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综合资讯
展开全部

2023年3月6日9时至3月9日17时,参加高职单招的考生(含免试考生)登录河北省高职单招服务平台进行报考和选择考试类,并向对应的牵头院校缴纳考试费。

普通高中生可报考统考计划中的任一考试类,但不得报考对口计划。其中,选择考试八类的考生,还须选择细分类。

中职生可报考统考计划,也可报考对口计划,二者选择其一。如报考统考计划,可任选考试类报考,须与该类考生一起参加考试、录取;如报考对口计划,只能报考本人高考报名时所选专业类相对应的考试类。

考试类选定后,不得更改。报考结束后不再安排补报。


相关链接: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须知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职单招考试各大类考试时间、科目及实施方案汇总(内含2022年各类分数线)


具体报考流程如下:

(1)考生打开河北省高职单招服务平台,先进行系统登录,需输入姓名、考生号、密码(首次登录密码为考生身份证号码)和验证码。(2)考生首次登录系统后,需先修改登录密码。为保证信息安全,考生应尽量避免使用简单密码(例如:由纯数字、纯英文组成的密码)。密码修改完毕后,考生需使用新密码重新登录系统,登录后,在个人中心选择“报考缴费”进行考试类的选择。请考生高度重视登录密码的保管,此密码将作为后期登录系统进行成绩查询、准考证下载、志愿填报等使用,不要将密码告诉他人,以防被他人篡改志愿等信息。(3)考生选择考试类后进入缴纳页面,确定支付方式后,将无法修改考试类等报考信息,支付方式未确定前可返回修改。(4)考生选择微信或支付宝,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支付完成后,点击“退出”按钮安全退出系统。详细流程图如下:

图片 1


特别提醒:①支付方式确定后,考试类等报考信息将不得更改,如未确定支付方式,可返回修改考试类等报考信息。报考缴费过程中出现问题,可根据页面提示操作或向牵头院校咨询。②报考结束后不再安排补报。不得跨考试类(含考试八类各细分类)报考、参加考试、填报志愿和录取。

 

以2022年没有学考成绩报考第八大类的学生为例,以下为高职单招报名流程,仅供参考!

 

1.登录河北省高职单招服务平台

http://hebgzdz.sjziei.com


图片 2


2.考生的默认密码为18位完整身份证号码,登录后【系统强制修改密码】,请记住您修改后的新密码;

图片 3


3.【密码修改成功】后回到【首页】使用新密码登录;

图片 4


4.选择下方【报考缴费】

 图片 5


5.阅读【重要提示】点击【确定】

 图片 6


6.选择【考试类别】后点击【确认保存】,以第八类为例;

 图片 7

 

7.阅读牵头院校【重要提示】点击【我已阅知】


8.选择所要报考的考试类【艺术-美术设计类】

语文、数学、专业基础(历史)根据是否有学考进行如实选择。

职业适应性测试:有对应艺术统考成绩的考生,可选择使用艺术统考成绩折算;无对应艺术统考成绩的考生,须选择不使用艺术统考成绩折算!

认真填写、检查所输入信息,邮寄信息填写错误将影响录取通知书邮寄。

以下以报考艺术-美术设计类为例,无学考成绩,未参加艺术统考,故选择【否】

 

3月1日-3日进行的河北省高中学考成绩尚未公布,已正常参加此次学考语文、数学、专业基础对应科目考试的考生,应具有相应科目学考成绩,按规定,其高职单招语文、数学、专业基础科目应选择使用相应科目学考成绩进行折算。后续系统还将与学考管理部门提供的学考成绩库进行比对。

 

学考成绩查询网站:

https://www.hebeixk.com/#/scoreIndex

(请复制到浏览器查询)

 图片 8


9.核对所填信息后选择支付方式,支付方式一旦确认将无法修改任何信息!

 图片 9

 

10.确认后进行缴费。

 图片 10

11.仔细阅读所选考试类的时间提示

 图片 11


12.认真核对信息后,完成本次高职单招报名。

考试时间

图片 12

点此查看2023年各校单招招生简章

 

牵头院校联系方式

图片 13

 

河北省高职单招服务平台常见问题

 

1、哪类考生可以报考2023河北省高职单招?

已参加河北省2023年高考报名的考生(已经取得高考考生号),可用参加高职单招报名。未取得高考考生号的考生无法登录系统!

 

2、默认登录密码是什么?

考生的默认密码为18位完整身份证号码。

 

3、考生如何重置登录密码?

访问河北省高职单招平台首页,点击忘记密码(登入 http://hebgzdz.sjziei.com/hebdz/yxksxx/czmm ),使用微信扫描页面中的二维码,按指引完成密码重置。

注: 请勿前往"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进行密码重置!

 

4、考生如何正确进行2023高职单招报考缴费?

推荐考生使用电脑端浏览器进行高职单招报名,在最后缴费页面通过手机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完成缴费。

注: 支付前应确保微信或支付宝账户内余额充足,确定支付方式后无法变更!

 

想要了解更多单招资讯或是单招其他相关内容

请添加薄老师微信:

联系电话:18532659572(同微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行业组织人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和致首届全国技能大赛贺信精神,我部定于2023年9月在天津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致首届全国技能大赛贺信精神,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劳动者全面发展,坚持智慧集约、公平公正、绿色安全、开放共享理念,引领带动广大劳动者技能水平提升,培养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大赛主题


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


三、工作目标


举办一届智慧、绿色、安全、特色的技能盛会,全面提升新时代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影响力,展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交流推广技能人才培育经验做法。推动各地、各行业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不断提升技能竞赛工作水平。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激励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崇尚技能、学习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四、竞赛安排


(一)大赛时间。2023年9月16—18日比赛,16日上午开幕,19日晚闭幕。


(二)比赛地点。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等。


(三)竞赛项目。分世赛选拔项目和国赛精选项目,共109个竞赛项目(附件1)。其中,世赛选拔项目63个,作为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国赛精选项目46个。


(四)参赛方式。分全国总决赛和省级(行业)及以下选拔赛。全国总决赛以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单位组团参赛,相关行业部门(名单见附件2)组团参加部分世赛选拔项目比赛。


(五)报名条件。凡16周岁以上(2007年1月1日以前出生)、法定退休年龄以内的中国大陆公民均可按属地原则(在当地学习或工作满1年以上)报名参赛。各参赛代表团每个竞赛项目限报1名(团队项目为1队)选手,国赛精选项目的新职业赛项中单人项目最多可报2名选手。世赛选拔项目选手应为2002年1月1日以后出生(信息网络布线、制造团队挑战赛、机电一体化、飞机维修、网络安全、水处理技术、云计算、光电技术、工业4.0、工业设计技术、机器人系统集成、增材制造、数字建造等13个竞赛项目选手应为1999年1月1日以后出生)。国赛精选项目选手应为相应职业从业人员。


五、组织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作为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主办单位,牵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统筹决策和部署推动赛事各项重点工作。组委会设秘书处、技术工作组、活动指导组、新闻宣传组、会议组、外事组、市场推广组和监督仲裁委员会。天津市人民政府作为承办单位,牵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执委会(以下简称执委会),负责具体落实赛事组织协调、技术实施、开闭幕式活动、技能展示、“中华绝技”展演、技能强国论坛、交通食宿服务、健康安全服务保障等工作,设综合协调部、赛务工作部、技术保障部等16个工作部。


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和相关行业部门可相应成立参赛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本行业选手选拔和参赛工作。


六、技术工作


组委会负责赛事技术统筹管理工作。专业技术类竞赛项目(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虚拟现实工程技术等5个竞赛项目)参照国家职业标准中级以上,技能类竞赛项目参照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国家职业标准(三级/高级工及以上)或行业企业评价规范相应等级,组织制定技术规则和技术文件。遴选确定各竞赛项目裁判长,由其组织制定技术文件、命制比赛试题、确定评判标准、负责比赛评判工作等。裁判员原则上由各参赛代表团推荐,确有需要的项目由组委会在具有相应执裁经验的人员中择优选择。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执委会选派熟悉比赛场地、设施设备技术要求的专业人员担任场地经理,负责各竞赛项目比赛设施设备和工具材料等技术保障工作。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承办地可选派人员协助各项目开展工作并观摩学习大赛组织筹办工作。


七、奖励政策


(一)金牌、银牌、铜牌和优胜奖。对各竞赛项目获得前3名的选手,相应颁发金、银、铜牌,选手排名不并列。对前3名以外但排名在参赛人数1/2以上的选手颁发优胜奖,其他参赛选手颁发参赛证书。各地、行业部门参赛代表团获得奖牌情况不进行排名,组委会按行政区域顺序公布成绩,以金牌4分、银牌3分、铜牌2分、优胜奖1分计各参赛代表团成绩。


