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院校动态
展开全部

日前,黎明职业大学结合持续推动党建工作走前头、创新发展示范性现代职业教育,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全校上下以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动力,把讲话精神融入工作实际,与学校“十三五”规划相结合,与统筹提升办学治校能力相结合,与加强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示范性现代高职院校、服务“五个泉州”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在推进“两学一做”中展现成果。黎大召开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学习研讨,力求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切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种意识”,努力把常规工作做实,特色工作做亮,重点工作做好,确保暑期“两学一做”不断线不断档。校党委要求,“你是党员,不忘初心”,就得自觉践行“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以优秀党员为榜样,做到“五带头”;“你是黎大人,不忘初心”,就得爱校、爱家、爱岗,竭尽所能为黎大科学发展奉献力量;“你是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就得践行“好干部”标准,时时处处发挥引领和骨干作用。学校还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场办公会,研究部署将讲话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讲话精神进课堂、进头脑;推动讲话精神学习覆盖,与市委党校开展合作办学,进行暑期大规模干部培训,助推学校综合改革创新发展。

在推进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中展示实效。黎大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契合泉州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多层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省示范性建设工程。着力完善以应用工科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专业结构,逐步形成智能制造、节能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海洋化工、现代建筑业、纺织鞋服、传媒与创意设计、商贸服务、休闲旅游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群。牵头成立泉州市职业院校联盟,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探索区域职业院校“集群发展”模式,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促进泉州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开展“福建省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工作。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与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共建“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所”,联合打造智能化定制式的泉州制造服务生态圈。

在迈向国际化办学中彰显特色。与美国沃恩航空科技大学探索开展“机场管理”、“航空机电设备维修”2个专业合作办学,培养具有faa证书的国际航空维修管理人才,今年开始招生。澳门福建同乡会近日参访黎大,开展“青年红色寻根之旅”,渊源深厚的黎明校史、独具魅力的黎明文化深深感染了澳门侨胞。黎大着力弘扬工匠精神、造就职业精英,将把学校建设成为深度对接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积累中心、文化传承创新基地。

QQ截图20160112144025.jpg

1.jpg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用精神文化铸魂,以素质教育筑梦,在职业教育育人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各位亲爱的老师:你们好!告诉老师们一个好消息,我到广州光大银行实习以来,在每次职业素质测试中都名列前茅,目前已经通过了实习期,可以正式留在广州了!感谢母校!感谢母校倾心为我们学生所做的一切。非常留恋在学校成长的每一天。”

这是一张寄给学校的精美贺卡,来自学校会计系2014届学生郝高艺。现在越来越多这样的毕业生通过各种方式向母校表达谢意,感谢学校给予他们身心的改变与熏陶。

写在前面的话

又一个假期开始了,对高校来说,这是难得的“休整期”,可山西金融职业学院的领导班子却没有时间“休整”,近几年,学校率先推动“文化引领”战略,全力打造学生素质教育,用一草一木、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爱”,用不同的活动、不同的载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备受学校关注的“金元宝”。目前,学校基本实现了“知礼仪、守规矩、讲诚信、强技能、有特长”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校因为推进素质教育形成的良好社会反响,引发了多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引起了省内外高校的关注。2014年,在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地测评中被省高校工委、教育厅评为A级单位,省政协、省教育厅多次来校调研,给予了极高评价。

学校是怎么做的呢?

2013年山西金融职业学院新一届班子组建,他们坚守着“立德树人”的使命,他们把“爱,永远会赢”作为工作信念,他们弘扬“晋商魂,金融道”的校训精神,用文化铸魂,在探索素质教育的路上风雨兼程,用最执着的努力书写着职业教育精彩的每一天。

爱学生,就要为学生搭建一座守护希望的精神家园

2.jpg《晋商魂》剧照

2016年6月30日,又一届毕业晚会如期而至,一段歌舞剧引得台上台下掌声如雷,质量之高,效果之好,气势之恢宏,反响之强烈,前所未有。这是怎样的一部剧?

自2013年起,学校开始组建创作班子筹划酝酿,自编自导自演创作了以弘扬“诚信义利、开拓创新”晋商精神为主题的大型歌舞剧《晋商魂》。不是专业的院校,排一部歌舞剧,其难度可想而知。功夫不负有心人,《晋商魂》终于成功地搬上了舞台。

《晋商魂》的主演金融138班学生杨雅琪介绍,《晋商魂》首演时,台下掌声阵阵,大家在后台相拥而泣。真的很不容易。歌舞剧创作班子利用休息时间,不知改了多少稿,演练了多少次;因为演员不够,教师姚娟、王莉莉等主动请战,不但每天要备课上课,还要参与演出,单锦婷同学演出后不但从“自卑”变得“自信”,学习成绩由入学的倒数几名一跃而成为班级前五名,还通过了专升本考试……

如今,《晋商魂》歌舞剧更像一座精神家园,如春风化雨,正一点点地滋润学生的心田,悄然改变他们的多彩人生。学校把办学理念的传承、行为规范的养成、素质教育课程的建设完美地融入歌舞剧,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艺术修养、自信人格、行为养成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今年6月,毕业生在学校贴吧发起了一个活动:一句话让我知道你是金院的,第一个学生留言就是“晋商魂,金融道”。每学年,都有300余名学生选修“晋商魂”素质教育课,2015年、2016年,“晋商魂”歌舞剧连续被选为山西省高雅艺术进校园优秀剧目,在高校巡演多场,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文化辐射作用。

“今天,人们普遍感到年轻一代在人文素质上的欠缺”,校长崔满红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坚持文化引领,把晋商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融入金融职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计应133班学生王莹是校学生记者团成员,每天穿梭在校园采访拍摄,她如数家珍般地讲起校园的每一个场所,每一个角落,晋商金融展览室、素质教育成果展览室、晋商文化长廊、“教室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墙文化”“树文化”“井盖文化”等覆盖校园的文化元素,使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能怡情。

学校还重点打造了“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校园文化科技节”两个校园文化品牌,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成为学生展现自我、锻炼能力、拓展素质和提振精神的有效平台和重要载体。2015级文秘专业学生张雨薇说:“20多年来,一直想对父母说‘我爱你们’,但每次拿起话筒都缺少勇气。终于有一天,我在电话里大声说:‘妈妈,我爱你!’”张雨薇同学真切朴实的语言,深情动容地讲述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就是校园文化艺术节里演讲比赛的一幕,“许多身边的同学和我一样,通过参与艺术节朗诵比赛、演讲征文比赛、歌舞晚会等二十余项学校精心安排的活动,有了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变得自信了,变得主动。”

爱学生,就要为学生构筑一条坚实的素质提升之路

在山西金融职业学院,“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幕幕令人感动的场景不时上演着,若用一个摄像机拍摄下来,那肯定是一幅幅唯美而感人的画面。”学校金融系专职辅导员胡静说。

2015年5月,学生刘亮的家长把电话打到了她手机上,原来打电话的原因是他们孩子最近表现很“反常”,和一年前判若两人,家长以为孩子是遇到什么事情。经过详细了解,并不是孩子遇到了什么事情,而是在学校推动的“以宿舍为基础,以班级为主体,以专业为平台”的学生自主全过程管理中,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后还评上了综合素质奖学金。这一年,刘亮同学还当选了副班长。

金融132班学生徐玉平,来自甘肃偏远山区,家境贫寒,刚来学校时性格内向,也很自卑,学校推行了奖学金改革,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充分条件,在各项措施引导下,徐玉平同学也慢慢发生了改变,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还担任社团联合会主席,被提名为出席团中央的全国“自强之星”。

爱,就是牵着你的手,让你闭着眼也不会迷路。

3.jpg
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场景

“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情商高、有爱心、兴趣广、动手能力强的优良品质,同样有不自信、无目标、厌学习、纪律性差的不足。”素质教学部主任王增民动情的说,针对这样现状,学校先觉先行,成立了“素质教学部”,构建了职业素质全过程培养和学生自主全过程管理模式,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以特色素质教育课程为支撑,以艺术与修养课程群和综合技能课程为补充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全力打造学生职业素质,努力让每个走向社会的学生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素质教学部党总支设立了一个“书记信箱”,有一天,收到了这样一封来信。这封来信,不是反映问题的,也不是说明情况的,而是一封道歉信。这是怎么回事呢?

