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辟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求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从小培养“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长成才全过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以“三个倡导”为基本要求,推动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精神追求、精神标识分学段有序体现到学校教育当中,筑牢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改革作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经验,推进教育改革,特别强调要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加快推进。要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要求,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切入点,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要正确推进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科学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准确推进改革,探索建立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要有序推进改革,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要协调推进改革,统筹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改革任务。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着力点。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要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以改善农村教育为重点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中西部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提高重点高校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招生比例。要以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为底线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状况,办好农村必要的教学点,统筹解决好一些地方农村学校“空心化”、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重视和加强特殊教育。要以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基础促进教育公平。就业是民生之本,尤其要做好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引导和鼓励他们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创业。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要把“三个牢固树立”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根本要求,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成为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要切实关心教师成长进步,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要实行倾斜政策,对青年教师要给予更多关爱。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的视频贺词中,强调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把优先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保障,不断扩大教育投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教党〔2009〕20号),现就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100多万职业院校在校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关工委是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各地各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关工委组织在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切实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大力支持关工委开展工作,为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2.把握对象特点。当前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少数学生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欠佳,抗挫折能力较弱。职业院校关工委应认真研究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准确把握工作对象的特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突出工作重点。职业院校关工委要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威望、阅历、经验等优势,为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贡献力量。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青少年,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突出以诚信、敬业、奉献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要重视文化传承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关爱和心理疏导工作,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4.拓展工作领域。深入推进实施“青蓝工程”,继续在德育课教学、技能实训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法制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生党团建设和社团指导、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家庭教育指导、扶贫助困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和工作平台,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5.完善职业院校关工委组织机构。各职业院校要有现职领导担任关工委领导职务;各职业院校党组织要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充实关工委领导班子和日常办事机构,特别要选配好领导班子和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选派经验丰富、热心关工委工作的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6.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关工委队伍建设。积极联系本区域老龄工作部门,准确掌握本单位本区域离退休老同志情况,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和校际界限,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各行业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参加关工委工作,及时联系新退休的老同志加入关工委工作,不断改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
7.健全关工委工作长效机制。各级关工委要从实际出发,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关工委为目标,逐步建立健全适合职业院校特点的制度办法、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络与工作协调,实现关工委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
8.加强关工委工作的交流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选树典型,深入挖掘和推广各地各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经验,宣传报道参加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们的先进事迹,为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加强各地各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定期组织关工委工作交流培训。
9.加强对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的领导。职业院校党组织要把关工委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教育关工委领导班子要有专人分管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加强分类指导,积极扶持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推动职业院校关工委与其他单位关工委工作的交流,积极宣传和推广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
10.大力支持职业院校关工委开展工作。各地各职业院校要为关工委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支持,要及时传达通报有关重要文件和工作,重要工作会议和有关德育、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党建等的专题性会议,应请关工委负责同志列席。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门、德育课教学单位、老龄工作等与关工委工作联系密切的部门要相互协调、积极支持关工委工作,努力形成做好职业院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参加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对承担关工委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给予适当补助;对因工作需要经批准返聘的秘书处(办公室)工作人员,应执行本单位返聘人员待遇的有关规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老同志和工作人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充分保护和发挥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的积极性。
教育部办公厅
2013年12月21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继续教育不可或缺。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继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决定》强调指出,要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为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继续教育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继续教育是创造人才红利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继续教育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深化改革提供人才支撑。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越来越表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谁在经济、社会、环境、资本等方面领先,谁就会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十八大以来,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升级版的中国经济,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支撑。我国现有劳动年龄人口9.37亿,平均受教育年限经过这些年努力提升到了接近10年,特别是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更是达到了12.4年。但从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看,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需要我们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着力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二)继续教育要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服务。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决定》进一步强调终身学习理念,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这就要求继续教育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化优势,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特别是高等学校要建立向社会开放优质教育资源的机制,构建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环境和服务体系,帮助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使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继续教育要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主题,全面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三)继续教育要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服务。《决定》指出,要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就要求继续教育要为搭建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立交桥”服务。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国家制度,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新体制、新机制,切实深化产学研结合,高度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改革释放人力资源结构红利,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