(二)全国技术能手和职业技能(专业技术)等级。对各竞赛项目获得前5名的选手(团队双人赛项前3名、三人赛项前2名),经核准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技能类各竞赛项目优胜奖及以上获奖选手可直接晋升技师(二级)职业技能等级,已具有技师(二级)职业技能等级的可晋升高级技师(一级)。专业技术类5个竞赛项目获得金、银、铜牌的选手,颁发高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获得优胜奖的选手,颁发中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职业技能(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规定颁发。


(三)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世赛选拔项目中,单人项目前5名、团队项目前3名选手入围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各项目首次阶段性考核(网络安全、酒店接待项目全国选拔赛)排名前3名(团队项目为前2名)且未参加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的适龄选手可直接入围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如选择参加世赛选拔项目比赛(占各参赛代表团报名名额),则以比赛成绩作为入围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依据。集训项目以世界技能组织最终确定的为准。


(四)其他奖励。为各参赛代表团1名优秀选手颁发“参赛代表团最佳选手奖”,西部13个省份参赛代表团各推荐1名优秀选手作为“西部技能之星”;为各项目裁判长、裁判长助理和裁判员颁发执裁证书;为组织大赛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颁发“突出贡献奖”;为积极组织参赛、开展赛前选拔集训、赛中未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参赛代表团颁发“优秀组织奖”。鼓励各地结合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表彰工作实际,将符合条件的省级、市级比赛选手赛前培训纳入职业培训补贴领取范围,制定本地区奖励政策,对获奖选手和专家团队等给予奖励。鼓励各有关行业部门结合实际,对有关人员和单位给予奖励。


八、工作要求


(一)各地区和有关行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平公正公开组织本地区、本行业选拔赛,组织参赛相关人员参加赛前培训和技术讨论,并做好赛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比赛期间,要严格管理本参赛代表团参赛选手及相关人员,遵守比赛各项规定,确保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顺利进行。


(二)各参赛代表团统一组织本地区、本行业报名工作,明确1名竞赛工作负责同志作为联络员,并于3月1日前电告组委会秘书处。全国总决赛参赛报名工作将于6月30日截止。


(三)竞赛期间,将同期组织技能展示交流、“中华绝技”展演、技能强国论坛等活动,请做好推荐展示展演项目和经验交流等准备工作。全国总决赛选手报名要求、推荐展示展演项目、各类人员注册等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四)做好大赛宣传工作。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对技能人才工作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把培育新时代技能文化贯穿大赛筹办全过程,突出大赛主题,把握关键节点,采取融媒体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持续宣传备赛、参赛情况和先进典型,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加强统筹谋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参赛代表团宣传报道方案,突出重点、展示亮点。各参赛代表团明确1名宣传工作负责同志作为宣传工作联络员,负责本代表团宣传工作,组织协调3—5家本地区、本行业媒体参与赛事报道,做好随队媒体注册、管理和服务保障等工作。


(五)比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参赛选手、展示展演交流及随队媒体等相关人员交通费、食宿费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由各参赛代表团自行承担。在津食宿和市内交通由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执委会统一安排。


(六)企业或社会组织自愿赞助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应严格执行相关财务规定和制度。组委会授权执委会组织实施并统一管理社会赞助工作。


九、联系方式


(一)组委会秘书处


联系人:王宇坤、张  雷、翟  涛


电  话:(010)84207445、84208446、84207446


传  真:(010)84207445


邮  箱:wsc_msc@163.com


(二)组委会技术工作组


联系人:杜智成、曾燕琳、蔡  兵


电  话:(010)84661077、84661073、84661071


传  真:(010)84661070


邮  箱:worldskills_cn@163.com


(三)组委会活动指导组


联系人:李  敏(负责开闭幕式)  


郭晓军(负责中华绝技展演)  


谭  垚(负责技能展示交流)


电  话:(010)84201669、84202667、84202665


(四)组委会新闻宣传组


联系人:牛  琳、吴渊渊


电  话:(010)84202569、84202345


传  真:(010)84201568


(五)组委会市场推广组


联系人:李璐一、朱  丹


电  话:(010)84208155


传  真:(010)84207445


(六)执委会综合协调部


联系人:金轶皓、张恒荣


电  话:(022)88711821


传  真:(022)88711866


(七)执委会赛务工作部


联系人:王媛、王伟伟、祝露


电  话:(022)88711835


传  真:(022)88711835


邮  箱:saiwubu2023@163.com


(八)执委会展示交流工作部


联系人:李政霖、夏梦、宋昌、王娟


电  话:(022)88711813


传  真:(022)88711813


邮  箱:qgjndsgzzb@tj.gov.cn


附件:

1.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竞赛项目


2.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参赛行业部门名单及项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23年2月25日


附件1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竞赛项目

(共109项) 


一、世赛选拔项目(共63项)


(一)运输与物流(7项)
飞机维修、车身修理、汽车技术、汽车喷漆、重型车辆维修、货运代理、轨道车辆技术


(二)结构与建筑技术(13项)
砌筑、家具制作、木工、混凝土建筑、电气装置、精细木工、园艺、油漆与装饰、抹灰与隔墙系统、管道与制暖、制冷与空调、瓷砖贴面、数字建造


(三)制造与工程技术(21项)
数控铣、数控车、建筑金属构造、电子技术、工业控制、工业机械、制造团队挑战赛、CAD 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移动机器人、塑料模具工程、原型制作、焊接、水处理技术、化学实验室技术、增材制造、工业设计技术、工业4.0、光电技术、可再生能源、机器人系统集成


(四)信息与通信技术(8项)
信息网络布线、网络系统管理、商务软件解决方案、印刷媒体技术、网站技术、云计算、网络安全、移动应用开发


(五)创意艺术与时尚(6项)
时装技术、花艺、平面设计技术、珠宝加工、商品展示技术、3D数字游戏艺术


(六)社会及个人服务(8项)
烘焙、美容、糖艺/西点制作、烹饪(西餐)、美发、健康和社会照护、餐厅服务、酒店接待


二、国赛精选项目(共46项)


(一)传统赛项(26项)
数控车、数控铣、电工、装配钳工、焊接、电子技术、CAD机械设计、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木工、砌筑、室内装饰设计、网络系统管理、信息网络布线、珠宝加工、时装技术、餐厅服务、烹饪(中餐)、烘焙、茶艺、社会体育指导(健身)、起重设备应用技术、石油钻井技术、电力系统运营与维护、计算机软件测试、机器人焊接技术


(二)新职业赛项(20项)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互联网营销、连锁经营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工智能训练、健康照护、物联网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无人机装调检修、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全媒体运营、区块链应用操作、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家政服务(整理收纳)


附件2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参赛行业部门名单及项目 


一、交通运输部
飞机维修、车身修理、汽车技术、汽车喷漆、货运代理、轨道车辆技术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砌筑、花艺、瓷砖贴面、水处理技术、抹灰与隔墙系统、管道与制暖、焊接、建筑金属构造


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数控车、数控铣、制冷与空调、机电一体化、移动机器人、原型制作、工业4.0、机器人系统集成


四、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木工、精细木工、家具制作、烘焙、糖艺/西点制作


来源:人社部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pBw1e7Qs4UPb0PtroWPjbg

2023年我省高职单招报考时间为3月6日9时至3月9日17时。拟参加高职单招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河北省高职单招服务平台”(网址:http://hebgzdz.sjziei.com),进行网上报考,选择考试类并向对应的牵头院校缴纳考试费。具体报考要求和程序详见《2023年河北省高职单招报考须知》或向各考试类牵头院校咨询。

 

高职单招报考缴费、命题、组考、评卷、录取等工作由各考试类牵头院校负责,相关工作安排详见各类考试实施方案,考生可点击下方链接查询或直接向牵头院校咨询。

 

高职单招考试一类考试实施方案

高职单招考试二类考试实施方案

高职单招考试三类考试实施方案

高职单招考试四类考试实施方案

高职单招考试五类考试实施方案

高职单招考试六类考试实施方案

高职单招考试七类考试实施方案

高职单招考试八类考试实施方案

高职单招考试九类考试实施方案

高职单招考试十类考试实施方案


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202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以下简称职业大典),这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领域基础工具的一次重要更新。自2015年第一次重修职业大典以来,技术世界正在发生重要的变革,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深化,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创新和发展,导致社会分工出现重要变化。


一、技术变革导致了职业体系的结构性调整

在职业大典重修的信息征集和专业认证过程中,我们发现,技术变革推动产业结构出现重要变化,高质量生产与服务的发展引发社会分工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和调整,导致职业体系出现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和农村领域产生新的专业化需求

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取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第一产业门类中农业的现代化程度激增,在农业生产和经营、农村生活变革中产生了很多新的专业化活动,出现了如农业经理人、乡村建设工匠、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新职业。