信是会计1505班学生张佳璐执笔的,“之前我们一直觉得晨跑太累,但是我们的辅导员原慧老师每天早上走近一个小时路程,从榆次赶到学校,带着我们跑步,从不迟到。去年冬天,有一天下大雪,我们都以为老师肯定来不了了,就去得迟了点,没想到原老师已经在楼下等着我们了。”

看到信后,素质教学部教师原慧说:“那天孩子还生病,雪很大,天黑路滑,我走了近两个小时才来到学校,那一刻我又生气又失望。”

会计1505班班长张萱飞说:“后来才听说,原老师抛下病了好几天的孩子来陪我们!我们很惭愧,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以全班41名学生的名义写了封道歉信给原老师,此后我们班再也没有一个人迟到过。”

爱,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学校把“爱的教育”贯彻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层面,让每一个人都参与,让每一个人都受益。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学校基本改变了长期以来素质教育“空对空”的状况,育人目标明确、体系完整、途径清晰、措施得力。今年麦可思公司给学校反馈的数据显示,2014、2015两届学生对学校满意度分别为95%和96%,远远高于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爱学生,就要为学生拓宽成长与梦想的空间

4.jpg2016年夏季校园双选会

每年新生入学时,学校都组织一个新生家长见面会,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在2014级新生报到时,有一个来自辽宁的小女孩李雪松,她母亲本来打算要带她退学回家复读,但听了学校的介绍后改变了主意,她激动地拉着辅导员的手说:有这样优秀的教育团队,我把孩子交给你们,放心!

学校团委书记刘磊在一次艺术节活动讲话中称学校的学生为“金元宝”,从此,金元宝这个名字成为金院学子特有的标签,在2016届毕业生晚会上,学生还集体创作了诗朗诵《金元宝——带着你赋予我的名字》,为母校能让一颗颗浮躁的心沉淀下来而啧啧赞叹。

2015、2016届毕业生中有34名学生被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录取为正式员工,凭借的就是过硬的点钞、计算机等操作技能。在行里组织的键盘录入比赛中,在近200人的参赛选手里,毕业生张超、王志明分获第三名和第六名,超越了广东一些本科院校的学生。王志明同学激动地说:原来认为自己毕业于专科学校,到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工作,总感觉有些自卑,但通过技能比武,发现自己原来所学的知识并不比本科学校的学生差,感谢母校给我们搭建的成长平台。

其实,在学校,还有很多个“王志明”。今年5月18日,学校市场营销专业7支代表队在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又获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3个,一个月后,学校会计技能代表队也在山西省第十届高等职业学校会计技能大赛勇夺团体一等奖,参赛学生会电141班张译霆说:“通过学校实施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来,我们的动手能力不断增强,回顾这几年,已经记不清我们一个个团队‘斩获’过多少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奖杯了。”

刚刚结束的专升本考试中,学校文化传播系共有17名学生报名,就有16人达线,录取率达到94%,在同类高职院校中遥遥领先。

 “大家好,我是金融133班李靖雨,目前我刚刚过了语言关,正在向学位冲刺,加油!金元宝们。”这是学校与国外战略合作单位之一韩国培材大学互派的交换生在艺术节上与同学们视频互动的场景,这也是学校促进学生多元成才的又一个“缩影”。

目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凭着良好的职业素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定点招聘院校”,216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录取率全省高校第一,2016年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2.3%。学校形成了以山西为主,延伸到北上广深等十几个省市的就业市场格局,被用人单位誉为“素质教育目标明确,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符合应用型人才素质要求”的特色学校。

5.jpg
赴韩交流生在韩国培才大学合影

今年毕业典礼在2016年6月30日如期而至,这是学校为学生精心打造的最后一课,为了让毕业生们永远记住这个美好的时刻,传承这份“爱”,学校在毕业典礼的场外进行了特别的设计,校领导要带领全体毕业生走红毯,还为学生精心准备了毕业纪念册、校园风景明信片等,记录着毕业生们在校期间的点点滴滴。学生在学校贴吧上留言:感谢学校为我们准备的毕业典礼,走过红毯,代表着我们在学校走过了1000个日日夜夜,感谢母校,感谢老师,我为金院骄傲,我为自己是金院的“金元宝”而感到自豪!

正如该校党委书记王小云所说:山西金融职业学院一直致力于用精神文化铸魂,以素质教育筑梦,在职业教育育人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学校始终站在社会角度,站在家长角度,为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的人、有“素养”的人、有“梦想”的人而不懈努力着。因为我们坚信:爱,永远会赢。 

 

04251056803340.jpg



在8月2日举行的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高峰论坛暨成果展合作洽谈签约仪式上,北京交通大学与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协议,将联合培养轨道交通专业本专科外国留学生。根据签署的《轨道交通专业本专科联合培养外国留学生协议》,北京交通大学为甲方,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乙方。

联合培养的专业为轨道交通大类专业,包括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铁路信息技术、交通运输、铁道工程、车辆工程、轨道牵引电气化。学生在满足甲方本科毕业要求后获得甲方本科毕业证书,同时获得乙方专科毕业证书。

签约仪式上,来自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的多所中国、东盟高校,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将开展互派师生、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

近年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行业背景着力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活动丰富、教育效果好的“铁色社团”,并通过此类社团开展传播铁路文化、增加实践历练、提升职业道德的各类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和传播者,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铁路人才打下基础。

以“铁色星空”系列活动强化理论修养,弘扬爱国精神。为发挥社团作为课堂育人的延伸功能,结合思政课改工作,该校思政部教师团队制定了铁色社团辅导课程,通过“励行讲堂”“詹天佑论坛”“星空讲堂”等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介绍国家形势政策和发展战略,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增强理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有效扩大活动覆盖面。以“铁色朝阳”社团为代表的政治理论社团通过举办演讲比赛、青春思辨会等活动,带动全校同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理论修养。

以“铁色榜样”系列活动传承劳模精神,增强职业认同。为发挥典型育人的优势,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铁色朝阳”等社团以“寻访新时期铁路精神”“寻访铁院劳模”为主题深入企业寻访铁路劳模,形成寻访日记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增强广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邀请优秀校友、企业劳模来校,通过报告会、青春故事会分享成长经历,鼓励学生诚信守纪,敬业乐业,满怀热情地投身铁路事业;聘请在铁路企业工作的优秀毕业生担任校外辅导员,带领学生通过校外实践领悟“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

以“铁色甜橙”系列活动践行奉献精神,培养友善品质。以“地铁文明使者”“客运爱心行”“小甜橙服务团”为代表的铁色志愿服务社团长期在火车站、地铁站、长途汽车站开展问询答疑、行李搬运等服务,有效缓解交通企业的工作压力。“铁色甜橙”志愿者们还多次服务大型赛会活动及南京市浦口区城市环境建设工作,在服务奉献过程中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他们的志愿活动同时得到了企业高度认可,打造了铁色志愿服务品牌。

以“铁色动力”系列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该校以“铁道俱乐部”为代表的铁路科技社团,通过举办“铁路知识分享会”“铁路科创作品展示”等活动交流铁路前沿新动态,征集铁路科技研究的新想法,展示师生的发明成果,通过“接发列车大赛”“城轨运营与维护大赛”“电子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营造了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善于实践的职业教育氛围,增进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以“铁色韵律”系列活动传播铁色文化,活跃校园氛围。学校“动车时光”艺术团为代表的铁色社团坚持每年在校内外举办专场文艺演出,坚持每年假期送文化下乡,排演了《动车姑娘》《重载小伙》《爱心158》等一系列展现我国铁路事业巨大成就和铁路人优良品质的优秀作品。以“雪韵文学社”为代表的铁色文学社团,致力于创作、收集铁路文学作品,通过散文、报告文学展现新时期铁路人服务祖国铁路建设发展的先进事迹。

以“铁色青春”系列活动分享铁路知识,拓宽传播渠道。以“铁色青春”为代表的铁色文化社团致力于在校内外传播铁路史及铁路知识。同时,依托校内的铁路教育馆、校史馆、实训基地,积极联系街道向南京市中小学生发出参观邀请,铁路教育馆目前已接待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万余人次。此外,“铁小微编创社”等社团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示江苏铁路发展成就,通过自行设计的“铁小微”“宁小铁”等卡通形象和微信微博平台传播铁路文化知识,展现铁路建设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对“铁色社团”的培育既是对思政课改的有益尝试,又促进了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铁色社团”以“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和“有意思”的活动形式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04251056803340.jpg


 


近日,江苏省本二批次招生结束,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来35名本科生。据了解,这是该校与盐城工学院首批“4+0”专本联合培养项目,35名本科生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读4年,获取盐城工学院本科文凭。