(四)继续教育要为促进教育公平服务。《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建立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受教育机会,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努力为各类人群特别是农村、老少边穷、民族地区的基层学习者、行业企业在职人员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机会。
二、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继续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基本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全国继续教育办学服务机构超过20万所,其中各类社会培训机构达15万所。行业企业继续教育蓬勃发展。全国2400多所高校都举办了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通过1万多个学习中心和1万多个函授站构建了遍布全国城乡的继续教育办学服务体系。199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67所普通高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探索网络教育的发展模式。2012年,教育部又批准设立了6所开放大学试点,积极推进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战略转型。
二是积极探索了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办学模式与服务机制。高校继续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探索了面向学习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教育部推动成立了继续教育资源开放联盟、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城市继续教育联盟,批复50所普通高校建设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形成了高等学校向社会开放资源、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新机制。发布了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三项国家标准,大力推进教育培训服务的标准化建设。
三是大幅提升了继续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资源开放水平。建设了320门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库、209门网络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160门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03所普通高校免费开放了2000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视频讲座,并为农民工群体建设了学习网站。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成138个分中心、10个典型应用示范点,整合近2.5万门继续教育课程,资源总量达21.5万条、55.5TB。建设了15个城市和行业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开放了数万个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网络课程27412门,建设资源库225个。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了6000多门5分钟课程,全部向社会开放。
经过努力,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为骨干、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继续教育网络基本形成。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4000万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专门人才,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累计培养870万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累计培养毕业生900多万人,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6000万人次。2012年,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达5364万人,124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居民社区教育参与数达到5143.83万人次,企业职工全员培训率达到56.60%。
但与此同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继续教育还面临一系列挑战。主要表现:一是继续教育的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滞后,体制机制亟待完善;二是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和声誉不高,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健全;三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开放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四是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制度不健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亟待推进;五是继续教育统筹管理体制尚未形成,规范管理和质量监管机制有待加强;六是经费投入机制很不完善。
三、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举措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教育要把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作为重要任务,健全管理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扩大优质资源,进一步提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继续教育法制建设。一是要推进终身教育立法和相关法规建设,在修订相关法规中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为继续教育提供比较坚实的法律保障。二是要积极推动地方先行立法,组织部分有条件的省市开展终身学习专项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三是要把完善保障政策作为立法的重要内容,推动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学习者和社会共同分担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
(二)理顺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管理体制。教育部已对内部继续教育管理职能进行了整合。下一步要进一步理顺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推动各地整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二是要把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理顺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着力解决高校内部继续教育定位不准、多头管理、分散办学、机制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归口管理、管办分离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将学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等统一的质量监管体系中,健全学历继续教育与校内教学质量及监管的体制机制。三是要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机制。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信息化为引导,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搭建高校、行业、企业、政府继续教育联盟。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积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推进继续教育科学研究。举办高校继续教育院长培训班,全面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水平。
(三)推进开放大学建设试点和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战略转型。一是要积极推进开放大学建设。加强对开放大学试点工作的总结和指导,国家开放大学和各地方开放大学要共同研究和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开放大学试点的指导,及时总结经验,用改革的思路来推进开放大学试点工作。教育部将加强开放大学制度建设。二是要对电大系统特别是基层电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电大系统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电大系统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
(四)扩大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一是要建立引入市场化资源建设和配置机制。二是要借鉴国际经验,设计资源建设体系,制定资源建设规划,按照学习者和学习需求做好资源分类,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要。三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继续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联盟,探索资源开放与共享机制,把最优质的资源提供给全社会。四是要统筹各类学习资源。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各系统相关资源、媒介、场所和设施向社会开放。
(五)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一是要加快研究制定建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的若干意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二是要推进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加强学习成果转换的质量监控,建立学习成果转换的保障机制。三是要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搭建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和交流服务平台。四是要广泛开展社区教育,积极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进一步建设搞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统筹城乡继续教育发展,促进全民终身学习。
