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此行就像回家一样,除了帮助这届学生顺利找到工作,还得抽空看看班里去年毕业的学生。” 宁波鄞州职高西藏部教师潘燕近日踏上了第三次去西藏的旅程。此次,她和其他三位老师一起要护送第二批藏族毕业生返乡就业。
“他们都劝我不要来,但我实在放心不下学生”
T164次列车告别上海黄浦江的夜色,带着鄞州职高师生缓缓驶向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
戴免尤是鄞州职高西藏部主任,也是这届西藏班的班主任之一。对他而言,此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等把他们交给西藏当地教育部门的负责人,然后看着他们和就业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他们在鄞州职高三年的学习才算正式结束。”
老戴拿出随身携带的就业意向表格,和其他三位老师开始商量对策。表格上写着学校之前联系的几家西藏当地的汽修企业和联系方式,其中好些是去年毕业的学生目前就职的企业。老师们还根据每位学生在校学习以及实习期间的表现,结合每家意向公司的招工需求,细致地划分出每个人的适合单位。
第二天一大早,戴免尤带着陈东、潘燕、汪平三位老师来到了学生的车厢,开会布置面试安排。
老戴为何这么急?陈东告诉记者,一方面源于老戴谨慎的做事风格,早布置,学生就能早做心里准备;另一方面,也是老戴的难言之隐,他一直患有严重的偏头痛病,再加上即将来临的高原反应,让老戴的脸色比上车前多了一丝凝重。
“我打算速战速决,趁现在火车还没到海拔高的地方,把所有能做的事情尽早做完。”老戴话音刚落,赶紧趁着列车停站,手机有信号的机会,给几家联系好的拉萨当地汽修企业打电话,确认后天的面试时间。“他们都劝我不要来,但我身为班主任,实在放心不下学生。头痛也是老毛病了,坚持坚持就好。”
“我们早已把老师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将近49个小时的颠簸,列车终于到达拉萨。老戴和三位老师清点好人数,把随车的41位学生全部安全交给了西藏当地教育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将在拉萨过夜,有些人明天跟着老师一起找工作,有些人则选择参加高考。
大家都在整理行李和老师挥手暂别,唯独阿旺多吉和群培紧紧地抱着陈东和汪平。原来,他们俩家住阿里,从拉萨坐车回家要将近4天左右,这次准备回去参加高考。阿里当地教育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决定让他们第二天就马上回家,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参加后天的同学聚会。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早已把两位老师当成了自己的亲人。陈东这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这两位学生,看着他们坐上大巴,陈东只能一边招手,一边偷偷抹眼泪。
送别这届学生,大家拖着行李向出站口走去。记者看到潘燕手里提着一袋东西,好奇地问里面装的是什么。潘燕说:“这是我给学生带的宁波年糕。来之前在微信群里很多同学都说想再尝尝宁波的年糕,快一年没吃到了。于是我专门托人买来正宗的慈城年糕。”
四位老师一走出车站,马上就被洁白的哈达包围,鄞州职高上一届毕业生早已等候多时,期待着一年后的今天与老师重逢。
“妈妈,我想你了!”达杰家住林芝,知道潘老师要来,早早地买好了车票,乘坐9个小时的大巴赶到拉萨,激动地一下子抱住潘燕。
“帮每个毕业生找好工作,我们三年的工作才算圆满结束”
次日,还没褪去舟车劳顿的疲惫,四位老师便起了个大早。今天是他们此次西藏之行最重要的一天。用老戴的话说:“帮每个毕业生找好工作,我们三年的工作才算圆满结束。”
根据之前的安排,早上要去两家企业,一家是东风圣城,一家是新全通。为了节省时间,老戴和汪平一队,潘燕和陈东一队。考虑到第一家企业是西藏当地非常知名的汽修企业,也为了打响开门红,老戴决定和三位老师一起进去谈判。
在东风圣城的会议室,公司几位相关领导接待了大家。简单的寒暄过后,老师们提出了可能是在外人看来最敏感但也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学生的实习待遇。“实习工资1500,包吃包住。等通过企业组织的考试,合格之后,便可以单干。”圣城公司董事成员扎西次旦告诉大家。
因为有上一届的同学在这里工作,所以老师们对这家公司也有深入的了解。1500元每月相比于去年已经有了700元的增加,但四位老师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欣喜之情。接下来,他们还要与企业商定转正时间的问题。
“我们公司有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需要通过企业组织的正规考试。从贵校上届学生的表现来看,还是比较好学好问,再加上在沿海城市学习的经历,起步可能会比我们当地的员工要高。”扎西次旦强调了公司的用工需求。
基本问题谈妥后,老戴便把这几位学生托付给潘燕,自己马上赶赴第二站。学生在填完应聘表格后,马上参加公司的文化水平测试。
潘燕下午带学生去的是当地一家大型的汽修企业,学生达娃次仁就在这里上班。因为有师兄牵线,同学们对此行信心百倍。更加令潘燕高兴的是,做销售顾问的达娃次仁基本月薪已经能达到10000元左右,好的时候能每月拿到15000元。
同学们等待了一会,负责面试的罗总来了。罗总大概介绍完公司的情况后,同学们开始填写员工信息。潘燕一遍遍帮同学们核对表格,检查错字,一起思考如何填写自我评价。最后,四位同学全部顺利被录用,不久后便可来公司正式上班。
“你是我最深最深的爱,让雪山依然洁白,我心永不变”
每个人的桌前都摆满了啤酒,班长格桑索朗告诉记者,以前都要偷偷躲着老师喝酒,真希望有一天能与老师一起痛快畅饮。但他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突然。
“同学们,这一生中最美的礼物,就是做你们的班主任。大家可能不知道,在你们离开寝室的那天中午,我故意放慢脚步,走在最后一个,每经过一个寝室,就把里面的灯打开,又关上,这样就有机会再看一眼你们睡过的床,写过字的桌子……”说到这里,老戴已经泣不成声。
汪平老师擦干眼泪,清了清嗓子,“很多人都说我这三年过得比其他老师都要辛苦,但我从来不觉得。哪个阿妈能像我一样,拥有这么多孩子。过去这一个月,我经常失眠,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倒带播放同学们三年留给我的每一幅画面,我不求同学们以后大富大贵,只要过得好,过得平安,就是阿妈最大的安慰。”
话音未落,整齐的“阿妈,我们爱你……”响彻整个林卡。
此时的汪平已经眼含热泪,她踉跄地从位置上站起来,说:“孩子们,再给阿妈唱一遍《我们好好爱》好吗?这是我们班第一次参加学校大合唱比赛的曲目,每次听到那熟悉的旋律,阿妈都能记起你们每张脸。”“你是我最深最深的爱,让雪山依然洁白,我心永不变。你是我最后最后的情,那云在千里外,世界再大我们好好爱。”同学们整齐洪亮的歌声在空中飘荡,不仅献给在座的四位老师,也送给记录他们三年青春的母校———鄞州职高。
湖北日报讯 昨日,省长王国生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王国生强调,应对经济下行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突出问题导向,着力在增加有效投资和壮大实体经济上出实招。
会议认为,对当前经济形势要有清醒认识,既要从稳增长中看到积极变化,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又要看到在标准提高、不确定因素增多、要素制约长期趋紧的新常态下,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主动出手,科学应对,使市场调节更有效,政府调控更有力,不断提高稳定经济增长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一是扩大有效投资。实施“省重大专项计划”,加大20个重大专项480个(类)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围绕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产业支撑力,加大一批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服务力度,尽快建成见效;改革投资审批制度,抓紧做好95个省级鼓励社会投资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支持搞活实体经济。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创业投资等引导基金,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开展专项清理整顿,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行政、金融和社会化服务环境。对企业直接融资、吸纳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等给予政策性奖励和补贴。三是强化产业支撑。全面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涉农专项资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大预增产值过10亿元工业企业、投资过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服务力度,设立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四是扩大改革开放。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接、管、放专项督办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专项清理,进一步简政放权,为市场主体松绑;积极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检查、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加快电子口岸、武汉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会议强调,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关键要强化责任、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要认真抓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的落实,使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会议强调,职业教育既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也是关系民生就业的现实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水平。要深入调研,进一步摸清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更加精准地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衔接、与产业配套相适应。要加大投入,着眼于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攻坚,努力在解决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上取得突破,为“五个湖北”建设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哈密日报讯 7月20日至21日,由自治区教育厅、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组成的自治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检查验收工作组对哈密职业技术职业学校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检查验收工作。
检查组依据示范校建设方案、建设任务书,听取了项目示范校总结汇报,审核了档案资料,考察了重点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情况,召开教师及管理人员座谈会,进行了资金专项检查和实地考察。
7月21日上午专家组召开反馈会,专家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哈密地委、行署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示范校建设工作,成立了相应机构,学校党政形成合力,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形成了全校动员、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示范校建设工作管理较规范,资料较齐全,较好完成各项任务指标,项目资金核算清晰,学校办学实力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办校效益显著提升。
专家组同时指出学校应继续加大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力度,将企业的调研结论尽快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提升现代信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认真总结示范建设成果,挖掘经典典型案例,充实完善佐证材料。并就通过国家的验收提出了详细验收意见与建议。