(二)生产制造领域的技能融合趋势加强

第二产业中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供给的发展态势明显,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迅速,技术的融合性创新推动生产技能快速通用化,导致制造业的职业数量出现震荡。一方面,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中专业化分工的方向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细化现象,其中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小类中,由2015年版大典的205个增加到2022年版大典的216个;另一方面,第六大类生产操作人员中,传统技术应用的生产岗位正在减少,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催生出一批新的职业工种,技术替代又增强了生产现场工艺管理和生产线设备维护的职业需求。本次修典中第六大类职业数量为670个,技能新生、技能融合和技能更新“三流合一”导致了本次修典中制造业职业数量的相对增加,但从总的趋势上看,在生产制造中,技能融合的加快,可能仍将导致在下一发展阶段中传统职业数量的快速减少。实际上,这一趋势在2015年版大典中已经反映出来。相对于1999年版大典,2015年版大典中第六大类的职业数量从1119个下降到650个,减少了近一半。


(三)社会服务业的职业分化趋势明显

第三产业门类中,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快速增长,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明显;生活性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消费性服务和“一老一小”照护服务的平台化和专业化发展趋势更为显著,精准化和精细化的高品质服务供给已经成为潮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快速增长。这些变化导致了服务业职业结构的快速重组和新生,第四大类的职业数量明显增加。在2015年版大典中,第四大类职业数量从1999年版的147个增加到278个,2022年版大典中更是发展到357个。同时,在社会治理领域,变化较为明显的是,随着基层治理得到加强,在村和社区的管理与服务领域产生了一些新的职业。本次修典中第三大类调整了“社区和村务工作人员”小类,修订或新增的职业包括村和社区工作、城市管理、劳动保障、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医疗保障等事务的办事人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治理专业化发展趋势。


二、数字职业、绿色职业和民生类职业成热点

修订大典的过程,是从社会分工的视角全方位地展示出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具体来看,本次修典过程中,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重要职业变化。这些变化将会教育培训、人才评价和就业服务等工作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一)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了数字职业的大量产生和数字技能的普及

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职业的新生和数字技能的普及,反映出我国经济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状况。本次修典中,我们发现在社会治理、专业技术、社会服务、农业水利、生产制造等领域中的职业变化中都可以看到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并由此产生了较大规模的数字职业。数字产业化直接催生了数字职业的新生,这既包括数字运算和数字表达类职业,如5G应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也包括数字传输类职业,如数据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还包括数字内容生产类职业,如商务数据分析、数字资产管理、互联网营销、数字出版编辑等。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如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更进一步强化了数字技能对传统职业的更新,在既有职业的修订中,主要是在各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中增加了数字化技术应用工作的描述。


在本次修典中,为引导社会对数字职业的应用,还首次进行了数字职业标识。经专家论证,共标识出97个数字职业。数字职业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第二、四两大类,三、五、六大类也有所体现,但趋势尚不明显。随着数字技术更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技术应用引发的技能替代和技能更新,将可能导致生产制造(六大类)、农业生产(五大类)和社会治理(三大类)领域中的操作人员出现较大规模的职业变化,包括新职业的产生和原有职业的数字化改造。


(二)是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导致了绿色职业的增加和绿色技能的发展

2015年版大典首次标识绿色职业,引起社会对绿色职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引发我国绿色职业的增长,本次修典中新增绿色职业15个,主要包括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技术人员、节水工程技术人员、碳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二大类的职业,以及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碳排放管理员、碳汇计量评估师、综合能源服务员等四大类职业,还包括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煤提质工、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等五、六大类的职业。自2015年以来,职业大典共标注绿色职业134个。更为重要的是,本次修订中,既有职业在主要工作任务的描述上开始重视绿色技能在工作中的应用,不少职业都增加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工作内容,并从具体工作内容上得以确认。


(三)是民生促进事业的发展正在更广泛领域中重塑社会分工的格局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本次修典中我们发现,大量新涌现的新职业都与民生相关。


第一,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力资源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第三方服务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丰富。本次修典细化和丰富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职业分类,与人力资源服务专业人员相对应,在四大类设立了“人力资源服务师”职业,并将招聘师和劳务派遣员作为工种列入该职业,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人力资源服务师、职业培训师、职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等职业序列,基本上反映了当前人力资源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现状。


第二,大健康领域专业服务的融合化和服务方式的精细化。在共建共享和全民健康的总方针指导下,行业性融合正在创造出健康领域的新业态,如体卫融合产生了运动健康指导的服务形态,其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明显;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健康服务出现精细化分工;除了传统的医、护、药、技等专业性卫生服务之外,康复、养护、休闲、健身、娱乐、食品、环境等专业化都开始进入大健康产业。为此,本次修典中在原有的分类的基础上修订产生了“健康、体育和休闲服务人员”中类,调整了“公共卫生辅助服务人员”“体育健身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康养、休闲服务人员”小类。


第三,教育服务社会化。本次修订中在“教育服务人员”中列出了在线学习服务师、国防教育辅导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研学旅行指导师等职业序列,回应了近期教育改革中在线教育、家庭教育、实践教育等新的教育服务业态的新发展。随着对科技素养教育的重视,已经有该领域的新职业雏形,鉴于当前业态的成熟度不高,尚未进入职业序列,但随着该领域的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下一步可能会产生新的职业形态。


第四,消费服务平台化和社区服务专业化。本次修订中,我们新增了“电子商务服务人员”“社区生活服务人员”“社区和村务工作人员”等小类。“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丰富数字生活体验,发展数字家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等服务。这预示着在消费服务和社会服务与治理等领域的职业活动将产生新的变化。


三、人力资源供给需要关注职业的变化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人才和大师都是以职业的方式存在的。我们应该注意到,上述的职业分类变化对人力资源的供给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新职业的产生代表着产业对人力资源的新需求,受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应用以及教育和培训供给能力的影响,这些新职业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社会紧缺职业;另一方面,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实施数字中国和绿色发展战略,数字技能和绿色技能正在成为新时代人力资源的关键技能,将更加深刻地影响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供给,教育和培训的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方式变革等都将面临直接挑战。


(一)在专业建设上,职业院校应当关注职业分类中结构性调整

比如,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各院校的通用性专业,但大多以电商运营人才的培养为主。本次修典过程中,经与行业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员的充分沟通,将电子商务服务人员从原有的职业层次提升到小类层次,主要是反映电子商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变化。一方面是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的发展,造成了平台开发与运营人才的专业化;另一方面是电商运营方式的多样化,如微店运营、互联网营销、跨境电商等都在向专业化方面发展;同时,围绕电商平台运营和电商运营,数据服务等也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未来电子商务领域的社会分工至少在这三个方向上都会产生职业的调整和新生。面对这种变化的趋势,各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将面临重构的挑战。又如,在健康服务领域,护理专业也在面临同样的重构需求。医疗护理、养老护理、母婴护理、失能护理、生活护理等在技能融合的基础上,出现了专业化的精细分工,护理专业正在向专业群的方向快速演变。而在生产制造领域,由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技能替代将造成一线工作在作业范围上的产线化,甚至出现行业性的技能融合,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应用推动生产方式的平台性整合趋势明显,专业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将面临生态性变革,应引起各院校的深入关注。


(二)在课程开发上,职业大典的中类和小类信息为职业院校的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提供了职业适应性的搜寻工具

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了职业院校在课程建设上的工学一体化,企业需求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直接有效地反映到课程开发中。职业大典中,各职业描述的职业定义、主要工作内容和所包含工种信息为课程开发提供重要的工作和岗位信息,这些信息是专业的、可信的,可以较好地帮助教师理解各专业所包含的职业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根据这些来自行业的可靠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分析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特别是理解专业所包含的职业间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在学习方式上探索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能力建构。


(三)在人才评价上,职业大典是目前作为职业资格评价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的主要立项依据。为制订职业技能标准提供了重要基础信息

各职业的描述基于工作任务的分析,确保了职业技能等级与工作过程的相关性。这些重要的信息为建构各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要求和行动能力发展提供了工作分析的基础。


(四)在就业服务上,职业大典为就业信息统计建立了统一的职业指标

就业市场的职业供求信息是帮助劳动者求职的重要的基础信息,也是职业培训机构确定市场紧缺项目的重要依据,基于职业大典的职业信息,建立职业供求统计分析平台,可以使来自各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具有可比较性,这为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提供了基础。同时,职业大典的职业信息也为开展职业指导提供了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指引。职业指导人员可以借助职业大典的职业信息,理解各职业的横向和纵向发展的关联职业,帮助劳动者分析其职业发展的路径,并通过数字职业、绿色职业标识等工具,帮助劳动者理解技术应用对其能力要求的变化。


总之,职业分类是探索工作世界变化的窗口,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我国应当建立和完善职业观察制度,定期发布新增职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对社会分工的影响程度,适时组织力量对职业大典进行定期修订和动态完善。


(作者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2.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10.[3]中国职业发展指南?新职业卷Ⅰ[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2.10.