据悉,该项目招生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盐城工学院的该专业是江苏省重点专业,所属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建设一级学科。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内唯一一所已向行业输送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院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高职学生迫切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和需求持续上移,开办高职本科教育,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的一贯体系,保持学业的连贯性,也有效满足高职学生追求高层次教育的迫切愿望。这次,两校“无缝对接”合作,能够有效解决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亟须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据了解,该校在高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时占比达到50%以上,侧重于技能培养。在“4+0”培养中,培养定位是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以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并重,实践课时占比设定在30%~40%之间,较好地解决了目前高职教学理论薄、本科教育技能弱的现状。联合培养课程体系采用“调研、归纳、排序、重组”的方法,把高职专业与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机整合。

QQ截图20160112144025.jpg

日前,江山中专的6名学生在江山御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拜公司技术员为师,学习铁皮石斛的接种等技术;8名学生在江山高源葡萄专业合作社拜合作社的技术员为师,学习葡萄的疏枝疏果技术。

这是江山中专新推出的现代学徒制度,旨在建立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通过拜师学技,提高中职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为现代农业企业储备优秀人才。

“师傅的亲手示范操作,让我们更加容易掌握专业技能,晚上自我总结完成‘项目任务单’填写,让我们巩固了专业知识点,这个‘大师带徒’效果很好。”农经班学生姜娴静深有体会地说。

据悉,为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该市将以江山中专被列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为契机,建立以职业学校和企业为主体的校企共同育人模式和校企共同招生机制,形成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徒)、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管理与考核评价的一体化育人机制。

04251056803340.jpg

 


1993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下称“番职”)正式筹建。2009年,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的验收,获批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成为首批28所国家“211”的高职院校之一。如今,这所被誉为国内最美丽的大学之一的学校,已成长为市属高等职业教育龙头院校。

近日,该校校长何友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现阶段的番职比喻为“早晨八九点的太阳,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学校将继续秉承“实在、激情、乐业、和谐”的“番职精神”,朝着建设百年职教名校的愿景不断前进。

建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这里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福地。”何友义自豪地说道,从番职走出去的学生以其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同。据介绍,番职围绕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实行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自2001年广东省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2014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去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80%。

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需要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三方合力。如今,番职拥有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还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达58.69%。而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均处于全国1300多所高职院校的前列,建有32个校内实训基地和275个校外实训基地,均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设计,相当于一个中型生产车间,跟企业生产一线密切结合。

学校坚持走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内涵式发展之路,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何友义以艺术设计学院为例向记者介绍,“学生设计的一件作品,如果可以把它变成产品再上升为商品,赋予作品一定的商业价值,并得到社会的认同,那学生就不愁就业了。”何友义说,“如果这些专利能有效转化成商品,这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构建生态、人文、智慧校园

目前,学校以“创新强校”、“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努力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示范作用突出、适应广州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的中国一流、广东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职院校。其中,校园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学校“十三五”发展的基础。何友义介绍,番职院将从“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和“智慧校园”三大部分入手来进行校园规划。

生态校园旨在利用地理环境的优势,将番职院打造成一个生态学习乐园,并最终与周边知名区域融为一体;人文校园,是将彰显学校“实在、激情、乐业、和谐”番职精神的校园文化与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番禺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并结合学校旅游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周边旅游带资源,将番职院的校园建设成为旅游专业群的实训基地,最终服务于培养学生的目标;智慧校园,就是要将校园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建设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满足教师探究式教学的需要,满足学校科学化管理的需要,以及满足教职工和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

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最重要

“当前的番职院是一只正处青壮年时期的雄鹰,占地面积如此之大,平台资源如此丰富,如要扩张,并非难事。但番职院并没有这么做,学校领导层一直将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学校考虑得更多的是可持续发展和稳步发展。”何友义说,学校一直严格控制在校生和专业的数量——学生规模初步控制在15000人以内,而专业保持在40~45个专业之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专业建设方面,目前学校共开设42个紧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其中,玩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金融管理与实务、装潢艺术设计、酒店管理、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目前,学校正在制定一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通过高水平专业建设,来带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和谐,基础设施建好了,师资队伍带好了,学生更受社会欢迎了,学校持续发展了,番职人的番职梦也就不远了。”何友义表示。

04251056803340.jpg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产业也正向着更高、更严格的目标发展,生产技术也随之不断提高,使得原有工人的技术素质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求。由于技术人员的短缺,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闹起了“技工荒”。

不仅各大工厂、企业纷纷开出高薪招聘技工,不少媒体也频频出现企业高薪聘请高级技工的报道。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到 2012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已达到1746万人,而且呈逐年递增之势。一方面是一个如此之大的人才空洞,另一方面却是当前大中专学生所面临的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难,难就业”成了政府、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头疼的大问题。

从表面上看,技工短缺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技能人才严重供不应求造成的;但从深层次来说,当前的“技工荒”却是长期以来传统人才观念严重偏差,大家对技工教育的重视不够而引起的。

业内人士指出,职业教育实则就是就业教育、民生教育。大力发展技工教育,让更多的青少年提高职业素养、掌握职业技能,进而实现高质量稳定就业,成就个人梦想,这不仅是每一位技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荣耀,也是我国职业技工教育发展的方向。

南京工业技术学校是经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属于国民教育序列的全日制技工学校,承担全日制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开设城铁类、民航服务类、家政服务、建筑类、机械数控类、电子电工类、汽车类、经济管理类等10多个专业。

不仅如此,学校还建起了城铁、民航实训模拟舱,计算机实训中心,数控机床,PLC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建筑工程实训室,汽车维修实训室等各类教学实训实习设施,为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学校师资力量也十分雄厚,其中本科以上的专兼职教师百余名,中高级以上职称的占30%,双师型教师占50%以上。

为了更好的保障学生就业,南京工业技术学校还实行了“定向培养”计划,学生在入学时,学校与每一位学生签订就业培养协议,保障合格毕业生体面、高薪就业。

以职业教育为莘莘学子铺就宽阔就业路,南京工业技术学校以严谨的办学态度与雄厚的教学实力为广大学子们谋取了一个光明未来的同时,也进一步填补了我国技工市场的空白。

QQ截图20160112144025.jpg

盛夏的午后,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焊接实训车间里火花飞溅,人声鼎沸。享有“为火箭焊接心脏的人”称号的高凤林微微弯下腰杆,对学生们的练习试板一一点评。能近距离感受这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焊接特级技师,学生们无不兴奋。

德阳市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注重培养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正是瞄准智能制造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聘请高凤林为特聘教授。每年,高凤林都会到校工作几天,或为学生作报告,或亲临实训基地,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夯实人才基础。

德阳市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德阳按照以行业发展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认同为标准的思路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起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定向培养、紧贴产业办学的良好格局。职业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学校引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房子是一砖一瓦砌起来的,或是由钢筋水泥浇筑而成,这本是常识。未来,这样的常识或将被打破。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房子将以零部件的形式在车间被生产出来,然后运到现场安装。据估算,到2025年,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达到50%。对建筑行业来说,这是一项重大挑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中建科技集团成都有限公司、成都建工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是统筹规划和实施建筑工业化的先行者。两家公司成立的工业化生产平台分别于2015年、2016年建成,但建筑产业化工人严重缺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从服务国家建筑产业化大局出发,调整部分班级学生的培养规格与内涵,主动对接行业、企业的变化,与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定向育人,包括编著教材、共建工业化实训基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等。

今年3月,第一批50名毕业生来到中建集团,投入建筑工业化生产线建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5月,他们解决了部品部件生产工艺、异形构件模板等技术难题,生产出第一批楼梯等建筑部品部件,为企业升级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建集团的案例,预示着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转折:学校不再扮演“等靠要”的角色,而是开始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德阳市教育局副局长胡北说,通过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帮助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占得先机。被动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转变成学校对产业、企业的主动引领。

四川省商贸学校重点发展会计和电子商务专业,建成四川省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所,为全省培养2000余名电子商务适用型人才,孵化农村电子商务企业40余家。该校电子商务专业2013级学生姜莱和他的团队创办了“懒猫北美购”淘宝店,月收入近2万元。来自凉山州盐源县的姜莱说,毕业后,他愿意回到家乡,通过电商模式推广家乡特产盐源苹果。

学生被市场认可,职教才有吸引力

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采访时,该校党委书记司徒渝神秘地对记者说:“中国二重的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是世界之最,你们一定要去开开眼界。”

经过多重安保程序,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个庞然大物。模锻厂厂长齐占福说:“我们建造的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堪称国之重器,对国家航天、核能等行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美国、俄罗斯、法国分别只拥有4.5万吨、7.5万吨、6.5万吨重型模锻水压机。”

