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综合资讯
展开全部

  “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科学防疫的成果,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7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组专家在解析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时强调,数学试题“重视数学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引领作用,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体现了数学文化育人的价值。

  在全球战疫的大背景下,新高考Ⅰ卷、全国Ⅲ卷都以数学模型揭示病毒传播规律,体现科学防控。比如,全国Ⅲ卷文、理科第4题以新冠肺炎传播的动态研究为背景,选择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Logistic模型作为试题命制的基础,考查学生对指数函数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命题组专家介绍,今年高考数学主要考察学生的四种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整理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全国Ⅰ卷理科第12题不仅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算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第21题考查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导数公式和导数运算法则,综合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分类与整合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今年,山东、海南实行了综合改革后的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2021年又将有8个省实行高考综合改革,使用新高考卷。那么,过渡时期的高考数学考试有何特点?如何把握稳定与创新、稳定与改革的关系?

  命题组专家告诉记者,数学命题贯彻“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的调控策略,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科学把握试题区分度,发挥数学科高考的选拔性功能。

  今年的新高考卷在题型和试卷结构上进行了调整。从结构来看,新高考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四部分,其中解答题部分取消了选考题内容,全卷总题量为22题。

  当就业季撞上疫情期,包括应届毕业生在内的求职之路更是充满挑战。尽管目前就业比较难,但职场新人特别是毕业生,也要注意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培训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陷阱。一旦不幸踩进“坑”,应大胆地通过正常渠道依法维权。

  所有劳动合同都可约定试用期,非也!

  王某2019年5月初进入某公司工作,劳动合同约定王某的工作任务为电脑软件设计,完成设计并验收合格时,劳动合同即终止。同时约定试用期两个月,试用期内每月工资6500元,转正后月工资8000元。

  2019年11月底,王某完成了任务,在办理退工手续时,王某要求该公司支付经济补偿。在遭到拒绝后,王某请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并得知该公司约定两个月试用期不合法,遂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该公司按每月工资8000元的标准补足两个月试用期的工资差额计3000元,并支付1个月工资标准的经济补偿金8000元。劳动仲裁委经审理支持了王某的仲裁请求。

  点评

  并非所有劳动合同都可以约定试用期。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劳动合同以及非全日制用工,双方不得约定试用期。

  本案中,某公司就电脑软件设计聘用王某,并约定王某完成这一单项任务时劳动合同就自然终止,因此双方所签的属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显然所约定的两个月试用期无效。该公司通过约定试用期侵犯了王某的劳动报酬权,理当予以填平,即应当补足工资差额。

  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2条“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任务完成而终止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之规定,仲裁委裁决某公司向王某支付1个月工资标准的经济补偿也是正确的。

  岗前培训期间没有工资,支付!

  郑某被某银行聘用后于2020年5月7日接到参加岗前培训的通知。为期半个月的岗前培训结束后,某银行给郑某办理了入职手续,并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约定试用期两个月,试用期内月工资5200元。但头一个月郑某只拿到了2000多元,某银行解释说:岗前培训期间郑某未从事具体工作,也就没有创造经济效益,怎么会有工资?

  郑某来到劳动监察部门咨询,监察员听完其陈述后前往调查。经监察员释法明理,某银行如数向郑某支付了培训期间的工资。

  点评

  某银行的解释明显不合法。

  其一,劳动合同法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由此看出,是否已经办理正式的入职手续、有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等,并不影响双方劳动关系的建立。

  其二,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中,而职业培训也是劳动过程的组成部分。企业组织岗前培训,是为了让员工上岗后更快、更多地创造经济效益。员工只要完成了培训学习任务,就实现了该阶段的劳动过程。

  其三,岗前培训是“开始用工”的一种形式。员工参加岗前培训要接受单位的领导管理,双方之间已经存在着人身隶属关系,显然单位已经开始用工。因此,郑某参加某银行组织的岗前培训,属于已经提供了劳动,某银行理当依法支付培训期间的工资。

  试用期内可以不上社保,该上!

  刘某于2019年7月1日进入某金属公司从事技术工作,双方签订了3年期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4个月。7月底,刘某要求公司为自己缴纳养老等社保费时,公司称:“你还在试用期,等转正后缴。”4个月试用期届满后,刘某再次提出社保事宜,然而公司却对刘某说,因其表现欠佳,试用期延长到6个月了。

  双方为此争执不下,后经劳动调解组织调解,该公司撤销了延长试用期的错误决定,并为刘某补缴了试用期内的社保费。

  点评

  首先,试用期限经书面约定后不能擅自更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9条的规定,某金属公司与刘某所签合同期限为3年,本可以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但由于双方当初经协商一致约定为4个月,并已经载入劳动合同中,金属公司无权单方变更合同,擅自延长试用期显然错误,应予纠正。

  其次,试用期员工与正式职工的基本权利是一致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也就是说,处于试用期的职场新人同样享有社会保险等劳动权利,在试用期用人单位就应该为劳动者缴纳社保费。

  现实中,有些单位和职场新人约定,试用期内不缴社保,试用期满后如果转正了再缴,这显然违法。对于试用期未缴社保的,劳动者在试用期满时无论是转正了,还是因考核不符合录用条件被辞退了,都有权要求单位补缴试用期内的社保费。