来源:中国培训杂志

我省2023年上半年考生申请免考工作即将开始,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已注册考生直接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自考信息系统”,http://zk.hebeea.edu.cn)点击“申请免考入口”申请。

未注册考生登录“自考信息系统”后,须先进入“考生注册入口”完成注册,再申请免考。

一、申请免考流程及要求

(一)网上注册、申请免考

时间:3月1日-6日(8:00-22:00);

要求:考生本人办理。

(二)现场确认、提交材料

时间:3月1日-6日(9:00-11:30,14:00-17:00)和7日(9:00--11:30);

要求:考生现场认真核对“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免考信息确认单”上的内容后签字,并按规定提交材料。

(三)网上支付

时间:3月1日-7日(8:00-22:00);

要求:考生网上支付成功后不予退费、免考信息不予更改,未支付成功的视为放弃本次免考申请。

(四)免考结果发布

时间:4月7日17:00;

查询方式:考生登录“自考信息系统”,点击“免考审核结果”栏目查询。

(五)免考成绩发布

时间:5月10日17:00;

查询方式:考生登录“自考信息系统”,点击“成绩查询”栏目中“合格成绩”查询。

二、注意事项

(一)考生使用“等级证书”或“其他证书”申请免考时,证书在线未通过核查的,需要提交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两份(一份放入免考材料中,一份与原件一起存放)。

(二)考生提交的《学籍表》复印件应符合我省免考规定中的相关要求,未按要求提交的本次不予免考。

凡弄虚作假、提交虚假材料者,一经查实,将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3号令)》处理。

来源:河北省考试教师院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深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坚决维护高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强化“质量党建、精准思政、积极维稳、数字赋能、系统推进”,以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牵引,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征程上迈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实一步。


1.持续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在中央党校举办第2—4期全国公办本科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提高政治能力专题培训班,筹备召开第28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指导高校围绕团结奋斗、挺膺担当等主题,组织师生巡讲团广泛开展宣讲巡讲,“七一”前后集中推出一批示范微党课,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化党政领导干部上讲台工作。推动国企领导班子成员、两院院士、先进模范、大国工匠等进校园作报告。


2.牵头组织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成立工作专班,研究制定重点项目遴选办法及建设标准。印发任务分工方案,加强部内部际协同联动。推动各地各高校建立工作台账,细化各阶段重点任务,确定可操作可执行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省级层面加强机制建设、条件保障、指导考核,配套开展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建设;校级层面加强组织领导、力量保障、评价牵引,从完善育人理念、发现问题短板、设计项目载体、优化落实机制等方面健全工作闭环,不断提升育人实效。


3.精心组织开学系列教育引导活动。以提振信心、凝聚人心为目标引领,以上好“开学第一课”为重点,在春季学期全覆盖、立体化精准开展系列教育引导活动。入校前,引导学生做到健康状况早知道、防疫措施早知道、开学安排早知道。入校后两周,组织上好校领导“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次主题班会”。入校后一段时间,推动高校做到学生实践起来、校园文化活跃起来、师生互动密切起来、心理健康教育贴近起来、就业指导走实起来。


4.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开展高校新生心理测评。构建心理重症危机干预体系,促进校医协同。依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力量,在开学季、毕业季等关键节点录制一批心理微课、上线一批暖心贴士、提供一批典型案例。培育建设一批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高校提升教师配备标准。召开工作推进会,督促指导各地各高校深入落实相关政策要求。


5.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能增效。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着力打造书香校园。指导高校持续开展廉洁教育、“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系列活动。培育支持一批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开展全国巡展巡演。培育建设一批红色文化弘扬基地,重点遴选一批高校校史馆、纪念馆、博物馆和革命文物遗迹进行育人功能开发建设,指导高校开发一批数字文物。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指导高校遴选一批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6.深入组织开展师生社会实践。立足知信行有机统一,深入开展“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献给祖国”社会实践,推动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联动、师生共同参与,全方位构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体系。围绕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主题建设大型体验基地,鼓励高校结合专业特色分类型与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联合共建沉浸式、交互式的教育实践基地,将优质实践资源有机纳入教学安排。


7.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加强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全国高校思政网等全国性网络思政平台建设,重点打造若干个高校思政类头部平台。指导各地各高校加大省级、校级网络思政中心建设力度,形成立体化网络思政平台矩阵。开展高校优秀网络原创内容训练营,持续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遴选展示一批高校师生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提升师生网络文明素养。


8.全面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深入总结2019年以来开展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首批试点、深化探索、扩大覆盖“三步迈进”的工作成果和经验,召开工作推进会,发布学生社区建设状况白皮书。指导各地加强工作台账动态管理,分类分级指导社区建设,常态化推进经验交流。遴选一批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创新基地,提升党建引领学校基层治理水平,打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


9.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聚焦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队伍配备、青年教师教育引导等方面,开展专项调研。深入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推进理论武装制度化、国情研修系统化、联系服务具体化、谈心谈话常态化,塑造党建引领“大先生”涵育的良好生态。


10.推进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指导各地各高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深入探索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持续注重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遴选展示一批典型案例,推动党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加强和改进师生党员教育管理。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围绕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启动遴选第四批全国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培育单位、第三批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第三批“百个研究生样板支部、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梳理总结第三批党建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工作成果。


11.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进行全面系统调研,督查相关制度文件落实情况。深入研究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相关体制机制、职能定位、决策监督、干部选派、队伍配备、资源保障等问题,筹备召开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推进会,提出加强工作的指导意见。


12.深入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专项调研。继续办好“团结?奋进”大讲堂。广泛宣传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典型事迹。指导高校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13.防范化解高校稳定突出风险隐患。(略)


14.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略)


15.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研究推进高校安全管理现代化,统筹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扫黑除恶、反恐防暴等重点工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进一步加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精心组织“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打造“高校学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高校学生国家安全素养展示”等特色品牌,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浸润式国家安全教育。


16.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探索建立高校“思政指数”。坚持边建边用边完善,提高相关数字化平台建设、运行、服务质量。升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动态分析与会商指导信息化平台动态监测功能,为精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撑,拓展省级校级平台管理运用,实现分层分级的大数据分析及典型案例研讨。依托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提升大数据赋能平台,整合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完善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课程体系。用好高校党建基础数据统计分析平台、高校党建工作联络机制信息化平台,持续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借助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管理服务系统,常态化开展思政项目数据采集和绩效评估。


17.加强一线工作队伍建设。继续举办高校党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以及院系党组织书记、“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组织员、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带动各地各高校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能力和专职组织员党务工作专业化水平。强化政策保障,健全完善辅导员素质能力标准,建立更加突出工作实绩的考核评价体系,探索构建符合辅导员队伍特点的职业发展体系和岗位晋升制度。研制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规划,加强示范培训、专题培训、全覆盖培训。继续开展“最美高校辅导员”推选展示,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思政骨干专业学位攻读计划。总结评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一期建设情况,遴选二期建设单位。


18.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围绕时代背景、技术手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聚焦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新要求,深入基层一线和师生群体问情问计问需,努力找到好方法、深化规律性认识、赢得战略主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改进调研方式,提高调研质量。进一步加强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统战工作研究分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指导。


19.持续深化政治司局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加强制度化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批示精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部党组工作要求。坚持定期理论学习制度,丰富党员日常学习形式,强化与战线互动交流、同题共答。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


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断保持优良工作作风。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落实对口联系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任务。坚持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和拧螺丝方法持续做好各项日常性、基础性工作。


来源:教育部

根据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报名工作安排,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通过资格审核的各类考生请于2月26日9时-3月2日17时进入系统,按照报名流程和提示步骤进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请考生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二、近期,部分考生反映未能按规定时间进行注册,为最大程度保障考生权益,经研究,未注册考生可于2月26日9时-3月1日17时进入系统注册,接受资格审核。通过资格审核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

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原建档立卡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退役大学生士兵即日起可与生源学校进行联系(生源学校联系方式可登录系统查询),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配合进行资格审核。毕业于省外普通高职(专科)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将相关材料邮寄至省教育考试院(邮寄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231号,邮编:050091,收件人:省考试院成招部,联系电话:0311-66007133)。

