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近日,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与广州六子文化集团、广东荣辉信息公司签订“共建广东职教文化软实力”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进广东职业教育理念文化、视觉文化、环境文化、传播文化、活动文化以及职业教育信息化云平台的建设。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表示,作为“致力于全省现代职业教育一体化体系构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学术团体,广东职教学会将积极推动全省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广和传播职业教育文化,促进职业教育健康良性发展。 

甘政发〔201484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甘肃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全省富民兴陇和全面小康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统筹兼顾、服务地方,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构建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结构规模更趋合理,符合甘肃实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结构规模更加合理。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不低于4.55.5,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在校学生达到41万人以上;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50%以上,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达到20万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达到7万人左右。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达到60万人次,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00万人次。

  --院校布局更加科学。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总数控制在160所左右(其中技工院校控制在40所左右),重点办好经评估认定的30-40所国家、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加快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步伐,将兰州打造成职业教育核心区。其他13个市州每个市州重点办好1-2所具有一定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整合县域内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原则上将现有2所以上(含2所)学历教育学校整合为1所。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全省办好10所左右省级以上示范性高职院校,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发展。

  --专业设置适应需求。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动态调整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重点引导建设面向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及扶贫开发、文化旅游和服务全省传统优势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专业。

  --办学水平普遍提高。全省90%以上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办学标准,职业院校参与集团化办学的比例达到100%,校企深度融合,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数字化资源覆盖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就业对口率、稳定率逐步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相关标准、监管机制更加完善,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措施得到落实,行业、企业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基本建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和“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逐步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人才观念逐步确立。

  --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甘肃发展、促进就业的能力不断提升,在推动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助推扶贫开发、帮助群众脱贫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实现富民兴陇和全面小康的贡献显著提高。

 

    二、加快构建适合甘肃省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坚持“三个统筹”,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统筹招生,积极落实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大省级统筹力度,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资源,大力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重点建设省级以上示范性学校,建好一批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实训基地;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能力;加大县域内职业教育办学资源整合力度,减少县域内职业学校数量;加大市级政府统筹权,优化区域内学校布局和专业建设,促进错位特色发展。统筹功能,发挥好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作用,使其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推广、扶贫开发等县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扶持示范性职业学校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和特色发展中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职业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开展交流,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为中小学校学生免费开放;提倡在普通中学开展职业教育讲座和兴趣活动,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要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

  (四)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促进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办学,密切产学研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省内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明确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逐步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

  (五)拓宽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加快形成五年一贯制、“2+2+1”、单考单招、“三校生”考试和“3+4”(中职升本科)、“专升本”并存的职业教育贯通格局,逐步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继续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对口升学考试制度,适当加大技能考核权重。推进“2+2+1”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改革和“3+4”考试招生试点。扩大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职学生的单独招生和注册入学比例。优先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专业推行五年一贯制考试招生。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到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比例达到30%,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专科层次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比例均达到当年毕业生的10%以上。

  (六)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稳步推进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统筹使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再就业培训、“雨露计划”、“两后生”学历教育等项目资金,制定各类职业培训资金管理规定,鼓励“两后生”、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加强涉农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创新农学结合模式。创建一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县(区)。

  三、努力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七)深化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积极推广多种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加快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推广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模式。重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支持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在甘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凡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广企业设立顶岗实习岗位模式。在甘规模以上企业原则上都要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企业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按国家有关税收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推广职业院校自办企业模式。对职业院校通过多元融资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推广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建模式。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鼓励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建行业指导委员会,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鼓励行业组织通过定期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形式,助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八)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调整权限下放到学校,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负责督导评估。到2020年,全省职业院校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90%的职业院校要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坚持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职业院校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开展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鼓励职业院校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大力提升职业院校治理能力,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

  (九)加快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支持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鼓励大中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对现有的职业教育集团进行规范引导,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专业集群,组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旅游服务、现代农业等新的职教集团。依托职业教育集团集中力量分类分步建设一批大型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健全联席会、董事会、理事会等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更好的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作用。

  (十)推进职业教育助推“四化同步”发展。通过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培育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搭建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建设改革试验区平台,争取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通过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职业教育综合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全省城镇化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能力,使职业教育成为我省农村人口市民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产业工人转变的重要渠道。

  (十一)建设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借鉴天津市职教园区建设成功经验,在政府引导下,统筹规划、整体设计,通过“代建制”等形式,加快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步伐。重点整合兰州市区职业教育资源,在推进“出城入园”的同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等与新区七大产业集群用人需求进行对接,努力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的全覆盖。

  (十二)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结合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程,从2014年开始,每年对20万名以上青壮年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到2016年实现新增“两后生”技能培训全覆盖;2020年实现所有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围绕新能源、现代煤化工及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动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加快培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推动技术革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十三)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制定出台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支持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探索建立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维护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和公办职业院校的同等法律地位,并依法享受相关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

  四、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十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加强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到2020年,省内每所职业院校至少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1所以上优质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全省每年选派50名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赴国(境)外培训,支持20所职业院校与国外优质职业院校进行实质性合作,支持30所职业院校与承揽海外大型工程的企业联合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十五)健全课程衔接体系。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发挥行业指导委员会和职业教育集团作用,建立专业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有机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十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有关规定和职业教育特点,调剂核定公办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按照教师资格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健全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培养、聘用机制,给予职业院校教师聘用自主权,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设立“双师型”教师专项补贴,授予优秀“双师型”教师“陇原职教名师”称号。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高级职务(职称)比例,加快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制定职业院校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建立完善校长挂职和培训制度,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建立一批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专业教师专业实践时间每2年累计不少于2个月。组织实施职业教育职教校长能力提升、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教师技能提升3项“强师工程”。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职业教育研究咨询机构,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十七)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建成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300门优质网络课程,开发50套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和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逐步实现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健全发展保障机制

  (十八)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加快制定中、高等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采取“生均标准+绩效奖励”的办法落实。严格执行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从2015年起,省级财政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逐年增加职业教育专项投入,通过专项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信息化建设。统筹发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就业经费、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等各类资金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市、县政府要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

  (十九)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按照国家办学标准,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标准化建设,到202090%以上学校实现达标。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支持部分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建设知名院校、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资源。

  (二十)健全社会力量投入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以上政府及部门向职业院校捐赠的,其捐赠依据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税前扣除。完善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健全民办职业院校融资机制。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能要求高、实训耗材多、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其中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比例不低于60%。除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训经费并拒不改正的企业,由县以上政府依法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统筹用于辖区内的职业教育。

  (二十一)全面落实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落实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统筹国家中职免学费资金、“两后生”职业教育等专项经费,从2015年起,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全部免学费。扩大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健全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按时发放国家助学金。完善面向“两后生”、新型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补贴政策,积极推行以直补个人“一卡通”、“一折通”为主的支付办法。有关部门和职业院校要加强资金管理,严查“双重学籍”、“虚假学籍”等问题,确保资助资金的有效使用。

  (二十二)支持农村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围绕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打造甘肃省贫困地区“两后生”职业教育集团,开展以县为主、整体推进、全员覆盖的技能扶贫工程试点示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建立公益性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制度。扶持涉农地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扶持5所“农”字头中等职业学校和3所农林类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扶持建设30个涉农专业点,为新型农民职业化服务。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积极争取并落实好国家支持甘南、临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好教育部确定的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对口支援甘南州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支持职业院校扩大在民族地区的招生规模,继续完善实施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项目,努力建设一批适应民族地区发展需求的特色专业。

  (二十三)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认真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必须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时,不再进行理论考试。积极创造平等就业环境;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全面向职业院校毕业生放开。结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企业提高技能人才薪酬水平,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职务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