教职成函〔202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规范、引导职业院校在新形势下的信息化工作,特制定《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现予发布,请参照执行。

  附件: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

教育部

2020年6月16日

关于开展2020年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的启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关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广泛宣传和展现新时代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绩凸现的良好形象,充分反映在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过程中教师面对困难的担当与风采,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崇德向善、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在前三届征集活动的基础上,继续面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界组织开展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具体启事如下。

  一、征集对象

  反映高等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优秀教师群体或个人的短视频或公益广告。

  二、主要内容

  内容真实、主题鲜明、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创意新颖、感染力强。可以参考选取以下角度拍摄:

  1. 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发生的精彩时刻、温暖故事或欢乐点滴。

  2. 展示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教师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感人事迹。

  3. 展现在疫情期间教师携手学生“停课不停学”云端漫步的别样课堂。

  4. 体现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扶志扶智,助力脱贫攻坚的担当底色。

  5. 记载支教教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砥砺品格、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

  6. 反映银龄退休教师校长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的奉献精神。

  7. 呈现新时代人民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的精神风貌。

  三、征集要求

  1. 单位或个人报送均可。作者通过填写报名表方式说明视频拍摄事件及人物,并注明作者姓名、单位、手机号码等有效联系方式。

  2. 手机、相机、摄像机等拍摄设备不限。成片作品时长3—5分钟左右,每位参与者提交作品数量不限,横屏、竖屏均可。视频格式尽量为高清格式1080P,文件格式MP4。需同时提交工作版文件(即无字幕无包装及音频分轨版本)。

  3. 拍摄过程和内容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从国家和地方疫情防控的相关禁令。

  4. 参加征集活动的作品报送者必须对作品享有完整版权。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作品如侵犯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主办方有权取消其评选资格及追回奖项,涉及法律责任由作品报送者承担。关于剽窃、抄袭的具体界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规定。所提交的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主办方、承办方享有使用权、修改权和传播权。

  四、征集时间

  自本启事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8月15日止。

  五、报送方式

  微信关注“师生校工作室(中国教育电视台认证)”征集活动官方公众号,输入“短视频征集”获取相关资讯。

  自行建立百度云,将作品成稿、教师风采短视频资料报送信息表(见附件)和工作版文件上传至百度云。文件夹以“××省(区、市)+报送单位(或个人)+视频名称”命名,并将网盘链接地址发送至邮箱:jiaoshifengcai@cetv.cn。网盘链接地址需设置为永久有效链接。

  六、鼓励措施

  在教育部网页公布入围作品,并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展示。经过专家遴选,从入围作品中确定一批优胜作品,给予每件5000元的鼓励支持。对入围作品、优胜作品分别颁发证书。

  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协办,中国行业电视委员会支持,征集活动成立组委会。

  联系人方式:

  王寅子:18600936919(微信同号);

  闫梦洁:15611901029;

  QQ:14905758(官方咨询)。

  附件:

“2020年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资料报送信息表


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组委会

2020年7月6日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7日,1071万名学生迎来一次特殊的高考。历来备受瞩目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会普遍猜测的以疫情为主题?重点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命题思路透露了未来高考的哪些趋势?“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多位权威教育专家。


多地命题涉疫情,人生感悟、历史、国际关系、科技同为热点
由于使用不同的试卷,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
“猜对了开头却没猜对结果”——人们发现,一方面,疫情确为多地高考作文的主题;但另一方面,命题的切入点却大不相同。
记者梳理发现,11道作文题中有多道题目与疫情相关。疫情所引发的全社会对于个体与群体关系、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职业情怀等各方面的思考,均体现在命题中。
“对于疫情的切入非常巧妙、接地气,也是一次全国抗疫再学习、再教育。”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
如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天津卷的“中国面孔”,则聚焦疫情下的医务工作者等人物;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
相当一部分作文题目贴近生活、以小见大,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发现自我。如全国Ⅲ卷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全国新高考Ⅱ卷的“带你走近____”,北京卷的“一条信息”,上海卷的“转折”等。
近年来中学教育对于历史和古典文学的重视,充分体现在高考作文中。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表示,全国Ⅰ卷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

此外,北京卷涉及的北斗卫星、江苏卷的智能互联网等主题涉及最新科技话题,彰显了高考命题的前沿性。


考查重点:社会关切、思辨能力、实际应用
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命题把握时代脉搏,紧贴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
“试卷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时代脉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国精神的参与者、见证者,几套试卷都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特点。
专家指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与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做到了有机融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考生写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关心社会时政,充分了解、积极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对思辨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考查,也体现在今年作文命题中。太原成成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林林表示,今年的试题加强了对批判、辩证思维的考查。比如,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设置充分的思辨空间,由浅入深考查了学生对这两项能力的综合运用。考生首先要挖掘材料的逻辑关系,其次要提炼出其中的辩证关系,最后再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
陈志文表示,今年不少题目考查内容不局限于材料事实本身,而是重在考查思维方式。如全国Ⅰ卷的“历史人物评说”,“面对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设置议题,要求考生参照现实,以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思考问题。”
此外,对实用文体掌握能力的考查,也是今年作文命题的新特点之一。全国Ⅰ卷要求作文为发言稿、全国Ⅱ卷的要求是演讲稿形式、全国Ⅲ卷规定体裁为书信、全国新高考Ⅱ卷规定写主持词。