三、各类考生登录系统后,须按照报名流程图和提示步骤,选择报考专业,填报相关信息。确认提交后,报考信息不得修改。未确认提交的,报考信息无效

四、考生须在规定网上报名时间内完成网上缴费,逾期不接受补缴费。未完成网上缴费的,报名无效。已进行网上缴费的,不予退费。

特此公告。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2023年2月22日

2022年下半年毕业审定结果将于2月17日17:00发布,参加本次毕业申请的考生,届时可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信息系统(网址:http://zk.hebeea.edu.cn)查询毕业审定结果。


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文章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http://www.hebeea.edu.cn/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字化的知识、信息和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将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方面产生系统变革”……在前不久召开的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获得广泛共识。


中国慕课自2013年起步,经过十年探索与实践,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以慕课为抓手,高等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国际交流、促进学习革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慕课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亮丽名片。


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慕课如何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助推课堂变革?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慕课又遇到怎样的挑战?面向未来,中国慕课仍将大有可为。


打破时空限制

让知识无远弗届


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一堂无机化学课上,学生们济济一堂。与此同时,远在5000多公里外的新疆喀什市,喀什大学的数百名学生通过同步课堂,也能举手发言、参与课堂互动。借助跟踪摄像机自动捕捉、5块屏幕随时切换,两地画面清晰流畅。


这一场景展现出慕课打破时空限制、让知识无远弗届的魅力。近年来,“慕课西部行计划”持续推进,一方面利用东部师资与技术优势,将优质慕课资源输送到西部高校,另一方面开展常态化师资培训,提升西部高校教育教学“造血”功能。数据显示,仅2022年西部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126万门次,参与学习学生数2.1亿人次。


“慕课西部行计划”是一个缩影。一组数字见证中国慕课的蝶变:截至2022年11月,中国慕课数量超过6.19万门,注册用户4.02亿,学习人数达9.79亿人次,中国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


“我可以随时报名感兴趣的课程,接触到各高校优秀的老师。”“虽然是免费课程,但老师讲课细致,让我受益匪浅。”在线学习平台页面上,学习者们写下心声,分享学习收获。


2022年3月,智慧高教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一期从全国5.2万余门慕课中遴选、汇聚了众多高水平大学、名师大家的2.7万门优质课程,覆盖高等教育全部14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实现了全网好课一站搜索。比如,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开设的《新结构经济学》,截至目前已开课5次,累计7万多人选课;古典文学专家南开大学叶嘉莹教授开设的《中华诗词之美》,从《花间集》《离骚》讲到《人间词话》《迦陵诗词稿》,详解典故,学诗忆往,成为平台热门课程之一。


10年来,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引发了一场“学习革命”,推动高等教育变革创新。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认为,“慕课以其优质、共享、跨越时空的特点,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系列部署,教育系统将积极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打造成教育领域重要的公共服务产品,不断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说。


改变教育形态

为课堂带来丰富想象空间


依托数字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的田威教授不仅把飞机“装配”现场搬到了课堂,还带领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同一个实验室实时互动——屏幕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贵州理工学院三校学生通力协作,体验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装配”过程。


与“装配”大飞机类似,在高校,有很多实验实训做不到、做不好,怎样解决?


数字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提供了破解难题的途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智慧高教平台汇集了各地各校建成的300多个优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打造了在线“云端实验室”,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自主安排进度,同时还可以即时获取详尽精确的实验报告,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推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保证线上教学质量?


慕课为高等教育课堂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让教学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等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原有慕课资源重新整合,把直播课回放视频、授课教案等资料上传至小规模定制课程,形成全新的线上学习库;浙江大学“人体解剖学”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引入虚拟人体教学系统,详细介绍各器官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


如今,依托慕课产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跨校跨区域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大规模在线和小规模定制、翻转课堂等日渐走进高校课堂。目前,教育部已认定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和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现有教育教学方法在支撑数字时代复杂教学实践方面仍存在局限。”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认为,教师应快速适应数字化新形势,提升自身的数字胜任力。


“利用数字技术推进高等教育转型升级,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品质,已成为高等教育变革的趋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大规模的慕课与在线教育有力推动了高等教育理念更新、实践变革和数字技术有效应用。


促进国际交流

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优质资源


2021年秋季学期,清华大学开启8门全球公开课,讲授“摆脱贫困的中国道路”“碳中和视角下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冬奥会与冰雪运动”“科技企业的创立与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围绕影响人类命运的重大议题建设并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减贫是人类的大事,中国在这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我们希望通过全球公开课,把中国减贫成功的案例讲述给世界,分享中国的治理经验。”授课教师之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稻葵说。


以开放的姿态分享在线教育成果,中国慕课为世界高等教育应对数字时代教育变革作出了贡献。


2020年首届世界慕课大会召开,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成立,构建起高等在线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机制,联盟秘书处设在清华大学。依托联盟秘书处,中国大学组织了超过10场全球在线教育对话活动,开设了168门全球融合式课程,11个国家的13所世界著名大学实行了互认学分,推出了8门英文全球公开课,吸引全球学习者730万。


据介绍,“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上线了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14种语言的1000余门国际化课程资源,为全球学习者免费提供配套教学服务,覆盖177个国家和地区。


技术赋能教育,教育塑造未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大力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联合各方力量构建全球教育数字化共同体,推动课程共享、学分互认,为全球学习者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资源。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部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点举措,对开拓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新局面,书写教育多方位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意义。


新中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地位作用的历史沿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依据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彻底改造旧中国学校教育制度,以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为基准,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业余教育领域迈开新步,在正规学校体系中设置中等专业学校、专科高校、大学和专门学院,在业余教育方面设置工农速成(及业余)中小学。1953年起增设技工学校,1958年后设置农业中学、城市职业中学,试办半工(农)半读中等技术学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努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亿万群众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依据宪法建立了以教育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包括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规范了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推动学前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步入正轨,恢复初中和高中段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从扫盲班、文化补习、职业培训到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呈现多样化态势。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和中央全会文件,对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继续教育事业作出宏观部署,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均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制度之间的关系作出界定,并启动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政策举措,全面普及了义务教育,不断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为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创造了重要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作出全局谋划,在继续着力巩固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即将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从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长远战略出发,要求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朝着优化结构、科学布局、相互融合、协同创新、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两次修正高等教育法,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职业教育法,对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事业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法律保证。新时代以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总结的“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宏观部署和显著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多次中央全会文件和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了连续的宏观部署,从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等方面,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新要求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职业教育领域,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坚持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引导社会各界、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在高等教育领域,要求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校在不同学科不同方面争创一流,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乃至一体化,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在继续教育领域,要求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通道,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在上述三类教育领域协同创新的方向上,要求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的连续重点部署,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标2035年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总体目标,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进行了多方位战略谋划。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2021年,全国毕业研究生77.3万人,普通本科毕业生428.1万人,高职(专科)毕业生398.4万人,成人本专科毕业生278.0万人,网络本专科毕业生259.1万人,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48.9万人,在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层面,宽口径职业教育占“半壁江山”,同年还有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484.1万人,数以亿计从业人员和社会成员每年参与各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多数属于与专业技术、职业技能相关的培训,国家学分银行和资历框架也取得试点成效,在面向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供给侧方面,已经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后备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科技服务、知识贡献和技能支撑。


开拓新时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已经迈上新的台阶。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部署新要求,开拓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新局面,正在新征程上扬帆起航。政策导向和实施要点主要聚焦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新时代我国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必由之路。从各级各类教育毛入学率来看,我国教育普及程度已经位居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2020年全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约占总人口的15.5%;从不同分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看,15岁及以上人口9.91年,劳动年龄人口10.8年,新增劳动力13.8年,大体上为每十年提高一年。随着全国即将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的增幅将趋于减缓,更多依靠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拉动。当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取得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学历文凭后,适应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的新变化,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对即将或已经步入职场的人员来说,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越来越成为刚需,迫切需要在各类教育服务供给侧形成适应性更强、有用性更高、便捷性更好、柔性化更佳的网格模块和资源平台。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发挥着纵横交叉、四通八达的支柱作用。其中,继续教育服务领域相当宽阔,服务品种多元多样,服务方式灵活实用。既有面向学历的正规或非正规教育,可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接;更有海量的非学历或非正式教育培训,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关系调节的有效路径。2021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4.6万亿元,非财政性教育经费1.2万亿元,其中,用于学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支出约占30%至40%,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为人力资源深度开发提供了基础支撑。然而,省际以及区域、城乡之间教育经费配置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十分明显,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还存在不少各自为战、资源难以整合、效益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统筹各类教育协同创新、疏通相互链接渠道、促进各方资源更好共享。

 

第二,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新时代协调推进教育强国和其他各项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教育强国,同其他各项强国建设进程必将形成协调推进、相互支持的新格局。与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相衔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若从战略全局视野来看,这套“组合拳”式的政策举措,将不仅注重教育系统内部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结构优化,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系统同外部的行业产业、科研力量的有机结合。