  六、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四)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分级管理、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更多地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服务。除国家规定之外,原则上将省直部门所属职业院校逐步移交省教育厅管理。市县政府要切实落实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专项投入、加快区域资源整合等工作的主体责任,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县级以上政府要健全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专题研究和协调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形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合力。

  (二十五)落实部门职责。健全部门配合、任务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抓总,发展改革、工信、人社、扶贫等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做好现代职业教育规划编制、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工作。财政、农牧、科技、卫生计生、扶贫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在资金、项目、实训等方面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省级有关行业、部门要对照国家相关部委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十六)加强督导评估。以学生就业率和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核心,制定出台职业教育督导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检查。认真落实督导报告公布制度,把督导报告作为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坚持定期评估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每5年开展一轮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价,实行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

  (二十七)营造社会环境。按照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修订完善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条例。认真落实职业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用优秀成果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引导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甘肃省人民政府

                                                                                                            2014829


    兰州晚报讯 省政府9月3日正式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结构规模更趋合理,符合甘肃实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意味着,未来我省中职、专科、本科至研究生有望实现招考贯通。同时,创造平等就业环境,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全面向职业院校毕业生放开,结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企业提高技能人才薪酬水平。

    《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将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不低于4.5∶5.5,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达到41万人以上;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50%以上,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达到20万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达到7万人左右。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达到60万人次,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00万人次。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总数控制在160所左右(其中技工院校控制在40所左右),重点办好经评估认定的30-40所国家、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整合县域内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原则上将现有2所以上(含2所)学历教育学校整合为1所。


    本报讯 今天上午,西城区召开招考教育工作会议。2015年底前酒店管理、中药、学前教育等六大职教专业将力争开通“大学直通车”。

    在职业教育方面,西城区将推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提升发展。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专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积极拓展现代物联网等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及方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专业。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开设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

    西城将重点打造酒店服务与管理、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电子与信息技术、金融事务、中药和学前教育等六大特色示范专业,形成中职、高职至本科的培养直通车。西城将拓展学前教育专业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中药专业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与国外高校合作。逐步打造专业发展的高学历、高技能。

    同时,不断提高校企合作水平,积极寻求与知名企业合作,加强金融事务专业与金融街企业合作,中药专业与生物制药基地合作。做到升学有渠道,就业有门路。

    另外,西城还将着手研究创建区域性高职学院,推进具备条件的成人高等学校积极发展高职教育。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省邮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获悉,我省将于10月25日开展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报名时间为本月20日至28日。此次职业技能鉴定采用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两种方式,两种成绩均合格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颁发《快递业务员职业资格证书》。

    据介绍,此次鉴定职业为快递业务员,分为快件收派和快件处理两个模块;鉴定等级分为初级(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技能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三级)。鉴定方式采用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两种方式,其中初级、中级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全部采用笔试;高级理论考试采用笔试,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笔试和实操形式。本次考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网址为http://zjbm.post.gov.cn/,报名时间为本月20日至28日12时,由各快递企业统一报名参加考试。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14〕18号)、《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湘发〔2010〕22号)等有关精神,为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服务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全面服务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和湖南“四化两型”建设;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着力构建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体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面向全社会、面向人人,培养多层次、多类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努力建成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规划目标

    形成适应“四化两型”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产教深度融合、普职相互沟通协调发展、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层次和培养能力有效提升,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本满足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为湖南建设教育强省和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分两步走:

    ——到2015年,初步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得到广泛认同,系统化人才培养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空间布局基本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初步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初步搭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完善,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明显提升。

    ——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布局更加科学,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基本形成,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备,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显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职业教育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具体指标见下表:

    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三、基本架构


    立足湖南实际,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布点,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统筹普职协调发展,沟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完善初、中、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构建起与“四化两型”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基本框架和总体布局。

    (一)开放融合、满足需求的培养体系

    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化培养。以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为突破,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技术应用人才和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一线劳动者整体素质。在各类教育机构中,开展初等职业教育和职业预备教育,使学习者获得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技能。积极发展特殊职业教育,为学习者提高生活质量和就业质量服务。

    适应学习者需求的多样化学习形式。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发展,实行工学交替、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半工半读、远程教育等学习方式。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沟通衔接,推动职业院校(含中职学校、技工学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下同)举行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以学分制和模块化课程为基础,实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学分互认,允许社会人员通过修满学分的方式获得职业教育相关学历、学位。

    (二)立交沟通、内外衔接的体系结构

    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开放衔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规格、数量满足人力资源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市场技术技能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有效缓解。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与人力资源市场紧密对接。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开放衔接。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初中及以上各级各类教育开展职业预备教育,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要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积极探索普职课程与学分互认制度,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开放衔接。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科学合理设置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内容。探索中职、专科、应用技术本科和研究生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体制机制。逐年扩大中职对口升入本科和高职毕业生专升本的比例。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预备教育、初次职业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相互衔接、有效沟通。

    (三)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区域布局

    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格局。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长效机制。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的作用,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办好示范(骨干)职业院校。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或直接举办职业院校,推动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服务地方的学校布局。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等学校转型,推进高职院校稳步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有效整合。长株潭及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湘西湘南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夯实办学基础,提升服务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根据区域产业特点,推动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沟通的职业院校布局。

    对接产业的专业布局。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专业链深度融入产业链,形成与产业结构相吻合,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布局。重点对接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服务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群。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职业院校集中力量办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势特色专业,实现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

    四、主要任务

    (一)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

    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健全统筹协调、责权明确、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完善“管、办、评”分离的监管机制。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好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强化部门协调配合,落实职业教育投入责任。市州人民政府主要办好所辖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县市区人民政府重点办好一所示范(骨干)公办中职学校。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加强行业部门对本部门、本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在人才供需监测、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有行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行业与职业教育对话制度,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行业(产业)。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参与合作办学,将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列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考核内容。企业举办的独立设置的职业院校享受与公办职业院校同等法律地位和政策支持。各级人民政府通过专项拨款、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税收优惠、考核评价等多种方式落实企业校企合作责任。

    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职业教育;不断探索完善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落实民办职业教育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扶持一批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民办职业院校。依法管理和规范民办职业院校办学行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努力形成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鼓励支持职业院校自主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落实职业院校在核定编制和经费总额的范围内,自主管理和聘任教师,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推动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积极推进校长聘任制、任期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优化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完善职业院校章程,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现职业院校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

    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按照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对接湖南四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九大千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一批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采取计划、财政拨款、评估等综合性调控政策引导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省内本科高等学校要逐年增加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和扩大高职院校学生专升本的比例,到2020年,招收比例要达到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更好地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层次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探索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可以实行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

    调整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强化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统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市州政府要统筹规划好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和专业布局,县市区政府要重点办好一所示范(骨干)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以调整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为抓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调整高中阶段学校布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每20万左右人口设置一所普通高中和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不铺新摊子,到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分别调减到400所左右。地方政府和学校举办者要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并采取计划调控、目标管理等手段,统筹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合理控制普通高中发展节奏,确保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

    积极推进中高职有效衔接。注重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教育。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的方式和途径,开展“3+3”、“2+3”“3+2”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研究制定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技术本科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中高职实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有机衔接,逐步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

    (三)提升专业建设总体水平

    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分析预测,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引导职业院校加强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相关专业建设,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努力形成“对接产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

    加强专业链和专业群建设。重点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区等四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以及湖南省九大千亿产业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协调的中高职衔接专业链,以及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群,发挥专业建设的集聚效应。