张颐武说:“对文体提出不同限定,实际是对考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他表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应适应各种文体要求,这也是为之后的论文和公文写作打基础。


透露哪些语文教育未来趋势?
多位教育专家表示,观察近年考题,能看出语文教育的一些重要趋势:
——时代与家国的关切。梳理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家国情怀的主题频频出现。
如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题“中国关键词”中囊括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北京卷第二题是“共和国,我为你拍照”;2018年的全国Ⅰ卷以“世纪宝宝中国梦”为主题;以及2019年全国Ⅱ卷的“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天津卷的“爱国情怀”等。

陈志文说,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关注时事和社会重大事件。以往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已行不通,考生不能与社会脱节,需要充分了解世界。山西太原第五中学语文老师赵旭说,青年学子们需要更多站在时代的“C位”上思考问题,肩负起社会责任,在时代的奔涌中“乘风破浪”。


——经典与文化的传承。
2017年高考作文中有三道题和书有关:浙江卷作文题“人要读三本大书”、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和山东卷的“24小时书店”。2019年北京卷“中华文明的韧性”、上海卷“中国味”则凸显中国元素,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强化文化自信。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特级教师许红明说,作文题越来越多考量经典与文化,这要求学生多读书、勤思考、了解历史,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也体现了以文化人、育人的要求。


——思维与视野的延展。
专家认为,作文命题的内容更丰富、视野更开阔,把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结合起来,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不仅仅是认识社会、世界,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说。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备考组组长盖英俊说,人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不再固守同一角度,也没有不变的结论,因此备考也要更多引导学生,不能先入为主、囿于成见,而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深度思考。
成都市树德中学高级教师袁学民说,高考作文将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将个人体验和情境深度结合,从外显的看,到内在的思,很好地将综合素养和思辨态度相结合,充满了“生气”。

赵旭也表示,作文没有万能模板,只有万能思维。作文写作要“稳中取新”,学生需打破定式思维,扩展心胸视野。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前写作”做足功课,写作自然会水到渠成。


来源:新华社

  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5套。

  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2020年语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要求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北京卷作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天津作文题“中国面孔”包含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中国科技的世界贡献、普通民众的奉献精神,可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发愤图强、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

  此外,试题命制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理念,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试卷。例如古代诗歌阅读中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龄、陆龟蒙、陆游、韩驹的诗,文学类阅读中海明威、沈从文、刘庆邦、葛亮、于坚、梁衡的小说和散文,语言文字运用中篆刻艺术、潍坊风筝等语料,都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越野滑雪、有氧运动等素材,传达着“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体育意识。

  突出语文关键能力

  试题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六项关键能力为突破点,探索学科能力考查的科学途径。

  阅读是获取知识信息、提高认知的基本途径,关系着一个人德、才、学、识的完善和提升。在考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试题重视对“读什么、如何读”的引导,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以全国Ⅰ卷的文学类阅读为例,材料节选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越野滑雪》,小说长于对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细微的心理描写,试题由此出发,引导学生突破传统阅读惯性,与作品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全国Ⅰ卷实用类阅读聚焦“新基建”,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试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加大了对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应用写作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个人、集体、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书面交流与表达,都可以成为应用写作的考查内容。以今年的作文试题为例,既有过去常见的应用性文体,如全国Ⅰ卷写一篇参加“历史人物评说”主题班会的发言稿,全国Ⅱ卷写一篇“携手世界,共创未来”的演讲稿;也有新的应用写作形式,如新高考Ⅱ卷要求学生以《中华地名》节目主持人身份,写一篇“带你走近_________”的主持词。

  试题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如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设置充分的思辨空间,由浅入深考查学生对这两项能力的综合运用。首先,学生需要对试题材料进行细读辨析,挖掘其中内含的逻辑关系:认识自我的困难,如何克服这一困难,以及认识自我的意义,这三个环节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其次,学生还要运用辩证思维从中提炼出三对重要的辩证关系:自我作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镜子与自画像、个体与社会。最后,写作任务将学生拉到生活实践中,一方面促使学生批判性地探究,“画好像”中“好”的标准何在、具体内涵是什么;另一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到,“画好”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上述三对关系。整个作文题的材料、情境和任务设置,就在“如何”的思考与“画好”的求索中,使学生体会到理论思辨与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

  保证新老高考平稳对接

  今年新高考语文命题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支撑,通过精心选择材料、设计题型、完善试卷结构等,加强教考衔接,促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

  增强试题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协同性,是语文考试内容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助力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举措。试题在材料选取、设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与高中语文教学高度契合,情境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新高考II卷作文题,设计了写一篇主持词的语文实践活动,直接对接课标中“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运用题对接“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观察具体语言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体会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语言表达、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从而使教考衔接,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实现教、学、考的有机统一。

  今年考试中心首次命制的新高考Ⅰ卷、Ⅱ卷,既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参加新高考的实际,又对标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的结构模式,保证了新老高考的平稳对接,助力新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

  在试题设计上,增加主观题的设置,对语文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考查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现代文阅读I模块中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论证能力,文言文阅读模块中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文意理解,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中以问答题的方式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些以主观题形式呈现的新题型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如全国新高考I卷信息类阅读题“历史地理学”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需要学生准确解读全部阅读材料,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对材料准确理解、分析和综合,同时需要学生知道定义的要求,这有利于鼓励学生发挥与创造,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稳字当头:稳预期、稳难度、稳情绪