这台模锻压机年产值高达数十亿元。令齐占福骄傲的是,负责操作这台机器的24名操作手,除了3位老师傅,其余21人都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事实上,该项目上马之初就面临一个难题——世界之最,谁来操作?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特殊的产业环境和设备条件,难以由学校单独培养。

2007,中国二重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大型模锻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并将其作为8万吨大型模锻项目申报的竞标优势之一。同年,首批模锻专业学生入学。2010年,他们成为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试运行的操作者。

职业教育要有吸引力,毕业生必然要被社会认可,被市场需要。二重集团公司8万吨模锻总工程师陈晓慈说:“我们企业不计成本参与人才培养,就是希望这些学生将来成为我们的优秀员工。这样,企业的战略利益就得到了保障。”

职教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作为重装之都,德阳聚集了中国二重、东电、东汽等重装巨头以及上千家配套企业。2015年,机械行业依然保持龙头地位,但占德阳市工业比重已由鼎盛时期的半壁江山下降为35%。

传统优势行业发展动力不足,转型升级压力巨大;新兴和高端成长型产业不断发展,新的增长动力逐步孕育。对企业来说,这是重大挑战;对职业院校来说,这是有所作为的大好机遇。

在此背景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等产教融合平台,主动融入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体系,服务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成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力量。“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学校的办学就跟进到哪里;重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司徒渝说。

专业设置赶不上企业需求变化,这是很多职业院校的困惑。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登万说,学校确保“精确指导”的关键机构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会由全国各大企业的数百名高管组成,每年对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目前,德阳职业教育坚持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为产业。职教发展的每一步,都紧扣地方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保证国家装备制造业在转型升级发展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据统计,德阳市职业院校共设置237个专业,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专业占全市专业数的近30%;加工制造类专业60%以上的毕业生输送到重装企业及其配套的中小企业,支撑了产业发展。职业教育为德阳经济进入转型发展快车道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2015年11月,德阳被授予全国首个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

德阳市委书记蒲波表示,德阳要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和职业教育“两张名片”,探索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新机制,建设好全国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

 

04251056803340.jpg

通过云平台建立的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自习室,甚至是寝室等任意区域开展自主实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平台充分了解学生的做题过程;教师能更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跟踪教学,逐步实现学生数量多情况下的个性化教学和指导……

近年来,北仑职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为宗旨,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智慧校园环境、智慧教学课堂、智慧教育管理、智慧师生培养等模式和策略,为师生构建广泛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的智慧提升。

数字化校园,营造开放共享的自主学习环境

坐在北仑职高的O2O课堂里,学生只要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就能进入课堂云平台实现自助教学。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登录平台完成教师事先提交的课程内容包括预习提纲,而教师可通过学生检测结果的反馈来了解其课前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实际教学,最后通过课后作业的探索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延伸;课堂上,学生还可以通过线下讨论探究,实时提交作业,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及时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业的递交量等作出反应。

该学校物流专业教师陈方园介绍,这与传统的老师照着书本讲完全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材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了解理论知识。线上线下学习不仅可以把上课时间延续到课前、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有效利用资源进行信息加工,有利于他们素质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

数字化管理系统,促教学管理提升效能

  “有了这个数字化管理系统,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得到了优化,大大简化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学校物流学部副主任王岩向记者介绍道,北仑职高是2012年9月开始正式使用,这是一个专注于数字化学习、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新型平台,包括教育管理平台、评教管理系统、课程教学系统、课件资源管理系统、试题库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及办公OA系统。

   “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实现办公、管理、研修、家联等;学生可以拥有自己的班级空间以及个人空间,写作自己的班级日记、博客。”王岩说,学生的行为与安全管理是学校学生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这个平台还可以通过操行分将学生的行为从主观评价转换成可量化的客观评价,方便学校即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做到奖惩透明。同时,平台还提供了学生请假放假、奖惩记录、学生个人及班级评比、德育活动等管理措施来辅助学校对学生的行为和安全做到规范化管理。

数字化实践平台,培养技能型技术人才

在北仑职高的现代港口物流实训室里,一台桥吊模拟机和26台安装了3D港口模拟软件的电脑终端吸引了不少学生的围观。“再往左一点,哎呀,太偏了,再右一点……”一批物流专业的学生被桥吊模拟机吸引住,纷纷跃上一试。

据王岩介绍,目前,这个现代港口物流实训室是北仑区首个使用模拟机作为教学的中职教学实训室。相比以往的书面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练技术,熟悉先进设备,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校还在重点建设未来教室。届时,在未来教室中,能实现现场及远程互动教学,并能双向反馈;能够实时观看学生的反应,通过四机位实现精品教室教学状态的拍摄,支持通过互联网实时直播课程;远程学员可以通过笔记本、平板或手机单向观看课程直播;教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终端接入主讲课堂进行音视频双向互动。

04251056803340.jpg

 


7月15日上午9时,《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质量年报首次发布了“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天津市唯一入选单位参加了发布会。高职院校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克思研究院、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高职研究会等组织代表、新闻媒体等150人现场见证报告发布会。会议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席董刚主持。

201607181127.jpg

发布会上,质量报告编写组负责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高职研究中心主任马树超,麦克思研究院院长王柏庆做了主题发言。五年来,报告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要求,以第三方视角客观记录高等职业教育在“十二五”期间的成就、问题与挑战,力图直陈事实、言之有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16年质量报告,首次增加了“企业参与”、首次发布“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新增了“政策落实表”,进一步提高年度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报告显示:五年来,高职毕业生发展潜力逐步提升;高职院校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专业吸引力逐步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262家企业面向社会首次发布《企业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年报》,展示企业以多种方式发挥办学主体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等多项内容。

发布会后,组织召开了高职院校长与媒体记者座谈会。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25家单位踊跃提问,院校长们精彩答复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共鸣。当媒体朋友问道:“此次50强的入选单位证明过去5年的成绩,那么站在新的起点,对未来的国际化道路,院校长们又有何打算呢?”会场内寂静一片,主持人董刚主席点名请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戴裕崴回答。戴院长起身并没有直接回答提问,他说:如果今天评选地方媒体关注奖,我们天津肯定获奖。大家都笑了,紧张气氛瞬间化解。继而,戴院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从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讲到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印度的“鲁班工坊”建设;从国际化深度融合讲到了与世界知名企业一瑞士GF集团的深度合作;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讲到我们京津冀职教集团成立以及未来的设想。戴院长的回答记者很满意,与会院校长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发布会暨院校长与媒体座谈会于12时20分顺利结束。留给我们的是思考与展望:“十二五”期间,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优秀)骨干校、顺利通过天津市示范校的验收,教育管理水平、教学能力、国际化道路、人才培养质量等诸多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成绩已经属于过去,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我们将迎来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相信:全院上下戮力同心、不懈奋斗,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一定会再铸新的辉煌。

04251056803340.jpg

 

 


7月12日上午,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特邀全国著名高职教育专家、原中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原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李进教授,来学院作了题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的主题报告。这是学院60年校庆活动系列报告会重要讲座之一。学院党委书记周兴中,副院长宋贤钧,原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现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方明及电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学院相关处室及各教研室和教授代表等12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周兴中主持。 

201607151107.jpg

李进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内容丰赡。他从我国高职教育新一轮发展所面临的经济、教育形势等宏大背景出发,结合近期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从宏观思考-国家教育战略、中观思考-类型教育规律和微观思考-学校建设实践三个方面做了精彩阐述。他提出,治校,首当之道,理念定位;关键之因,队伍素质;管理之要,引财引智;必由之路,服务社会。他指出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基础性环节已形成基本理念与运作特色,但文化育人尚未夯实整体基础,将成为持续发展的瓶颈。最后,他说,高职院校在探索中前进,高职院校在创新中奋起,祝愿兰州石化学院再上台阶!