    加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特色专业群,在此基础上,建设100个左右“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引领推动产业发展”的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职业教育特色品牌专业,带动全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四)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建设。制定《湖南省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建设基本要求》,推动县(市)(含农业常住人口超过30%的区)创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建设一批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省级示范县,部分县市进入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行列。

    加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坚持每个县市人民政府重点办好一所示范(骨干)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不动摇,近三年内,通过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重点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人口分布,合理规划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制定并颁布《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标准》,到2020年,全省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继续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以县级示范(骨干)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整合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的总体要求,统筹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对办学条件差、规模小、质量低的中职学校予以撤并和重组。采取有力措施整合县域内职业培训资源,从2014年起,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原则上不铺新摊子,按照“政府统筹、部门支持、中心实施、群众受惠”的要求,统筹培训项目、计划、经费和实施,切实提高培训效益。

    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依托县域内示范(骨干)中职学校,整合教育、农业、科技资源,建设好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乡镇农校,鼓励支持农村职业院校面向农村和广大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和技术推广,有效服务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依托县域内骨干龙头企业,建设农村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基地,依托职业院校建设县域内职工培训中心,实现职工培训中心和顶岗实习基地校企共建、资源共享。采取政策引导、重点扶持等方式,加强农业类相关专业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输送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速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快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提高职业教育扶贫的精准度。各级地方政府和发达地区要加大对贫困、边远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扶持、支援力度。充分利用各地、各部门相关的扶贫项目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初中毕业生到省内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14〕18号)和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湖南省高等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湘编办〔2009〕21号)、《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湘编办〔2009〕22号)精神,落实职业院校在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内,按照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要求,合理制定流动教师配备的具体方案。新增教师编制主要用于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探索完善中等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制度,推动职业院校改革人事及分配制度,真正实现全员聘用和绩效工资制度。

    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机制。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制度和认证培训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从2014年起,职业院校新进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具备两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并取得湖南省教育厅颁发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制定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培养任用办法,激励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建立健全教学名师和技术能手双向交流制度,吸引长江学者、芙蓉学者等教学名师到职业院校兼职或任教,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或任教,职业院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知名企业专业对口岗位挂职锻炼。

    进一步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建立职业院校教师每五年一次的全员轮训制度。采取跟班学习、企业实践、国内访学、国外研修等方式,加强在职教师培养培训,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教师结构。实施农村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免费定向培养计划和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特岗计划。加强师德教育,努力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师德素养和教书育人水平。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树立系统培养、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的人才观,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差异化发展。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不断吸收先进的企业文化,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的职教理念,逐步树立具有湖南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观。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领域和内容,将企业的生产过程融入教学之中,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积极探索与企业开展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及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在中高职院校积极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有效防范实习责任风险。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按照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普职相互沟通的总体思路,系统推进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改革,逐步建立适应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行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

    推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改进质量评价,逐步建立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依托行业部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完善技能抽查制度,建立健全质量评价报告制度。改革评价手段和方法,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监控,推动学校建设与教育教学持续改进。

    (七)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创新继续教育工作机制。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原则,依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积极探索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加快普及社区教育。依托示范性职业院校等具备条件的教育机构,统筹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融职业培训、自考助学、现代远程教育和其他成人教育于一体的社区教育平台,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文化补习、科普教育、法制教育、文娱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到2015年,所有职业院校都要开设10门以上社区课程。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进农民继续教育。积极探索社区学院建设模式,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

    创建学习型组织。积极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社区、社会团体、家庭、个人参与终身教育的积极性,营造“人人皆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镇,让广大人民群众各有所学、各展所长、各有所乐。

    (八)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校职业教育科研网络,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市州、县市区和省级以上示范性院校均要在现有机构和人员范围内明确相关部门和安排人员从事职业教育研究,。加大职业教育科研投入。,市州、县市区均要设立职业教育科研专项经费,职业院校要逐年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科研机构条件建设和科研人员培养培训,努力提高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加强决策咨询研究,研究解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咨询。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加强应用技术研究,研究产业领域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新方法,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职业院校用于应用技术研究的经费应达到学校收入的5%。

    (九)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

    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按照“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总体目标,以应用驱动为抓手,整体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所有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改善职业院校管理,逐步实现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

    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不断完善 优质资源遴选共享机制,调动广大师生建设和运用优质资源的积极性,推进职业教育优质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遴选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网络精品课程。推进职业教育“专递课堂”建设,为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武陵山、罗霄山片区农村中职学校量身定做一批优质资源,以此带动职业教育内涵水平全面提升。推进职业教育“名师课堂”建设,遴选部分教学名师建设名师讲坛,推动职业院校之间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

    (十)构建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

    鼓励职业院校与境外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办学,鼓励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专业课程、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与国际标准对接。以省级以上示范职业院校为依托,建设若干个职业教育留学生基地。鼓励职业院校以团队方式派遣访问学者系统学习国外先进办学模式。鼓励职业院校“走出去”,支持培养符合湖南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五、重大项目

    根据国家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在我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基础上,实施以下四项计划。

    (一)卓越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根据国家职业院校设置标准和办学标准,分类制定职业院校合格标准,推进职业院校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全省职业院校基本达到合格标准。遴选一批办学条件较好、专业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重点投入,加强建设,使之进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职业院校行列。其中,建设20所左右行业背景突出,区域特色鲜明、专业优势明显、培养模式先进、能引领产业发展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使之成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40所左右对接区域产业紧密、办学特色鲜明、培养模式先进、就业优势明显、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强的中职学校,使之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高职衔接的示范基地,成为发展实体经济、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二)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计划

    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打造特色品牌专业为目标,建设具有湖南特色的特色专业体系。支持每所高职院校重点建设2--3个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大类,重点建设好2--3个特色专业群,重点办好3--5个特色专业;引导每个市州重点建设3--5个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中职特色专业群,每所中职学校重点建设2--3个专业大类,重点办好2--3个特色专业。以此为基础,推动全省职业院校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对接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产业领域内最前沿技术,建设50个左右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引领产业发展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特色品牌专业,使之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支撑;建设50个左右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推动产业发展的国内一流的中职特色品牌专业,使之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示范、中高职专业衔接的重要基地。

    (三)专业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水平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施农村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免费定向培养计划,每年为农村中职学校定向培养一定数量专业教师,实行单列计划、单独招生、联合培养。实施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免费培训计划,到2020年,中高职院校在职专业教师培训面达到100%。实施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特岗计划,每年面向社会招收一定数量的行业、企业技术能手和现场专家,充实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

    (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

    以统筹发展、整合资源为抓手,以服务区域产业振兴为重点,以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整体提升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到2016年底,全省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基本达到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每个县市政府重点办好一所示范(骨干)公办中等职业学校,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县市政府重点举办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水平达到目前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较好地区县市区政府重点举办的学校,达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标准,部分学校进入国家一流中等职业学校行列。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作机制

    建立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省人民政府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省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召集,教育、编办、发改、经信、财政、人社、农业、国资、扶贫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重大政策,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活力,推动各部门落实相关制度和政策。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参照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改革问题。

    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职责。省人民政府负责制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和总体规划,统筹全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强职业教育的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分类指导与督导评估。市州人民政府负责对区域内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履行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统筹职业培训等职责。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推动实施。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负责推动校企合作,构建企业与院校互动机制。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完善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健全职业院校人事管理制度,会同财政、教育部门督促职业院校落实教职工待遇。加大就业准入执法力度,配合教育部门完善职业院校人事制度,落实职业院校教职工待遇。税务部门负责落实发展职业教育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督促国有大中型企业按规定足额提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科技科研管理部门应对职业教育的科研立项、成果转化、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技术推广等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各级编制、教育、财政部门和学校举办者要按照《湖南省高等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湘编办〔2009〕21号)和《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湘编办〔2009〕22号)精神,落实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职业教育相关工作。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