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吴华敏代表地委、行署感谢专家组的中肯指导,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高度重视专家组反馈意见,对照意见与建议,指导学校逐项梳理逐项整改。
京华时报(微博)讯 7月14日,老年护理员师资培训班在北京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东校区开班。培训班学员将通过试穿戴仿白内障眼镜读报、捡豆子、填表格、坐轮椅打公用电话,亲身体验老人日常生活起居。
引言
2014年7月16日,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项目推进工作迈上崭新台阶,项目正式签约德国工商大会(以下简称AHK),携手推进合作园双元制职业教育板块的建设发展。此次框架协议的签订,是项目运营方合联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再一次重大举措,不仅标志着项目实现新的跨越,也标志着蒲江县乃至中国西南地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进入理念更新、人才更优的快车道。
国际视野
西部产业发展新环境
2013年,成都市蒲江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重大战略部署,以高标准启动了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项目,2014年2月28日,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正式启动,远景规划为9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机械、生物、印务等产业。区域以世界500强企业博世集团下属三个项目的强势入驻为契机,积极营造“东有太仓·西有蒲江”的产业格局。成都合联新型产业园的C、D地块作为合作园的核心起步区,已率先开发建设。
2012年6月,世界500强德国博世电动工具正式入驻园区;2013年7月,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建设者们赴德交流学习;同月,德国驻成都总领事考察合作园核心起步区;2014年4月,项目运营方合联携园区参展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盛会;同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政企随行团考察园区;一直到此次德国双元制职教项目的签约,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在国际化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力求为中德工业企业营造出一个全新的投资发展环境。
引入德国双元制职教培训体系,以人才素质培养驱动制造业升级,加快成都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配套建设和人才要素建设;同时,也为成都引进更多优质德国先进生产制造型企业开拓渠道。德国双元职教中心落户蒲江寿安,这是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的投资软环境建设的一次重大举措,为园区构建了“差异化、发展型园区”特色以及竞争优势,更能带动蒲江寿安职业教育的高端化、产业化发展,形成蒲江发展高端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源于德国的双元制职教
世界领先的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指在整个培训过程由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两方进行,其中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解决受训者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30%左右。
而工厂培训主要是使受训者更好地掌握“怎么做”的问题,培训时间占整个培训的70%左右。他们在装配有必要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和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培训,与企业一起成长,克服了学校实习场地常因经济原因使设备陈旧过时的弊病,所有职业技术培训课程均将得到中国和德国两方面的权威认证。
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强与企业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此次双元制职教项目的签约,更是从国际化与实用性两大领域出发,一是引进德国最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资源,从企业实际出发,培养出契合企业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时,也为成都市劳动者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落户蒲江
解决西南产业发展最大“拦路虎”
“‘企业招工难,招高级技术工人更难’一直是西南产业升级发展的最大拦路虎,我们希望快速地推动德国双元制教育尽快在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落地,整合更多国际职业教育资源,把他们引进来为工人提供高标准的培训,为更多企业提供德国认证的专业技术人才。”合联总经理李建英女士在签约仪式上说。
自2011年,合联致力于规划建设高端化、生态化的国际产业平台,此次双元职教项目,将成为蒲江承载中德高端产业集群的重要依托,成为蒲江县未来产业发展环境的最大吸引力之一。未来,入驻合作园的每一家企业,将坐拥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天然优势,借此加速企业升级发展。
日前,记者自市政府获悉,濮阳市将出台《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明确今后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意见》明确了濮阳市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架,即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濮阳市未来几年及更长一段时期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为:到2018年,职业院校主要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在70%以上;学生获取“双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率在90%以上;中、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5%和90%以上、对口就业率分别在70%和65%以上。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8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3万人。
就如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见》提出: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统筹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落实好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职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探索在国家、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开展“3+2”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在国家、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开展“3+2”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试点。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加强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创新学农结合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县。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
【参加2014达内集团全国高校应用型师资培训高校老师与达内名师合影留念】
据悉,本次师资培训的主要内容有Android开发,大数据开发,应用型IT课程教学研讨三部分,达内集团技术总监唐亮老师,达内集团技术支持总监王洋老师,软件研发总监李敖老师联袂授课。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河北联合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全国15所高校软件学院30多位一线骨干教师莅临杭州,参加本次培训。达内集团技术总监唐亮老师介绍,本次培训的亮点是紧贴应用型人才培养,紧跟IT行业的主流技术方向,真实教学案例剖析,而且采用小班培训,保证授课教师与学员可以深入研讨。
【达内技术专家全程代码演示,实战讲解当前IT业热门技术方向】
一位参加培训的浙江工商大学的教师介绍,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后。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改革力度也是前所未有。我院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有序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达内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先行者,组织这次培训主要是针对高校应用技术型师资缺乏的现状量身定制,重点帮助高校教师提升应用技术的教学水平,实验实践水平。达内技术专家授课生动、透彻、深入浅出,紧贴应用型人才培养,紧跟IT行业的主流技术方向,这次培训让我们收获很多。
在7月17日,2014达内集团全国高校应用型师资培训班的开学典礼上,达内IT培训集团技术总监唐亮老师首先对各高校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介绍了本次培训的内容和目的,表达了作为专业的职业教育公司,希望在今后能够和各高校建立长期的联系,借达内IT培训集团职业教育优势资源和经验,助力各高校应用技术型骨干教师成长,形成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观,提升高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能力。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项目学校验收结果名单。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重庆市旅游学校、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等8所学校通过验收,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此次全国共有251所学校通过验收,18所项目学校暂缓通过验收,7所学校未通过验收。
6月,离毕业还有整整一年,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学生斯梦已经在谋划自己出国的事情,“得益于学校推出的‘私人订制’培养方案,早在大一结束时,我和同学们便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斯梦口中的“私人订制”,是苏州港大思培学院的一项办学改革。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院长何若全告诉记者,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成立的高职院校,学校已探索国际化办学长达9年,“私人订制方案的实施,目的就是为每个学生搭建成才的‘立交桥’”。
国际化优质教育资源竟成“拦路虎”
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仁爱路1号,港大思培学院的地址。校门口LED滚动屏不时跳出的“14名学生考取英国赫尔大学”等喜讯,彰显出它的与众不同。
“国际化”是港大思培最大的特色,何若全告诉记者,因为由香港大学专业教育学院和苏州科技学院联合举办,学校具备了国内传统高职难以匹敌的国际化程度:外籍教师、海归教师和本土教师各占三分之一;全英文授课,教材、课程与国际接轨,并与国际专业学会资格考试挂钩。办学之初,港大思培学院还引进了香港大学质量保证监控体系,学校的教学计划全部经过香港大学审查和修改。因为质量得到认可,学生在完成指定学习任务后,还可获得香港大学颁发的副学士学位。
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光彩鲜亮的同时,学校也遇到了发展的“拦路虎”。