 

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导向要求,当前我国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着力点,一是要在学历教育系统内部,继续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牵引,在既有中考、高考的“职普分流”框架下,重视增设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普通本专科与职业本专科之间的“职普融通”渠道,理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在学分互选、师资互聘、设施共用、学籍转换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二是要建立网格化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资历框架,推动个人学习账号、学分累计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链接,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强化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服务功能。三是要同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汇聚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的合力,共同下好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合乃至一体化这盘棋。这不仅可以在培养造就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方面取得单方不可能实现的效能,而且可以在研发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上发挥倍增效应,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原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2022年河北省成人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延考)将于3月4日至5日举行。本次考试不再组织考生报名,已报名的考生资格继续有效。

自2月24日9时起,考生可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www.hebeea.edu.cn),点击首页右侧“成人高考信息服务”进入“成人高校招生考试信息服务平台”,选择“准考证打印及查询”,输入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核对《准考证》信息无误后自行下载、打印《2022年河北省成人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延考)准考证》。

请考生做好个人防护和考试准备,密切关注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相关考试信息,也可咨询报考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



件:

1.2022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延考)时间表

图片 1


2.各市招生考试机构网址、微信公众号及咨询电话

图片 2


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NQiIFwMKX9W28yDzHsvkg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以下简称普通专升本)考试报名工作即将开始,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报名时间及方式


我省普通专升本考试报名工作实行网上资格审核、网上报名、网上缴费。所有考生(含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及以上奖励的退役大学生士兵)须于2023年2月12日9时-15日17时,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网址:http://www.hebeea.edu.cn),进入河北省普通专升本考试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注册相关信息,接受资格审核。

 

通过资格审核的各类考生请于2月26日9时-3月2日17时进入系统,按照报名流程和提示步骤进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请考生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报名时间截止后不再安排补报。

 

提醒考生注意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为我省普通专升本唯一报名网站,未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受理考生报名。


二、招生对象


(一)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

河北省内按国家招生计划招收入学的普通高校2023年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含2023年春季毕业的高职(专科)扩招生)。

 

(二)基层服务项目人员

我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毕业生参加大学生村官、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3年内,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可以按照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待遇报考且只能报考一次。

 

(三)退役大学生士兵

应征入伍地为河北省,满足以下两种情形之一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入伍时为普通高职(专科)院校新生或在校生,退役后复学完成高职(专科)学业的2023年普通应届毕业生;退役前已取得国家承认的普通全日制高职(专科)学历的2022年度退役大学生士兵及2023年春季退役的大学生士兵。其中,符合条件的2023年春季退役大学生士兵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参加2023年或2024年普通专升本,且仅可参加一次。


三、报名资格审核相关要求


(一)提交报名材料

2月11日前,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原建档立卡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退役大学生士兵向生源学校提出报名申请并提交资格审核材料(复印件各1份,考生需在复印件上注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并签字)。

 

1.基层服务项目人员。提交考生本人身份证、毕业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相关基层项目服务证书。

 

2.原建档立卡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提交考生本人身份证、建档立卡相关证明材料〔县级及以上乡村振兴局(办)提供的证明或国扶系统查询界面截图,打印后加盖县级及以上乡村振兴局(办)公章〕。

 

3.退役大学生士兵。提交本人身份证、退出现役证、毕业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专科毕业生除外),荣立个人三等功及以上奖励的退役大学生士兵,须提交相关证书佐证材料。毕业于我省普通高校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向生源学校主管部门提出报名申请并提交资格审核材料;毕业于省外普通高校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将相关材料邮寄至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成招部。

 

若2023年春季退役大学生士兵暂未获得退出现役证,须提交承诺书(见附件),待获得退出现役证后,及时提交生源学校审验(毕业于省外普通高校的,向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成招部提交),截止日期为2023年4月10日。

 

(二)注册填报相关信息

2月12日9时-15日17时,各类考生登录系统后,使用本人身份证号码进行注册,按系统要求设置密码,填报相关信息,上传相关佐证材料照片,等待资格审核。

 

(三)资格审核

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网上注册相关信息后,系统将对其信息与学籍数据进行审核比对,通过审核并经考生本人确认后,即可获得报考资格。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和退役大学生士兵(含荣立个人三等功及以上奖励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网上注册相关信息后,由生源学校进行资格审核(毕业于省外普通高校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由省教育考试院成招部审核),通过审核的即获得相应报考资格。


网上报名相关要求


各类考生登录系统后,须按照报名流程图和提示步骤,选择报考专业(2月25日将在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招生计划),填报相关信息。确认提交后,报考信息不得修改。未确认提交的,报考信息无效。

 

考生提交信息后,系统将对其原学专业与报考专业进行对应性检查并反馈审核结果,请及时查询。审核通过的考生可进行网上缴费,如系统审核未通过,请等待生源学校审核。生源学校审核未通过的,请根据系统提示及时修改相关报考信息,审核通过后即可进行网上缴费。

 

特别提醒

为保证本科阶段的培养质量,根据专业相通性原则,考生报考的本科专业原则上应与专科专业大体对应(相同或相近),艺术类(声乐、器乐、舞蹈、表演相关专业)、体育类、医学类及护理学、助产学专业不得跨科类或跨专业报考。按照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医学类专业办学的通知》(教高〔2014〕7号)和国家《护士条例》有关要求,报考医学类专业(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及护理学、助产学专业的考生,原学专业应与报考专业保持相同。退役大学生士兵原则上报考的本科专业应与就读的高职(专科)专业大体对应。

 

网上缴费


我省普通专升本报名考试收费标准按冀发改公价〔2021〕1638号文件规定执行。具体收费标准为:艺术、体育类每生120元,其他类每生100元。

 

考生须在规定网上报名时间内完成网上缴费,逾期不接受补缴费。未完成网上缴费的,报名无效。已进行网上缴费的,不予退费。


考试安排


考生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专升本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公共文化和专业综合(职业适应性)两部分。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免于参加公共文化考试,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综合(职业适应性)考查;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及以上奖励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免于公共文化考试和专业综合(职业适应性)考查。

 

(一)考试时间

公共文化考试安排在4月22日上午进行,分两个考试单元。其中:英语科目考试时间为8:30至9:30;政治、高等数学(一)、高等数学(二)科目考试时间为11:00至12:00。专业综合(职业适应性)考查安排在4月22日下午进行。其中,文史、医学、理工、经管、农学、外语、体育类考试时间为14:30至17:00;艺术类专业考试时间为14:30-(具体结束时间详见系统通知公告)。

 

(二)考试内容

公共文化考试分为文史、医学、理工、经管、农学、艺术、体育、外语八类。文史、医学类专业考政治、英语;理工类专业考高等数学(一)、英语;经管、农学类专业考高等数学(二)、英语;艺术、体育类专业考英语;外语类专业考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高等数学(二)、政治各科满分100分,各科考试时间60分钟。专业综合(职业适应性)考查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综合课。考生可于2月25日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公共文化考试和专业综合(职业适应性)考查说明。


七、其他


(一)报名期间若遇到报名资格、报考专业审核等方面问题,请考生咨询所在生源学校。生源学校联系方式可登录系统查询。毕业于省外普通专科(高职)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若遇到报考问题,请咨询省教育考试院成招部,电话:0311-66007133。

 

(二)按照普通专升本招生工作安排,省教育考试院和各市招生考试机构将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招生考试安排公告以及考试疫情防控方面的具体要求,请考生密切关注。相关信息省教育考试院拟以手机短信的方式提醒考生,请考生自网上报名至新生报到入学前,不要变更网上注册时填报的手机号码。

 

(三)在“考生注册”时设置的密码一定要妥善保存,不要外泄。因密码泄露造成本人报考信息或志愿信息被篡改,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为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性,请考生使用计算机进行网上报名。建议使用谷歌(Google Chrome)浏览器或新版Microsoft Edge浏览器、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报名期间请关闭窗口拦截功能。


附件:

2023年河北省普通专升本考试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承诺书


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来源网址: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http://www.hebeea.edu.cn/

受疫情影响,2022年下半年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审定现场审核工作延期举行,原定于2023年1月9日发布的毕业审定结果推迟发布,具体时间另行公告。


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http://www.hebeea.edu.cn)和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毕业审定工作最新动态。


感谢广大考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来源网址: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http://www.hebeea.edu.cn/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的新论述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指明了前进方略。一年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职业教育勠力前行、积极作为,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召开了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部署实施了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和“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发布了“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和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职业教育的法治化制度化全面加强,体系化类型化程度更加完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显著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技能支撑。


现状与成绩


(一)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月1日,颁布施行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这一历经三届全国人大、历时14年的法律修订终获通过,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为推动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转变提供了法律保障。

 