    设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省设立由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产业部门组成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市州、县市区也要组建相应的专家委员会,对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本制度

    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地方法规。适时提出修订《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的建议。凡国家颁布的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适时提出制定符合本地实际实施办法的建议。在提出修订《湖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地方法规建议时,充分考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完善职业院校人事管理制度。按照中央有关规定,适时组织完善职业院校相关机构编制标准。制定《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实施办法》、《湖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办法》,明确政府和部门在职业院校人事管理改革中的职责和分工,确保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

    制定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制度。建议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行业支持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建立行业企业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与制约机制,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三)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落实以公共财政为主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落实公共财政为主的教育多元投入体制,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依法增加现代职业教育投入,全面落实已有的职业教育政策性来源渠道,确保新增财政教育投入、教育费附加向职业教育倾斜,确保公共财政投入不低于国家标准,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根据湖南省实际修订完善全省公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实现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达到普通本科院校本级财政拨款标准,进一步提高其他公办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要求,适时调整职业院校收费标准。引导和督促职业院校举办者加大办学投入,逐步实现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达到全省同类型公办职业院校标准,所需资金在企业成本中列支。

    建立职业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完善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健全民办职业院校融资机制。鼓励公办职业院校引入民间资本,以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学校建设。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信贷投放力度。鼓励各级政府通过财政贴息等政策手段对职业院校融资予以支持。

    加强职业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依法建立确保财政性职业教育投入增长的监督、检查机制,明确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责任和监督措施。加强职业教育经费使用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产业协作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对职业教育的业务指导作用,明确企业支持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形成职业院校与行业对话制度,建立健全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产业体系建设同步规划机制,在产业优化升级进程中,建立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系统,逐步形成产业规模扩张和企业发展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同步的产业发展规划。

    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完善集团化办学制度,继续支持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或职业院校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集团内职业院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校企深度融合、互利共赢、共生发展的集团化发展机制。

    推进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完善企业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制度,鼓励支持行业、企业直接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到80%以上。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投入允许进入成本。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落实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实践锻炼的责任,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数不少于企业技术岗位数的10%;大中型企业每年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数不低于在职员工数的0.5%。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合作。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建立完善校企合作激励补偿机制,落实学生实习、职工培训、新技术开发、实训设备购置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取的企业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统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导向机制

    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与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评价体系,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及水平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监督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探索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学历证书的衔接与互换。

    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对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准入的职业,完善职业准入办法,认真执行就业准入制度,落实用人单位执证上岗制度。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加大劳动执法力度。推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六)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评价机制

    推进评价制度改革。以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资源整合、校企合作深度推进、改革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等为核心指标,建立区域职业教育、部门职业教育和行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公告制度,评价结果面向社会公布。

    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与指导。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对湖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指导,及时研究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人大、政协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与质询,督导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及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将督导报告作为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行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公示制度。鼓励社会各界与媒体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监督。

    建立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推动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制订实施本地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和行动计划,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明确分阶段、分步骤的体系建设时间表、路线图。要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纳入地方和部门绩效管理,作为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七)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导。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应将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专题研究1-2次职业教育,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完善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畅通技能型人才成长途径。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职务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研究完善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制度,大力表彰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以及在一线建功立业的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加强舆论宣传与引导。树立和弘扬多样化人才观念,广泛宣传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和政策方针。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用优秀成果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及时总结和宣传各地、各部门、各行业企业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人民网福州9月4日电 作为第十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活动之一的“2014海峡旅游教育联盟年会暨海峡两岸旅游研讨会”9月4日在福州召开。“把握发展机遇 共谋合作共赢”,两岸知名旅游专家学者齐聚,来了一次头脑风暴。

    据悉,海峡两岸旅游研讨会跟踪了国际最新旅游产业发展的潮流、追踪了最前沿的动态,不断地对两岸旅游交流合作提供新的理念、思维和动力。本次研讨会是继2013年8月在台湾暨南大学召开的第五届会之后,与海峡旅游教育联盟年会同步举行,更加务实。大会就两岸旅游教育合作、旅游市场开拓、旅游产业发展与规制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首次加入旅游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论题。

    “每年30万毕业生到旅游行业就业,也只是解决一半需求。”当日,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副司长余昌国在主旨发言时开门见山,指出我国旅游人才开发面临挑战:需求大、供给不足,要求高、水平不足,待遇低、吸引不足,流动快、稳定不足,机制缺、保障不足。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郑耀星也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如整体构成难以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需要,教育体制缺乏多元化立体化,本科教育、职业教育脱节错位等。

    对此,与会专家学者们更加强调当前应抓住难得的机遇期加强两岸合作,提升教育水平。

    台湾醒吾科技大学观光餐旅学院院长李铭辉早在1990年就参加两岸旅游学者的交流,“两岸旅游教育合作,可以在学生招收、师资、校外实习、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展开合作与交流。”在他看来,两岸透过旅游教育合作,可以提升教育水平,将旅游休闲教育推向国际舞台。

    据了解,海峡旅游教育联盟于去年在旅博会期间成立,成立一年多来,该联盟以提升旅游教育质量、培育旅游人才、服务旅游产业发展、加强两岸交流合作为目的,在共同建设人才培养体系、两岸教育深度合作上进行了有力探索。

    该联盟已越来越被视为两岸旅游教育深度合作的平台。两岸名校积极响应,今年联盟单位数量发展到48个。践行“协同培养、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联盟机制,构筑“华夏文化旅游教育品牌”,该联盟将引领海峡两岸旅游人才教育与培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据悉,2015年海峡旅游教育联盟年会暨海峡两岸旅游研讨会将在台北召开。

    “希望海峡旅游教育联盟与海峡两岸旅游研讨会成为两岸旅游业界、理论界对话问题的大平台。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热点、矛盾的焦点、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难题、解决这些矛盾、探讨这些热点问题、开展两岸理论界的研究?我觉得要充分发挥好这个平台的作用。比如说两岸邮轮业的发展、两岸乡村旅游的合作,都需要共同破题。”福建省旅游局局长朱华提出希望。

    她进一步指出,旅游产业的发展,最终靠人的因素,人才的培养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两岸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为两岸旅游发展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懂市场的中高级旅游人才,为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其中一些变化引起了广西教育界人士热议。

    话题一

    高考成绩有两部分

    改革:高考成绩=语数英+其他6科任选3,即由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历史、政治、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6门选3门)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其他省份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观点

    高中老师:可能三年都在“高考”

    “今天我们老师在Q群里聊,有人说,今后‘从高一到高三都在高考’。”南宁市一示范性高中校长表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计入高考成绩,学生自然每个学科都想拿高分,对学生来说就会有多次小高考,压力很可能会增大。

    高考就是一根指挥棒,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很可能会导致某些中学在高中前半阶段猛攻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高中后半阶段,则一门心思训练语文、数学、外语等高考统考科目,仍然是应试教育,科目的积淀有限。

    在6门学科中选3门计入总分,就会有20种排列组合方式,也会出现20个最高分。不少高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明确了高校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他们才好安排教学。

    招生老师:若对科目成绩有要求会很复杂

    我区高校一招生老师告诉记者,如果高考录取成绩由两部分组成,高校有可能采取两种主要的招生模式。

    第一,不同的专业对某科目成绩提出要求,比如,土木要求物理成绩达到某个分数,化工要求化学成绩达到某个分数。不同的高校,甚至同一高校的不同学院、专业,都有不同的招生要求,非常个性化,也非常复杂。这对学生和家长而言,是极大的考验。因为,学生和家长需要了解,什么专业有什么科目成绩要求,在考前就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确立学科方向,甚至是职业方向,并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第二种模式是,维持现有招生形式,只以总成绩高低录取。这样会出现一种可能,即,比如报考土木的考生,有可能是靠历史政治等成绩拉高的,物理等对专业很重要的科目,成绩并不好,也顺利考上,但学生自己可能读不下去,难以完成学业。