“合作办学,追求的便是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但是,高职阶段的学生学业基础、自律能力等相对薄弱,很多人一开始无法适应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加上质量监控体系的存在,我们无法随意更改培养方案,久而久之,学生们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何若全说。
何若全也曾考虑,如果学校抛弃国际化,尽管可以解燃眉之急,但合作办学的意义就不复存在,学生也将失去提升外语水平、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国际视野的机会,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一场教学模式的“私人订制”
2013年9月,一场“分流”改革在港大思培学院拉开序幕,这就是被学生和教师称赞的“私人订制”。
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教务长杨宇红介绍,“分流”安排在学生大一结束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志愿和自身情况,一部分按照“副学士”标准严格培养,为海外升学奠定基础;另外一部分学生则按照国内就业的需求培养,采用双语教学,并加入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践环节。
葛峰和冯圣涛是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大一时在同一个班级,分流后,葛峰选择了大专方向,冯圣陶选择了“副学士”方向。同宿舍的两小伙渐渐发现,学校对自己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教学语言的差异,开设的课程相差很多。我们没有‘副学士’方向的经济学、管理学、雅思等课程,取而代之的是仓储、快递配送、商务英语等。”葛峰说。
“在考核方面,我们也实施差异对待,‘副学士’学生的考卷更加注重理论,会送到香港进行审核;大专方向学生的成绩则包含卷面分和实践分。”杨宇红介绍,为了让大专方向的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学校特别为每个专业建设起校内实训室和10个校外实训基地。
实施“分流”一个多月后,港大思培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们有了明确目标,上课不再低头玩手机,一些学习不主动的同学也开始变得好问了。
课外活动为学生打上国际化“烙印”
在何若全看来,“虽然一部分学生瞄准的是大专方向,但我们仍然要融入国际化的元素,让学生在就业以及未来发展中更具竞争力”。然而,摆在港大思培面前的现实难题是,学生之所以选择大专方向,原因就是无法适应国际化。如何才能为他们打上国际化“烙印”,与传统高职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所区别?
“国际化素养的提升,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创新课外活动便是培养国际化视野和意识最好的平台。”何若全介绍,学校规定,每天下午4点之后,不再安排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对于‘副学士’方向的学生,我们安排了英语演讲俱乐部、英语主持人大赛、英语戏剧表演等活动,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为出国做准备。针对大专方向的学生,我们设置了社会调查、跨文化交流、敬老院志愿服务、技能比赛等,注重团队协作、批判意识、沟通能力、责任感等内涵塑造,培育全面的人才。”杨宇红告诉记者。
何若全表示,让每个学生知识技能与道德素养俱佳,是港大思培煞费苦心创设“私人订制”的目的所在。
海德汉公司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中国的职业教育行业,海德汉给予了2010年和2012年国家最高级别的数控技能大赛五轴加工比赛巨大的支持,同时为各个地区的职业院校介绍了大量新技术,做了很多新产品的引领工作。海德汉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高性能的产品以及细致的服务和培训等,在职业教育行业享有盛名,尤其是高端数控系统及高精度光栅尺和编码器等产品,在众多职业教育学院得到了大量使用,赢得了师生的一致赞赏,也使掌握海德汉产品使用技能的毕业生成为职场的佼佼者。
本次会议主旨在于加深互相了解,精诚合作,共同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海德汉公司于7月14日在南京举行了2014年教育年会,与会的是来自全国的20多所院校的30多位老师。会上,海德汉公司教育行业经理胡劲松先生为大家介绍了最新TNC640数控系统和海德汉数控系统的动态高效和动态高精功能,海德汉教学软硬件,如何通过测头在加工中提高效率,以及职业教育中数维培训的新理念等等。也倾听了来自职业院校的关于学校现阶段高端加工训练的现状和需求,学校针对数控技术的需求,以及学校对学生未来的就业规划等。对于即将到来的数控技能大赛五轴加工比赛的需求,与会人员也做了深入的探讨。
来自达尔康公司的教育行业经理王希泰先生也为大家介绍了达尔康公司在职教行业的情况。
关于海德汉公司
德国海德汉公司是一家研发和制造光栅尺,角度编码器、旋转编码器,长度计,数控系统,测头和数显表的专业公司。产品遍布全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机床行业、自动化设备制造行业、半导体和电子器件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纺织和印刷机械以及电梯等行业。在125年的发展历程中,一贯的宗旨是为客户提供品质最优良的产品,以及最优质的服务,并且不断完善自己。我们坚信我们必定能成为广大客户在发展各自事业过程中最紧密的伙伴。 海德汉中国公司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于北京,还在香港、上海、深圳、哈尔滨、沈阳、西安、成都、武汉、宁波和南京设有分支机构。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heidenhain.com.cn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国家放开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相关公司迎来政策利好。北京商贷宝金融信息服务公司(以下简称“商贷宝”)就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及时地推出了解决资金问题的方案。
《决定》指出,目前职业教育还需要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也就是说,不论是职业教育的培训机构还是有想法再深造的学生可能都存在一些资金上的障碍。据悉,一些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培训费用都相对较高,动辄上万元,甚至几万元,如果学生需要一次性支付,恐怕并不是那么容易。
面对如此职业教育行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商贷宝在日前正式推出了“商学贷”整体金融解决方案。商贷宝主要是通过为培训机构推荐学生和推荐就业两头相结合,形成教育培训的闭环,从而让金融机构、培训机构、学生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将风险降至最低,并以贴息和灵活的还款方式为参加教育培训的学生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帮助学生解决资金压力,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实际上,种种迹象都表明,目前职业教育市场还存有巨大的需求。据德勤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规模达到9600亿元,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达12%。按照最新的数据显示,其中职业培训市场的规模已突破1000亿。然而,真正参与个人培训信用贷款的银行凤毛麟角,因为成本和收益不太匹配。不过,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这方面则具有较大优势,首先,其拥有大量标准化的客户群,完全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获得低成本的信贷评级,从而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其次,职业培训的学生都是潜在的贷款客户通过持续性长期的信用记录积累,其可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贷款服务。
市政协日前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展开调研。记者获悉,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以高等专业为龙头,以中职教育为主体,以民办教育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全市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已经覆盖我市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我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全市目前有职业院校122所,其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4所,中等职业学校115所,成人中专3所。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87370人,每年为社会输送3万余名技能型人才。全市职业院校开设了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商贸与旅游、医药卫生等13大类,158个专业,覆盖了我市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我市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明显增强,且集团化办学初具规模。我市成立了机电类、电子类、旅游类、软件服务外包类、动漫类等五个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提高了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能力。同时我市先后成立了轨道交通、软件服务外包、动漫、旅游四个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学校、行业、企业和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针对目前我市职业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市将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力度,对全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同时还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将以农村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促进优质学校做大做强,鼓励一批特色学校脱颖而出。
由上海市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编写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自2012年首发以来,每年从学生发展、学校工作、政府引导、服务地方四个维度,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客观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就和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教改革发展最活跃的部分和职教改革发展的牵引力量,近一年来在上述四个方面表现如何?编写组通过对全国1139所高职院校公开发布的质量年报进行汇总分析,结合约9万份2013届高职毕业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形成了今年的质量年度报告。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李进这样评价报告:“从价值层面讲,报告记录了高职的改革和发展,那就是实践、探索、理论提升。从文化层面讲,报告记录了高职改革发展的集体记忆。这份集体记忆,记录了奋斗历程,创造了共同经验,也反思了相似失误。”
维度一:学生发展
“计分卡”指标持续增长 课程评价高于新建本科
在去年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培养质量“计分卡”,设计了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月收入、理工农医专业相关度等5项关键指标,以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今年的报告继续沿用了这一设计,对指标持续跟踪。
