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重视程度不够,就业歧视……针对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今年,省政协将“职业教育发展”列入重点提案督办之列,10月16日,省政协副主席李悦娥带队走进省教育厅,就“关于加强我省职业教育和培训”进行督办。省教育厅副厅长任月忠表示,到2020年,我省将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对未升学初、高中学生达到全覆盖。
投入不够政策空泛导致职业教育整体较薄弱
职业教育曾被誉为是技能型人才的“蓄水池”,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近年来,我省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山西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但职业教育整体薄弱的现状却仍未得到彻底改观。
因受经济发展的制约,政府对职业教育历史欠账较多,投入不够,缺乏多渠道办学模式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而且一部分政策相对比较空泛,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使职业教育办学面临多重困境,职业教育仍处于弱势地位。
由于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需求,企业介入和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在提高人才质量、为经济建设服务,“双师型”教师的用人方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受社会整体环境、企业制度、用人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再加上政策不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和风险。因此,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往往只充当需求者的角色,没有积极投入到前期的人才培养过程当中。
中职教育自2012年免学费每年直接惠及50万余学子
面对政策空泛的问题,我省将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列入全省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中。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1—3年级学生全部免学费入学,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这项政策每年直接惠及50万余名中职学生。
目前全省共有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507所,在校生达50.4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和招生规模接近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一半。而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共有47所,在校生有28.62万人,其在校生和招生规模同样是占高等教育总规模的一半。通过对口升学、分段培养、专升本等形式,逐步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衔接。
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到2015年将超1亿元
任月忠说,2015年,我省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将达到1亿元以上,并且以后还会逐年增加,该经费主要用于支持职业院校技术研发与应用、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技能大赛、办学水平评估以及购买社会服务等。
到2020年,我省将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对未升学初、高中学生的全覆盖,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将达到职业教育和普通院校比例大体相当。
今后,我省还将实施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计划,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的形式,整合办学资源,形成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力争到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从目前的507所调整到300所左右,校均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通过调整优化,校均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0人以上。
另外,到2020年,我省将支持建设100个高职重点专业、300个中职重点专业,通过重点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实训设备现代化水平。同时,省级以上骨干专业实训基地覆盖率将在2015年达到50%,2020年达到80%。
本报讯 18日,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成立。
该集团由中国牧工商集团牵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等69家行业、企业、学校共同组建。集团将探索职教与本科人才的培养对接方式,走出一条低投入、高效益、适应现实就业需求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
3年前,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从新疆远道而来,为的是在上海学好一技之长;3年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返回家乡,成为一颗“螺丝钉”。
他们是来自上海3所中职校新疆内职班的首届学生,今年6月毕业,近400名学生,就业率达99%以上。记者走访新疆喀什多个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他们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感谢上海,让我们更拥有建设家乡的底气”。
羞涩姑娘成为双语达人
美丽又羞涩的新疆姑娘、18岁的努尔加马丽,如今是莎车县排克其乡的一名幼儿园老师。面试时,她甚至击败了大专生和本科生。由于当地乡镇幼师资源匮乏,她刚一工作,就成了学校骨干。
“我们幼儿园是个双语(汉语、维吾尔语)幼儿园,我最大的优势是语言。”努尔加马丽说,新疆多数边远乡镇,双语普及并不好,孩子们听不懂汉语,也不会说,“双语应该从幼儿园时期普及,越早开口越好。”3年前到群益职校就读时,她对汉语既听不懂也说不来,“多亏了上海的阿爸阿妈和同学,他们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耐心教导。”现在,努尔加马丽被幼儿园孩子叫作“阿妈”,她还给孩子们编写了简易的汉语词汇教材。
阿卜杜合力力是新疆南达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维修电工。每天10时,他穿上白色工作服,戴上口罩,在2000多平方米的车间,检查电路。这样的工作每天都要持续1个多小时。车间的温度很高,在里面呆上半小时,额头上频频渗汗,还要一直戴着口罩,但他从不抱怨,“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毕竟学有所用了。”和阿卜杜合力力同时被企业录取的还有5个毕业生,都来自上海工程技术管理学校。
上海新疆内职班首届毕业生如今分布在新疆燃气、食品、汽修、服装等多家企业。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懂得双语,工作起点相对较高,月薪可达三四千元,有的学生由于表现突出,迅速在岗位晋级,月薪可达5000元以上。
组建内地新疆中职订单班
在新疆火炬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克文看来,内职班学生所学知识很系统,实践操作能力强,“能文能武”。熊越昆从奉贤中专内职班毕业,已正式被新疆火炬燃气录用。他每周除了要进行燃气安全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还要走访各个站点,远的站点离单位100公里,监督站点安全生产,有时进行维修维护。才工作几个月,企业已看出他的发展潜力,准备重点培养。
“新疆当地企业太缺少技工了。”南达新农业公司企业管理中心主任刘太和感叹,企业规模不小,有200多名员工,可是缺乏技术人才,中级工都屈指可数,更别提高级工。“只有招到技术人才,才能促进喀什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像阿卜杜合力力这样的员工,来一个,招一个。”
从2011年新疆内职班招生开始,上海群益职校、奉贤中专、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就和新疆当地产业需求结合起来。“新疆当地缺幼儿教师,特别是懂双语的老师。”群益职校新疆部顾问赵洪祥举例,学校内职班首年招收150名学生,50%是学前教育专业。
今后,上海、喀什将推进跨区域校企合作,组建内地新疆中职订单班,为企业量身订制人才。比如,在城市燃气输配、服装设计与工艺、土木工程、汽修、房地产等专业,新建订单班,培养喀什地区农牧业、民族工艺制作、服装设计、旅游业紧缺人才。
喀什四县各援建一所职校
上海职教援疆,除了设立新疆内职班,还在对口援助的喀什地区莎车、泽普、叶城、巴楚等4个县,每个县城都援建了一所职业学校。
泽普县职业学校就是一所建在戈壁荒漠的现代化职业学校,2012年在一所旧校基础上重新组建,如今已有47名老师和700多个学生。泽普职校之前并没有像样的实训场所。“现在计算机、工程装饰、机电一体化专业都有了专门的实训车间。”学校书记徐瑞吉介绍,在上海援助下,还将在泽普县城造汽修实训基地。今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上,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团队捧得团体三等奖。
在群益职校校长陈金国看来,职教援疆也是一个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派送上海好老师援疆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当地的好老师。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泽普县职业学校和当地一些企业和行业协会结成发展同盟,和当地21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联系。泽普职校的骨干老师每年赴上海培训数月,学习实用的教学方法。