    不论是哪一种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逼”着学生思考自己未来要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将职业了解和职业教育提前到高中阶段。

    话题二

    英语可考两回

    改革:高考英语满分仍然150分,有两次考试机会,成绩取高分。

    观点

    英语老师:英语是稳中求变

    之前传言高考改革中将有大动作的英语科目,此次变化并不大。对此,南宁二中英语老师周春萍并不觉得意外,她认为高考英语科目属于稳中求发展,目前是一步一步来。周春萍介绍,此前网上曾有消息,英语考试将社会化,但实际上按照我国现行的条件,要马上实现英语社会化有很大难度,步子不能一下迈得太大。

    对于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周春萍认为对英语尖子生来说影响并不大,但对英语成绩在中下的学生,将是一大利好消息。因为这部分学生,英语成绩波动相对较大,多一次考试机会,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



考试招生改革时间表

  招考要点

  ●明年起高校招生批次将逐步取消

  ●中西部人口大省录取率将提高

  ●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人数将增加

  ●今年年内出台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2015年本科高职学分有望互换

  ●明年起实行自主命题省份将减少

  新京报讯 昨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此次高考改革将在上海、浙江省先行试点。而公众也能从国务院公布的《实施意见》中抽列出教改“时间表”。

  今年,上海市和浙江省将分别出台新的高考方案,今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将率先实施新方案,高二高三继续实施现行高考方案。据了解,北京因未列入“试点”地区,仍实行现行高考方案。

  沪浙今秋入学新生将遇高考改革

  今年是此轮改革的“开局之年”,重点就是建立改革基础。作为试点地区的浙江、上海,根据上海市教委负责人表态,或将同时公布各自“试点方案”。

  这两个省市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就将开始实施“方案”,而两省市的高二、高三考生和其余省份的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将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上海、浙江试点效果将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上海教委加班至凌晨赶“试点方案”

  两地“试点方案”进展如何?昨日,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上海高考改革的具体方案还正在修改完善中,“昨天晚上加班到凌晨3点”,并将按规定程序报批。

  上海市教委官方微博则透露,方案将对考试内容形式、招生录取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进行综合改革,推进实施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公布时,上海也会和浙江协调具体情况,“两个兄弟省份将同步发布具体的高考改革方案。”上述上海教委负责人说。

  而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浙江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在教育部审批阶段。

  ■ 追访

  为何改革试点选择沪浙?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浙江、上海具备相应的改革条件,地方也有改革积极性。

  例如,浙江从2011年开始试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办法。这种招生模式是高校将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试(特殊才能测评)和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对考生们来说,即使高考中“小有失常”,没能考上相应批次分数线,只要在高校自主操作的综合素质测试中表现良好,仍有机会在提前批次中被心仪的学校录取。

  这与这次高考改革方案中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有相似之处。

  ■ 近期措施

  ●年内出台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将抓紧制定配套文件。

  考试方面,今年年内,教育部将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及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而在录取机制方面,今年底,要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本科高职学分有望互换

  根据意见要求,2015年教育部将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

  高职院校招生中,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要在2015年,占到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

  ■ 北京落地

  北京未纳入高考改革试点城市

  京城考生仍按现行方式高考

  新京报讯 北京何时开始进行高考改革?昨日,北京市教委回应称,因为北京市未列入高考改革的首批试点地区,所以高考政策暂不调整。

  今年的新高一学生毕业时仍按现行高考方式进行。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也于昨日透露,除浙江、上海两个试点省市外,其余省(市、区)的高中生将按照现行高考方式进行。

  “因为北京市未列入高考改革的首批试点地区,所以高考政策暂不调整。”昨日,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将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出台改革实施方案。

  【猜想1】

  北京或将减少属地招生?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要求,部属高校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将调出的指标主要用于中西部及入学机会偏低的地区。

  而北京市教委负责人昨日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北京将在改进招生计划分配上进行改革。2015年,部分本科一批招生学校在京招生时,将把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定向投到生态涵养发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以提高这些地区升入本科一批高校的学生人数。

  不过,据新京报记者独家获悉,北京市教委向市属高校下发的2014年招生计划“建议人数”显示,今年北京市属高校的京外招生计划“稳中有降”。

  虽然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今年在属地北京招生计划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缩减,但从实际录取结果来看,减少属地招生的效果并不明显。

  “属地招生减少的是具体计划数,是国家指导意见。”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明年高校能否控制属地招生比例,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个究竟。

  【猜想2】

  北京高职生不参加统考?

    昨日,北京职业教育学会会长李壑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中职生也可以社会考生身份参加高考。但课程设置的不同,导致中职生参加高考时,使用与普高生同样的试卷,会“比较吃亏”。

  所以,本次《意见》中提到的,高职院校考生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以及普高生报考高职院校需要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等内容,可以视作为“对中职生更加公平”。

  崇文门中学是北京市唯一一所职普融通校,校长刘福盛表示,该校学生是普高学籍号和职高学籍号两者兼备,“高三时由学生自由选择,是参加普通高考还是选择单考单招。”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

  此外,刘福盛还透露,今后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可能会将学校改为劳动技术型和综合型两种,所以高中阶段受到职业教育的学生,可能会更容易升入对口院校,比如在崇文门中学接受过三年航空特色专业教育的学生,毕业时若挑选航空类院校,就会有更大的把握。

    原标题:高考改革沪浙先行 北京适时出方案


    柳州的职业教育应从英国学习些什么呢?1日上午,柳州市教育局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英国现代学徒制交流报告会”,旨在拓宽柳州市职业教育发展国际化渠道,为实施《柳州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提供理论交流支持和引导,加深柳州市各职业院校领导对外国职业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以提升柳州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本次交流会邀请了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学徒制顾问&瑞尔学徒制公司首席执行官黛比女士(Debbie Shandley),她介绍,英国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英国保守党政府1993年的政府预算报告,在该报告中政府宣布了现代学徒制计划。为了帮助青年人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平稳过渡,改善熟练工的市场供给状况,英国政府于1993年制订了现代学徒计划,给予政府资金资助,将这种建立在传统手工业基础上的职业培训制度向一些新兴行业扩展,并把学徒培训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结合起来,使学徒培训的质量评价有了可靠的依据。这一计划于1994年在14个行业中试行,1995年扩展至54个行业部门。英国的学徒制分三级:中级学徒制、高级学徒制、高等学徒制。在英国,有1.4万个不同的工作角色适应现代学徒。

    在中国,类似的“师徒制”也被应用于我国许多专业的教育教学,取得了不错的育人效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条件的变化,“师徒制”在职业教育中逐渐褪色,取而代之的是职业教育的教育方式,这种普及式的教育培养出更多技术工人,却不利于一些“手把手”技术传承。为此,柳州市教育局通过交流会议,着手对师徒制模式的理论探讨,以及在企业与学校推行师徒制,从而解决当前职业教育中的许多瓶颈和突出问题,为当前中职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路。

    原标题:柳州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借鉴"学徒制"突破职教瓶颈


    中国甘肃网9月4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根据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今后我省每年将结合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程,从今年开始,每年对20万名以上青壮年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到2016年实现新增“两后生”技能培训全覆盖;2020年实现所有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此外,我省还将加强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到2020年,省内每所职业院校至少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1所以上优质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全省每年选派50名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赴国(境)外培训,支持20所职业院校与国外优质职业院校进行实质性合作,支持30所职业院校与承揽海外大型工程的企业联合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原标题:甘肃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每年培训20万青壮劳动力


    多彩贵州网讯 9月2日,在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召开之际,中国—东盟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峰会在生态会议中心举行,中外教育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就职业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论坛现场

  谢里夫丁·萨利赫: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需要国家支持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区域中心主管谢里夫丁·萨利赫介绍,在准备2015年的东盟经济共同体(AEC)时,特别是在学生和工人流动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成员国已涉足改善他们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连通性。

  同时,这些工序都在努力改善有关职业标准和资格机制。这样将有助于推动建立确保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的服务基准,保证了雇主雇用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也保障了全国职业教育质量保证框架的发展。通过国家的介入,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学生的就业得到了保障。


论坛现场,参会嘉宾记录峰会精彩瞬间

  杨进:发展中国家青年失业率为何居高?