麦可思调查发现,2013年“计分卡”的5项指标,相对于前两年有4项呈现增长态势,只有专业相关度一项保持稳定。
报告显示,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上升,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比2012届上升0.5个百分点。月收入持续增长,“跑赢”通货膨胀,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2940元,比2012届增长7.7%。自主创业比例为3.3%,比两年前的2.2%提高了50%。毕业生专业相关度为64%,与前两年基本持平。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持续上升,2013届的满意度为85%,比2012届上升2个百分点。(见表1)
除“计分卡”外,麦可思还对2013届高职毕业生的在校情况进行了调查,包括教学活动、生活服务、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等。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对母校各项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提升。对于师生交流程度的评价,毕业生选择“每周至少一次”的比例为29%,明显高于全国新建本科院校(19%)。对核心课程有效性的评价,高职毕业生也高于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认为核心课程的重要度为80%,满足度为65%,而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这两项指标分别为78%和64%。价值观提升方面,有9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在校期间价值观得到提升,呈现较稳定状态。社团活动参与度是所调查各项指标中唯一出现下滑的,2013届毕业生社团总体参与度为70%,比2012届下降5个百分点,比2011届下降6个百分点。这种现象值得高职院校关注。(见图1)
麦可思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能力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三年后收入翻了一番,增速高于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水平,六成左右实现了职位晋升,呈现出较为强劲的职业发展能力。(见图2)
今年的报告,对于高职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进行了区分,分为机会型创业与生存型创业两类。机会型创业指为了抓住和充分利用市场机会而进行的创业,生存型创业指创业者因找不到合适工作而进行的创业。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跟踪调查发现,2011届至2013届毕业生中进行自主创业的,机会型创业的比例占到85%左右,生存型创业的比例只有7%左右,这说明创业主流是机会型创业,而不是因为就业困难。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进入自主创业群体的比例大幅增加,2010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占2.2%,三年后的比例为6.0%。
维度二:学校工作
“资源表”数据整体改善 治理能力成为改革重点
“资源表”是今年报告新推出的、反映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宏观管理工具,核心内容包括生师比、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校内实践基地使用时间、生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用时间等。与过去一年的数据相对照,可看到这5项教学资源指标都有提升,但不同区域间存在不平衡。
生师比是评价学校教师充足程度和教师工作负担的重要指标。2013年,高职院校每位教师承担的学生数由上一年的16.21下降到15.99,呈下降趋势,达到了16∶1的优秀标准。但地区发展不平衡,宁夏、广东等地生师比超过18∶1,贵州、安徽、甘肃、四川超过17∶1。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是衡量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指标。2013年,这一指标由上一年的50.9%提高到57.2%,但离70%的优秀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其中,江苏、浙江等地超过70%,云南、内蒙古、山西、甘肃、广东等地低于50%。
2013年,不同类型高职院校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比上一年均有增加,全面超越教育部2004年文件中提出的优秀标准。其中,艺术类院校增长幅度最大(16%),增长1170元;理工类院校绝对值最高,达10411元;财经类院校最低,但也达到6372元。这一方面说明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改善成效显著,另一方面也说明该指标的评价标准未能根据发展水平及时动态调整。
生均校内实践基地使用时间反映的是学生参加校内实习实训教学的状况。报告显示,这一指标由上一年度的214学时增至230学时。中西部院校增幅达10%,是东部地区增幅的两倍,中西部与东部的院校差距逐步缩小。
生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用时间反映的是高职院校利用企业场所和设备等开展实践教学的状况。2013年,高职院校生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用时间为70天,其中中西部地区为77天,东部地区为63天。按照在校学习三年时间测算,基本做到了“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要求。
报告显示,治理能力建设成为2013年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新重点。一些院校以大学章程建设为抓手,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制度,界定校内组织机构的权责,成为由管理向治理转变的先行者。以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为代表的一批院校,主动吸收各方力量参与办学决策与管理,探索建立理事会制度,发挥理事会对学院重大事项的咨询审议作用;探索成立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的二级学院或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实践者。
报告还显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度和校企合作的广度持续增加,呈现出合作单位多元化、合作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合作企业达15.6万家,校均100家以上。
维度三:政府引导
财政专项杠杆作用显著 地方政府支持政策亮眼
报告显示,政府引导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在骨干校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中,财政专项的杠杆作用日渐显著。
例如,在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验收中,引入第三方评价,把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评价重点,注重过程管理和监控,加强绩效考核,提升了学校的执行力。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中央财政投入40亿元,带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投入和学校自筹共计34.28亿元,惠及全日制在校学生近90万人。验收时,教育和财政部门严格把关,1个省、54所院校、74个专业因绩效不明显而暂缓通过验收,被亮“红牌”,成为2013年财政专项建设质量监测的亮点。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投入26.9亿元,引导地方财政投入16.3亿元,学校自筹7.7亿元,激发了地方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有效改善了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提升了实践教学水平,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明显。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围绕重点支持发展产业领域和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2013年新立项建设11个资源库,资源库总数达到39个。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强化了动态管理和年度考核,引导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培训项目的统筹规划和监管,推动高职院校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形成了国家、省区、学校三级教师素质提高体系。
2013年,地方政府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多、有亮点。越来越多的地方出台了高职院校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据统计,北京、吉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陕西、新疆、兵团等15个地区专门出台了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拨款的政策。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有了突破。山东省出台45项政策文件,建立28项制度,出台9项税收优惠政策,破解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各地普遍重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纷纷出台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或规划,加大投入,建立基地,完善分类评价制度,多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此外,财政对高职的投入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教育经费收入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达到54%。但须引起重视的是,高职院校的生均公共财政经费明显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公共财政对普通本科的保障力度明显高于高职院校。
维度四:服务地方
专业产业对接特点突出 校地合作共赢伴生发展
报告显示,坚持专业与产业对接,服务区域发展,一批专业特点突出的优秀高职院校群体正在形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高职服务产业的能力也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认可,作为中央企业的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了中国通信服务职业教育联盟,建立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合作平台,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
根据区域差异提供不同服务,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的重要特点。东部地区院校积极服务区域转型发展,中部地区院校主动为当地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西部地区院校不仅已经成为当地人才的培养基地,而且开始发挥区域文化传承中心的作用。麦可思调研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2013届高职毕业生本地生源在本地就业的比例达到67%。
此外,高职院校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深化校地合作也取得明显成效,逐渐形成了校地合作共赢、伴生发展的多种模式,技术服务与产学研一体化能力稳步提升。
【访谈】
以第三方视角看高职发展
采访人:本报记者 翟帆
受访人:《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主编之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
记者:今年是高职质量年度报告编写发布的第三年,作为报告的主要编写者,您能否描述一下今年报告的主要特点?