周兴中作总结讲话。他首先代表学院热烈欢迎李进教授的到来,感谢他为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他指出李进教授是全国著名职教专家,报告由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逐层深入地探讨了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设国家一流高职院校带来了许多启发、借鉴和思考。他的报告理实结合,语言幽默,同时,也为学校60年校庆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希望各单位结合实际工作认真组织学习,认真思考,深刻领会。

在报告过程中,李进还不时对学院办学理念、做法等作穿插点评,或褒奖,或指点优化。大家表示,近三个小时的报告,李教授的报告富有震撼力和教育哲理,鞭辟入里、幽默睿智,让大家受惠良深。(通讯员:丁安山)

扩展阅读:

李进,男,汉族,1949年3月生,江苏武进人,中共党员,哲学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常委、校长。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原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席,历任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主持工作副校长、党委书记。

主要从事哲学认识论研究和教育管理研究。著有《理想与选择》、《上海普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指南》、《上海高校合作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认识论研究的方法论体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等十余部著作和数十篇论文。主持并完成《普通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研究》、《上海教学优秀成果奖条例》、《上海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制造业转移的需要》、《上海市人才白皮书---上海技能型人才的现状、需求与培养对策研究》、《国际劳务市场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研究》、《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定位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与理论教育面临的任务》、《人类思维特质研究》等教育部、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委决策咨询课题二十余项。2005年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一项。

 04251056803340.jpg


在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中,“现代学徒制”被寄予厚望。何为“现代学徒制”?简而言之,它要求将学校本位的理论知识学习与企业本位的技能实践相整合,尤其强调企业的核心作用。

去年8月,教育部遴选出165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浙江共有6所高职院校入选,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金职院)就是其中之一。在试点将近进行一年之际,记者走进该校,希望能寻找到现代学徒制如何破题的经验。

急企业所急

打造利益共同体

众所周知,在我国推行现代学徒制,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调动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热情。

在成为教育部的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之前,金职院一直在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途径,在校内建成了“众泰汽车学院”“皇冠学院”“浙中建筑装饰技术联盟”等10个校企利益共同体,作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平台。

“皇冠学院”成立于2012年,是一个由金职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和多家企业合作搭建的“1+n”现代学徒制实施平台。作为“1”的皇冠集团是生产电动工具的龙头企业,而“n”是金华本地生产电动工具的其他中小企业,每家企业对学徒的需求量各不相同,多则几十人,少则一两人。

金职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负责人徐振宇告诉记者,“1+n”非常受企业欢迎,有的小企业每年都预订培养学生,学生要去企业实习时,都是企业老总高高兴兴地开车来接。

徐振宇说,浙江的企业多为中小微型,所以班额40到50人的订单班对一家企业来说难以消化,而“皇冠学院”相当于多企业组合订单班,专为适应中小微企业用工分散的特点。另一方面,浙江的小微企业为节省人力成本,有“不雇专才而雇全才”的特点,只要能培养“全才”,企业就愿意付出培训成本。“就机械行业来说,老板们都希望招到的工程技术人员最好从设计、工艺到原材料采购再到谈判报价都知道一些。”

在金职院教务处处长刘鲁平看来,校企利益共同体能持续多年,关键在于其充分考虑了校企双方利益的交集。比如,学校教学任务和企业生产肯定会有发生矛盾的时候,这时学校就要进行课程微调。“总之,为了达成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过程可以更灵活。”

学生当学徒

一线导师传真经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学校和企业作为双主体、工学结合,“学徒”界定了学生的身份,也就是“企业的人”。

邱斌是金职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众泰班”的第一届学生。他告诉记者,“众泰班”采取的是自主招生,每年一个班,招45个学生,入学面试的时候,考官既有学校老师也有众泰集团的企业人员,在被正式录取前要签订一份“三方协议”,保证自己毕业之后至少要到众泰集团服务两年。

学生进入众泰班之后,大一军训一结束就会进入企业参观了解企业文化,通过第一次师徒结对确定自己的“生涯导师”,“生涯导师”通常为企业人力资源部成员。接下来两年,众泰班学生接受的是校内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每学期都会有几周时间到企业的总装、焊接、涂装、下线检测等大岗位分类轮岗,这期间他们与车间的班组长、工段长完成第二次师徒结对。最后一年,他们还要以准员工的身份到企业进行定岗,定岗之后就会与带他们的“师傅”完成第三次师徒结对。

在金职院的另一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也建立了一个类似的班级——南苑班,它是以浙江南苑控股集团命名,2015年7月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班额40人。

南苑班和众泰班一样,都是由校企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实习标准,课程进行模块化组合,最终结合师傅评价、教师评价和技能证书获取情况来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技能掌握情况。

金职院旅游学院院长胡彦介绍,南苑班的学生每学期有2至3周时间在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参与企业项目化的重大接待活动。学院还在企业开设了“空中课堂”,企业的优秀员工可以利用“空中课堂”参与专业网络教学。与此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实践的需要,自主的选择教学场地、教师甚至考核方式,最大限度地开展弹性教学。

制度需完善

提高企业积极性

现代学徒制之所以是以企业为中心,是因为企业既是职业能力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也是学徒制培训的主要场所,而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需要为企业技能培训提供理论基础教育,相应的制度必须明确。与现代学徒制已成型的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还处于制度制定的起步阶段。

“在德国,既有法律政策提供法律保障,又有管理和监督机构规范学徒制的实施,国家还会以多种方式向培训机构、雇用企业以及学徒提供补助和培训经费。”刘鲁平特别指出,德国有很多的教育型企业,而中国没有,企业大学和培训机构也不够完善,所以职业教育一直存在校企“两张皮”的现象。

“技术技能可以在学校实训过程中达到,但仅学技术技能是不够的。真正职场中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乃至为人处事,都需要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感悟。”金职院校长钟依均分析道,国家可以采取激励性的财政措施,如减免税款、经济奖励等多种方式撬动企业的职业教育参与度,地方政府也应当多鼓励龙头企业、支柱企业为行业培养人才。“只有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其中,职业教育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04251056803340.jpg

 



 

7月11日,第五届广东省大学生公文写作竞赛结果揭晓。珠海城职院在本届大赛上取得突破性成绩,胡洁莹等9名同学夺得一等奖,陈嘉莉等14名同学获二等奖,刘晓芳等13名同学获三等奖,总成绩位列全省第四。一等奖获奖较去年增加7人,二等奖获奖增加11人,参赛获奖创历届之最。

由于竞赛成绩突出、组织工作出色,该校被授予“最佳组织奖”,成为5所获此奖项的高职院校之一。赵国宏、刘继红、方晓枫等12名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

广东省大学生公文写作竞赛是由广东省写作学会主办的专业技能比赛,面向全省高等院校在校本科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公文写作技能,激发写作热情,增强职业竞争力。本届大赛赛项于2016年6月4日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岭南学院举行,共有来自全省高校1143名同学参加决赛。

珠海城职院一直以来特别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各学院各专业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常抓不懈。书面表达是人综合素质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写作都是不可避免的工作内容。因此,珠海城职院老师们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无论是在平时的点滴训练还是在参赛时的针对训练,都是认真积极、全勤投入。人文与社会管理学院积极筹备本届参赛,经过校内宣传发动、自主命题初赛筛选,从全校317名报名参赛的同学中选拔了52名同学组队参加。赛前,人文学院组织了12名教师对同学们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系统培训,采用分组辅导和一对一指导的形式,进行公文写作强化训练。此次获奖,充分展示了该校学子扎实的写作功底,同时展现了该校多年来注重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写作思维及能力的成果。

 


640.webp (6).jpg640.webp (7).jpg

职校学生邓南程和他制作的“金牌提褶包”。陈蔚林 摄


纤瘦的手臂沾着花白的面粉,掐着时间注视燃烧的炉火……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学生邓南程看起来,就像个青涩的小匠人。

刚刚还带着腼腆笑容的他,打开学校实训室的大门就立即来了精神,“这是炉灶,这是操作台,这是发酵箱……”几年学习下来,他对这里的一切如数家珍。

日前,这个来自海口市琼山区那央村的大男孩,从班级晋级校级,又从省赛闯进国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2016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西式面点”项目一等奖。

听说我们想了解奖牌背后的故事,不善言辞的他踌躇了好些时候,才提出不如就在这间熟悉的实训室里,再做一次国赛中助他夺魁的“金牌提褶包”。因为他相信——味蕾不会骗人,舌尖能给出最好的回答。

精益求精因为真热爱

“我开始了。”他盛了一小碗热水溶解味精,又将绞碎的肉末均匀抹盐,不停地摔打直至结胶,“这肉馅得用五花,瘦肉太柴,很难做出膨松的口感。”

进入角色,邓南程的话匣子也随之打开:“包子皮得用低筋面粉配上酵母和泡打粉,充分发酵后蒸出来才会松软绵香”,“这里只有生抽,其实老抽的上色效果更好,再切点葱花,浇上猪油,那可就更香了”……

“他非常热爱面点。”同学陈景坤告诉记者,为了学好面点制作,邓南程付出了比旁人更多的努力,有时为了做好一道点心练习数十次,还“强迫”同学们当他的试吃员。另一位同学梁颖对他获奖也不意外,“准备比赛的那段时间,他常常说练习很累,揉面很苦,但仍然分秒必争、精益求精,我想这就是真的热爱!”