(六)健全政府公共服务机制。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探索建立政府服务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机制、新平台。二是要建立政府和社会立体化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标准研制、质量评估等方面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办评分离。三是要创新政府服务机制。以继续教育资源开放联盟、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城市继续教育联盟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开展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示范,建立终身学习资源库,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四是要健全政府监管制度。加强质量标准和监管制度建设,加大对继续教育机构办学和服务质量的督查和监管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质量监管和规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域协会、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和相关中介机构的质量评价和监测作用。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年报年检和质量评估等。推进网络教育信息化质量监管系统平台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发言摘编
教育部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实际,系统谋划,创新途径,扎实推进,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第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研究制定《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分学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文化教育。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第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明确每一名青少年在学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要求,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
第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记进学生成长记录。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作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和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教育。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第四,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研究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划定教师基本工作要求和品德、政治、法律底线。继续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等活动,发挥优秀教师典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五,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建设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打造若干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探索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称(职务)评聘等方面的激励机制。普遍开设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博客和校务微博微信、班级微博微信,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启动实施“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项目”,把校园网打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经验交流会
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年会”上的书面讲话稿
教育部副部长 鲁 昕
(2013年12月21日 顺德)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全国高职战线千名代表相聚在美丽的“岭南壮县”——顺德,以“凝聚共识•内涵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新形势下高等职业学校如何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对本次大会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注关心职业教育发展的专家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深刻理解三中全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部署
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次关键会议,改革是会议的主题。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三中全会印发的《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目标、途径和任务。落实三中全会对职业教育的工作部署,应准确把握以下六方面:
一是更加突出战略地位。《决定》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当前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个战略任务,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才能更好地落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
二是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发展职业教育,既要着眼满足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又要注重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趋势,系统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
三是注重体现类型特点。立足类型教育特点办学,走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是我们的重要经验。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是具体的体现。要坚持以服务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推动“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四是坚持特色发展路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办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把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置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中谋划,以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完善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全社会举办职业教育的格局。
五是深入推进关键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决定》的教育部分占了很大篇幅,职业教育是其中的重点内容。高中教育阶段,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统筹;高等教育阶段,要重点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评价招生、自主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同时,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为人们多次选择和在职学习提供灵活畅通的渠道。
六是积极拓展服务面向。为劳动者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院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和类型的职业培训,服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需求,为促进就业和终身学习、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做贡献。
二、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总体思路
最近一个时期,我们一直在按照中央部署,会同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积极筹备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此,我们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制度、国家体系、国家机制、国家体制、国家政策进行顶层设计。目前,《决定》已经基本修改完成,拟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阅。会议召开后,将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我们的主要思路是:
第一,明确3个发展定位。一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是职业院校的使命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创新、劳动者技术技能发展,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三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普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第二,突出3个工作核心。一是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系统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纵向流动。二是提出改善教育结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形成更加科学的人才结构,服务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三是健全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为主线,以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12项制度,推动我国基本教育制度创新。
第三,总结提炼基层的首创实践经验和国际发展案例。一是认真梳理各试验区各试点的实践经验。我们依托9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56个改革试点项目,总结提炼了大量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为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二是积极鼓励职业院校的改革探索。通过示范校建设等项目引领,鼓励各职业院校建设优质资源、形成自身特色,充分调动了基层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综合分析近年来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教育政策。深入研究了多个国家的典型案例后,我们发现,职业教育能够为教育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任务。
第四,回应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初步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思路,对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二是健全基本制度。《决定》与《规划》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都把完善职业教育基本制度作为重点内容,以最多的篇幅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制度建设进行了系统规划。三是破解发展难题。直面投入保障、教师编制、校企合作、提升实习实训水平等老大难问题,多次与有关部门当面沟通,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创新,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四是消除社会歧视。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既定政策,提出了消除社会歧视,提高具有应用技术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多项政策,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五,凝聚职业教育战线共识。一是汇集职教战线智慧。通过专题调研、座谈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参加阅提意见的职业院校校长达到6000余人,行业企业专家近3000人。二是统一职教战线思想。结合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查找和解决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引导战线凝心聚力,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三是转变教育战线观念。在认识职业教育重要性、明确类型教育特点、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具有应用技术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深化高考制度改革、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推进集团化办学、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等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为进一步推进改革打下了思想基础。四是增强职教战线信心。文件起草的过程,也是我们对外宣传和展示的过程,职业教育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为我们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相关部委、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三、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任务