马树超:在7月1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李进把今年报告的特点概括为“一稳定、二出新、三突出”。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反映了我们编写者的初衷。
“一稳定”就是反映学生发展指标的体系保持稳定。今年我们继续采用了2013年推出的“计分卡”,通过稳定的指标来反映问题。
“二出新”,一是我们用了新的质量管理工具。今年的报告推出了反映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的“资源表”。从这些指标我们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水平在提高。二是积极回应新的社会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教育领域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的报告也体现了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的趋势,体现了管、办、评相互分离的需要。
“三突出”,一是突出了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以财政专项引导高职改革与发展、通过项目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二是突出了一些通过专业对接产业、服务区域发展所形成的专业特点突出的优秀高职院校群体;三是突出了第三方视角,力求直陈事实不修饰,言之有物不夸张。
记者:能否给我们的读者列举一下今年报告的主要亮点?
马树超:今年的报告,我觉得至少有十个亮点。第一个是在“教学资源”这一节,阐述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时,用了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两所学校的例子,他们的做法和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教工作会前会见代表时提出的要求相一致。第二个是在“专业结构调整”这一节,写了一些高职院校率先改革、率先探索的做法,说明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的“五个对接”是有实践基础的。第三个是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节,全国1139所发布年度质量报告的高职院校,据我们统计,合作企业数量达15.6万家,应该说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已经打通了,这里我们也给出了一系列的案例。第四个是“信息化建设”这一节,高职院校已经进入到提高信息化资源应用水平、推进教学改革的新阶段。第五个是在“国际化办学”这一节,一批高职院校率先探索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相配套的发展模式,尤其令我们高兴的是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区高职院校服务“走出去”的成效非常显著。第六个是在“院校治理”这一节,高职院校积极探索股份制办学,创新混合所有制教学实体,例如南通航运职业学院与新加坡海员联合会等联合共建股份制国际海事培训中心,开展航海中高端技术培训取得显著成效。第七个是在“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这一章,我们看到教育管理部门强化了财政专项的问责机制,给一批项目建设单位亮“红牌”,成为财政专项建设质量监测与管理的亮点。第八个是在“招生制度改革与成效”这一节,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人数已经占到了高职招生计划总量的43%。第九个是在“质量监测与保障”这一节,我们对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布高职教育质量报告的情况做了综合评价和分类点评。第十个是在“服务产业”这一节,介绍了作为中央企业的中国通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中国通讯服务职业教育联盟的情况,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精神相一致,适应了企业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双重需要。
记者:报告对于发展中的问题也没有回避。
马树超:是的,作为第三方,我们指出了高职教育质量方面或者说发展方面的十大问题。第一个是发展环境问题,政策不落实、不落地。报告中有多处反映,比如在“生均经费”一节我们专门指出,一些骨干校在建设中,有关部门对建设初期的投入承诺落实存在差距。第二个是财政经费得不到保障。我们在“生均经费”一节专门做了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的比较,从全国来看,普通本科是高职院校的1.78倍。第三个是中央财政专项预算约束还没有全面实现。如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在验收中,有1个省、54个院校、74个专业暂缓验收,反映了预算约束存在问题。第四个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虽然生师比都有所下降,但是部分省份仍高达18∶1。第五个问题是一些办学资源水平评价标准调整滞后的问题。第六个是学生社团活动参与度下降的问题。第七个是高职考试招生改革的规范有序问题,有的省份步子太快,配套措施难以跟上。第八个问题是部分地方教育部门和院校对管理制度的落实存在偏差。比如在本地和本校质量年报中,没有按照要求公布“计分卡”和“资源表”的相关内容。第九个问题是高职院校质量年报中,超过60%的院校没有反映技术服务性收入,近40%的院校没有反映社会培训规模相关情况,不知道是没有开展呢,还是没有填写。第十个问题是我们在最后一章专门指出的升本的“五大诱惑”和本科转型带来的“五大压力”。
【微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贤土:报告从四个维度客观论述了2013年高职教育的成就、问题和挑战,对于进一步发展好高职教育具有参考意义。
■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报告不仅体现了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也使社会其他专业人士和机构独立评价教育成为可能。在提高职业教育地位方面,高职人有着自己的努力,这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承诺。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刘康:报告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做出的全面、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内容翔实、关注点准、可信度高,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第三方机构评价职业教育质量,对促进职业院校重视办学质量以及受教育者选择职业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也是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积极尝试。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报告客观分析和评价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值得肯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凸显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报告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全国高职情况,促进高职进一步健康发展。
广西引进香港先进教育资源
桂港携手开拓教育合作新局面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香港电 为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化桂港合作和推进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7月15-18日,自治区副主席李康率广西教育代表团赴香港访问。
广西谋求与香港优势互补、深化教育合作的战略思考和项目安排,引起了港方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短短4天时间,广西教育代表团访问了8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主管部门、不同类型的大学、教育机构,分别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局长吴克俭、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主席杨敏德、校长唐伟章、香港职业训练局理事会主席陈镇仁、执行干事尤曾家丽、香港教育学院副院长莫家豪、香港金融管理学院董事长王中英等香港教育部门和机构主要负责人、专家,就桂港两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合作等重点领域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与协商,达成诸多共识,成果颇丰。其中,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合作填补了我区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与发展的空白。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与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引进国际一流资源为我区培养高层次旅游人才。
自治区教育厅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签订在南宁共建桂港职业教育中心协议。引进香港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和优势教学资源,引进香港汽车修理、老年护理、厨艺烹饪、美容美发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与资格证书考核,开展“一试两证”(香港资格证书和内地资格证书)试点,联合人社部门,提升广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双方还商定于201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共同举办首届桂港职业院校厨艺大赛。
7月19日,北碚职业教育中心迎来泰国职业教育教师考察团,这是继今年5月19日泰国东北部职业技术院校教师考察团、6月17日泰国职业技术院校师生考察团后,北碚职业教育中心迎接的第三批泰国考察团。
据了解,此次考察由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牵头,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官员带队,5所泰国职业院校院长及教师一行28人参加,双方就各自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开展深入热烈的探讨。