邓南程的辛苦没有白费,无数次练习使他在揉面时对力道把握精准,对技巧运用自如。你看,这一双手有力地按揉,不一会儿,一块饱满的面团“整装待发”。接下来,它被滚成长条,又被分成剂子,再经轻轻碾压就成了一片片光滑的面皮。

看到这里,我们差不多能够猜到,这款金牌包子的“制胜法宝”就是在制作上极为考究——擀出的面皮要厚薄一致,30克面皮要配25克肉馅,每个包子都恰好捏出32个褶子,收口均为活灵活现的鲫鱼嘴状,不能出现任何偏差错漏。

对未来既向往又犹豫

“给每个包子提褶时,我都得用眼睛衡量、在心里默念,做到每个包子的大小、形状、膨松程度完全一致。”邓南程拿起一个敞着口的半成品说,不封口虽然不会影响口感,但因与其他包子形状不一,会在比赛中令选手大量失分甚至惨遭淘汰。

回忆起此次参加国赛的经历,邓南程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辛苦”。背着沉重的工具箱一路奔波到扬州不说,由于领队老师一直没能租到厨房,他们只好买来小型电磁炉等简单的烹饪工具,在酒店里坚持练习。

而在赛场上,由于连比3场造成的精神高度紧张,邓南程在包子收口时还出现了小小失误。不过,他马上平抑情绪,把心思放在剩下赛程里,最终在规定的45分钟内超额完成任务,避免了将失败的作品端到评委面前。

熊熊炉火把他的思绪牵回厨房。邓南程熟练地操作着灶台和鼓风机,把包子整齐地码进蒸笼闷蒸。像是自言自语一般,他小声说:“包子的配方、褶数、闷蒸时长等等,都是谭老师教给我的。她还许诺,如果能拿下国赛一等奖,就推荐我去江苏读烹饪专业的自考本科呢。”谈及未来,邓南程既向往又犹豫。他的父亲告诉记者,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儿子从未向家里提出继续求学的要求,“他怕加重我们的负担,但我们怎么会猜不到他的心思?只要他愿意学,我砸锅卖铁也要供!”

通过双手向梦想进发

说话间,邓南程的“金牌提褶包”带着腾腾热气出炉了。

探头向蒸笼里望去,散发着扑鼻香气的雪白提褶包上,整整齐齐地码着32道褶子,就像盛夏怒放的莲花,只凭造型就很惹人喜爱。

轻咬一口,面皮的甘甜还未尝尽,嫩滑的肉馅便裹挟着丰富的汁水涌向舌尖,这般油而不腻的口感在“肉包界”确实难得一遇。

得到我们的肯定,邓南程说想带几只包子回去给家人尝尝,“尽管学习的是烹饪专业,但学校课程很紧张,还要参加各项比赛,我少有机会能给家人好好做顿饭。”最让他的心一直隐隐作痛的,是每每放假回家都能吃到肉和海鲜,但只要不打招呼回到家里就会发现,父母吃的都是上顿甚至上上一顿剩下的饭菜,“尤其是奶奶,把肉都省给了我们,长年一碗稀饭就着咸菜,还总说自己就好这一口。”

面前这个看着瘦弱的男孩其实心有千钧之力。他很想通过自己的双手,一步一步向梦想进发,把如今的疼痛和犹豫全都勇敢地抛到脑后。

QQ截图20160112144025.jpg

11.jpg

校园风光

22.jpg

石家庄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与石家庄市社区教育学院落户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33.jpg

学院汽车专业毕业生李宁夺得全球奥迪服务杯冠军


她,深耕细作,一点一滴默默地耕耘着职业教育这片热土;她,探索创新,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她,就是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30余年间,她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中国专科院校排行榜前100强、“河北高校口碑榜”公办高等专科院校第一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单位等荣誉。已过而立之年的她,如今越发的成熟与自信,“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为学院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校企合作双主体跨界办学在创新发展中更加融合与和谐;具有人文情怀的幸福校园建设让其中的学子快乐成长,虽然岁月匆匆,但每一个她的学生的身上都兼具了这座知识殿堂的精神与情怀。

格局 铸就“一体两翼”办学格局

学院30余年的发展,育人楷模润物无声的教育和专业专注的教学孕育着前来求学的莘莘学子。学院在幸福校园建设、开放式办学、精品校园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招生就业“双优”工程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广播电视教育和社区教育为两翼的独具特色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专业优势,注重引入新兴、朝阳行业,主动为百余家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升级等提供智力支持,引导企业实现创新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如,信息工程系与河北星聚科技公司联合开发“慧眼智能监控系统”,为企业带来800余万元经济效益;化工系师生与合佳化学品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市级科研项目2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

“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资源增强了该院办学上的开放性。近年来,学院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承担了“石家庄市对口援疆培训少数民族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完成了对新疆库尔勒市2期300余名学员的培训任务;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积极参与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对口帮扶工程。目前,学院是河北省省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河北省省本级就业再就业、石家庄装饰装修行业等15家冠名单位或行业的员工培训基地。

“石家庄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石家庄市社区教育学院”落户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扩大了该院的社会影响力。该院与市教育局、民政局及各县积极联系,开展了2015年石家庄市“百姓学习之星”评选活动,举办了“百姓摄影大赛”活动,在全市创造了全民学习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跨界 双主体办学,校企创新融合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就率先开展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改革,大胆引入企业合作,创办了软件学院。校企双方共同成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软件学院院长由企方选派,书记由校方选派,企业真正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

从组织结构上,软件学院是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教学单位,但比其它系部享有更大的自主权;软件学院又是企业的事业部之一,可充分利用企业各项资源。从教学管理上,学院与新龙科技集团、河北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协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由学院和新龙科技集团双方构成;学院通过师资审核、方案审定等,确保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从学生发展上,校企双方制定专业方向,学院分配下达计划招生指标,按协议划拨管理经费;新龙科技集团联合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协会为软件学院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和服务,推荐安排学生就业。经过10年的酝酿发展,该院校企双主体办学取得了累累硕果。反映双主体办学经验的专著《知行至远》一书正式出版。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2.55%,其中留在北京就业的高达78%以上,毕业后工作两年以上的学生月薪在1万至2万元。由于学生素质好,在企业供不应求,企业主动上门寻求订单培养的日益增多。

目前,该院双主体办学模式已经拓展到电气与电子、化工、机电、建筑、艺术、动漫等诸多专业,这些专业根据各自特点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该院艺术系教师团队与合作单位联合制作出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系列非遗纪录片《技艺中国》,引进项目资金达1000余万元。动画学院参与制作的百集三维动画片《钢仔特攻队》在央视播出,三维动画片《赵云传》被列为河北省动漫文化产业五个重点项目之一。机电工程系携手京津冀15家企业联合办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与格力电气等7家企业签订订单班……丰富、实在的办学成果,把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推向了新的更高境界。

情怀 幸福校园育职业达人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实施办学创新改革,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该院在双主体办学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积极推进幸福校园建设、开放式教学改革、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改革,为莘莘学子的成功人生、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施幸福校园标准化建设,培养幸福的职业达人。不久前,学院出版了国内首部系统探索幸福校园建设的专著《幸福校园建设理论与实践》,努力把幸福校园建设、开放式教学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制定了学生个性化发展规划,把补充性课程教学、融合性课程教学逐步渗透到教学中,形成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工作体系。美术班、音乐班、管理班、体育特长班等个性特长班,已经在学院开花结果。

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变苦练为乐练,让教师感受到知识之美、发展之美。学院于2013年开展了“开放式”教学探索,成立了开放式教学探索基础班、风格班和模式班。学院积极推进“教授治学”,支持教职工出国培训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国内、外其他院校开展合作,进行学术交流;紧紧抓住参与主体的双边性、教学空间与方法三结合、课外参与项目、校企合作的实质性等特点对开放式教学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教师们的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方式方法得到了转变,课堂教学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创新学生技能培养模式,为学生成才打开立体通道。一是始终秉承“要做事先做人”的教育理念,精心培育“崇德、修身、博学、笃行”的校园文化精神。二是切实开展研究型学习和工作,通过抓大项目,依托研发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和社会责任感。三是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化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采取多种举措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在应届毕业生中,机电系王佳浩同学创办的石家庄梦际科技有限公司,月营业额达10万以上;经贸系高敬龙同学创办的河北高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经与天山海世界等大型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付出成就荣耀!该院管理系2014级文秘会展专业70余名学生,赴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做服务工作,他们优良的职业素养和优异的职业能力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热情夸赞;该院管理系毕业生常宇杰在天津卫视大型职场招聘、求职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的舞台上被“优胜教育”集团揽入麾下;该院机电工程系代表队创意的“硬币分类清点机”荣获河北省教育厅主办的2016年河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河北分区预赛特等奖,成为河北省参赛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用一组组数据一项项荣誉,完美勾勒了幸福的弧线,诠释了幸福校园的涵义。