三中全会后,中央又连续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其核心要求是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改革发展任务。
第一,细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措施。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使命。必须加强省级政府对区域内高等教育结构的统筹力度,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二是高等职业教育要密切产学研合作,走内涵发展道路,为行业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三是发挥好高职教育的引领作用,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进中职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十个方面的衔接。四是抓紧制定并逐步提高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保证职业教育投入,建设一批争创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
第二,探索多种层次和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一是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二是推动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确定适办五年制的专业(类)。特别要在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培养周期长、复合性教学内容多的专业率先开办。三是开展5年制分段培养试点。根据不同产业、专业和学生特点,开展“3+2”、“2+3”、“2.5+2.5”分段培养试点。四是开展中职毕业生在职学习高职学分制课程试点。探索实行学分银行和学分积累制度,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达到条件即可获得高职学历证书。
第三,落实好职业院校分类招生改革。一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考试招生在考试内容、录取方式和时间安排上与普通高等学校分开,重点探索“知识+技能”、单独招生、自主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切实形成类型教育特点。二是应用科技大学要建立与普通高中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扩大中高职优秀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比例,扩大优秀在职技术技能人才接受本科教育比例。
第四,不断深化集团化办学。一是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示范校要着力扩展集团成员范围,重视吸引企业成员参加,推动办学机制改革。二是完善集团运行机制。健全联席会、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积极探索集团多元投资主体改革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等。三是提升集团服务能力。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经济贡献份额和就业贡献水平。
第五,提升学校内部科学管理水平。一是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引导学校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二是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三是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打造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四是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
第六,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一是面向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农民、新生代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二是重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三是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第七,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完善中外职业教育合作机制,支持教师互派、学生互换。二是支持职业院校引进高水平专家来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吸引国(境)外学生来华学习。三是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四是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五是积极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
同志们!今天是“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年会”,交流、研讨和展示的重点是如何加强内涵建设,提升高职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这无疑抓住了当前高职健康发展的要害。高职校长联席会是国内高职战线最具影响的、高职院校自己的组织,希望你们联合组织广大高职院校,凝神聚力,在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为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院校进一步改革创新,发挥好纽带和桥梁作用。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贡献!
最后,我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现场交流会召开
本报上海12月23日讯(记者 张婷)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现场交流会今天在上海召开。会议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精神,对第一批项目学校取得的成绩与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深化项目成果、推进改革创新的工作任务。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
鲁昕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项目。经过3年的不断探索,项目建设打造了一批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成为改革的试验田和先行军;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和做法,包括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凝聚行业企业力量、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面向社会开展服务和助力职教整体改革等。
鲁昕要求,按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探索开展示范校的“后示范”建设。要着力抓好8项重点工作:更加注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更加注重开展职教集团办学,更加注重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更加注重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更加注重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以及更加注重承担先行先试任务。
会上,鲁昕和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共同开通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成果展示交流平台。第一批项目成果将在该平台上向公众长期开放,并实现动态更新。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新华社记者 刘奕湛) 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将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督查;全国各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陆续出台……
2013年,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破冰前行,回应着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勇于探索拓宽成才之路
在党的十八大的全面部署和要求下,围绕民众反映突出的高考改革问题,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努力推进,从体制机制上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
异地高考方案陆续出台,被认为是教育深水区的艰难“破冰”。2013年秋季学期开学,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启动实施,配套启动的电子学籍系统将在年内实现全国联网,从技术层面彻底杜绝可能与择校或高考移民挂钩的虚假学籍、重复学籍,同时还可为随迁子女跨省转学提供便利服务。
让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正是一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亮点。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任务。2013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不断涌现:在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已经公布;在浙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继续扩展;在江苏,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轮廓初显……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个性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有望让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通路。
一系列深化改革的举措,需要更加强大的物质保障。2013年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为了实现这个20年未能实现的目标,国家和地方以一系列创新之举确保老百姓的“读书钱”花得起、用得好。教育部还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监管,强化公开,提升专业化水平,推行绩效评价和奖补机制,让国家财政投入的每分钱都能用于教育、服务人民。
制度保障打造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基、强教之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要有一支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让教师安心教书是首要之选。今年初,中央文件明确提出:“设立专项资金,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
一年来,各地积极探索长效机制,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安心从教。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460多万名,他们工作在53万所学校,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2.7亿名在校生的教育体系,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教师队伍建设很难有实效。在新形势下,教师资格学历标准偏低、教师资格认定缺乏严格把关机制等问题,也造成了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师德建设出现滑坡等问题。