当天上午,泰国考察团参观北碚职教中心的园林教学实践活动基地、馨技楼数控专业、电子专业实训基地、学校引进的合作企业捷联机电公司的生产车间,认真的了解校企合作的情况,对学校校企合作方面的进行的“合作培养”“前校后厂”“引企入校”等创新实践非常赞赏。泰国益梭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阿敦校长更表示,期待近期能与北碚职教中心开展教师、学生方面的互访交流,深入开展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合作,两校建立起更深厚的友谊。
自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学校以来,北碚职教中心始终把拓展交流合作、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作为学校示范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际交流与合作。
在今年7月份,除了接待国外考察团,北碚职教中心更迎来了福建安溪华侨职业学校的60余名教师。据了解,在参观过程中,以梁漱溟“勉仁”文化为主题的陈列室、园林专业的盆景钟景苑、电子、数控专业完善的基地环境建设、先进的设施设备都让参观者赞不绝口。在旅游专业部的实训基地中,古色古香的茶艺实训室、现代简约的西餐实训室、三星级酒店的前台客房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福建安溪华侨职业学校代表表示,作为第三批示范学校,此次参观他们受益匪浅。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习总书记,阐明了职业教育在中国经济社会中的战略地位、发展路径,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的高度,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更为当代青年成功成才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不过,在一些考上及家长每年中考、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大多选择普通教育的高中和普通院校,不愿报考职业教育为主体的中、高职院校,有些考生和家长内心看不起甚至歧视职业教育,一些用工企业、单位也只招录“985”、“211”或其它一本、二本毕业生,把具有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中职、专科、三本院校学生拒之门外。实际上,从人才需求看,大多数企业、单位不一定需要太多的高端技术人才,而最需高科技的转化与生产工艺的掌握,有实际操作技能职业技术型人才,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来的最对“胃口”。
近年来,无论是北上广还是长三角珠三角的沿海地区,“光膀子”的农民工遍地皆是“找工难”,而有技能的熟练工凤毛麟角“招工难”。一些企业为了招到技术熟练的电焊工、纺机技师等急需人才,轮番竞价,有些行业技术工人的月薪甚至高达数万元。表明一个原因是技术工人奇缺而“翘得很”,实质是结构性用工紧缺,表明职业教育的紧迫性。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培养的是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是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也是广大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能就业、就好业、有奔头、快致富的有效方法,更是人尽其才、让广大青年享有人生出彩机会的重要途径。
“职业有分工,地位无高下”。事实上,职业教育的核心,不在学历,而在技能。劳动力尤其是技术熟练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必将得到更好的体现。“行行出状元”相信依靠自己每个人都能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劳动最光荣”拥有先进技能,无论哪类劳动者都能赢得社会的尊重,都获得应有的社会认同。更应该相信,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培养起千千万万技能型的现代劳动力大军,中国制造”很快实现向“中国创造”的飞跃。
职业教育真正迎来春天之日,就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成功之时。希望千千万万“职教生”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莫让出彩人生错失追梦圆梦的大好良机。
“教会学生生存的本领,教会学生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让每位学生都有专业技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提升素质,让他们体验成功,找回自信,为以后的就业、创业和享受职业幸福,奠定扎实地基。”这是章丘一职专全体师生共同的追求和愿景。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好孩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出彩,这是一职专永恒的追求。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建设了多元化的职教生态系统,努力打造N条学生圆梦路径,帮每一名学生圆“就业梦”“大学梦”“老板梦”。”章丘一职专校长魏士功告诉记者。
记者在学校看到这样一条横幅:男孩学机电,女孩读学前;微机、财会、客服任你选。这是学校因材施教,从学生一入学就为其量身打造专业的具体做法。无论是电话咨询、还是面对面交流,学校都会从学生的性别、兴趣、将来希望从事什么工作等等,给学生和家长以建议,帮助他们选择专业以及是面向就业还是继续升学。各班主任还会更详细的向新生介绍本专业班级的情况,允许学生调整专业。由于学校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学生形成了面向升学和面向就业这两大群体。
管理引路,营造学生发展良好生态
“向管理要质量”是章丘一职专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学校非常重视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开展了四个“九个一”活动,即“学生九个一”、“教师教学九个一”、“班主任工作九个一”、“领导班子九个一”的工作要求。学校还建立“家长服务中心”, 开通“家长服务热线”,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在育人成长、家校配合、教育咨询、学校发展等方面为家长和社会提供服务,凝聚了教育合力。
学校始终将教师能力素质提高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广泛开展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等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组织教师技能大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积极打造名师团队。老师们努力实现了自身的职业自豪感。学校现有校级以上名师36人,万晓媛老师荣获全国高中组电教优质课一等奖;庄俊红老师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财经类专业教师说课比赛二等奖;王传霞、邱汝杰老师荣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5名老师在济南市职业学校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4名教师在济南市技能大赛中获奖。
学校继续深化、优化符合职业学校实际的“三三四”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深入研究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工作导向等教学模式,形成了系列化校本教材和成熟的教学流程。 “三三四”体验式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济南市教研室的高度评价。学校还在专业技能课、理论课探索实施理实一体化、案例教学、工学一体化等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更加符合职校特点,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益。
抓实德育,让每个学生都良性发展
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适合他们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过程都焕发出光彩,是所有教育人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学校引领曾经在人生路上彷徨的学子们找到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把一个个美丽的梦想变成璀璨的现实。学校大力倡导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体育项目比赛,至少有一次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校园内涌现的各种师生社团组织如校园电视台、小记者团、校园广播站、合唱团、舞蹈队、和合书法社团、各种体育运动队以及各专业部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的各种专业社团和兴趣小组等的建立与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迅速提高。
教育要让每个孩子都有爱好特长,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和激发每个人的兴趣,把兴趣变成爱好,把爱好变成特长,让特长陪伴终生。学校扎实开展好“五节”“五个一”等养成教育系列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进步。以“文明风采大赛”为平台,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今年的十一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济南市级预赛,学校17件作品获一等奖。
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己个性特长的舞台,绽放自己人生的精彩。新生入校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磨练了同学们意志;每天利用晨读时间,全校同学齐诵励志誓言,阅读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励志故事,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每天下午开展“一日一活动”,丰富同学们的生活;每天晚上学校利用电视台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严格有序的管理模式,日新月异的校风面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职教集团文化中心演出专场中,职专师生自信的展示所教所学,秀出职业魅力,尽显职业风采。很多活动已成为章丘市职业教育的品牌活动——主持人大赛、“秀出自我—迎新晚会”、五月红歌大赛、成人节宣誓仪式等。
