教育科学研究网和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网站公布;统一印制大赛获奖证书,赛前发往各承办学校;监督各项目比赛过程;汇总各比赛成绩后交大赛组委会,负责办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赛后组织选手参加集训,指导承办单位开展好集训工作;大赛其他未尽事宜。

  3.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做好汽车修理工等4个项目大赛技术文件的编制和命题,并负责审定;负责裁判的选派并做好现场执裁,监督各项目比赛过程;制作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大赛有关技术指导工作。

  4.各承办单位:成立专业大赛执委会,具体负责比赛各项工作;对汽车修理工等4个职业外,其他不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竞赛职业由大赛组委会办公室邀请有关专家成立命题组和评委会,共同拟定技术文件和赛题,交由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审定;根据技术文件要求组织各项应知应会考试,提供有关场地和设备,确保大赛顺利进行;收集经评委签名认定的选手比赛成绩单和相关材料;赛后承担优秀选手集训工作;大赛的其他保障工作。

  七、组队和参赛报名

  医药卫生技能大赛以学校为单位定向选拔选手组成代表队参赛,各设区市及义乌市也可推荐指定学校以外的优秀选手1—2名参加上述比赛。其他专业大赛由各设区市及义乌市在组织选拔的基础上按所分配名额组成代表队参赛。每个代表队设领队1人。

  参赛选手应是2013年12月3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省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不含成人教育在校生、技师班学生。

  各专业大赛的报名截止时间为正式比赛前10天左右,报名等具体事项详见相关网站上公布的各专业大赛通知。

  各地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好本次大赛,加强部门合作,及时做好选手选拔和组队参赛等工作。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以此为契机,以赛带训,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全省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是我省职业教育领域的顶级赛事,全省大赛获奖选手是全省相同领域职教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和学习榜样,代表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成果。要通过在全省有影响的媒体上发布大赛成绩、组织新闻媒体深入挖掘报道获奖选手的成长、成才、成功经历,发掘宣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案例等形式,扩大对大赛及获奖选手的宣传,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和职业教育优秀学生(毕业生)的优良素质与形象,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了解、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