  对许多毕业生来说,毕业也就意味着失业。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失业人数一直居高不下?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许多毕业生获得的资格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相匹配,职业院校学生缺乏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

  杨进表示,学校往往重视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却忽视了合适的职业指导,毕业生并没有合理管理个人就业期望的意识。书本上学习的东西很多,但却缺乏取得初步工作经验的机会,例如实习、见习以及假期工作等。另外,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忽视了“软能力”,包括社交、人际、上进心、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沟通能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能力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发展中国家青年失业率居高的原因。”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杨进以《荀子·儒效》中的这句话,结束了他在中国—东盟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峰会的演讲。

  刘宏杰:改革中的中国职业教育

  今年的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部职成司综合处处长刘宏杰表示,将打通学生“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搭建多次选择、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立交桥”,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同时落实政府职业教育职责,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保基本、促公平,加大对农村、民族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创造公平就业和发展环境。

    原标题:落实教育保障服务 中外教育专家把脉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国际化轰轰烈烈,但深度、广度仍有待开拓。91日,深圳市市长许勤调研深圳职业教育发展时,就提出要坚持市场化、国际化。那么,深圳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取得哪些成就?又面临哪些瓶颈?南都记者日前进行了走访。

    91日,新学年开学,深圳市市长许勤率队调研深圳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座谈会。

    许勤一行先后来到龙岗职业技术学校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地调研,并在座谈会上听取了市教育局、人力资源保障局的汇报,以及深职院、深圳技工学校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许勤发言时强调,深圳要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坚持市场化、国际化,要加强与德国、瑞士等先进国家的交流合作,充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先进理念,走出具有深圳特色、国际化的职业教育办学之路。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而深圳提出的三化一平台战略,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国际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也是必由之路。

    高职

    与多所境外高校展开教学、科研合作

    目前,深圳的高职院校在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方面,有了较多探索。

    如本次许勤调研的深圳信息学院,不久前就与加拿大谢尔丹学院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就各自学校的办学成绩进行交流,并就数字资源库动漫课程的共同开发和引进,学生短期交换、师资培训和引进、“3+2”专升本等项目进行探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校方表示,将在国际化方面两步走:第一步是把海外先进的东西引进来,包括一流的教育教学理念、办学质量标准、课程和职业培训等优质教学资源、优秀师资、留学生等。引进来后重在消化和内化;第二步是走出去,一是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与跨国集团、大型企业合作共育人才。二是力促师生海外学习。三是输出优质教学资源。

    目前,该校已与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等开展合作,还成为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的试点院校。

    深职院则先后与境外近60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在教学、科研及师生交流等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该校不仅将国际型企业的先进技术标准引入课程,也引进与开发了一批国际通用教材。一些专业,比如网络互联技术(英语)、专业项目实训(日语)、首饰英语、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25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与澳洲T A FE北悉尼学院合作开办的国际商务(中澳合作)专业则实现了全英文授课。

    2004年起,深职院开始招收港澳台和国外留学生,现有数以百计的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在该校学习。从1997年起,学校先后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的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开辟赴这些国家留学深造的渠道。学校官网称,迄今为止,经该校国际教育部推荐赴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留学的人数已达700多人。

    中职

    起步较晚,校企合作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相比之下,中职领域的国际化起步较晚,目前既面临巨大的机遇,也面临一些瓶颈。

    有中职学校校长介绍,目前深圳市一职、二职、博伦职校、宝安职校和华强职校等,都在教育国际化方面有所探索,但合作的层次和程度有所不同。市一职国际部主任张江宏说,学校从2007年成立了国际班,对接新西兰的职业院校。学生在深圳就读的两年半里,可以学习到一些合作院校认证的课程,积攒学分,毕业后经过英语考试,就可以直升国外的合作院校,攻读大专、本科乃至硕士。读完大专大约只要1年,读完本科要两年半到三年。张江宏说,该校已经向新西兰合作院校输送了100多名学生,不少拿到了学士学位。目前学校三个年级有4个国际班。

    与市一职的合作模式不同,最近宝安职校拿到一个大项目。那是由教育部职成司牵头的数控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具体而言,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些优质职业学校,与世界机床行业排行第一的德马吉森精机公司合作。全国共有300所职校申报,经教育部评审有120家进入答辩环节,最后确定20所院校。宝安职校是全国入选的9所中职学校之一。

    “这个项目有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培训国际化、高端师资,第二是培训学生,到国外顶岗实习,第三是在我们校内建一个车间。学校机电部副部长卓良福说,7月份校企签约后,该校两名老师已经开始培训。明年2月份教师培训完成,将对学生进行培训,并于明年秋季选送到德国德马吉森精机公司顶岗实习。半年后,德马吉森精机将把学生推荐给全球的数十万客户,这些都是高端的工作,工资高、社会地位也高。而且,在德国半年实习的全部经费,由企业承担。

    在前日许勤参加的座谈会上,卓良福代表中职教师发言,他也听取了市长对于职教国际化的指示,市长也说,职业教育发展要瞄准一流,培养高端人才。确实,深圳职高的学生,就业意向并不强烈,如能为他们提供一条深造的路,培养成高端技能人才,那是非常理想的。市一职校校长蔡茂洲也表示,学校的国际合作不能简单化,要进一步深入并往高端发展,要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师资、课程,也要学习他们的培养理念。 

    瓶颈

    “校热企冷现象普遍存在

    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有着巨大的空间和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瓶颈。不少职业学校的负责人都提到 ,由     效益、实习安全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均明显不足,校热企冷的现象普遍存在,校企合作出现梗阻。希望政府进一步深入调研,采取一些激励企业积极参与的政策或措施,有效破解校企合作梗阻难题。

    “其实,国外的很多优秀企业还是看得比较长远,有培养、储备高端人才的意愿,而且中国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市场,他们也乐意从中国学校中选择人才。卓良福认为,深圳市政府可以搭建平台,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促进德国、瑞士等地的优质学校、企业,与深圳的职校开展校企校校企合作。如果由政府与政府互动来推进,会比单个学校与学校之间接触,更有效率。

    此外,卓良福建议深圳市出台一些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优惠政策,为职业教育的国际间交流提供扶持或者便利,比如在教师出国培训方面提供经费支持等。


   新华网南京9月4日电 “以前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是职业教育让我找到了人生目标,并帮我实现梦想。”拉萨首个宝马4S店售后服务部主管白玛罗布至今难忘南京的职校经历,“老师不仅教我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更像阿爸阿妈一样关心我们的生活。”

   白玛罗布是南京职教援藏的数百名直接收益者之一。2007年,南京金陵中专和新成立的西藏墨竹工卡县职教中心开展“2+1”合作办学,即第一年当地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后两年在南京学习专业技能,毕业合格将获得中专文凭。