泽普县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去年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区,职业学校正在筹备组建导游解说新专业。徐瑞吉说,以前新疆很多职校都是培养小作坊员工,理念相对落后;其实职业教育只有和产业结合,才能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不能关起门来搞职教,有了沟通和交流,新疆职教的春天也会到来。”
核心提示:10月20日下午,市委书记沈强调研了淮南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情况。沈强强调,市委、市政府一定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把职教园区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推进。
10月20日下午,市委书记沈强调研了淮南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情况。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儒江,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涛,副市长阮怀楼陪同调研。
调研中,沈强实地查看了职教园区的办公楼、实训楼、教学楼、图书馆,详细了解了园区整体规划、工程建设进度以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听取汇报后,沈强指出,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估量,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立足淮南,面向全国,办好职业教育。沈强强调,市委、市政府一定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把职教园区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推进。要尽快制定职业教育学校整合方案、职业教育集团组建方案和市职教园区建设融资方案,进一步明确市职教园区建设方式。要着力解决好项目资金、领导班子建设、交通班线和教师住房等问题,确保市职教园区一期工程尽快建成,确保有关学校顺利搬入。要调整充实市职教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园区建设顺利推进,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本报讯(记者樊金钢)哈尔滨市政府近日印发《关于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加快构建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统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哈市支持职业院校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建立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承担企业在职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培训任务的基地和开展培训业务的职业院校,享受相应培训补贴。对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的技能人才和培养教师,给予奖励。
支持重点职业院校率先发展。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院校,对新创建成为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院校(包括高级技工学校)的,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分别给予300万元/校、200万元/校的资金扶持。支持重点职业院校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引导师生创办科技企业。对职业院校和师生申请的符合哈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给予专利申请资金资助。
支持重点专业加快发展。鼓励职业院校开设支撑“4+6+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或社会紧缺的重点专业。每年对评选出的重点专业给予一定资金扶持,依据专业性质、培养成本、培养规模等确定扶持资金额度,每个专业扶持资金最高不超过30万元/专业。完善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避免重复设置专业。
推进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衔接。构建完整的中高职贯通衔接的职教体系,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招生规模,完善“高职单招”考试和录取办法,逐步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完善“特聘教师”岗位设置和聘任制度,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课时费补贴制度,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或高级技师、行业内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专业教师。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探索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共同教学实训、推荐接收就业,共建“订单”人才培养机制。鼓励职业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职业院校与哈市科技型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承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鼓励民间资本兴办职业教育。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鼓励民间资本通过股份制参与公办职业院校改制,改制后3年内,政府对改制院校原有职教经费投入保持不变。允许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鼓励国有企业采取利用闲置国有资产出租或出让等多种措施与民办职业院校合作举办职业教育。将民办职业院校学生与公办职业院校学生同等纳入国家助学体系,在政府资助、公共事务管理、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同级同类公办职业院校学生享有同等权利。
10月20日,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哈萨克族学生在安装电路。
近年来,哈密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今年6月,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六大专业。目前,来自全疆各地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在校生达2770人,占全校总人数的49%,为哈密经济建设提供了专业人才保障。
齐鲁网济南10月21日讯(山东台 赵国伟)地处济南青岛两大教育集聚区中间,潍坊市立足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培养,依托校企合作形成了专业匹配产业、学位匹配岗位的教育体系,打造出职教新高地。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报道,记者从潍坊市区驱车60公里就来到了滨海新区。目前,在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热土上,正在着力打造万亿级的产业集群。
产业的大聚集吸引了19家职教院所来此落户。在最先建成的潍坊职业学院化工实验室里,大一学生正在做练习。潍坊职业学院副院长赵君堂向记者介绍了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这位同学是我们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现在正在做一个氮元素的技能操作,像这个专业我们是在原有基础上对接海洋经济,进行调整。”
为了有效对接滨海新区的产业需求,潍坊职业学院调整了1/3的专业。港口物流、海洋生物技术等新专业受到了企业的欢迎。现在,通过工学交替,60%的学生已经实现就业。
在山东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质检室里,记者遇到了正在做产品测试的潍坊职业学院大二学生丁德娟。她告诉记者:“参加了工作之后,知道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回到学校之后,就知道了自己应该注重哪方面知识的学习。”
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潍坊各职业学院已经和德国、韩国、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地区的职业院校、企业建立了教学对接。
走进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宝马培训基地,一款款崭新的宝马汽车,着装整洁、整齐划一的维修技师,基地就像是宝马4S维修店。车辆工程学院教师毕巍巍介绍,整个教学环境完全是按照宝马维修车间的设计要求建造的。毕巍巍告诉记者,培训基地采用小班化教学,老师起引领作用,同学是学习的主导者。提倡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练习。
宝马售后英才班现有学生40名3个专业,培训课程、实践车辆和维修工具全部来自宝马,通过边学边练,学生实现了理论和技能的双提升。
目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已经将宝马培训的理念移植到所有专业教学中。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院长陈留彬告诉记者,“通过引进大型企业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标准,使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办学模式都有了大大的提高,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很多高技能优秀的人才。”
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潍坊依托产业布局职业教育,形成了拥有12所高职、42所中职,涵盖500多个专业的职教体系,每年能向社会输送10万名技能人才。