QQ截图20160112144025.jpg

人才供需如何实现同频共振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绿色湖南建设提供精准教育供给的探索

11.jpg

湖南环境生物职院园林工程专业教师为学生们讲解斗拱传统建筑艺术。

照片由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22.jpg

山水掩映的生态校园。照片由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彭永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2014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被同学们戏称“与猪生活在一起的人”。他从入学开始,除了上课,其他时间基本都跟学院实训中心养殖场的豪猪、野猪待在一起,与动物养殖专家许美解教授、刘军教授等一起研究豪猪、野猪的饮食规律、生活习惯与疾病防治。

独特的实训环境、给力的名师引领、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彭永红在安徽一家著名养殖公司实习时“露了一手”,治好了当地技术人员都没办法治好的几头病猪,成了学院人人知晓的“技术达人”。

像彭永红这样的生态特色专业“技术达人”,在湖南环境生物职院在校生和毕业生中比比皆是。近年来,该校植根于办学传统和办学积累,精准适应生态文明发展新业态,围绕生态产业链与创新链,以生态专业群建设为龙头,探索生态集群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内校外双轨制实训实习体系,实现人才供需同频共振,为绿色湖南建设提供了精准的教育供给,被誉为“生态湘军的摇篮”。

“高职院校要与国家发展战略同向同行,主动适应和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需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湖南环境生物职院党委书记罗振新如是说。

面向未来 适应绿色

创新生态特色专业群建设

“高职院校的发展一定要正确定位、凝练特色、做优特色。我们的特色在哪里?”湖南环境生物职院院长左家哺教授分析认为,学院有40多年林业类专业、60多年医卫类专业办学历史,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特色就是“生态”,要围绕生态特色不动摇,办学决不能“大杂烩”。

如何优化专业、对接需求?该校构建了有效的专业增设和退出机制,在凝练特色中乘势而上做加法,在革故鼎新中自我跨越做减法。撤销与生态产业无关的广告设计与制作、包装策划与设计、应用电子技术等10个专业,新增生态新产业形态的森林康养服务、林业碳汇技术等7个专业,计划用3至4年时间培育出具有鲜明生态特色的专业群体系。

通过科学考量与深入调研,考虑到学院的传统优势和服务功能,该校适应绿色发展新业态,以生态为轴心,用生态理念重构特色专业群,着手搭建引领与服务生态产业发展、与生态产业链全程无缝接轨的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服务、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技术、生态产品经营管理、生态宜居技术等6个特色专业群,独树一帜地进行生态特色专业群体系培育发展。前3个是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群,后3个是支撑特色专业群,各特色专业群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中,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特色专业群是生态建设的核心和主阵地,已获批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其核心专业——园林技术专业于2013年获批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生态养殖技术特色专业群是生态建设中复合林业的延伸链;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服务和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技术两个特色专业群是生态建设队伍持续作业的重要健康保障;生态产品经营管理特色专业群承接生态建设的中高端产品经营管理;生态宜居技术特色专业群面向生态建设高端产品的实现,即满足人居环境需求。

打通壁垒 深化内涵

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2014届园艺班学生严巧和唐静,是湖南环境生物职院组培快繁技术专家邱运亮教授的得意徒弟,她们曾跟随邱运亮在组培基地系统学习培养母液、无菌接种、初代培养等组培技术,如今已经成为广西国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

创办江西盛园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的2010届园林工程毕业生陈劲,是湖南环境生物职院“园林植物栽培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高建亮的爱徒。在校期间,高建亮带着学生们承接多个园林工程项目,在工地现场一起摸爬滚打,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本领与优良的创新创业素质。

这是该校积极实践现代学徒制,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与自身社会资源,发挥国家级教学名师、创业成功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取得丰硕成果的缩影。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创新发展,高职院校不能仅局限于培养某一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更要致力于培养能进行技术改良创新与适合创业的人才。为此,该校不断探索改革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突破既有专业壁垒和课程边界,实现学生跨界融合与资源共享,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复合型创新创业能力。

该校系统构建了复合型“主干课程+”课程体系,确定专业基本能力课程、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素质拓展能力课程等3类课程。如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特色专业群,根据专业能力要素的具体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构建了模块化、进阶式、融合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生产任务、工程项目为对象,形成真实作品“教、学、训”特色,形成“双线并重、理实一体、项目教学”专业课程体系,共建共享森林文化、森林景观等4门专业基本能力课程,建设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等15门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并开设插花技术、“互联网+”风景园林工程监理等13门素质拓展能力课程。

资产融合 深度合作

推进校企混合制办学改革

今年3月到广东考察百林园林、岭南园林、丽芳园林等园林类专业混合制办学合作试点单位;4月与东莞百林园林签订校企混合制办学合作协议,确定具体项目设计方案、施工设计方案,拟成立“生态绿化技术产业园”;5月向湖南省教育厅、林业厅报批合作项目……湖南环境生物职院积极探索校企混合制办学,目前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政策东风。

“资产融合,实现由外到内的合作,才是真正的校企混合制办学。”据左家哺介绍,双方共建“生态绿化技术产业园”,是要形成学校主导、企业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体,形成企业深度参与的长效机制,将“生态绿化技术产业园”建成特色园、示范园、教学园、产品园。学生在园内能参与园林产业链条全过程的实习实训,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边学边做、项目参与、双导师制”等形式,让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把企业文化渗透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产生深度融合,实现毕业生与企业需求零距离。

近年来,该校先后与多家省内外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了深度产研合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其中“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推广”“名优彩叶观赏树新品种及快繁新技术推广”“复方纳米中草药在畜牧业生产上的应用与推广”等十余个项目被广泛推广应用。以企业化实体为载体,着力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创业型实训基地、服务型科技实体的企业化运行新机制,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造了条件。

为了推动产教融合,激发办学活力,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该校还积极探索以“校企研讨平台、校企定期对话平台、校企考核评价平台、市场调节平台”为主要内容的紧密型、长期型的互利共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与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修正药业、博冠生物等20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材,并通过项目合作设立校企合作建设基金,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实现校企共赢。

QQ截图20160112144025.jpg

11.jpg

工业机器人理实一体化教学

22.jpg

“真实零件加工”驱动教学

33.jpg

西北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中最大的制造类实训中心

44.jpg

学院南门

近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荣膺陕西省总工会授予的“陕西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成为全省教育系统仅有的代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我们会把这个奖项当成一个新起点,用实际行动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擦亮‘陕西工院’的金字招牌!”负责训练中心管理工作的数控学院刘清副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就像谈起陕西高职教育的发展,不能不提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说起陕西工院,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组建于2012年的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实训车间占地7000平方米,拥有总价值9500万元的实训、生产设备356台套,下设车工、铣工、磨工、钳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特种加工、滚齿加工、设备装调、机密测量等11个实训班组,面向机械、数控类专业学生及装备制造类企业开设了150个实践训练及产品加工任务。中心拥有全国首批、西北地区仅有的FANUC技术培训中心,全国首批德国DMG培训基地,全国数控技术专业师资培训基地,是排名西北地区高等职业院校首位的制造类实训中心,先后有近6万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大国工匠”。

传承鼎新 用实践经验锤炼工匠

职业教育重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给予学生一技之长和立身之本。依托一支业务理论精、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优质师资(师傅)团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立足“现代学徒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用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以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让技能人才不出校门便能完成向“工匠型人才”的华丽转身。

训练中心现有国家技能竞赛裁判员5人,全国机械工业技术能手2人,陕西省技术“状元”4人,陕西省技术能手8人,源自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师占比高达80%。王彦宏副教授多次应邀执裁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成为了全国数控加工领域的技术专家;青年教师冉朝、张飞鹏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荣获“四轴加工”“五轴加工”一二等奖;杨勇同志连续3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无数……这支既熟知岗位操作技能,又具备丰富技术实践的师资团队,勤于指导学生解决生产中的疑难杂症,善于运用个人技能带领团队解决实际问题,向学生普及知识、传授技艺、传播理念、传承精神,乐于帮助并培养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企业的技术、装备更新日益加速。训练中心还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到合作企业交流,向企业一线能工巧匠和技术大师学习装备制造业领域内的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并承担了部分型号机床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任务,圆满完成了“数控端面磨床”、数控化“万用磨床”的升级改造任务,牵头修订了国家金属切削机床标准JB/T9917.1、JB/T3875.2等12项。