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启动“双师型”教师分级认定工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版)》修订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也基本完成;根据新时代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修订通过《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这些标准一方面为规范职业教育办学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制度和标准保障,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类型教育的内涵,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体系建设进入完善优化的新阶段

随着职业本科教育的稳步发展,覆盖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专科和高等教育本科的层次结构初步形成,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纵向贯通”的目标。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愈发明显,逐步从政策文件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目前全国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招生4.14万人,首届职业教育本科生于今年顺利毕业,被授予学士学位。


职教高考正式写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各地探索稳步推进,已成为中高职毕业生深造的重要途径,成为面向适龄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赛道”,营造了更为公平、更为宽松的人才发展环境,受到广泛关注。


(三)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2022年,我国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职业教育在智慧教育的软硬件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汇聚数字教育资源654万条,提供在线课程近两万门,覆盖600个职业教育专业,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即职业教育决策大脑系统和决策支持中心、专业教学资源中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心、虚拟仿真实习实训中心、职业学校治理能力提升中心)。数字技术在助教、助学、助管、助研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智慧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在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等环节形成了多样化应用场景。

教育部党组亲自规划部署,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数字化、智慧教育等方面的前瞻性、引领性研究,加快成果的生成和转化。职业教育领域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教学模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探索不断深化,迈向智慧教育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正在形成。


(四)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推进

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评选等影响力广泛的活动,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育人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职业教育活动周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持续开展。教育部等十部门组织开展了15项全国性活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常规活动和本地特色活动,其中学习宣传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成为活动重点。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取得阶段性成效。经过国家层面5年的引领与指导,各地各校自主开展常态化诊改工作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机制基本形成。


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启动实施。该计划提出,到2025年将有累计不少于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与项目实施,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从六大方面发力,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队伍保障。


各地技能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行业企业积极加入到产教融合型企业、集团化办学、“1+X”证书、活页式教材开发等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来。国家、省和学校三级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基本成型,《中华职业教育发展评价报告(2022)》《中国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报告2022》《2022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等一批第三方评价报告先后发布,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五)国际交流开辟主动作为的新主场

以2022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举办为标志,我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开辟了新主场,转入主动作为的新阶段。大会同期成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举办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形成“会、盟、赛、展”的国际交流合作新范式。《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同期发布,向全球推介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传播中国职教好声音。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如期举办。会议聚焦“面对世界变局,推进区域与国际间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主题,倡议加强职业教育合作共同应对国际变局。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以“新内涵、新价值、新使命”为主题,探讨通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一年里,我国还持续深化与国际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交流合作,继续推广“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不断完善“鲁班工坊”建设标准,加快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步伐。中国代表团积极参加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并取得了金牌榜第一名的好成绩。


问题与成因


(一)高端人才培养相对薄弱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当中。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国内产业链需要修复、完善并向高端攀升,降低重要环节对外部供给的依赖,迫切需要系统化培养大批从研发到生产、销售全产业链的高端人才。


《2021年第二季度百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40.7%的市场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或职称有要求,高级技师、技师需求缺口较大。职业院校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仍显不足,无法准确匹配技术升级、工艺改造等生产环节需求。

 

当前,职业院校在高端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和主动意识方面还有所欠缺,特别是受制于设备设施以及师资力量限制,前沿领域的新模式、新技术不能及时应用于课堂。而企业对于生产消耗、技术保密、安全隐患等现实问题的顾虑,也导致职业教育在高精尖产业领域难以获得相关企业的全力支持,需要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创新给予保驾护航。


(二)办学科学化水平有待提升

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层出不穷,新兴产业更新迭代,国际形势等外部因素风云变幻,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办学科学化水平,具备及时顺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周期调整的基本能力,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研发能力,以及面向人人开展终身职业素养教育的延展能力。


以专业动态调整为例,作为链接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变量,专业设置需要在短期内敏锐感知、准确应变。但现实情况是,面对动态、混沌、多层次的复杂经济结构,职业教育往往成为被动追随者,专业调整存在滞后、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职业教育的管理者和举办者需要借力更加科学和专业的预测系统、工具和方法,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劳动者终身学习需要,突破传统学校教育办学观念和旧有经验的局限。目前,相关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大数据、数字技术的运用还不够科学、娴熟,使用率不高,亟待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突破性进展。


(三)毕业生就业质量尚不够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无论从实现乡村振兴还是共同富裕的要求来看,前提和基础都是让低收入群体实现更高水平的就业。我国职业学校超过70%的学生来自农村,我们既要让这些群体有意愿接受职业教育,也要通过技术赋能让他们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但现实中,我国还有相当数量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农村和城镇青年选择放弃学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不足。职业学校毕业生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内容重复、工资水平低、上升通道单一的工作是导致这一局面的重要因素。

 

以薪酬为例,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满意度测评报告显示,中职毕业生月薪超过5000元的用人单位只占10%,难以满足当今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物质和精神追求。被寄予厚望的职业教育还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各级政府和职业学校认真落实职业教育法要求,教育质量评价突出就业导向,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从“能就业”向“就好业”的跃升。

 

(四)技术技能人才未能享受公平公正待遇

职业教育类型化不应仅仅体现在招生规模、培养方式等方面的类型化,还应该在人才使用环节同样体现出应有的类型化优势,获得更为公平公正的发展空间和地位待遇。


从逻辑上讲,基于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社会现实,在某些领域技术技能人才所获得的社会保障应显著优于普通教育毕业生。但现行的收入和福利分配体系具有明显高学历和主要劳动力市场优惠倾向,人才评价体系更加侧重单一化“知识维度评价”,缺乏对于规模庞大的技术技能人才更为科学、更具针对性的评价体系。技术技能人才缺乏进入国有企业、高收入行业等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机会,职业地位、社会地位都相对较低。


虽然各级政府陆续破除了一系列对于技术技能人才选拔和任用的制度性障碍,但是在职位晋升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仍然存在限制性、歧视性、非合理性的实际操作,需要深入推进改革,狠抓政策落地。



对策与建议


(一)汇聚优质顶尖资源,努力培育职业教育高水平领航者

一是加强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鼓励研究型大学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探索资源共享和合作机制。鼓励一批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在高精尖领域的研发、实践环节与普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形成一批标志性的应用型科研成果。


二是支持优质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参与高端人才培养。激发行业领军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头部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创新制度供给,推动行业顶尖企业与职业院校合力建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国际级职业院校,培养一大批服务高精尖技术领域生产环节的拔尖创新人才,使之成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生力军。


三是加大对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汇聚吸收。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开展充分的国际交流与项目对接。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师认证认可制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国际化水平。通过项目引进、人员互访等方式,整合国内外资源,增加教师学习国际顶尖技术的机会和在岗实习实训的资源。


(二)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持续探索职普深度融通新路径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大职教观”,加大职普融通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为推动职普深度融通赋权增能。分阶段有序推进职普融通,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动中职学校与中小学校联合开展职业启蒙、职业体验、劳动教育等;在高等教育阶段,推动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探索课程衔接、学分认证和转换等工作。

 

二是全面落实办学自主权,实施完全学分制。进一步探索将专业设置权、人才招聘权、职称评审权、内部薪酬分配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权下放给职业院校,让学校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尽快推进落实完全学分制,让学生学习有更多的选择权、更强的自主权。


三是协调府际关系,增强部门合力。进一步加大部门协同力度和资源统筹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的组织协调与落实机制,统筹各部门的职业教育资源,推动多部门协同运作,形成合力。


(三)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职业教育共同体协同创新

一是丰富产教融合内涵,创新产教融合做法。深刻把握产教融合在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等方面的新要求,积极推动多主体协同的产教融合,加快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圈。探索从单纯以学校为主体模式转向以企业为主、以政府为主、以产业园区为主等多元主体模式,充分发挥多主体协同办学的优势。


二是聚焦战略需求点和政策着力点,全面推进科教融汇。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培养重点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扩大科技和教育的集合圈,支持高职学校与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学会协会等协同打造职业教育共同体,培养职业教育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服务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智慧职业教育新生态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增加优质资源供给。从相关主体实际需求出发,既要盘活现有海量资源,梳理、筛选、提炼出更多深受师生欢迎的优质资源广泛应用于教学,又要扩大有效供给,增加优质课程资源数量,提高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和课程使用频率,助力解决职业教育实习实训难题。采用“共建众享”模式,动态生成一大批形态多样的优质数字资源,并不断实现优质数字资源的深度应用和聚合发展。

 

二是充分开发利用数字技术和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立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经济产业技术更新的动态监测,注重成效追踪和问题预警,解决教育和产业、就业和市场、学校和企业等信息错位和技术滞后等问题,切实提高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调整科学化水平。