对此,教育部先后制定《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师德评价正在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同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已在河北、上海、浙江、湖北、广西、海南、山西、安徽、山东、贵州等10省(区、市)开展,改革的一大亮点是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加强对教师师德表现、培训学时和工作业绩的考核。
多措并举寻求均衡发展
2013年9月,“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应用阶段,项目配备的设备陆续安装调试到位,配套优质数字资源正式开播,全国近50%的教学点已利用项目配备的设备与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正式开始开课。
这一项目是教育部、财政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专门针对边远贫困地区启动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
为确保播发资源切实满足教学点需求,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教师优化资源内容设计,开发出“教师上课”、“学生自学”和“拓展资源”三大部分内容,覆盖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和体育8个学科,将通过卫星和网络两种形式结合教学进度分期传输到全国教学点,供广大教学点师生免费使用。
办好每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上好学,是党和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职责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是在基本普及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再次设定的改革攻坚目标。
各地通过结对帮扶、教师交流、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正在将优质教学资源输送到边远和农村地区。通过集团办学、定期流动等办法,一批优质学校带活了一批弱校。
根据教育部与全国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各地均已制定县(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线图与时间表,设立了相应的教育督导机制以及一票否决等行政问责制度。
学会联合举办的“《温家宝谈教育》学习座谈会”今天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旨在交流学习《温家宝谈教育》的体会,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国务院参事李烈、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维维、北京培黎职业学院院长余临、天津市南开中学校长马跃美、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校长贾利民、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教师苟晓龙,分别从温家宝的教育情怀、对母校的眷恋、教育教学改革、免费师范生政策等角度谈了自己学习《温家宝谈教育》一书的体会。座谈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杨福家的书面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温家宝同志对教育充满感情,对师生充满关爱,这本书的出版,再一次表明他仍心系教育,关心教育,重视教育。
杜玉波在发言中讲到,《温家宝谈教育》一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全面反映了1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饱含了对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凝练了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系统思考和重要理念,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推进立德树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教育部各相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把握发展大势,科学务实决策,励精图治、稳中求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更好地把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现结合教育系统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主动性
党和国家事业与时俱进,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也在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对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是新一届党中央执政理念、治国方略、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是全党智慧的汇聚和集中体现。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就会使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进一步坚定主心骨,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 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是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深化和拓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思想理论内涵。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教育师生的必然要求,对于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是提高党员干部素养、激发奋进斗志和创造热情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紧密结合我们党面临的风险考验,联系党员干部队伍现状,就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党性修养、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等,作出了系统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必然会进一步提高教育系统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激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切实担负起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使命。
4. 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是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立足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于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理念、思路和方法,为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有力指导。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对于促进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明确改革方向,切实增强教育改革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刻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极端重要性,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各级党组织政治学习第一位的任务,作为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基本内涵,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涵盖广泛、内容丰富。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着力领会讲话精神的基本内涵,领会讲话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并深刻把握核心要义、领会思想精髓,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1. 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基本内涵。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引导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引导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引导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积极投身于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引导教育系统将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切实把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坚持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深入学习领会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引导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努力开创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工作新局面,更好地发挥教育在国际交流和外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必要性,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增强青少年学生国防意识,为我国军队人才培养更多的新生力量。深入学习领会关于贯彻“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推动两岸三地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国家繁荣发展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2.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深刻把握讲话贯穿的坚定信仰追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要深刻把握讲话贯穿的历史担当意识,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努力创造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业绩。要深刻把握讲话贯穿的真挚为民情怀,站稳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根本立场,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在教育领域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深刻把握讲话贯穿的务实思想作风,发扬钉钉子精神,接地气、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事。要深刻把握讲话贯穿的科学思想方法,以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正确观察分析事物,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
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切实做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要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1.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强调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要求全国广大青少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习近平总书记还殷切期望当代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要自觉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论述,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要充分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强调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都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要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学习讲话精神,就要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着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4.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论述,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强调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要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加强改善民生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稳定和扩大就业,帮助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众就业创业。要鼓励创业就业,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尤其是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同时要研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长远措施。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要坚定不移地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发展差距,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就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5.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论述,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抓好高端人才的培养,造就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要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习讲话精神,就要切实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相统一,推动教育内涵发展。