  试卷坚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便于学生发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从而能够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作答;坚持公平原则,把考查重点放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上,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平稳进行。

  试卷结构稳定。全国Ⅰ、Ⅱ、Ⅲ卷试卷结构与2019年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新高考I卷、II卷试卷结构与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现代文阅读I、现代文阅读II、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

  考查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符。全国I、II、III卷的考查内容依据上一版语文课程标准,新高考I、II卷考查内容遵照四省《2017级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以名篇名句默写试题为例,全国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离骚》《琵琶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国I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荀子·劝学》《醉翁亭记》《赤壁赋》,全国III卷出自《论语·述而》《观刈麦》《阿房宫赋》,均为上一版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背诵篇目;新高考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论语·先进》《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新高考I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诗经·秦风·无衣》《登岳阳楼》《六国论》,均为四省《2017级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推荐的背诵篇目。

  试题从素材选取、试题设计等方面综合把控难度,使其与学生总体作答能力水平相当,让学生都能发挥出应有水平。

  精选背景熟悉的材料。一是在选取试题阅读材料时,将所涉内容是否在学生熟悉的范围、学生生活中能否接触到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以论述类文本为例:全国I卷的材料主题是“孝”的内涵形成及历史演变,文章中提到的家庭伦理问题与每一位学生都息息相关;全国III卷的材料对《古文观止》备受读者欢迎的原因进行分析,条理清楚,而《古文观止》为广大学生所熟悉,其中有多篇选文是初高中教材必修篇目。二是不回避热点话题。以写作试题为例,疫情防控、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备考过程中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些内容都纳入了高考作文命题的范围,学生对此不陌生。三是日常生活入题。以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为例,语料话题分别是有氧运动、噪音、食物消化、电子阅读、风筝等,均取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试题平实,考点和题型更多体现延续性。全国I、II、III卷考点和题型与2019年保持一致,新高考I、II卷的考点和题型对标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并根据调研反馈进行了合理调整。

  材料选择强调情感中正平和,色彩明快清新,对于学生来说,亲切友好、乐观积极。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全国I卷的《越野滑雪》讲述的是普通年轻人对运动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新高考I卷《建水记》呈现的是普通市井生活中的诗意,新高考II卷《大师》表达的是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体现的亲情。这些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情感,对于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刚刚和全国人民一起经历了疫情防控的青少年来说,既是亲切的,也是弥足珍贵的。

近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鼓励高校毕业生围绕城乡社区服务需求开展就业创业,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助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通知》的出台,既是纾解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严峻形势的应然之举,也是进一步为城乡社区发展注入人才活力,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现实需要。


一方面,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从业资格考试等纷纷推迟,部分企业压缩招聘计划,高校毕业生求职困难增多。就业是民生之本,尽管各地在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中采取积极措施,但是仍有大量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拓宽就业渠道。


另一方面,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治理体系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成为影响城市治理的基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也暴露了城乡社区治理中的一些服务短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提出,再过5到10年,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更为精准全面,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基层政权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这必将给社区服务管理提出新的课题。


围绕城乡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是当前高校毕业生新的重要选项。对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可以实现就业创业,开启新的人生奋斗征程,用个人的努力付出回报家庭和社会的养育。对社区居民来说,高校毕业生的加盟,既能弥补人员短缺等传统社区服务短板,还能实现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引导社区居民运用新媒体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推动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对于城市管理来讲,城乡社区服务到位,不但可以优化城市治理,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更重要的是让城乡社区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前哨”,实现整个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然,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首先,高校要及时了解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把加强学生就业观教育作为就业服务的核心,引导毕业生及时调整就业预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勇于到基层一线、艰苦岗位磨砺成长;其次,政府要出台各种激励措施进行引导和鼓励。比如,加大从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中招录(聘)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街道(乡镇)干部力度;对高校毕业生围绕社区服务就业创业提供相关补助、补贴等支持政策,用政策提升城乡社区服务工作的市场地位,用政策激励调动高校毕业生投身城乡社区工作;最后,最关键的还是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打破就业中的城乡二元观念束缚,弘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豪情壮志,深入挖掘乡村振兴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机遇,敢于尝试、敢于接受挑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在参与基层治理的磨砺中锻炼坚强人格,练就过硬本领,实现人生价值和追求。


来源|中国教育之声  作者|张涛

  7月7日,1071万考生走进考场,2020年高考大幕正式拉开。同时,“2020年高招调查报告”最新出炉。

  报告显示,公平公正继续成为2020年高考的核心主题,教育部继续严管各类特殊类型招生。

  一、 取消自主招生

  2020年1月,《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备受公平争议的自主招生正式取消,这项实施16年的招生改革政策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二、 进一步缩减艺术类招生校考专业范围

  2019年12月教育部发布《严格规范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工作》,2020年艺术类专业考试中,除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外,其他高校不再组织美术学类、设计学类省级统考所涵盖专业的校考。

  对于高校高水平艺术团招生,教育部也进行了规定,取消对“极少数艺术团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进一步降低文化成绩录取要求的优惠办法。