本报讯 近日,湖南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地签约授牌典礼在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交通职院)举行。该校正式成为湖南省首家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地。
据湖南省民政厅副厅长陈慈英介绍,这项合作是落实民政部、财政部、总参谋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民发[2014]11号)的重要举措。之前湖南交通职院与长沙市民政部门合作承担退役士兵培训工作任务,成绩斐然,学院的工程机械、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深受退役士兵的喜爱。
据悉,2011年,该校在湖南省率先启动了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12年正式成为长沙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试点单位。学院根据退役士兵自身特点, 结合企业用人需求,确立了“五共”培养模式,即“宣传组织共担、培养方案共定、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质量共监、实习就业共管”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了政校企三方的全程参与,也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4年来,该校共接纳了近300人参加培训,初次就业率85%,自主择业或创业率15%,真正做到培训一人,成才一人,就业一人。
职校学生的快乐周末。万山 摄
为了在贫困的经济条件下办小康型教育,贵州省委、省政府从2013年开始,通过积极向中央争取、鼓励民间投资等多种方式,挤出114亿元实施教育“9+3”计划,提出“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三年免费中职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大目标。
距离贵州省会贵阳市23公里,有一座占地50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275亿元,已完成投资82.5亿元的新城——清镇职教城。这个新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已经在清镇市老马河河畔拔地而起。
走进坐落在职教城的贵州工业职院新校区,院长董芳指着新建的实训楼对记者说:“这是按照标准厂房建的,有2.5万平方米,新校区有4栋这样的实训楼。我们早就想建这样的实训楼了,但原来在老校区没有空间。”实训楼建成后,不仅可让学生在“厂房”内接受专业实训,更能吸引适合的企业进校办厂。“正是因为省里实施‘9+3’计划,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董芳说。
贵州省自2013年初开始实施教育“9+3”计划,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着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一年多以来,该省在中职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累计完成硬件设施建设面积44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96亿元。同时,着力推动中职教育内涵发展,招聘教师逾万人,年均有30万名初中毕业生接受中职教育,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挤出114亿元实施教育“9+3”计划
时间回溯到2012年。那时候贵州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7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6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8个百分点;高中阶段尤其是中职学校偏少、规模不大、专业单一,有11.6万名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成为贵州省教育发展的最大软肋。
“时不我待,攻坚克难,背水一战,后发赶超”,成为贵州教育的关键词。但是,穷省办大教育,最缺的还是钱。2011年,贵州经济总量5600亿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仅为65.8%,只相当于全国2004年至2005年的水平。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说,为了在贫困的经济条件下办小康型教育,贵州省委、省政府从2013年开始,通过积极向中央争取、鼓励民间投资等多种方式,挤出114亿元实施教育“9+3”计划,提出“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三年免费中职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大目标,实际上就是小康教育的基本内涵。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对全省发出号召,“要有长远的眼光,对青少年负责,对贵州的未来负责,倾尽全力、不惜代价,把这件关系人民幸福和贵州长远的大事做好”。他要求全省勒紧裤腰带,每年压缩行政经费的5%,集中投入到教育上,举全省之力,加快从根本上解决贵州的教育问题。仅2013年一年,贵州用于教育“9+3”计划的专项经费就达到10亿元。
贵州省中职教育的近期目标是以“改善条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加快普及”为重点,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2013年,贵州省政府以1号文件印发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实施全省范围的免费中职教育。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全部免除省内中职学校本省户籍全日制在校生学费。同年9月,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研究出台了《关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
与此同时,贵州省探索实施技工院校与职业院校融合发展的道路,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技工院校与职业院校“双挂牌”“双证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破除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的体制界限,推动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融合发展。
通过实施教育“9+3”计划,贵州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仅一年时间,该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就提高到68%,较2012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预计到2015年,贵州省将增加中职学生24万人、普通高中学生8万人,贵州职业教育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整合职教资源推动产教城融合发展
8月12日,阳光洒满地处清镇职教城的贵州机械工业学校。校长武斌儒站在新校区中心广场感慨地说:“这里一年多以前还是一座山头,新校区完全是在一片山地上修建而成的。”该校占地35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近10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建设,容纳学生3000人,生产型实训基地4000平方米,宽敞的教室、舒适的寝室、拥有先进大型设备的“校中厂”,这些都是教育教学用房仅3.2万平方米的老校区无法比拟的。
根据规划,清镇职教城总投资27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82.5亿元,校舍竣工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入驻院校20所,今年秋季开学后入驻师生达到6万人。职教城技能人才聚集的优势,吸引了中通金域云数据服务、阿里巴巴、西门子公司等高新科技产业项目落户清镇。职教城建成后每年将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贵阳经济开发区、京东产业园、苏宁物流园和富士康贵阳科技园等园区和重点企业培养“订单”人才5万人以上。
来职教城投资的兴建百国网购城的浙江商人陈式浩说:“我之所以来这里投资,一是看好职教城的超前理念和发展模式,二是看中了这里大量技术型人才的资源。”目前,富士康准备在工业职院建设实习工厂,建设学校计划建设职业教育云平台,机械工业学校同深圳兴富祥公司深度合作。职教城已经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一张“王牌”。2015年后,清镇职教城在校生将达到15万人。
记者在贵阳幼专采访时注意到,数码钢琴和儿童游戏两个实训室外都挂着一个牌子——贵州清镇职教城资源共享体。校长贺永琴解释说,职教城内的几家职业院校可以共享互用实训资源,“比如我们这个儿童游戏实训室可以提供建构游戏内容,不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用,其他学校建筑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在这里学习建构方面的课程”。
今年由贵州省教育厅牵头,清镇职教城4家职业院校组成了资源共享体,今后将陆续开展教学设施设备、体育场地、图书馆以及师资互动、学分互认等共享互用。“职教城内共享各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良性竞争,能够在现有条件下推动学校更快发展。”贺永琴说。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级督学邹联克说,2013年以来,贵州省除了加快推进清镇职教城建设外,还在各市(州)建设了毕节双山、黔西南州洒金、遵义市湘江等大型职教园区。这些职教园区都位于当地各类产业园区附近。同时,贵州还实施中职学校“百校大战”项目。
实施教育“9+3”计划以来,贵州在全省形成了核心带动、中心辐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一体两翼多中心”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格局,实现了产、教、城融合互动的良好效果。
年均吸引30万初中毕业生走进中职校
“我学的是无线电子技术,毕业之后就进了学校旁边的火焰山电器有限公司。由于上手快,毕业两三年月收入已达到七八千元了。”毕业于遵义职校的唐中良兴奋地对记者说。