三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助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开发适合成人学习的教育资源、培训资源,形成若干个资源集成性平台,满足转岗转业等实际学习需求。职业培训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建立起培训学分的认证、存储、积累、转化等机制,激发人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获得感。

 

四是依托数字技术平台,切实开展有组织科研。进一步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完善科研评价体制机制,加快成果生成和转化,缩短技术孵化周期。建立全面覆盖、立体贯通、运行顺畅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体系。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科研力量协同创新,建立持久良性的职业教育科研人员“旋转门”机制,促进不同领域、行业、专业的科研人员有序流动。


(撰稿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王新波、聂伟、赵晶晶、王敬杰)

 

 

来源:中国教育报

对口升学考试分对口文化考试和对口专业考试两部分,满分750分。对口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每科满分120分,与高考同期进行。对口专业考试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专业理论满分240分,专业技能满分150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技能考试安排在2023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进行。学前教育类专业考试采取笔试形式,满分390分。

 

对口专业考试分为建筑类、财经类、医学类、机械类、电子电工类、旅游类、畜牧兽医类、农林类、计算机类、学前教育类等十个专业类别,各专业类具体考试安排请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各专业类考试安排如下:

1.建筑类、财经类

2.医学类

3.机械类、电子电工类、旅游类

4.畜牧兽医类、农林类、计算机类

5.学前教育类


考生注意事项:

1.考生凭《准考证》、身份证及承办高校要求的疫情防控所需材料,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参加专业理论考试时,请自带黑色签字笔、2B铅笔、橡皮、小刀、尺子等文具。其中,财经类考生参加专业技能考试还需自备红色、黑色签字笔,空白名章,印台;建筑类考生还需自带三角板。2023年医学类考点设置有调整,请考生及时登录河北北方学院网站查看。

 

2.考生要遵守考场规则。不得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参加考试,按要求接受安全检查。考生参加专业技能考试时,不允许穿校服或有所在学校标识的服装,不得佩戴校徽。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如不遵守考场规则,有违规行为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执行,涉嫌违法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追究法律责任。

 

3.经审核通过的残疾考生,如需在对口专业考试期间享受合理便利,须在考试前10个工作日向承办高校提出申请,同时提供《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残疾考生申请合理便利结果告知书》和残疾人证等有关证明材料。高校在保证正常组考的前提下,为考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合理便利,具体便利措施以高校答复为准。

 

4.考生按公布的时间及方式查询专业考试成绩,对考试成绩有异议的,在承办高校规定时间内提出成绩复核申请。

 

5.疫情防控须知。考生要按照国家和我省疫情防控有关要求,严格遵守考点院校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承办高校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在本校网站公布疫情防控有关要求,考生考前要及时登录查看并严格遵守,以免影响考试。

 

6.有关专业考试未尽事宜,考生可直接与承办高校联系。


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教师厅函〔2022〕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优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布局,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自主申报和专家综合评议,教育部确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2025年)(以下简称职教国培基地),现将名单予以公布(具体名单见附件),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职教国培基地是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教国培”示范项目、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等国家级培训任务和各地各校教师培训的重要承训力量。要加强专业建设,组建高水平培训团队,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共同体成员单位在专业领域和培训工作中的特色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做好需求调研和培训规划,创新培训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持续跟踪指导,加强示范引领,打造国培基地品牌。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职教国培基地的工作,加强指导和管理,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全面落实选、推、建、用的主体责任。要结合本地区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强省级教师培训基地,优化和完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布局,为打造职业教育“良匠之师”提供有力支持。教育部将根据职教国培基地建设和培训开展情况,定期进行动态调整。

 

  附件: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名单(2023—2025年)

 

教育部办公厅 

2022年12月7日

鉴于河北省疫情防控形势趋于平稳,河北将恢复2022年下半年考生申请毕业工作,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已注册考生直接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自考信息系统”),点击“申请毕业入口”申请。


未注册考生登录“自考信息系统”后,须先进入“考生注册入口”完成注册,再申请毕业。


一、申请毕业流程及要求

(一)网上注册、申请毕业时间

12月9日-12日(8:00-22:00)


(二)确认和提交材料时间

12月9日-12日(9:00-11:30,14:00-17:00)和12月13日(9:00--11:30)


(三)电子比对结果公布时间

12月16日17:00(登录“自考信息系统”点击“毕业电子比对结果”栏目查询);


(四)审定结果发布、复核以及证书领取时间


1.发布时间:2023年1月9日17:00


2.复核时间:毕业审定结果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考生如对结果有异议,可在规定时间内到市教育考试机构申请复核,逾期不予受理;


3.证书领取时间:以各市教育考试机构公布时间为准。


二、申请毕业注意事项

(一)考生须按《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籍管理工作细则》规定申请毕业。(详情查看“考籍管理工作细则摘要”)


(二)考生应本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申请、确认和提交材料等毕业手续,逾期不予受理。


(三)考生须认真核对“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信息确认单”内容并签字确认。


(四)考生的“居民身份证”、《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等材料,需确保在本次毕业业务办理期间(2022年12月-2023年1月)有效,即将过期的材料请考生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毕业。


(五)河北省使用“学信网”在线进行学历核查。学历核查未通过的考生,根据提示要求准备材料。(详情查看“申请毕业有关规定”)


考生提交的材料须确保真实、有效。凡弄虚作假、提交虚假材料者,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3号令)》处理。


(六)考生要密切关注当地疫情形势及相关防疫要求,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建议考生非必要,不跨区域申请。因受疫情影响等特殊情况无法正常办理的考生,可向市教育考试机构申请办理。


(七)考生办理业务时需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主动配合体温检测、出示健康码等,同时还要配合报考点做好其他防疫工作,对拒不配合者严禁进入报考点。


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2023年天津市高职分类考试(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报名工作将于2022年12月6日9:00至7日17:00进行,逾期不再补报。报名确认时间为12月8日9:00至9日17:00


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招考资讯网),进入天津市高职分类(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网上报名系统,注册考生账号、设置密码并绑定手机号(登录密码和手机号须牢记且不得更改)。再次登录后,按照要求和提示,完整、真实、准确地填写各项报名信息,核对无误后提交。已经履行2023年普通高考报名程序的考生,再次登录系统后,可直接获得本人已录入信息。


提交报名信息后,考生须在12月7日17:00前,通过“网上支付”缴纳考试费,完成网上报名。缴费成功后,考生还需要在规定时间到区高招办指定的报名点确认报名信息,方能完成报名程序。


报名期间各区的咨询电话为:

天津:2023年高职分类考试(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报名将于12月6日开始


来源:天津教育招生考试院

鉴于河北省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为确保广大考生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经研究,将原定于2022年11月26日至30日进行的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申请毕业工作推迟,具体申请时间另行公告。


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申请毕业工作最新动态。


感谢广大考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河北省2022年下半年考生申请毕业工作即将开始,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已注册考生直接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信息系统,点击“申请毕业入口”申请。


未注册考生登录“自考信息系统”后,须先进入“考生注册入口”完成注册,再申请毕业。


申请毕业流程及要求


(一)网上注册、申请毕业时间

11月26日-30日(8:00-22:00)


(二)确认和提交材料时间

11月26日-30日(9:00-11:30,14:00-17:00)

和12月1日(9:00-11:30)


(三)电子比对结果公布时间

12月6日17:00

(登录“自考信息系统”点击“毕业电子比对结果”栏目查询)


(四)审定结果发布、复核,以及证书领取时间

1.发布时间:2023年1月8日17:00;

2.复核时间:毕业审定结果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考生如对结果有异议,可在规定时间内到市教育考试机构申请复核,逾期不予受理;

3.证书领取时间:以各市教育考试机构公布时间为准。


申请毕业注意事项


(一)考生须按《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籍管理工作细则》规定申请毕业。(详情查看“考籍管理工作细则摘要”)


(二)考生应本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申请、确认和提交材料等毕业手续,逾期不予受理。


(三)考生须认真核对“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信息确认单”内容并签字确认。


(四)考生的“居民身份证”、《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等材料,需确保在本次毕业业务办理期间(2022年11月-2023年1月)有效,即将过期的材料请考生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毕业。


(五)河北省使用“学信网”在线进行学历核查。学历核查未通过的考生,根据提示要求准备材料。(详情查看“申请毕业有关规定”)


考生提交的材料须确保真实、有效。凡弄虚作假、提交虚假材料者,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3号令)》处理。


(六)考生要密切关注当地疫情形势及相关防疫要求,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建议考生非必要,不跨区域申请。因受疫情影响等特殊情况无法正常办理的考生,可向市教育考试机构申请办理。


(七)考生办理业务时需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主动配合体温检测、出示健康码等,同时还要配合报考点做好其他防疫工作,对拒不配合者严禁进入报考点。


来源:河北教育考试院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