  三、 加强体育类考试兴奋剂检查,高水平运动队部分项目逐步停招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多个文件,对2020年体育单招和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考试进行了调整规范。2019年11月,体育总局科教司、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印发《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2019年12月,教育部发布《严格规范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工作》;2020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2020年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技术调整结果的通知》。

  一是加强对体育类考试的兴奋剂检查。《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中增加了兴奋剂检查的相关条款,体育专项考试将进行兴奋剂检查,兴奋剂违规或拒绝检测的考生,将取消录取资格。《严格规范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提出,体育类考试中要加强反兴奋剂教育宣传,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考试中要加强兴奋剂抽检。

  二是规范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严格规范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中提到,高水平运动队试点高校要重点加强对在户籍地、学籍地以外省份取得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考生,以及在集体或团体项目比赛中取得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考生的资格审核;在高水平运动队考试中,组织游泳、武术、跆拳道、击剑、棒球、射击、手球、垒球、橄榄球、冰雪、赛艇等11个项目统测,各地各校不再组织统考、联考、校考。

  三是对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进行优化布局调整,部分项目逐步停招。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技术调整结果的通知》中提到,举办橄榄球、龙舟、棋(牌)类、定向越野、手球、垒球、射击、赛艇、攀岩、健美操等10项生源不足或能从普通在校生中选拔培养的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要逐步停止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向足球等国家重点发展项目、校园普及性较强和增强体质效果较好的项目进行调整,2021年前要全部停止招生或调整到位。

  四、 2020年起,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资格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不再具有保送资格条件。这也就意味着,2020年起,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将不再具有保送资格条件。

  目前,仅有四类学生仍具备高校保送生资格: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

  自2014年起,保送生人数开始大幅缩减,从每年拟录取6000余人,下降至2000人左右。2020年,全国仅有51所院校拟录取保送生2042人,为历年来最低。

谈起“饭圈”“爱豆”“粉头”等网络新词,很多中小学管理者和老师一脸茫然,更不要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

什么是“饭圈”?这要从“粉丝”说起。粉丝是英文fans的音译,简称为“饭”,他们组成的圈子就叫“饭圈”或者“饭团”。

“饭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本身没有褒贬之义。但近年来,一些“饭圈”已经由追星的粉丝自发组成的文娱社群,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专业化的利益圈层。有些“饭圈”受娱乐企业、职业粉丝操控,对中小学生进行传销式洗脑,让“学生粉”在“打榜”、骂战、举报等竞争中甘当免费劳力。

不良“饭圈”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对当下互联网治理、文化治理乃至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最近,半月谈对全国2万多名12至18岁的中学生开展了“青少年追星调查”。调查发现,“饭圈”互撕网暴、党同伐异的不良风气,给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避免青少年学生被不良“饭圈文化”裹挟,治理“饭圈”乱象刻不容缓。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就网络文化经营许可、内容审查、运营监控等方面,依法加强对相关企业和经营主体的规范,严厉查处违规违法和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行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针对青少年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上网需求和特点,要强化对动漫视频、网络游戏、娱乐综艺节目等的监管,对“饭圈”中“学生粉”的不良言行及时加以引导和规范。

影视明星、娱乐综艺人物等作为特殊的公众人物,他们的言行会影响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青少年更是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此,要加强对影视明星尤其是娱乐圈当红艺人行为的约束和规范,防止不良甚至错误言行在网络传播中消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冲击主流价值观教育,避免青少年学生在“偶像崇拜”中误入歧途。

另一方面,学校、教师要主动了解“饭圈文化”,必要时不妨多接触一些学生关注的“饭圈”,了解学生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和能力嫁接的器具,要重视学情研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只是简单的课本、试卷加粉笔黑板。学校、教师还要关注社会热点,包括一些热门娱乐事件,要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跟进青少年学生的步伐。

“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在青少年极易被不良“饭圈文化”裹挟的严峻形势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不能有丝毫懈怠。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作者|王建强 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7月7日,全国超过一千万考生走入高考考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考非常特殊,除了疫情的影响高考延期一个月之外,今年还有多个省份进入了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据了解,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5套。

  那么,在疫情加改革双重压力下,今年的高考命题有哪些变化?难度如何?高考命题的变化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将带来哪些影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后,第一时间采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及考试专家,对语文高考试卷进行了分析。

  专家们指出,今年的试题从总体上看把握了时代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总的来说有五大亮点。

  亮点一:命题直面时代的重大突发事件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和使命担当,今年的高考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疫情让很多人深刻的体会到世界发展的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成为了常态,”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说,因此,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考查这代高中生的成长,对今年的高考命题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因此,我们的命题要直面时代的重大突发事件,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语文命题专家说。比如,新高考Ⅰ卷作文题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其实,高考前社会上很多人都猜测到了疫情会进入试卷,这也给高考命题带来了考验:既关注今年社会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要防止社会上的押题。这就要求命题专家们找到更好的切入口。

  “作文命题向来就是紧扣时代重大命题,重大事件,今年显然避免不了疫情,但是今年高考试题的切入非常巧妙,很接地气,”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甚至这次高考也是一次成功的全国抗疫再学习再教育的过程。

  亮点二: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立德树人的考查还要落实在语文的学科素养上,”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从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可以看到,所有试题没有冷僻的内容,所有内容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这样的内容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考生们不会因为在某一个具体知识是认知差距而影响了对实际的语文能力的考查。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语文高考命题专家介绍,科学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贯追求。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是指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必须具备的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六项关键能力为突破点,探索学科能力考查的科学途径。