霍健康说,贵州职业教育发展提出这样的要求,即“中职建到园区去,车间搬到学校来,专业围绕产业办,毕业就近找工作”。类似唐中良这样毕业后便能在学校附近找到好工作的学生不在少数。近年来,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已成为贵州职业教育发展的典型模式。以毕节市金沙县职教中心为例,该中心四周就分布着电子信息产业园、装备制造园、食品加工园、循环建材园等多个产业园区。“职园同域,校企共生,有利于学生就近就业,有利于学校为企业储备大批技能型人才。”金沙县职教中心主任刘华说。
职教中心附近镭生电子有限公司经理刘志良说:“很多公司选址在职教中心附近,基本都是考虑到能够招到技术工人,我们公司500多名员工,最多的时候有接近200人是职教中心的学生。”
记者走进黔东南州丹寨县兴富祥立健机械有限公司的“车间课堂”。现代化厂房里的一间教室里,身着工装的老师正在给几十个学生上课。这些学生是丹寨县职校的新生,刚进校就有机会来厂里接受技工老师的授课。
“我们公司和丹寨县职校合作有好几年了,专门设立一个‘兴富祥数控班’,班上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能不定期来厂里上课,三年级全年都顶岗实习。”贵州兴富祥公司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厂中校、校中厂”的培训模式,将企业岗位要求定向直达学校教学,来厂实训的学生跟着厂里的技工“一对一”学习实践操作技能。
邹联克表示,贵州职业教育还紧密结合全省“四化同步”主战略的需求来调整专业设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比如,省工业职院在2011年调整了学校布局和专业布局,将原有系部整合,成立4个分院,其中有3个分院直接面向工业化提供技能人才。同时,把城市管理、建筑等整合成城市建设管理学院,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方向。“我们发现,近两年来学校招工的企业在转变。2011年,外省企业与本省企业的比例是6比4甚至7比3,现在这个比例变成5比5。”工业职院校长董芳说。
由于硬件设施的跨越式发展和内涵建设的同步提速,“十二五”以来,贵州省每年都吸引了30万以上的初中毕业生读中职,累计培养输送各类型技能人才60余万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近700万人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刘金环 刘樱)“洞庭湖第一鸟人”李剑志“爱鸟·识鸟·护鸟”长沙摄影巡回展10月14日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图书馆启动。该活动由湖南省环保社团联合会和中南林科大图书馆举办。该展览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以打造“绿色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第五届“校园读书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同时,该展览还将由湖南省环保社团联合会主持在长沙高校、社区进行巡回展出,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候鸟之美,关注候鸟,保护候鸟,拒绝食用野生鸟类。
10月13日晚,在该校图书馆四楼多媒体教室,还举行了李剑志鸟类保护摄影分享会,李剑志与该校鸟类专家、绿源环保协会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师生进行了交流。“鸟是人类的朋友,拍鸟是为了护鸟,我现在也是湖南省“候鸟守护者”的一员,这次我与联合会合作,就是希望通过影展这种宣传方式来进行护鸟,同时带动更多人护鸟”。李剑志说,拍了那么多鸟类,如今最想做的是用镜头唤醒人们关爱鸟类、保护生态的意识。
本次鸟类摄影展是李剑志十多年来潜心研究和拍摄洞庭湖鸟类后推出的宣传保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的又一有力举措。展览的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洞庭湖美丽精灵,即洞庭湖鸟类艺术照片。第二部分是洞庭湖的珍禽,即洞庭湖不同种类的鸟类照片。第三部分是洞庭湖鸟类的生存现状与面临的威胁,呼吁人们自觉地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李剑志分别在沅江市、汉寿县、益阳市、常德市、永州市、长沙市和山西平遥、北京清华大学等地举办个人鸟类摄影展130多场。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温和湿润的气候、丰富多样的食物条件,为鸟类尤其是水鸟提供了优越的栖息条件,使之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十分重要的鸟类越冬地,每年来这里越冬的候鸟包括白鹳、黑鹳、白鹤、白头鹤、灰鹤、小天鹅和小白额雁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研究和保护好洞庭湖的鸟类对于保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剑志生长在洞庭湖畔,对这里的鸟类情有独钟,他从1999年开始潜心研究和拍摄洞庭湖鸟类,已在报刊发表鸟类摄影作品400多件,出版了《洞庭百鸟图》和《洞庭湖鸟类图谱》两本著作,其中《洞庭百鸟图》一书荣获湖南省第二届科普作品图书类二等奖。2007年、2009年和2012年三次率领学生参加洞庭湖国际观鸟大赛均获奖。
李剑志是世界宠物协会鸟类宠物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会员和益阳市政协委员,沅江市职业中专高级教师,被环保部门誉为“洞庭湿地护鸟第一人”。
电子白板上课
青岛胶州市铺集镇教育中心
青岛市“胶州古八景”之一的“胶河澄月”所在地——铺集镇,近年来,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省吃俭用建学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配置,初中、小学、幼儿园体系合理,均衡发展,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得到利用,教学水平突飞猛进,逐步打造起胶州市西南部乃至青岛市西部文化教育综合中心。
胶州市铺集镇历史悠久,物阜民丰,因地理位置优越,距胶州、诸城、高密各七十华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史称“三七铺”。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近年来以德孝引领文明风尚,人心思善、崇文尚德,社会高度和谐,为全镇教育事业脱胎换骨凤凰涅槃奠定了丰厚的人文基础。
现在当您走进胶州铺集镇的每一所学校,美丽的新校园映入眼帘,构成了一幅幅乡村教育的新画卷。“这两三年,铺集镇学校的变化太大了!”2014年9月1日,一位来胶州市第二十三中学送学生的家长兴奋地说。
近年来,全镇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狠抓师资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快速而和谐的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办学条件
“教育的事先办,学校的工程先建,不能因为财力不足影响教育的发展,要努力让铺集的孩子们享受与城区同等优质的教育。”这是近年来全镇从党政领导“一把手”到父老乡亲上下达成的共识。
据悉,三年来,该镇累计投资1亿多元,用于改善提升教育办学条件:
投资6000多万元的新胶州市第二十三中学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投资500多万元的铺集小学综合楼已经投入使用;投资2000多万元的新张家屯小学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投资600多万元新建黔陬小学教学楼正在建设中;投资350余万元,新建沙河、松园、西皇姑庵幼儿园并已投入使用;投资600多万元的新中心幼儿园正在进行装修中;下一步继续对全镇幼儿园进行布局调整,实施“合点并园”,实现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办学水平。
“以后上体育课再也不用吃灰尘了,而且雨后也能上体育课了。”黔陬小学四年级学生迟涛回家高兴地告诉妈妈。今年,全镇5处中小学全部实现操场塑胶化,彻底解决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状况。
笔者看到,在崭新明亮的教室里,新的电子白板让孩子们目不转睛地听着老师的讲解。胶州市教学能手、二十三中学教师孙雪芹自豪地说:“新校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每堂课想用就用,上课轻松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每天走进这样的课堂教学真是一种幸福!”。今年该镇中小学全部实现教室“班班通”;另外,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图书室等,全部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看着崭新的“大鼻子”校车,一位学生家长露出了笑脸:“校车解决了我们接送孩子的大难题,坐校车上学既安全又方便经济,每天只需要花上2元钱孩子就可以去上学,我们可以放心上班挣钱了”。与之相配套的热水、热饭既让孩子吃得饱又让孩子吃得好;同时,“学生冬天不再寒冷”,这缘于镇政府投资为学校新装的等负荷变压器让每台空调正常运转,冬天会为师生送来阵阵暖流。
大投入改善了全镇办学条件。目前,该镇所有学校创建为青岛市标准化学校,其中4所创建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2013年铺集小学、凯诚小学成功创建为青岛市现代化学校。
2013年刚参加工作的铺集小学教师周小妹站在新建的综合楼前,高兴地说:“现在农村学校建得比城区学校都好,开通了教师班车,而且农村教师还有一块补贴。我们农村教师现在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我非常愿意扎根在农村学校任教。”据了解,近年来,铺集镇年轻教师逐年增多,为了让他们安心教学,扎根铺集育桃李,镇政府每年补贴20多万元开通了铺集至胶州城里的教师班车,解决了教师上下班老大难问题。
狠抓师资建设,学校内涵发展
“有了好的教学设施,并不能完全保证学生能接受到好的教育。教育均衡发展不能仅限于硬件的均衡,更重要的是关注学校深层次的内涵发展。”青岛胶州市铺集镇教育办领导说。
加强师资建设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铺集镇一直把师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全镇以尚德为抓手,倡导教师立足岗位践行核心价值观,加大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力度,深入开展了“向管廷江(系“中国好人提名奖”获得者、革命烈士)老师学习,做学生喜爱的老师”等一系列以“爱岗、敬业、进取、奉献”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典型。今年5月,张家屯小学教师王德庆被评为“最美胶州人”之一;教师节前夕,铺集小学教师李日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