   这次合作改变了当地没有职业教育的历史,也改变了数百名西藏学生的命运。

   “当时办了汽修和旅游两个专业,首批接收了99个学生。”金陵中专校长姜峻回忆起首批不远万里来南京求学的西藏学员,至今仍被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所感动。为了满足墨竹工卡县发展旅游的实际需求,学校在旅游班专门开设了影视后期制作和平面设计等课程。

   能否顺利就业是检验职教合作成败的关键。姜峻告诉记者,基于和宝马公司的长期合作,首批汽修专业毕业生大多进入拉萨首个宝马4S店,并迅速成长为技术、销售等领域骨干。而旅游专业毕业生则带着学校提供的影视设备和创业资金,回到西藏当地实习创业——在墨竹工卡职教中心开办墨竹校园电视台。他们在短短7个月里就摄制了18期《墨职周闻》和13部影视专题片,受到家乡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制作的婚庆光碟被乡亲们抢着看,有的光盘都看坏了。

 “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是职业教育给了我最初的动力。”2010年,益西曲珍等17位毕业生一起被墨竹工卡县宣传部全盘接收,创办了第一个西藏县级电视台新闻栏目,制作了数百期汉语新闻和藏语新闻,多条稿件被拉萨电视台选用。

   2009年8月,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墨竹工卡分校正式成立,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深入。2010年开始,在国家统一部署安排下,金陵中专每年接收100名藏族学生,需要学习汽车修理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职教合作不仅让藏族学生圆了就业梦,还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2011年,在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下,学员单增从众多的竞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12个“青奥执行主席小顾问”之一,并担任《青奥工作简报》的主编。

   “能够担任青奥会的小顾问,是我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单增带领西藏班学生一起编辑简报,并深入车站、广场、社区宣传青奥,引起了极大反响。

   “职教援藏把教育、就业和文化交流紧密结合起来,为当地培养了急缺的各类应用行人才。”姜峻说,几年来,学校近200名西藏学生顺利毕业、就业,目前还有200多名西藏学生在读,“我们配备了最好的教师团队,帮助他们每一个实现自己的梦想。”

    原标题:南京职教为数百名西藏学生“圆梦”

    记者从淮北市教育局获悉,9月1日,淮北市职业教育园区正式开学招生。淮北市职业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淮北市职教园区的投入使用,有利于构建大职教格局,增强该市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淮北市职教园区于2012年开建,是该市的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总投资逾20亿元。整个园区由淮北工业学校新校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和商业配套开发区组成。淮北市把建设职教园区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引擎,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苏鲁豫皖地区具有特色和影响的职业教育培训、实习实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和信息服务中心,成为皖北领先的综合现代化职业教育基地。

    原标题:淮北职教园区投入使用 总投资逾20亿元



深职院今年6月与有关部门主办南山2014年大学生创业项目展示推介会。 南方日报资料图

    教育国际化轰轰烈烈,但深度、广度仍有待开拓。9月1日,深圳市市长许勤调研深圳职业教育发展时,就提出要坚持市场化、国际化。那么,深圳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取得哪些成就?又面临哪些瓶颈?南都记者日前进行了走访。

    9月1日,新学年开学,深圳市市长许勤率队调研深圳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座谈会。

    许勤一行先后来到龙岗职业技术学校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地调研,并在座谈会上听取了市教育局、人力资源保障局的汇报,以及深职院、深圳技工学校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许勤发言时强调,深圳要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坚持市场化、国际化,要加强与德国、瑞士等先进国家的交流合作,充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先进理念,走出具有深圳特色、国际化的职业教育办学之路。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而深圳提出的“三化一平台”战略,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国际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也是必由之路。

    高职

    与多所境外高校展开教学、科研合作

    目前,深圳的高职院校在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方面,有了较多探索。

    如本次许勤调研的深圳信息学院,不久前就与加拿大谢尔丹学院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就各自学校的办学成绩进行交流,并就数字资源库动漫课程的共同开发和引进,学生短期交换、师资培训和引进、“3+2”专升本等项目进行探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校方表示,将在国际化方面“两步走”:第一步是把海外先进的东西“引进来”,包括一流的教育教学理念、办学质量标准、课程和职业培训等优质教学资源、优秀师资、留学生等。“引进来”后重在“消化和内化”;第二步是“走出去”,一是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与跨国集团、大型企业合作共育人才。二是力促师生海外学习。三是输出优质教学资源。

    目前,该校已与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等开展合作,还成为“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的试点院校。

    深职院则先后与境外近60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在教学、科研及师生交流等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该校不仅将国际型企业的先进技术标准引入课程,也引进与开发了一批国际通用教材。一些专业,比如网络互联技术(英语)、专业项目实训(日语)、首饰英语、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25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与澳洲T A FE北悉尼学院合作开办的国际商务(中澳合作)专业则实现了全英文授课。

    从2004年起,深职院开始招收港澳台和国外留学生,现有数以百计的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在该校学习。从1997年起,学校先后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的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开辟赴这些国家留学深造的渠道。学校官网称,迄今为止,经该校国际教育部推荐赴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留学的人数已达700多人。

    中职

    起步较晚,校企合作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相比之下,中职领域的国际化起步较晚,目前既面临巨大的机遇,也面临一些瓶颈。

    有中职学校校长介绍,目前深圳市一职、二职、博伦职校、宝安职校和华强职校等,都在教育国际化方面有所探索,但合作的层次和程度有所不同。市一职国际部主任张江宏说,学校从2007年成立了国际班,对接新西兰的职业院校。学生在深圳就读的两年半里,可以学习到一些合作院校认证的课程,积攒学分,毕业后经过英语考试,就可以直升国外的合作院校,攻读大专、本科乃至硕士。“读完大专大约只要1年,读完本科要两年半到三年。”张江宏说,该校已经向新西兰合作院校输送了100多名学生,不少拿到了学士学位。目前学校三个年级有4个国际班。

    与市一职的合作模式不同,最近宝安职校拿到一个“大项目”。那是由教育部职成司牵头的数控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具体而言,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些优质职业学校,与世界机床行业排行第一的德马吉森精机公司合作。全国共有300所职校申报,经教育部评审有120家进入答辩环节,最后确定20所院校。宝安职校是全国入选的9所中职学校之一。

    “这个项目有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培训国际化、高端师资,第二是培训学生,到国外顶岗实习,第三是在我们校内建一个车间。”学校机电部副部长卓良福说,7月份校企签约后,该校两名老师已经开始培训。明年2月份教师培训完成,将对学生进行培训,并于明年秋季选送到德国德马吉森精机公司顶岗实习。“半年后,德马吉森精机将把学生推荐给全球的数十万客户,这些都是高端的工作,工资高、社会地位也高。而且,在德国半年实习的全部经费,由企业承担。”

    在前日许勤参加的座谈会上,卓良福代表中职教师发言,他也听取了市长对于职教国际化的指示,“市长也说,职业教育发展要瞄准一流,培养高端人才。确实,深圳职高的学生,就业意向并不强烈,如能为他们提供一条深造的路,培养成高端技能人才,那是非常理想的。”市一职校校长蔡茂洲也表示,学校的国际合作不能简单化,要进一步深入并往高端发展,要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师资、课程,也要学习他们的培养理念。 

    瓶颈

    “校热企冷”现象普遍存在

    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有着巨大的空间和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瓶颈。不少职业学校的负责人都提到 ,由 于 受 经 济 效益、实习安全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均明显不足,“校热企冷”的现象普遍存在,校企合作出现梗阻。希望政府进一步深入调研,采取一些激励企业积极参与的政策或措施,有效破解“校企合作梗阻”难题。

