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会场
株洲日报 文字整理/沈全华 高晓燕 摄影/易翔
聚焦职业教育 畅谈改革发展
【编者按】
激发智慧火花,汇聚真知灼见。9月18日,第二届民盟教育论坛在我市开幕。18日、19日,民盟中央、教育部的领导和全国30个省市区民盟教育界的专家,围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本报特对领导和专家的发言主题、精彩观点,分两期摘录刊发。
本期摘录的是在昨日论坛中,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扬南等15人的发言。
八个方面发力 推动重要环节改革创新
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 王扬南
我们将积极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一、制定实施配套法规政策。重点抓好考试招生改革、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沟通,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本科高校转型等关键制度的建设。
二、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着力打通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
三、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对接”。
四、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统筹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作用,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形成多元化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
六、推进职业院校精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减少政府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
七、推动各级政府落实职责。落实政府保基本、促公平的主要职责。通过完善稳定投入机制、健全就业和用人政策、加强督导评估等措施,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八、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健全政府职业教育政策信息平台,发挥试点先行、示范引路的积极作用,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浓厚氛围。
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赵雄辉
当前,职业教育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时期。在国家一系列重大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就是要构建“政府依法监管服务,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企业行业依法参与办学,社会依法独立监督评价”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重点解决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依然存在的政府越位、学校失位、行业企业空位、社会缺位现象。
如何科学分离?具体来讲,要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管理职能和监管职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属于学校的权力还给学校,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和对学校的检查,加强职业教育宏观指导,实现政事分开、权责明确。
对学校而言,要充分落实好办学自主权。公办职业院校要突破一些不切实际的条框约束,民办院校能够享有与公办院校同等的鼓励政策。同时,学校也要加强章程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权力运行制约机制,避免“一放就乱”的现象。
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评价,谁来评?评什么?如何运用评价结果?这中间,政府要加强监管督导,也要积极培养社会中介机构、专业团体和行业组织对学校的监督评价,建立社会参与学校治理的有效方式。
发展具有株洲特点的 现代职业教育
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毛朝晖
株洲由解放初期的七千人小镇迅速崛起成今天百万人口的工业新城,职业教育功不可没,贡献巨大。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改革,初步形成了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8所,其中高职高专6所,中职学校22所;在校学生8.3万人,年职业教育培训人数10.1万人。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1所、国家中职示范学校5所、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10所、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5所。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方面,我们在三个方面做了探索:一是实施园区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职教科技园已有5所学校建成开学,2所学校完成建设前期工作,3所学校完成选址,预计到2017年基本建成。二是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先后组建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铁路运输、汽车产业、服饰产业、湘菜产业等十大职教集团,与156个行业企业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三是坚持内涵发展,创新管理模式。形成了对接株洲轨道交通、汽车制造、冶金、航空、服饰、陶瓷烟花、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特色专业群。
下一步,抢抓机遇,发展具有株洲特点、全国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推进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开展四年制技术本科改革试点。二是推进职业院校现代化建设。三是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索法人化职业教育集团的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支持高职院校联合建立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顶层设计,构建职教体系新模式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沈言锦
职业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下,加强顶层设计更具有积极意义。
严格来说,目前我国还没有单独的职教体系,职业教育和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混在一起。因此,顶层设计应先构建学术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并存的高等教育体系,避免让职业教育体系成为现存高等教育的附属品和补充品。建议可建立“工程硕士——职业本科——职业大专——职业中专”的职教体系,使之与“博士——学术硕士——本科”的学术高等教育体系并列。
具体到操作层面,可先把高等教育体系中一部分的应用型本科转型为职业本科,择优开展工程硕士点,招生对象必须是具有两年及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并规定现存的学术性大学不得招收工程硕士,另外可升格一部分高职院校,构建成规模的职业本科教育体系。
考核体系则是职教体系成败的关键。职教改革必须摒除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开放性考核机制,变考核过程为学习过程,给学生发现、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运用知识探究问题的机会。
对职业院校而言,需要构建对接产业升级的动态办学体制,要跟上产业升级的脚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中 人文素养教育不可或缺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刚才,在湖南铁科院,我给株洲5000名职院师生做了一场演讲,题目是《相信奋斗的力量》。
现在,我给大家讲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职业教育之外的知识与修养》。
任何教育,都是以培养人为目的。一个完整的人,由心灵、思想、价值、能力、技能等组成,就像一辆完整的汽车,如果把各个部件拆开,就不能在路上飞驰。
我先问一个问题,国家是需要单薄的打工仔,还是有创造力的公民?答案肯定是后者。人文素养教育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的胸怀和素质决定了其成就。培养独立思考、思想解放的公民,关系到个人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