为提高全镇教师业务水平,铺集镇教育办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胶州教育发展论坛”,邀请全国教育名家来铺集镇讲学,组织骨干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进行培训,回校后再进行“二次培训”。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据悉,2013年至今,共有14名胶州市城区名师、优秀教师到铺集镇支教,为期2年,镇教育办积极安排支教教师上示范课、做专题报告,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以前,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接触名师,现在城区学校派来了名师,真是把优质教育送到了家门口!”凯诚小学校长丁万春深有感触地说。
针对个别学校教师队伍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铺集镇教育办从新教师补充、教师管理培训等方面着手,建立教师交流机制,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师资均衡配置。近三年来,铺集镇录用新教师40名,有效改善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
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铺集镇教育办安排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结对帮扶”。同时,注重利用和发挥城区学校的优质资源,由支教教师牵线搭桥,积极组织开展城乡学校结对活动。全镇选拔33名教师进城挂职学习,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快速提高,专业成长周期大大缩短。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二十三中学顺利搬入了新校,教师们的工作热情有了显著的提高,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工作,我代表教师们表个态:在工作上扎实认真,勤劳苦干,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用踏实的工作和骄人的业绩,来回馈领导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胶州二十三中学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二十三中学副校长李清仁在今年教师节座谈会上说。
育人环境的大大改变,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师生们迸发出了火热的激情,学生家长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铺集教育连续8年在胶州市综合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在2013年全市督导评估中,铺集镇教育办、镇成教、凯诚小学、铺集小学再次获得优秀等次。
“教育均衡是一个长期目标,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不断发展提升。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追求优质,追求特色,在发展中促均衡,在均衡中促发展,将每一所学校都办成精品学校,努力实现全镇人民百年的教育梦想。”青岛胶州市铺集镇领导在全镇教师会上说。
青岛胶州市铺集镇领导高兴地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均衡是相对的,追求教育均衡发展永远在路上。为了让每一名铺集学子都能公平地接受优质教育,托起铺集百年教育梦,铺集镇全镇人民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昨日,市发改委正式公布《青岛市教育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确定了婴幼儿教育等教育业四大重点发展领域和教育培训等六大重点产业,同时明确教育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的教育业园区,形成一批重点教育培训企业,率先形成区域财富管理教育资本运营中心,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内同类城市教育业的领军城市。
教育业发展目标
■率先形成区域财富管理教育资本运营中心
据介绍,《规划》是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完成,经市政府授权,该《规划》日前已正式印发实施。
《规划》分析了青岛市教育业的发展背景、基础条件和发展机遇,明确了教育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的教育业园区,形成一批重点教育培训企业,产生一批从事教育业的优秀团队和领军人物,形成教育业布局与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较高,拥有多个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知名教育业品牌的教育业体系,率先形成区域财富管理教育资本运营中心,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内同类城市教育业的领军城市。
例如,我市教育业布局与结构要更加合理,形成多个教育业集聚区,力争建成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教育业发展示范区,成为重要的区域性教育业发展中心。到2020年争取基本建成3-4个有鲜明特色和一定规模的教育业园区。
同时,涌现出一批高端教育业品牌。到2020年,争取形成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咨询培训企业5家,3-4家综合性、示范性职教集团,2-3家注册资金过亿元的教育投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要努力探索财富管理金融改革试验区教育资本运营新模式,积极促进教育资本与财富管理的深度融合,强化财富管理对教育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基本形成有特色的区域财富管理教育资本运营中心。
教育业空间布局
■形成“三区、一地、四组团”的结构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还优化了教育业空间布局。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要求,形成“三区、一地、四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根据各区、市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创新环境,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教育业集群复合网络。
在“三区”布局方面,要形成胶州湾东岸城区教育业集聚区、胶州湾西岸城区教育业先行区及胶州湾北岸城区教育业示范区。以胶州湾东岸城区教育业集聚区为例,要按照做优做美的战略部署,打造以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为中心的高端留学产业基地;鼓励社会资本开办特色职业培训机构,建设服务于本区金融商务、总部经济、科教研发、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物流等高端主导产业的职业教育,构建全市服务业职业教育高地。
“一地”指的是蓝色硅谷教育业基地。重点抓好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两大战略性工程建设,加快海洋科研机构集聚步伐;建设以招商银行财富管理学院、山东大学财富管理学院为中心的高端财富管理培训产业,培育高端教育培训产业园区,打造高级理财师的培训平台、高水平科学研究的研发平台、高端商务活动的组织平台,建设财富管理的教学、科研基地。
而在“四组团”方面,要打造胶州、即墨、平度、莱西组团。以即墨组团为例,要围绕即墨商贸物流区、龙泉汽车产业功能区等区域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以养殖、服装、机械、汽车等为主要就业方向的职业教育和教育培训产业。
重点教育领域
■确定了教育业四大重点发展领域
职业教育:2020年前重点建设50个高职专业
《规划》还确定了教育业四大重点发展领域,分别是婴幼儿教育领域、职业教育领域、终身教育领域及高等教育领域。
在婴幼儿教育领域,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依法实施民办幼儿园准入制度,积极鼓励有合法资质、良好信誉的社会团体、私营企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最大程度解决市民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低价的幼儿园数量不足之间矛盾。
在职业教育领域,要推进中职、高职和普通本科高校对口贯通、一体化培养改革。围绕“全域统筹、三城联动”的空间战略格局和蓝色硅谷、红岛经济区、西海岸新区及全市21个重点经济功能区的产业布局,积极推动产业聚集区和职教园区融合发展。尤其是围绕青岛市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以及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到2020年前遴选和重点建设50个左右高职专业,每个重点专业建设周期为2年,最终形成10个左右重点专业群,实现重点专业群覆盖我市重点产业的格局。
在终身教育领域,推动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农村教育、老年教育、妇女教育与社会资本的结合,积极开展各种与市民社会生活、休闲娱乐等密切相关的教育活动。在高等教育领域,结合青岛市和高校实际,整合、转型、引进一批高等院校,设立创业学院,开展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教育。
重点产业:加快青岛财富管理学院建设
未来我市将打造教育业六大重点产业,分别是教育培训、教育出版与流通、教育保障服务、教育国际化、教育科技及教育信息化产业。
《规划》着重提到要加快青岛财富管理学院建设,推动中信证券培训中心建设,支持建立山东大学财富管理学院、青岛大学财富管理学院等,为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培育高级人才。建立国家和地区性财富管理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行业论坛活动,扩大国内外交流合作。