  比如,全国Ⅰ卷的文学类阅读,材料节选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越野滑雪》,小说长于对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细微的心理描写,试题由此出发,引导学生突破传统阅读惯性,与作品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高考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介绍,高考中通常会出现两类命题,一类是实质性命题,题目中就包含着要考查的知识要素,另一类是综合性命题,对这类题目的解答要结合题目外部的相关知识,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的命题使教育科学和考试科学的规律统一起来了。”谢维和说。

  陈志文介绍,他对比了近10年语文高考试题,发现在语文能力的考查上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从表面上看,考查的是语文,实际上更多是对考生基本的学习能力考查,也就是在考查他们‘看明白了没有?’‘如何表达?’,这背后需要有很好的逻辑。”

  亮点三: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陈志文提到了语文背后的逻辑的考查,很多专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是否能读懂、是否能讲清楚、是否能理解深入,最重要的就是思维能力。考试非常重视这一点的考查,考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生的思维能力。”王宁说。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语文命题专家介绍,考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比如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设置充分的思辨空间,由浅入深地考查了学生对这两项能力的综合运用。首先,学生需要对试题材料进行细读辨析,挖掘其中内含的逻辑关系:认识自我的困难,如何克服这一困难,以及认识自我的意义,这三个环节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其次,学生还要运用辩证思维从中提炼出三对重要的辩证关系:自我作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镜子与自画像、个体与社会。最后,写作任务将学生拉到生活实践中,一方面促使学生批判性地探究,“画好像”中“好”的标准何在、具体内涵是什么;另一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到,“画好”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上述三对关系。整个作文题的材料、情境和任务设置,就在“如何”的思考与“画好”的求索中,使学生体会到理论思辨与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

  “‘如何为自己画像’考查的不仅是语文的关键能力,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的关键能力,对个人认识是人生的难题,学生要进行自我建构,考查的是考生的思维建构能力。”张志勇说。

  亮点四:新旧高考平稳过度

  都说今年的高考特殊,除了疫情之外,“今年还是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落地年,因此,今年高考还有一个特殊使命,检验高考改革的成果。”张志勇说。

  据了解,今年考试中心首次命制的新高考Ⅰ卷、Ⅱ卷。相关高考命题专家介绍,这两个卷的命题既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参加新高考的实际,又对标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的结构模式,保证了新老高考的平稳对接,助力新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

  在试卷的结构上,布局更为均衡。将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阅读调整为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阅读)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既能涵盖中学教学的阅读类型范式,又能与现实生活中的阅读对象、阅读方式对接,增强了阅读对象的丰富性,便于设计更为灵活的问题情境。

  在试题设计上,增加主观题的设置,对语文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考查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现代文阅读I模块中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论证能力,文言文阅读模块中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文意理解,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中以问答题的方式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些以主观题形式呈现的新题型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

  “从试卷结构的稳定性,新高考省份的适应性,试题的难度,与学生生活的对接等几个角度看,语文这个科目应该是经受住了这次考验。”张志勇说。

  亮点五:难度没有增加提高考生的获得感

  因为经历了疫情和较长时间的居家学习,高考的难度成为家长和考生最为关心的话题。采访中,多个专家表示,今年的高考试题是“稳”字当头,试题的难度没有增加。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指出,试卷坚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便于学生发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从而能够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作答,并且坚持公平原则,把考查重点放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上,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平稳进行。

  不少专家专门与2019年的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这套试题从结构顺序、知识点到题型没有变化。新高考地区则完全对标了各地的试测题,保持了绝对的稳定。虽然说不好对难度进行绝对的评价,但我个人觉得应该是稍容易了一些,比如材料选择上很明显能看出是学生熟悉的,再比如作文的命题上,则很注意开放性,尽量让所有考生有的可写。”陈志文说。

  2020年高考7月7日开考。来自教育部的统计,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71万,比去年增加40万。今年的高考因史无前例地推迟一个月而“不同寻常”,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高考,也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入攻坚期的一次高考。未来四天,千万考生将在遍布全国的7000余个考点、40万个考场完成自己的人生大考。

  此前,教育部出台四项最严举措助力平安高考,以最严格的措施加强考试防疫,以最严厉的手段确保考试安全,以最严谨的态度优化考试服务,以最严密的程序保障招生公平。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高考,防疫措施的严格落实最为重要。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已提前14天对考生和考务人员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各考点均按要求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设置了隔离考场、隔离设施。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对省—市—县考试机构和考点负责人开展了培训。各地积极开展全体考生和考务人员全覆盖的防疫教育和培训,确保应知尽知。

  作为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健康高考,北京不仅降低了考场人员密度,还在每个考区设置1~3个备用考点校,用于提前安排考前身体状况异常、集中医学观察、居家观察或居住小区封闭管理阶段考生的考试。同时,每个考点校设置不少于3个备用考场,用于安排考试当天入场时健康检测异常或考试过程中身体状况异常的考生考试。

  “各考点将有序组织考生离场,做到错时错峰、保持间距、避免拥挤。考务人员按要求有序交接试卷、答卷、草稿纸等考试材料。每天考试结束后,各考点还将对考场做一次预防性消毒。对评卷点或评卷区域严格实行封闭管理,并实行评卷教师健康状况每日零报告制度。”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