强化高考升学,为学生更好发展蓄力加油
从2012年起,职业教育不再是“终结教育”,职校学生可以根据岗位要求的不断提高,拥有更为宽阔的提升自身能力的空间,上应用型本科、读专业硕士、专业博士。更多职校学生毕业可以拿“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为今后发展更好地蓄力加油。为此,学校专门成立高职专业部并由一名教导处副主任兼任专业部主任,主抓高考升学,抽调各科各专业优秀教师专门按春季高考要求进行教学。
课程设置科学、严谨,管理规范、严格,无论是早自习、晚自习都可以看到老师辅导的身影,学生认真学习的情景。高职升学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学生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在这里变成现实。现在,在高职部各年级已经形成的浓厚的学习氛围,比学赶超蔚然成风。高考人数、高考成绩连年实现大的跨越。
2013年春季对口高考中,学校130名同学参加考试,115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达到本科线。其中机电专业高成航、财会专业李学明、幼师专业张雪菊、微机专业张燕同学囊括了济南市四个专业的高考状元。在2014年职业学校春季高考中,章丘一职专再次以优异的成绩实现了自我超越。继去年成为济南市第一所本科人数突破百人的职业中专之后,今年参加考试的138名学生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财会专业孙光霞同学以668分与学前教育专业滕汝霞以630分的成绩,分列济南市本专业第一名。
强化技能培养,为学生就业创业打实基础
技能水平是学生就业创业的基础。学校坚持“基础宽厚、一专多能”思路,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渠道,以各类技能比赛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学校逐步增加实习教学课时,充实实习条件,先后投入近2000余万元建成近10000平方米实训基地,同时不断加大实习实训投资力度,满足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校内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把课堂教学搬到实习实训室,提高专业课课程设置比例,将学生晚自习地点改在各专业功能室和实习实训室上课。组织学生到发达地区著名职校学习交流,到大型企业参观实习,开阔了学生视野。邀请厂矿企业的“能工巧匠”进校园、进课堂,提高了实习实训的质量和水平。学生再走出去,参加全省全国的技能大赛摘金夺银,自然水到渠成。
章丘职业教育参加技能大赛史上获得的最高荣誉以及最好成绩,均出自一职专,这已成为一职专的“职教名片”。2013年4月,学生马振国、王晓栋在“山东省职业院校电器安装与维修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同年6月在有74支代表队参赛的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了第10名的优异成绩。6月16日,在徐州举行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煤矿瓦斯检查”项目比赛中张文长和郑鹏飞同学分获二等奖、三等奖。6月25日,该校学生张丰元参加在天津举行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装配技术”荣获二等奖,王晓栋在“电机装配与运行检测”荣获二等奖。2013至2014学年度,该校共计“煤矿瓦斯检查”、“电机装配与运行检测”、“机械装配技术”、“学前教育”四大项目参加山东省、全国技能竞赛,7名学生获得大奖,同时获得了高级等级证书并享受免试升入大学的资格。
拓宽就业路径,为学生创业实施全方位服务
就业工作是职业教育对社会的担当,也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围绕学生的高层次就业、对口就业、稳定就业、自主创业,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现在共开设高考升学、机械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教育类、服务类六大专业类别,共包括机械加工技术、焊接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动漫专业、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客户信息服务、对口升学等专业方向。
章丘一职专依托章丘市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济南高新区辐射山东省及上海、天津、苏州等大中型城市,与重汽集团、齐鲁制药、浪潮集团、海尔电机、金钟衡器、上海三菱电机、天津三星、苏州华硕、青岛海信、威海威高集团、潍坊歌尔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搭建起广阔的信息平台。学校与烟台LGD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举行了挂牌仪式;与实验、秀水等十家标准化幼儿园建立校园合作关系并举行授牌仪式,确定了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重汽、浪潮、海尔等单位开展见习活动以及工学交替,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了基础。优质的就业,使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由于顶岗实习学生表现优秀,各用人单位纷纷赞誉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基地”。
章丘一职专的发展历程,就是以担当和实干托起“职教梦”的历程,就是帮助万千学生圆“就业梦”“大学梦”“老板梦”的历程。学校将牢牢把握职教特色,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生态,坚持通过工作岗位锻炼育人、通过企业文化熏陶育人,以企业之力展学校发展之翼,以教育之本强企业人才之基,为章丘教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14年7月7日,由首都师范大学COP(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团队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技术支持下的优质学习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正式启动,得到了北京市教委、门头沟区教委的大力支持。现代中庆以录播系统为核心打造的多元产品链,为大会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保障。通过中庆录播设备,不仅完成了会议全程的录、直播服务,并在会场搭建了跨越一千公里的三方互动平台,同时还展示了中庆与COP团队基于录播系统的教育大数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度合作,力证信息技术对教学研多维度的有益支持。
与COP团队的合作,是中庆在挖掘录播系统应用上的一次成功延伸,双方在重视并忠于一线教学数据上达成了共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们重新提供了一种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路。录播是建立教育大数据的基石,教学过程被完整记录,为真实性教学教研评估提供了充分的数据基础。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可以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切实有效的改进依据。
政府、学校和企业是教育信息化生态圈中的三支中坚力量,为了更好地集合三者之力,8日上午,现代中庆在会议现场打造三方互动平台,邀请兰州市教育局、北京龙泉小学、行业领军企业,与现场嘉宾共同对话教育生态圈的和谐发展。通过录播设备开展视频会议是中庆互动课堂方案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庆录播系统完美支持异地互动,通过网络,不管相隔多远,都可以促成无障碍的沟通交流;不同地区/学校师生利用中庆录播系统同上一堂课,既可以完成地区优质录播资源的建设,还能解决课程短缺、师资匮乏的问题,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范围,一举多得。
在推动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的道路上,现代中庆进行了构建多元产品链的尝试,产品覆盖从固定式、移动式到分布式的录播系统,除互动课堂和COP项目等典型应用外,中庆录播系统还可以广泛支持基于中庆教育云的网络教研、微课程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等。
当谈及政府部门、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时,中庆集团董事长宋东茂表示,教育信息化行业在政府政策的强势推动下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也涌现了一批以中庆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对于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综合实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共同推进行业前进的道路上,并没有明显的阵营之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的交融模式也在成为一种趋势”。宋总的讲话受到了两省三地嘉宾的广泛关注和积极相应,在闭幕式的互动环节上,宋总从众多发言嘉宾中脱颖而出,成为现场观众票选最高的人气王,赢得了“最佳嘉宾称号”。
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各地学者、教育工作者共计400余人,并力邀北京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丁书林等专家出席。随着数字化学习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学研都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开展优质学习,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主题,也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关心的民生工程。现代中庆20多年植根教育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在探索实现高质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中,从未缺席。未来,中庆也将继续保持高度的拼搏热情,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持续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稳定发展。