6.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希望全国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7.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教育交流与开放的重要论述,努力开创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工作新局面。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党和国家将按照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把做好留学人员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坚守爱国主义精神,矢志刻苦学习,奋力创新创造,积极促进对外交流。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要认真研究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新形势,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努力开创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工作新局面,为推动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促进中外关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推动学习贯彻不断深入。
1. 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基层党组织政治学习的重中之重。要制订切实可行、系统推进的专题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安排相对集中时间,进行专门学习,确保学得更多一些,更透一些。要原原本本学习研读讲话精神,努力学深学透,领会讲话本意,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通过举办研讨班、培训班、学习班等多种途径,抓好各级党组织、本地区本部门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
2. 扎实推动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修订工作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制定工作,将讲话精神全面、有机地体现和渗透在教材和有关课程教学大纲中,指导各地各高校开展讲话精神学习教育。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将讲话精神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培训的重要内容,及时学习好、领会好,宣传好、贯彻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将讲话精神有机融入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中国梦教育、“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常态化。
3. 切实将学习讲话精神与推动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学习讲话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体现到各项工作中。要把学习讲话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起来,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梳理工作任务,谋划落实举措,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贯彻落实重点工作安排。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 大力加强对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齐全、人才集中、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等优势,组织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研究,深入研究阐释讲话的核心要义、思想精髓和科学思想方法,推出系列研究成果,为推进讲话精神“三进”,加强全党理论武装提供有力理论支持。加大支持力度,将研究阐释讲话精神列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5. 积极营造学习讲话精神的浓厚氛围。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有重点、分层次、多渠道地组织召开教育系统学习座谈会、学习报告会、交流会、理论研讨会等,持续推动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各类教育媒体和校报、电台、电视台要开辟专栏,广泛宣传讲话精神和各地各校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有效做法,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报道、综述、评论和理论文章,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社交网络和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的作用,开展具有网络特点的宣传报道,增强网络宣传的实效性和影响力。要广泛采取集中宣讲、知识竞赛、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专栏等形式,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融入到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之中,努力营造学习讲话精神的浓厚氛围。
中共教育部党组
2013年11月28日
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3年11月21—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一行赴广东东莞、深圳等地对有关学校、企业等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职成司等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
鲁昕一行实地考察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三家公司负责人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主要业务以及自主创新等方面情况,并就人才需求和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建议。华为公司介绍,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速度加快,特别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整个产业链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迅猛增长,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知识水平、具备先进技术应用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中兴公司提出,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呈现出高端研发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并重的趋势,目前的普通本科学校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足,与企业实际需求尚有差距,大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普遍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腾讯公司提出,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对服务、营销、设计等领域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三家企业负责人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十分赞同,认为加快培养产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鲁昕指出,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华为、中兴和腾讯都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领军企业,希望企业能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参与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并希望三家企业能充分发挥在信息技术、通讯、大数据挖掘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服务教育信息化发展。
鲁昕对广东科技学院、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听取了广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汇报。鲁昕要求,职业院校和高校要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趋势,积极主动服务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学校治理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步伐,通过集团化发展、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日前,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史立荣联合签署了“教育部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职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将在通信产业领域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设一批适应先进技术产业化需要、提升高职院校技术服务附加值的企业技术创新基地。中兴公司承诺五年内向合作高职院校捐赠总价1亿元人民币的研发与培训设备,并免费对200名相关教师进行科研能力培训,支持20所高职院校建设“ICT(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创新基地”。
签约仪式上,鲁昕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近年来,产业界已经普遍认识到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加强与职业教育界合作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主动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职业院校也深刻认识到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广泛深入开展合作。当前,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着力点,以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主要任务,深度构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机制;以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整合多方力量、多种资源,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和政府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机制,着力解决当前学生实习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不紧密的问题,着力为企业解决生产、服务和经营中的现实问题。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19-8866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