  考试安全同样是高考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教育部要求各地严格进行全流程检查,在试卷命制、印刷、运送、保管等考试工作环节实施一岗多控、人技联防,实现试卷运转环节全程无死角视频监控、无缝链接,确保试题试卷安全。据悉,各地将进一步加强考点入场管理,积极采取多种检测手段,防止高科技作弊工具进入考场;采取多证核对、人机比对等措施严防替考。同时,严格遴选考务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考务规定,及时发现和处置考场舞弊行为。

  同时,严厉打击考试舞弊。从5月开始,各地有关部门陆续开展了“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清理整顿涉考培训机构和助考中介”等5个专项行动,依法打掉了一批“助考”犯罪团伙。相关整治行动将一直持续到高考结束。

  按照考试安排,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于7月7日至8日举行,部分省(区、市)由于考试科目设置不同,9日、10日也安排了部分考试科目。

  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国防体育分会在上海市朱家角中学成立。国防体育分会成立大会以上海为主会场、32地分会场视频连线方式举行。

  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国防体育分会历经三年筹备,共吸纳首批会员单位82家,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席单位落户上海市朱家角中学。国防体育分会将依托全国各地各校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全国性的中学生国防体育活动,有计划地推进竞赛、培训、教学、科研、宣传、普及和推广工作等。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秘书长、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主席薛彦青表示,国防体育分会的成立,是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执行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具体行动;国防体育分会的成立是为提升我国中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青少年的重要工作举措,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将特色体育活动融入国防教育,不仅创新了国防教育与体育有机结合的新模式,也是对国防教育改革新途径的探索。国防体育分会通过开展国防体育活动,将有助于增强当代青少年国防意识与爱国意识,普及军事技能,锻炼身体,激发青少年学生关注国防、热爱国防、参与国防、建设国防的热情,同时能够促进青少年锤炼坚强品质,提升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

根据公安部“净网2020”专项行动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部署,2020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对利用互联网和无线考试作弊器材实施的各类“涉考”犯罪活动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持续对“涉考”违法犯罪活动开展侦查打击,破获刑事案件3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名。

  今年高考前夕,各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连续侦破多起组织考试作弊案,涉案犯罪团伙利用互联网招揽作弊考生,收取高额费用,为考生非法提供考试作弊服务,牟取高额经济利益。近期,辽宁公安机关对“涉考”犯罪团伙开展侦查打击,侦破一起涉高考组织作弊案,依法抓获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0余名,扣缴了一批无线考试作弊器材。安徽、河南公安机关在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和艺术类联考期间主动出击,破获多起通过互联网组织实施的考试作弊案件,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天津、江苏、广东等地公安机关持续对无线考试作弊器材生产厂商开展侦查打击,摧毁多个器材生产窝点,扣缴窃听、窃照专用器材1000余套。此外,针对网上出现涉高考虚假谣言信息,错误引导考生备考复习等情况,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查处了一批散布高考谣言的网络自媒体账号,对严重扰乱考试秩序的谣言发布者依法予以严惩。

  公安机关提醒,在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考生作弊、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兜售无线考试作弊器材等行为,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经营罪和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等罪名,严重危害国家教育考试安全,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和诚信体系,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助考”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2020年高考安全。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按照《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部署,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印发《中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工作方案》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加快构建一体贯穿、循序渐进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用好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形成的教育资源,不断创新途径和载体,强化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作用,在中小学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工作方案》明确了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头脑。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有机融入爱国主义故事、战“疫”故事、先进典型事迹以及形势与政策要闻等鲜活素材,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挖掘各学科育人资源,统筹地方和校本课程,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二是不断丰富德育活动的形式内容,激发爱国主义真挚情感。要丰富德育活动内涵,组织开展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发挥仪式教育作用,注重节庆纪念日教育,发挥团队组织教育功能,激发情感共鸣,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增进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三是积极运用校园文化的浸润功能,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浓厚氛围。要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加强网络德育工作,生动活泼地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四是注重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促进中小学生爱国行为养成。要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开齐开足劳动教育必修课,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推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五是始终坚持协同共育,形成爱国主义教育良好社会环境。要强化典型引导作用、家校协同作用、部门联动作用,深入挖掘和宣传国家功勋模范人物、先进典型的突出事迹,推动各类先进人物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工作方案》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度建设、队伍培训和考核评价,把爱国主义教育摆上重要日程,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责任制,组织开展好纲要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具体化,把爱国主义教育成效作为开展相关评估评价、评审评比的政治标准和重要指标,推动任务落地落实。

2020年高考作文出炉,哪个省作文最好写?

全国卷

适用地区: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河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


适用地区: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6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上海卷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浙江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近几年,普职融通似乎成为了热点。2017年10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就明确提出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实行的普职融通还只是看起来很美。

山东省青岛市是较早试点普职融通的。2016年 1月5日,青岛市就发布了《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开展好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试点工作。接着,普职融合、学籍互转出现在好多地方出台的相关规定中。然而,新学期开学了,一些职业学校就遇到了要转学进来的普高生。主任们乃至校长们总要找些理由来挡驾——学习不一定跟得上,因为职业学校专业课第一学期就要开设2门,想转进来的普高生原先没有学肯定就不会;是不是在普高表现差而被迫转学的?转进来了万一再犯错误怎么办?……结果没有几个转成的。而职高生想要转到普高更不可能,甚至可以说是天方夜谭——近99%的职高生本来就是普高录取时被淘汰下来的,那点分数怎么可能跟得上普高学生的学习呢?!转进来的职校生在月考、周考和期中考、期末考能够让任课教师、让校长脸上有光吗?!