    “其实,国外的很多优秀企业还是看得比较长远,有培养、储备高端人才的意愿,而且中国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市场,他们也乐意从中国学校中选择人才。”卓良福认为,深圳市政府可以搭建平台,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促进德国、瑞士等地的优质学校、企业,与深圳的职校开展“校企”、“校校企”合作。“如果由政府与政府互动来推进,会比单个学校与学校之间接触,更有效率。”

    此外,卓良福建议深圳市出台一些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优惠政策,为职业教育的国际间交流提供扶持或者便利,比如在教师出国培训方面提供经费支持等。

    原标题:深圳职业教育瞄准“国际范”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部门获悉,从2014年开始,新疆将开展“春潮行动”,主要从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创业等方面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每年共计培训人数34.6万人。

    在就业技能培训方面,新疆每年将面向农村新增劳动力和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开展培训29万人次,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就业率达到80%以上,其中,二、三产业稳定就业达40%以上。在创业培训方面,新疆每年将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2.6万人次,培训合格率达80%以上,创业成功率达40%以上。

    据自治区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新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培训方式,将农村新增劳动力与农村少数民族汉语言培训项目、新成长劳动力培训项目、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项目、南疆三地州“短平快”项目相结合,使其在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培训后的稳定就业率。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走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之路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职业教育为经济服务、实现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的新模式。为提高职教办学层次,2008年9月,定西市职教集团应运而生。该集团的成立,加快了市内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重组、优化、扩能、增效。集团成立后,还设立了职教集团驻上海、深圳和天津三个实习就业服务站,形成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一体多翼”的发展格局,为促进全市职业教育走连锁化、品牌化、内涵式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

  2009年组建成立的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是我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代表。新成立的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形成了“一个学校、三个校区、四个基地”的集团化办学格局,实现了区域内师资、实训资源的共享和就业市场的统筹拓展。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扩大办学规模、优化专业设置、完善实训设施、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坚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突出特色、互利互赢、规范发展、改革创新”的原则,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骨干引领、以城带乡”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主体,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的跨区域、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目前,全市共有职业学校19所,其中普通高校1所,在校学生4575人;成人高校1所,在册学生4027人;中等职业学校17所,其中国家级重点5所,省级重点3所,市级重点2所,定西工贸中专和定西理工中专正在创建国家示范校。全职业学校共有在校学生43488人(含灵活学制)。2006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城乡劳动力转移培训61293人,开展“两后生培训”275363人。全市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各地,服务于各行各业,有好多已成为致富能手和创业带头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

  完善集团机制体制,凝聚力不断增强

  定西市职教集团成立以来,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交流合作,特别是扩大了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使集团成为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影响的社会团体。目前该集团下属的职业院校有近5万名在校生,每年有近万名学生需要顶岗实习和就业。近年来,该职教集团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培养套餐”,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积极走出去,不断请进来”,集团内各职业学校依托三个实习就业服务站,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建立了就业基地;与首钢集团、宝钢集团等100多个全国知名企业和单位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及培养协议,每年安置毕业生近万人。该职教集团成立以来,连续举办了六届全市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还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2010年,临洮农业学校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一名同学荣获种子质量检测项目一等奖,两名同学荣获动物外科手术项目三等奖,实现了我省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强化工作措施,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定西市职教集团成立以来,不断扩大集团内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建立完善“以县为主,政府推动,行政主管,学校参与”的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机制,通过增强职业教育培养能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职业学校上学。该集团还推行“市内联合互动招生机制”,打破县域界限,在全市范围内统筹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纵向以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学校为依托,建立校校联合招生机制,横向以市级重点专业为依托,扩大品牌专业的联合招生,形成优势专业群。定西市卫校、临洮农校、定西理工中专、定西工贸中专、临洮县职业中专等国家重点职业学校面向全市招生,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办学效益。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我市中职招生年年能够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任务,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

  争取项目支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

  建设开放共享型实训平台是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增强职业教育竞争力,加快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重点学校、重点专业、重点实训基地建设“三大工程”。为了提高全市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着力打造优质职教品牌,2009年,组建成立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和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目前,定西工贸中专和定西理工中专已跨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正在加紧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7个县级职教中心实施了国债建设项目,争取到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各职业学校建设了一批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专业。在现代医药、现代园艺、中药材、马铃薯等支柱产业方面,支持建设了一批研发基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后劲。2011年,我市首先支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领域建设实训平台,支持定西工贸中专在机械加工、中餐烹饪与饭店服务专业领域建设实训平台。市上还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编制了项目建设申报材料,组织相关学校起草平台管理运行方案,确保平台建设到位,使用到位,资金到位,逐步实现平台资源共享。

  创建国家示范校,集团化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2010年,经教育部审定批准,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跨入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行列。2011年,经省教育厅专家组评审,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列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经国家教育部严格审查,确定了建设方案,正在加紧建设,年内将接受验收。在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中,我市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履行管理职能,确保国家示范校高质量、高水平建设,认真做好阶段性评估和中期性评估,为通过教育部终结性评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集团化办学进展加快

  2011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两个试点项目“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和“探索建立以‘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在我市正式启动实施。为确保两个试点项目稳步推进,市上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在保障项目实施有效推进的同时,市上还成立了项目专家小组,并结合定西实际,确立了“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体制”研究课题,组织相关人员撰写论文62篇,为我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同年9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对我市两个试点项目进行了全面调研,对我市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规范学校管理,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我市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后,在该集团的统筹下,全市职业教育以“强化管理,提高质量,扩大就业,特色发展”为主线,以“优化育人环境,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办学水平”为主题,紧紧抓住管理科学化,努力夯实教育基础,凝聚办学力量,增强发展后劲,扩大办学知名度,促进科学可持续发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市把2013年确定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启动年,全市职业学校以“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建设为抓手,明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办学宗旨,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着力推进全市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原标题:定西市职业教育发展纪实


    “对普通专科批次考生,只要填报了志愿、服从调剂且符合招生学校条件的都有学上……”8月29日,省招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说。

    今年,我省专科招生包括提前专科、普通专科、省内高职院校面向青南四州及“两化”艰苦地区专项专科计划三个批次,实际录取1.58万人。全省实际录取3.55万人,仅专科三个批次录取人数几乎达今年高校招生人数的一半。

    为满足广大考生上好学、能就业的愿望,今年我省对热门院校或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适当进行了扩招,同时对就业较差的专业或院校严格控制招生规模,不予接受扩招计划。

    今年我省专科阶段,医疗、师范、建筑、能源类院校或专业顺扩人数较往年有一定增加。在专科阶段招生过程中,省招办坚持改革导向,采取多项举措支持服务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单独自主招生院校由7所增加到10所。省内高职院校单考单招1800余人、对口高职570人、五年直升班361人,约占年度总计划的7.4%。对省内新组建的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首次招生给予了全力支持,这两所学校的文科在专科线下40分建档、理科在专科线下50分建档,尽可能扩大生源范围,目前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超额完成了招生计划。



学生遥控机器人模拟各种动作。  

    作为交流周的重要活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成果展”去年已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中国——东盟在职业教育交流方面的丰硕成果。

    今年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成果展”分图片展示区、技能展示区、成果展示区,来自省内外职业院校展示了师生职业技能的各项精品,其中,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备受关注,这组色彩鲜艳的机器人通过无线组网,相互合作共同表演。机器人内置近200多种基本动作库,可以模拟人类的各种动作,还可以完成多套舞蹈,如 《江南STYLE》、《千手观音》等。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