精益求精 以科学训练培养工匠

所谓“工匠精神”,其精髓在于对产品、工艺、技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神和契而不舍的追求。在实训项目设计之初,训练中心就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训从基础加工手段入手,激发他们的技能学习兴趣;再通过“项目化”“任务化”驱动教学,突出强化“真实零件加工”对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内驱动力;并在实训中引入“5S管理”,让学生严格按照“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进行生产现场管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也使学生初步具备了现代工匠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素养。

“精密平口钳制作与装配”是每一个陕西工院大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经历的一项特色实训项目。要完成一台坚固耐用、配合准确的精密平口钳,需要学生从钳工入手,配合完成车工、铣工、磨工等,再进行装配、调校等一系列工序。在加工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我们会干这种产品就行了,没有必要对精度要求这么高,毕竟我们还是学生嘛!”负责该实训项目的孙宇天老师并没有用大道理去教育这个“顽皮”的同学。当他带着学生干完这件产品,体验完完整的工序后,才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从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出去的学生,必须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图纸怎样要求,我们就必须想尽办法达到甚至超过它,这是你们将要从事的技术工作的基础,也是你们成为现代工匠的必备素质!”

“指导老师对我们从劳动纪律、实践操作、安全、卫生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使我们在校就拿到了中级工证书,还提前感受到了企业的真实氛围,让我们一毕业就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回忆起在训练中心的实训,现就职于美资企业亿滋(中国)北京分公司的王闯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滴水见海,除了指导教师们的躬身示范、言传身教外,训练中心还按照企业对工匠型人才的综合要求,不断优化实训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定期开展班组教研活动,试点专业综合改革,适时调整实训项目,先后完成了车工、铣工、磨工、钳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及加工中心、机械装调和精密测量等16门实训课程标准,制定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车工、铣工和数控车工等21部实训课程指导书,并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车工、铣工、磨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钳工等工种培训和鉴定5456人次。

依托社团 用创新作品承载匠心

走进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大跨度的综合实训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一排作品展柜中,栩栩如生的蜘蛛、精致小巧的企鹅、逼真还原的维纳斯、配合精密的钟楼……一件件构思精妙的学生技能作品无不让观者体味着作品中蕴含着的工匠之心。

这些得益于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依托各工种成立的学生兴趣社团,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发展平台。车工、铣工、磨工、钳工、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等7个工种协会,均由训练中心的高级工或技师负责指导,机械、数控类专业学生踊跃参与,协会定期组织开展专业认知、技能提升、作品展示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也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了技能,提升了素质。近三年,学生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团体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省数控大赛选拔赛、陕西省模具协会技能竞赛等省级奖项40余项。

训练中心还积极承担全国中职学校数控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先后完成6期共120名教师的提升任务,并多次承办陕西省模具协会举办的全省职工车工、铣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线切割技能大赛及企业职工技术比赛,并积极与相关装备制造类企业开展合作,为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西北医疗器械公司、庆安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培训机电维修类专业人才435人次。

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不止一次地指出,“鼓励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互联网+”“工匠精神”日益成为国家和民族创新的内在驱动力。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所有着66年职业教育传承的国家示范名校,一定能让更多怀揣梦想的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向大国工匠!

QQ截图20160112144025.jpg

11.png

7月7日,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宁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省高教学会会长丁晓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袁靖宇、省高教学会秘书长严燕出席会议,来自全省87所高职院校的院校长(党委书记)、高职研究所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等200多人参加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人选,组建了第五届理事会。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再次当选为理事长单位,院长薛茂云当选为理事长,秘书处设在学校发展规划处(高职研究所),秘书长由副院长崔建宁担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全面部署“十三五”江苏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工作,启动江苏高职教育“卓越”计划,全体与会代表还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召开的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会议。

33.png

教育部职成司高职发展处处长林宇到会指导,从保证方向、坚守根本、打牢基础、汇聚力量、积极实践等方面对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提出了期望,并就诊改和评估的联系与区别、诊改目的等作了详细阐述。专家学者们还作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的实践探索》专题报告,并系统解读了诊改文件。

22.png

丁晓昌副厅长在讲话中指出,江苏一直以来把高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打造了“政府给力高职发展”的样本,助推高职教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江苏高等教育版图上,高职教育已占据了 “半壁江山”, 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历史性地站在了一个不容被忽略的位置上。他对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对新一届理事会提出了五点殷切希望:一是要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决策咨询功能;二是要坚持学术引领,打造高职研究品牌;三是要注重群众性,增强凝聚力;四是要扩大对外开放,服务江苏“走出去”战略;五是要加强自身建设,永葆研究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44.png

会上,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王兆明在工作报告中对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作了总结与回归,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他希望研究会继续围绕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全局性、前瞻性和引领性的研究。

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院长薛茂云在讲话中对省教育厅、省高教学会给予学校和个人的信任与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十三五”时期,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教育改革深化,社会组织的作用将得到更好的发挥,研究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表示,研究会将充分发挥第三方的社会管理功能,放大资源集聚和集约效应,构筑高职研究新高地,在高职教育转型和创新发展中大有作为。薛茂云院长还简要介绍了研究会五年发展规划和2016年工作计划。

55.png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简称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与江苏高职教育相生相伴、共生共长,是全国最早的省级高职教育学术团体之一。2004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当选为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单位,2009年连任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单位。期间,研究会在服务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咨询、反映高职院校诉求、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发挥了“智库”和“代言人”的功能,为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已成为高职学术研究的一面“旗帜”和高职改革发展的一张“名片”。

66.png

QQ截图20160112144025.jpg

7日,随着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Harvest Way钻石珠宝有限公司与津巴布韦矿业学院三方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顺德伦教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佛山首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职学校,为佛山职业教育打开了“国际化”办学大门,该所学校将为津巴布韦培养至少50名珠宝技术人才。


首批25名学生已入校上课


此次佛山顺德与津巴布韦“牵手”,源于两年前津巴布韦共和国总统穆加贝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当时穆加贝来到伦教参观访问后表示津巴布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与伦教珠宝加工产业具有广阔的交流合作空间,希望中方能够为津巴布韦培养钻石加工管理高级人才。2015年,津巴布韦矿业学院与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达成珠宝专业合作办学意向。


根据协议,在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首届钻石加工课程班,共接收50名津巴布韦学生,第一批25名学生已于上月到达伦教开始上课,他们将学习钻石毛坯分类、钻石分级、彩色宝石、首饰欣赏、中国语言等课程。为了解决学生在他乡生活不习惯的问题,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不仅在学校内增设了英语路标,同时还对学生宿舍进行了改造。


由于是佛山首个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职学校,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前期对相关课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学校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在参考国内教材的基础上,由学校老师和珠宝企业技术人员一同协商,尽可能参照津巴布韦矿业特点,共同编写双语(中英文)教材,让这些学生尽快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又能衔接到实际操作中。”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李保俊说。


“校企”合作让中职学校实现国际化办学


对于此次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接收津巴布韦矿业学院学生,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旭雁认为,这是佛山中职学校首次招收外国留学生,即便在全国这种案例也不多。“这是佛山教育事业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重要尝试,有利于开拓我们中职学校的办学视野,以前我们都是走出去学别人的经验技术,现在这样的情况转变了。对于伦教来说,此次合作加快了伦教珠宝产业国际化步伐,同时引入企业参与办学,可以将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让人才培养工作更加‘接地气’。”


既然此次是三方合作,除了两个学校搭建培训体系外,Harvest Way钻石珠宝有限公司也是合作的关键一环。因为按协定,这批学生前期在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珠宝加工方面的理论课程,之后他们将进入珠宝首饰加工企业进行实操方面的锻炼。


“津巴布韦矿产资源丰富,但钻石加工模式不够高效,这方面更多的是受困于人员素质,而Harvest Way钻石珠宝有限公司在钻石毛坯加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实力。”Harvest Way钻石珠宝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石子文表示,首批学员回国后,部分将会受雇于Harvest Way并成为钻石加工厂第一批员工,还有一些会受雇于津巴布韦矿业部矿产资源公司,应用他们在中国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为津巴布韦的钻石加工业揭开新篇章。


“对津巴布韦的学生进行培训,意味着伦教的珠宝企业走出国门,为中国珠宝行业开辟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形成新的珠宝产业链,支撑世界珠宝企业转型升级。”石子文说。

QQ截图20160112144025.jpg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