试点综合高中班就是走普职融通之路。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明确“不再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综合高中班试点工作”,而该省前年发布的《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94所中等职业学校为试点单位,都有对接的普通高中。今年取消综合高中,说明试点不成功。“普职融通”遭遇冷落的情况也发生在广东佛山南海区。该区前年首试“普职融通”方案:已完成一年级学业的南海公办中职学校学生可转读普通高中二年级,而普通高中学生读完高一后,也可转读中职二年级。试点的两所学校计划各招收50名学生,但实施下来职校转出25人,普通高中转出3人,都未达到预期人数。

目前普职融通、学籍互转确实存在着一些障碍。机制上的障碍好像打破了,因为既有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更有国务院的、教育部的文件规定。但是,具体到各地学校,融合、互转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像上面提到的转学问题。现实中还有评价问题。我们目前对教师对学生对学校的评价,还是看考试分数,虽然说了很多年要改革评价机制。普高的学生,即使学习基础比职业学校学生好,学习习惯可能也比职校生好,但是,毕竟有的内容没有学,参加相关考试、测试,成绩肯定不会理想。因此,接收一个来自普高学生,对职业学校来说,还是有点风险的。那么,让普通高中接收一个来自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更不可能。

要真正让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接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共同探索全素养人才培养,让普职融合、学籍互转彻底改变止步于只是看起来很美的局面,必须深化改革,特别是招生改革、评价改革、用人制度改革,破除实施中的各种障碍,彻底改变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让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时招生录取,让职业类毕业生和学术类毕业生有一样的上升通道、有一样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要做到以上这些以及普职课程共享、师资共享、设施设备共享,估计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近日正式向社会发布一批9个新职业。




9个新职业分别为:
1. 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
2. 城市管理网格员
3. 互联网营销师
4. 信息安全测试员
5. 区块链应用操作员
6. 在线学习服务师
7. 社群健康助理员
8.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
9. 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



这是我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颁布以来发布的第三批新职业。此次还发布了“直播销售员”“互联网信息审核员”等5个工种,同时,将“公共卫生辅助服务员”职业下的“防疫员”“消毒员”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等3个工种上升为职业。


梳理发现,2019年以来,国家已经公布了三批共38个新职业。第二批16个新职业:集中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16个新职业分别为:
1.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
2. 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
3. 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
4. 连锁经营管理师
5. 供应链管理师
6. 网约配送员
7. 人工智能训练师
8. 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
9. 全媒体运营师
10. 健康照护师
11. 呼吸治疗师
12. 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
13.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
14. 无人机装调检修工
15. 铁路综合维修工
16. 装配式建筑施工员


首批13个新职业: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


13个新职业分别为:
1. 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
2. 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
3. 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
4. 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
5. 数字化管理师
6.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
7. 电子竞技运营师
8. 电子竞技员
9. 无人机驾驶员
10. 农业经理人
11. 物联网安装调试员
12.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
13.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人社部网站

2020年高考十大热搜专业

据央视新闻消息,大数据显示,2020年十大热搜专业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学前教育、临床医学

来源:人民日报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将于7月7日至8日举行,部分省(区、市)由于考试科目设置不同,9日、10日也安排了部分考试科目。教育部特别提醒广大考生,一要了解并熟知《考生须知》,严格遵守考试规定,提前准备并携带好有关证件以及必备的考试用具。二要提前了解考场防疫措施、个人防护注意事项等,准备好合规的防疫物品,并注意赴考途中的个人防护。三要诚信参加考试,不要携带手机等各类无线通讯工具及其他违禁物品进入考场。四要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仔细核实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考虑体温检测等因素,预留足够赴考时间。


7月2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20年8月河北省自学考试理论课考试安排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须知》,自考理论课考试时间为8月1至2日,考试课程详见《考试通知单》。

据悉,考生可在7月13日后登陆河北省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信息系统(http://zk.hebeea.edu.cn)打印《考试通知单》。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所有考生通过微信搜索“冀时办”下载“河北健康码”,从7月18日开始连续“打卡”14天。考生每次进入考点时,均需进行体温检测,拒不接受体温检测的,禁止进入考点,同时需出示“河北健康码”,提交打印并经本人签字的14天连续“打卡”记录。体温超过37.3℃的考生须接受体温复检,仍超过37.3℃的按当地防疫要求按程序处理。

如考生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患者、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以及已治愈未超过14天和不能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考生,均须经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等逐一评估,综合研判其是否能够参加考试。考前14天内有境外或非低风险地区活动轨迹的考生,按当地有关疫情防控规定,参照前述规定进行处理。

此外,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要密切关注当地疫情形势及相关防疫要求,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要对自身健康状况负责,对于刻意隐瞒病情或者不如实报告发热史、旅行史和接触史的考生,以及在考试期间疫情防控工作中拒不配合的考生,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做好赴考期间及考试过程的个人卫生防护,提倡乘坐私家车、骑行或步行赴考,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