在教育出版与流通产业,打造以青岛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为重点的大型教育出版集团,重组一批大型教育印刷企业,组建一批大型教育出版发行物流企业。重点提到,以内容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重点继续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教育出版产业;加快新技术应用,以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教育新兴出版产业。
职业教育目标:2016年在校生达21.6万人
《青岛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4—2020年)》也对外正式发布,其中提到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目标,那就是构建适应青岛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与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格局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布局,建设我国蓝色特征鲜明的区域职业教育中心。
按照规划,到2016年,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21.6万人,涉海专业学生占比达到35%,形成3个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而到2020年,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22.5万人,涉海专业学生占比达到40%,建成3个职业教育园。
青岛市教育业基础条件纵览
学前教育设施建设进展迅速
◆2011~2013年,青岛市投入21亿元,共完成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项目672所,其中新建幼儿园388所,改扩建幼儿园284所。全市新增2100名幼儿教师,其中公办幼儿教师630名。
◆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省、市示范幼儿园487所,122所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全部通过省级评估认定。
民办教育具备良好基础
◆2013年共认定普惠性民办园48所,均达到省、市示范园标准,可提供优质学位1.3万个。
◆普通中小学鼓励特色办学,培育了新世纪学校、青大附中等一批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学校。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教育部门批准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550所(其中学历教育学校85所,包括中小学67所、成人中专10所、高校8所),拥有在校生30万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2013年,全市共有职业院校80所,职业培训机构204家。其中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10所,在校学生7.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70所(含技工学校22所),在校学生数14万人。高中阶段职普比例大体相当。
◆有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资格的学校由17所增至26所。职业教育与德国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我市成为继上海、重庆之后,国内第3个设立中德职教合作示范基地的城市,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
◆成功引入了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来青办学。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进展顺利,2016年将正式招生。
◆目前我市有各类高等学校23所,在校生规模33.3万人,其中各类在校研究生近4万人。
教育国际化水平取得显著提升
◆目前我市建立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共9所。截至2013年底,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教师共370人,在校生共2464人,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市另有63所学校具有接收外籍学生的资格,目前就读798人。
◆我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156项,21所在青高校与24个国家和地区的113所高校开展实质性的合作交流项目达129个。海大的美国百强名校项目、青大的霍尔姆斯学院和国际教育合作学院、青科大的中德科技学院等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在重庆永川区,职业教育底蕴深厚:2004年,借发展机遇,重庆职教基地在永川先行先试;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助力发展:如今有普通高等本科院校2所,高职院校5所,中职学校13所,成人高等教育机构2所,已形成了中职和高职、公办与民办、学历同非学历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十年磨砺,“城市以职教为特色,职教以城市为依托”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第四种模式;“学技能来永川,选人才来永川,办职教来永川,兴产业到永川”成为吸引八方客的金字招牌。
“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县”之一、“2011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前十强——城市竞争实力的不断增强,“‘城校互动’职教一体化发展功不可没,”永川区教育部门领导表示,近年来,永川区不断深化“城校互动”发展内涵,推动职业教育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职教院校独立办学向集团办学、城校互动向园校互动的转变,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今,形成了“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区域职业技术教育一体化发展良好格局。
深化互动融合,推进产教城一体化发展
所谓“互动”,就是指城校共建,资源共享。就是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永川整个发展体系,统一规划和实施,形成职教基地建设与城市扩张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永川是重庆市政府部门规划建设的现代大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定位,必须依托“4+1”主导产业支撑。“4”就是机械装备、电子信息、金属冶炼及压延、纸及纸制品四大展业集群,“1”就是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集群。
“发展这些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就是永川的教育,尤其是永川区域内的职业教育。”永川区教育部门领导介绍道,“我们注重职教校区与城市社区、工业园区有机融合,坚持通过做大职教促进城市繁荣。在深化‘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出了产教融合、校企互动办学模式。”
近年来,围绕城市新区,通过创新土地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等15项优惠政策给力职业教育发展。区政府遴选8所职业院校和3个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施5万人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建设6个公共实训基地、30多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增设服务外包和电子信息产业急需专业30余个。新建、迁建、扩建了7所职业院校,形成产业与职教互利共进。
“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教育部门领导侃侃而谈,永川积极探索“校企双制”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职教基地新开设服务外包相关课程35门,建成市(部)级以上示范专业22门、市(部)级以上精品课程25门。各职业院校已与全国各地3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开设了120多个“冠名班”、定向班。校企实训共建、师资共组、学生共培,每年向园区企业输送上万名技能人才;引导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实质合作办学,创办重庆电信职业学院,专门培养服务外包、电子信息高技能人才;引进香港力劲科技集团投资1000万美元在工业园区建立压铸车间,并与重庆工业技师学院联合挂牌设立“重庆工业技师学院力劲压铸分院”,联合培养压铸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中美教育控股集团在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内建立运营场地,实现企业运营与学校教学实习有效结合;依托工业园区科研机构,引进中国工程院涂铭旌院士等高端人才,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创新研发合作,设立新材料交叉研究创新中心、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等。以科研促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市场的科技研发及生产应用的新科研项目14个,攻克难题38个,帮助企业创收15000余万元。创建重庆文理学院大学生微型企业创业园,成功孵化微型企业28个,产值1300余万元,带动企业280余个。
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院长李庆感受颇深:“通过由企业深度参与的集团化办学,学校基本形成了永川主校区+6个分院多校区办学格局,校企融合的分院式办学模式成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成长的路径、竞争的优势、办学的特色。”