认真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职业精神,是公民基本素质的四个方面,也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本人的父亲是一个木匠,他在干活时精益求精,出一点差错都会赔钱,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对我影响至深。
对于狭义的职业教育,我认为有5点很重要:课程体系设计一定要符合现实需求,老师尽量来自有经验的一线,企业密切结合必不可少,不断为就业者提供再教育的机会,政府除了必要的支持外,少插手干预。近年来,株洲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做得很好。有什么产业建设就有什么专业设置,比如说轨道交通、汽车工程等。
在个人能力培养方面,首先要有职业尊严感,为尊严培养能力,自食其力,兼善他人。同时,人各有其能,应发掘最擅长并感兴趣的能力加以培养。本人没离开北大,就不知道能办学,也无法发掘管理能力。
其次,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学习、成熟、应用和扩展过程,先量变再质变。从劳动能力、专业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再到领导能力,是一个不断选择和提升的过程。
【精彩观点】
地方本科院校如何“二次转型”?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侯定凯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将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怎么转型?应用型人才,不局限于制造装备等第二产业,也包括广泛的其他产业,不局限于操作领域,涵盖全产业链。因此,除了操作技能,还需要沟通能力、再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用市场解决农业职教院校发展瓶颈
陕西省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教研室主任、讲师 熊忙利
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面临严峻的问题。受传统观念影响,学农的并不爱农,学费相对较高,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学生培养。
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表明农业高职教育仍然存在发展优势和必要性。院校可加大与企业对接力度,由学校提供土地和智力支持,并积极争取企业全程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专业建设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力支持,以及为学生提供助学金等,设置“冠名”班和“零学费”班,共同破解学费高难题。
准确定位培养“适用型”人才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教育质量监控办公室副主任、讲师 王秋实
生源质量下降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一定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由过去的“技术性人才”、“应用型人才”、“实用型人才”,调整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就是一线生产、建设、服务、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以职业为导向,对学生开展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教育;以现在够用、将来能用为度,正确预测未来职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
从入学开始“设计”未来
广西财经学院信息与统计学院副院长 赵录贵
找工作难与高企的就业率,为何形成倒挂?根据连续3年对广西高职院校的调查统计,55%的毕业学生在1年内更换工作,2年内的学生流失率接近78%;39%的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
造成这种局面,根源在于高职学生职业目标模糊,定位不科学。院校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辅导。要将职业规划课程列入正规教学计划,并从入学开始贯穿整个高职教育全过程。
增强职业学历证书“含金量”
重庆市工业学校高级讲师 黄云飞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制度设计等方面,特别是教育质量方面差距非常大。
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职业教育立法、执法得到比较完整的落实,比如德国,参与职业教育的学校和企业都会获得资助;教育管理普遍采用分权制运作,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
提高国内职教院校教育质量,必须尽快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
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主任 吴庆华
职业教育内部存在一些不公平问题。教育理念的不公平,导致各地职业院校招生对象局限于初中毕业生,忽视了返乡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的培训需求,也白白流失了这些有效生源;教育目标的不公平,让职业院校热衷于追求学校升格与职校生学历提升,忽视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因此,职业教育迫切需要从“全日制学历技能教育”向“非学历的中短期职业培训”方向跨越,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让职业教育成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具有大众性和普惠性的教育。
推进职教园区资源共享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研处副教授 孙连杰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与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园类似,也是政府规划引导,从2011年起启动院校整体搬迁开始,现已入驻7所职业院校,开设各类专业188个。
意在实现资源共享、开放办学、效益最大化的海河教育园区,也面临着发展困惑:因园区内成员单位资源共享意识不到位,院校间重复建设多、共享资源少,教学资源共享层次较低,对公共设施利用也不足,又因院校间行业管理部门不同,统筹管理难度大,园区管理体制也未理顺。
鉴于此,加强“集约化”的新型园区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并且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推进“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师资共享”进程。
积极对接新型职业农民的职教需求
四川省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吴郁魂
农业现代化,需要一批眼界开阔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已成为大家重点关注的生产群体,但对这一群体的职业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职业农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有待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信息化教育滞后等。
职业农民教育,急需进行统筹规划,建议制定相关法律,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提供法律支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创新性;支持组建一批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职业准入制度,鼓励农民拿证书。
再造政府与职教“三大关系”
民盟江西省委会参政议政部副部长、调研员 熊建平
职业教育是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利器,但中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地位不升反降,究其原因,是政府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始终没有和谐匹配。探究并建立新型的政府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需再造“三大关系”。
行政关系。行政理念要实现从“人治”到“法治”;行政职能须从“管制”到“服务”;行政组织要从“多头”到“通畅”;行政执行须从“包办”到“简政”。
法律关系。制度设计要“跨界”,条款须有可操作性,为职业教育制定单行法律。
经济关系。政府投资主体责任须明确,职业教育的政府拨款须由“直接”到“间接”,非财政性职教经费的加入须鼓励。
用好政策 激活校企合作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 郑建仁
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失灵。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校企双方搜集和甄别信息成本、达成合作的交易成本过高,企业培训又可能变成“为他人作嫁衣裳”,因此企业方对校企合作兴趣不高,多存在“挖墙脚”和“搭便车”心理。
因此,加大促进校企合作的激励力度,比如说政府可借鉴当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对校企合作双方尤其是企业一方,提供财政、税收政策优惠,势必能更大地调动企业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