6月11日—13日
车身涂装(涂漆)项目二等奖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江苏无锡汽车工程学校举行。(中职组)“雪佛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涂装(涂漆)项目比赛中,经过历时一天的理论竞赛、两天内5个大项目的实际操作,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2013级汽车5班学生李贵阳一路过关斩将,力挫群英,荣获二等奖(图1)。
6月22日—23日
汽车营销二等奖
在江苏常熟职业技术中心校,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北京现代汽车杯”汽车营销比赛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58支参赛队伍都是优中选优的竞赛好手。最终,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2013级汽贸16班19岁的刘晓和17岁的李磊联手,荣获二等奖(图2)。
6月24日—25日
数控车加工技术三等奖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控车加工技术比赛在天津机电工艺学院举行。全国75支参赛队伍中,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2012级数控6班的游峻代表四川省参赛,荣获个人三等奖(图3)。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学习讨论、教师交流、家长恳谈、社区座谈、企业走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透过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来查找问题,全方位听取社会各层面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深刻理解群众路线的精髓,切实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学校把强化教育质量意识、强化工作作风意识等问题作为深入联系群众的试金石,将服务意识作为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将追求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以此开展学校工作,为全体学生及区域经济服务。
屡获佳绩 赢得广泛赞誉
技能大赛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学校对各种赛事一直非常重视,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国赛”)是诸多职业技能比赛中规格最高、参赛队伍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项比赛。此项大赛由教育部自2007年开始举办,主办单位涉及国务院31个部委以及共青团的各级组织,受到全国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特别重视。
多年来,成都汽车职校把参加技能大赛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营造一种热爱专业、崇尚技能的校园氛围。学校先后组织了多次汽车专业技能大赛、汽车文化节技能决赛等活动,在提高全体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将竞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组建了技能标兵班。学校还经常邀请多名行业专家来校指导师生备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全体学生的职业技能都上了一个台阶,获得了普遍的提高。
不懈的努力赢来了丰厚的回报,短短几年时间,因为在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上频频取得优异成绩,成都汽车职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度提升,除了汽车专业,学校的机加工、学前教育等多个专业的毕业生,也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泸州江南职中、宜宾长宁高级职业中学、上海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川北幼儿师范学院、大邑高级职业中学、云南省云南玉溪第二职业高级中学、云南大理市中等职业学校等省内外多所兄弟职业学校,陆续派出多批次骨干教学人员来汽车职校取经学习。
精益求精 狠抓教学细节
职业技能竞赛在检验学校教学成绩的同时,对参赛者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小的考验。近年来,汽车职校狠抓学生技能培养,各班级、年级、专业部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技能大赛,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明显提高。
此次数控车加工技术“国赛”,规定在6小时内,将5个毛坯零件加工成有台阶、有圆孔、有螺纹、有弧度的标准零件,精度要求比头发丝直径的1/4还要细。汽车职校学生游峻,是比赛用时最少的选手,仅用了5个小时就完成了全部比赛,并且荣获个人三等奖。他的获奖,胜在技能,更胜在心理素质的稳定,这与学校平时的严格训练是分不开的。
每次实际操作训练时,指导老师都会自始至终站在学生身边,仔细观察学生们的每一个动作并进行指点,甚至严格到量具的摆放位置、工装的穿着、防毒面具的佩戴,都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并让学生牢记在心。第一次参加“国赛”的游峻,与二等奖之间最终仅有2分的微小差距。
学校数控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进入机加工企业工作的,月薪一般能达到3000至4000元,如果进入一汽大众的生产线,则每月能有5000元以上的收入。随着时间的积累,技术经验的丰富,数控专业的学生会越来越受企业重视,收入也越来越高。在“国赛”中获奖的学生,更是备受众多企业青睐,工作后很快就有机会成为编程员,发展的前景会更广阔。
获奖故事
“国赛”获奖 照亮他们的人生路
“任何一个孩子,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职业学校培养一个学生,就造福致富一个家庭。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对一个家庭来说意义特别重大,培养学生成才是学校的职责所在,也是学校党组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形式和重要抓手。”
——龙泉驿区教育局副局长、
成都汽车职业学校校长 李长广
“普职融通” 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
获得国赛“汽车营销”二等奖的19岁女生刘晓,三年前还是龙泉当地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二艺体生,日常艰苦的体育专业训练让她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文化成绩始终无法提高。感觉高考无望,前途迷茫的刘晓情绪低落,内心苦闷,她对父母表示:“不想再念书了。”面对焦虑的女儿,刘晓的父母忧心忡忡,当获知汽车职校的大多数毕业生都有机会就近在“一汽大众”园区就业,薪水高,前景好时,刘晓做出了重大决定:从高二退学,选择汽车职校重新入读。
入学后的刘晓,很快喜欢上了汽车职校,并赢得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她还担任了班长,笑容和自信重新回到她的脸上。说起此次“国赛”获奖,刘晓激动地表示:“能入读汽车职业技术学校,是我一生的幸运,学校不仅提高了我的文化知识水平,也提升了礼仪、心理等专业素养。学校为我点燃了一盏明灯,重新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我们全家非常感谢学校。”刘晓还表示,将推荐今年高考不理想的高中同学来汽车职校就读汽车专业“高中后一年制班”。
成都汽车职校坚持 “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拓宽眼界,将关注点放在经过三年高中学习却最终失落而归的学生和家庭。执行副校长韦生键表示:“能发挥学校专业特色,为高中毕业后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们在就业方面提供帮助,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特意设置了“高中后一年制班”,打通了一条“普职融通,人人成才”之路。有志学习汽车职业技能的高中毕业生只需在“高中后一年制班”接受一年的汽车专业职业教育,包括半年课堂学习,半年顶岗实习,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考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后,就业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此举还避免了高考落榜生的挫折感、自卑感,让他们对成才重新充满希望,真正实现办学为了学生的发展,更好服务社会的目标,也赢得了广大家长的认可。
职教惠民 助力“两化互动”
今年19岁的李贵阳是龙泉驿区洛带镇的农家孩子,2012年初中毕业后,他在当地一个私人小汽修厂就业。去年秋天,他辞掉修理厂的工作,进入汽车职校,系统学习汽车专业技术知识,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在今年的“国赛”选拔赛中,李贵阳过关斩将,连获校级、市级、省级多个奖项,最终获得“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车身涂装(涂漆)”项目“国赛”二等奖。
获奖的喜报贴到了李贵阳所在村的公务栏里,得知独生儿子给全家赢得了荣誉,一直在当地务农的李贵阳父母特别高兴和自豪。“国赛”获奖也为李贵阳今后就业创造了极大的优势。一般的中职学生进入企业还需要再培训,而他则仅需实习一两个月,就能直接担任技术员的工作。学校对学生的训练均按国际标准进行,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甚至比企业里的一般技术工人还多。
几年来,在“城镇化、工业化”互动的进程中,像李贵阳这样来自农村的年轻人,通过在汽车职校的学习,掌握了相应的汽车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近在龙泉驿区万亿级的汽车高新产业园区一汽大众整车企业和其它汽车零配件配套企业就业的学生,多达5000余人。因为一个学生的成才而惠及一个家庭的事例,在汽车职校不胜枚举。这些家庭因为子女就业问题的成功解决,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民生幸福指数也因而得以大幅提升。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