校企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永川配套”正逐步迈向“永川制造”迈进。数据显示,2013年,在“4+1”主导产业体系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666.6亿元,增长20.5%;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56亿元,增长13.9%;规上工业企业达290户。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21.1亿元、72.6亿元,占比分别提高0.8、2.2个百分点;工业园区实现总产值523亿元,增长24.2%。成功授牌国家软件公共服务平台——重庆平台,西安炎兴科技等32个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项目落户永川。
深化统筹机制,优化职教一体化发展环境
走在永川工业园可以看到,无论是装备制造企业,还是技术加工企业,或者是外包服务企业,几乎每家工厂的大门外,都挂着“某某学校实训单位”的牌子。同时,凤凰湖工业园区已被打造成了“园校互动”示范区,园区内规划了职教发展区、实习实训区、职教创业区、产教研示范区、拓展区等5大功能区。
“把职业教育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科学布局职教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和资源效益最大化。”近年来,投入50多亿元,围绕城市新区发展布局职教院校7所,职业院校由2006年的32所逐步优化整合为20所,职教学生增长到2013年的11.9万人,职业教育实现了规模与内涵的同步发展。
在资源配置方面,区里加大统筹力度。完善职教基地管理协调服务机制,建立健全职教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职教基地建设发展领导小组、院校协会、就业联盟、党建联席会等,搭建了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投融资、招生就业等7个公共服务平台。统筹规划使用城市和院校各类资源,共享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博物馆、锦云书院等公共文化设施,为市民有序免费开放职校6片标准足球场,4个图书馆,共享25个、近15万平方米的商教两用实训、勤工俭学实训、校内金融票据处理实训、服务外包实训、电子信息等实训基地。
“良好的职教发展环境,让职业教育焕发了青春与活力。”重庆农业机械化学校校长彭勇欣喜地说,“我们感到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让我们身上有压力,更有责任,也让我们做职业教育的感到有奔头。”
深化人才培养,构建立体多元的一体化人才梯队
据悉,永川职业教育每年为社会培养3万多名技能型人才,就业率已连续8年保持在96%以上。2013年,在国家和重庆市级职业技能比赛中,该区11所学校参加了37个类别的角逐,获得40个一等奖、47个二等奖、58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正着手从技术、学科以及科研等多方面探索和企业的高层次合作。”对此,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专门聘请了信息产业方面的专家对合建机器人研究所进行相关论证。“机器人将是未来工业改革发展的又一趋势”、“制造和操作机器人,这是一个不小的人力市场空白”,通过把企业生产流程搬进校园,把生产流程变成教学课堂,让企业按照自己的标准、产品的标准来设置教学标准等方式,探索高层次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我们要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提升学校的核心实力,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戴伟校长信心十足地说道。
与此同时,近年来,职教院校培训了一大批养殖、物业管理、电动机维修等行业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及新生代农民工。永川职教中心等5所职业院校与卫星湖街道凤农村何埂镇、松溉镇等32个农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共建了“晚熟桂圆栽培”、“科学养猪”、“淡水养鱼”等47个产业基地,辐射周边近15万农民。据相关统计,永川镇街、村(居)企业和产业化项目中,职教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数量之比为10∶1;近三年在该区的创业人员中,职教学生占30%,普通高校学生占18%。
立体、多元的人才结构,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
梧桐枝叶茂,引来凤凰栖。职业教育品牌成为永川区聚集产业的“撒手锏”,吸引了台湾华科事业群、智伸科技、电讯盈科、万国数据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永川。2013年,职业教育拉动GDP增长18亿元,促进增加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直接消费达24亿元以上,促进本地商贸、餐饮、旅游、交通、娱乐等三产业的发展,永川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和经济社会互相促进、不断完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职业教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深化改革创新,倾力打造现代职教基地
永川以职教兴产业,以产业聚人气,推动永川从中等城市向现代大城市转变,从“门户型”城市向“枢纽型”城市,从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型。
如今,职业教育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必然方向,作为重庆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教育部门领导表示,永川将继续当好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马前卒,探索新路径,实践新模式,积累新经验,将大力推进区域职教一体化、职业院校现代化、人才培养企业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校企合作制度化等一系列综合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建立全市职教综合改革试验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区、全市现代职业教育集聚区。
据此,永川区谋略大计,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近期将着手在高职招生考试制度、职业教育衔接制度、各类教育多元融通发展、推进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等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
教育部门领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现代职业教育集聚区的美图:高标准建成2所市级骨干高职院校、4所国家示范中职学校;以加工制造、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等为重点,建设20个具备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和技能大赛等多种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领域打造2—3个“航母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启云端智慧职业教育;支持职业院校与国际知名院校开展“2+2”学生互认、“3+1+1”合作、互派交换生等合作项目,不断提高职教国际化水平。
昨日,市教育局发出了《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招生工作机制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秩序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14年开始,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停止春季招生,全部实行秋季一次性招生。凡违反规定春季招收的学生,市教育行政部门一律不给予学籍注册。
市教育局规定,任何初中学校不得为中职学校进行“春招”宣传、动员、组织报名,更不得以获利为目的提供中介服务。对未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学生,初中学校不得组织其参加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不得为招生学校提供任何学籍档案和相关证明材料。
市教育局要求,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管理,依法行事,严格规范招生工作秩序,坚决杜绝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要认真研究招生政策和招生工作的新情况,进一步加大招生工作力度,确保年度招生计划的完成,使职业教育的招生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各中职学校发布宣传广告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刊登、散发,进行招生宣传时不得干扰初中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严格按照市招生部门规定的录取原则、录取时限、录取程序招生录取,严禁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私招乱拉,严禁为了笼络生源采取给一定好处或提成费利用中介人来误导和欺骗蒙蔽报考学生。严禁在招生期间与初中学校、考生家长发生权钱交易、吃请、赠送礼品等行为。
禁止以不正当的理由阻拦中职学校到初中学校进行正常的秋季招生宣传。严禁初中学校及班主任强迫或变相强迫考生填报某一类或某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并向招生学校索取财物和提供生源的回扣费用。
各中职学校要严格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严禁提前收取学费,或擅立项目,超范围、超标准向学生收取费用。收费和退费标准要严格遵循文件精神。
始于今年4月29日的“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龙岗试点,是一项全新的民生实事,深圳市和龙岗区正全力推进,广大劳务工只需600元便可在厂内接受中职教育。
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这算得上是一个提升自我的免费午餐,然而这个免费午餐一开始并不怎么受劳务工“待见”。改革前所未有,必须“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要破除单纯的任务观念,激发在职劳动者自己想学要学的内在动力,本着‘边招生边开学’‘成熟一个班,开课一个班’的原则来推进此项改革。”深圳市龙岗区职业训练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从6月底开始,各教学点及独立开班的企业已陆续开学开课。最新数据显示,龙岗已开学开课45个班,学员2250人,到课率普遍在80%以上。
现实之意
“全民素质提升”的龙岗使命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经济腾飞的起点,始终肩负着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使命。而龙岗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和后发地区,也是城市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有专家指出,人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如何提升广大劳务工和产业工人的素质?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但深圳必须率先找到答案和钥匙。
有粗略数据显示,龙岗一线员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占到一半。专家分析,这说明我们与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企业人才构成是金字塔结构,处于底座50%的人口我们是初中生,而发达国家为中专生。”
如何大规模提升在职劳动者的素质?这是深圳和龙岗产业转型升级必须面对的人才支撑问题,也是必须紧迫实施的工作。
为此,今年4月底一场涉及深圳全市的全民素质提升计划在龙岗率先启动,尽管只是试点,但还是颇受关注。
据介绍,龙岗试点工作全年目标任务有三项,一是招收15000名在职劳动者接受中职教育,二是招收4000名在职劳动者接受成人大专学历教育,三是完成4000名在职劳动者参加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鉴定。
经过半年时间的推进,“全民素质提升计划”龙岗试点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较好的成效:目前已报名注册入读和预报名等待成班开学的学员17851名,其中成校报名注册入读和预报名5800名,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预报名12051名;大专成人学历教育已经完成备案2017人,还有2000余人的资料正在审核、整理资料中,预计报名人数在5000人左右;中级及以上技能鉴定已经完成4164人,预计今年考证总人数将达到6000人以上,较往年2600人有大幅度提高。
探路之举
有困难但成效来之不易
据悉,对于几近免费的“全民素质提升计划”,不少企业员工并不“买账”,业界分析主要是认识偏差、工学矛盾难解决,加上“18—35岁”这一年龄段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期望值较高,有的员工对参加中职教育拿中专文凭不太认可。
其次,企业老板对开展在职劳动者中职教育表面上支持,但相当一部分企业老板怕影响企业生产,担心员工学到了技能增长了本领反而流失更快,或不愿分担10%的学费,只是口头上或思想上支持,“只打雷不下雨”。
再次,许多报名学员零散不能成班导致集中面授难组织。据介绍,目前学员选择专业分散,许多专业达不到开班人数,不能成班开课的零散学员达40%。如果要跨企业跨教学点相互调剂,又受区域、交通不便、工学矛盾等因素制约,如果取消开班人数规定,按“小班化”开课,现有人财物难以承受,尤其是专业师资严重不足,传统教法无法奏效,创新势在必行。
更为关键的是,尽管试点设置了10多个专业,中途又增设了5个,一年后文化基础、公民素养课程结束时,随之而来的技术实操阶段如何应对,尤其像汽修、数控技术、珠宝加工、中西餐点烹饪等专业,实操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目前部分专业缺乏训练基地,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实操课正常教学要求。
“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尝试,要在全市数以百万的劳务工之中进行大规模素质提升,有困难也是正常的,但目前所取得的进展来之不易。”龙岗区职训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仅靠单一宣传在短时间内转变大家的观念难度较大,下一步必须大胆改革。
攻坚之路
发挥市场作用创新“双元”办学
“全民素质提升计划”作为一项全新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为此,龙岗区职业训练中心在教学点、办学形式、专业课程上大胆尝试。
据了解,深圳“全民素质提升计划”龙岗试点初期主要依托各街道成校,但各成校力量、教学设备、场地及师资存在不足,无法独自承担对在职劳动者的全部培训任务。为此,龙岗区职训中心在原有8个成校教学点的基础上,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吸收40家教学实力较强、教学设施较完善、办学经验较丰富的公、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为教学点,参与在职劳动者中职教育。这些新增教学点热情高涨、方法灵活,仅一个多月时间,就接受预报名学员12051名。
值得关注的是,为解决零星分散学员集中面授难题,龙岗正积极探索和逐步推行网络教学。“我们将开发网络教学课件,开设‘虚拟班级’,教师、学员利用网络进行在线教学和学习,并在后台安排教师对学员的学习成效进行实时跟进。”龙岗区职训中心副主任张建平说,一旦整套网络课程系统建成,不仅可以突破班容量限制,学习也可以变得随时随地就能进行,还可解决上课时间、路途等“众口难调”难题。
而在办学形式上,龙岗借鉴德国中职教育“双元制”模式,注重在可以独立办班的企业,由其提供办学场所、教学设备及实训师资,由学校送教上门、组织考试,进行日常教学管理,从而充分调动了企业、学校两个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好解决了工学矛盾,得到企业和学员的广泛认可。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他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比较论证,首次确定十门比较紧缺和适应的专业;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根据部分企业和员工需求,及时增设了珠宝打磨技术、平板印刷技术、电工技术、安全生产管理等五个专业;对那些能独立办班的大中型企业,开设其最需要、最紧缺的专业。
“前一阶段的在职劳动者中职教育,之所以进展比较顺利,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依托了大中型企业,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张建平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完善具有深圳特色的在职劳动者中职教育“双元制”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学校两个办学主体作用。
打通终身教育通道
需更大改革创新魄力
不久前,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具体如何推进学习型城市?业界表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各类教育融合开放;加强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统筹开发社会学习资源,促进学习资源开放共享;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时空。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便纷纷加入劳动大军,对于他们而言,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学历、接受高职教育并没有直接的通道。此次龙岗首试由政府推进、对在职员工进行大规模的中职教育,将有效打通劳动者终身教育体制的通道,意义重大。
在职劳动者素质提升最难的在于课程,目前,所有的普通中专教材都不适用于在职劳动者的中职教育。因此,针对在职劳动者的中职教育开发一门课程,就意味着打通一条终身学习通道。而龙岗正计划依托智慧城区建设探索智慧教育,把现代职业培训体系纳入其中。
为了使在职劳动者素质提升进入一个长效轨道,业界建议,要推进法规制度建设,对企业人才培养作出规定;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与政策,建立健全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激励机制。
水涨才能船高,如果说在职劳动者素质是“水”,那产业发展便是“船”。深圳“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有望通过十年左右时间,将全市初中及以下在职劳动者比例降低至20%。
专家指出,在传统产业时代,工人是跟着老板走,而在现代产业格局里,老板将跟着工人走。唯有“人才粮草”先行,打造人才高地才能吸引和培育更多优势产业,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新华网郑州10月14日电(记者刘金辉)记者从河南省政府获悉,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实行普惠性的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全部免除学费。
河南省近日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将进一步健全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范高效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逐步建立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农、林、水、地矿、油、核等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
同时,对公办职业院校实行“以补促改”,对民办及企业办职业院校实行“以奖代补”。财政拨款重点支持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教学质量高、就业率高、在校生规模大的职业院校。
此外,将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完善单独招生、自主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政策,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较大幅度地扩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中职和高职专科毕业生的比例。
在加强校企合作方面,河南省政府要求各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实训基地。并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