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国内新闻 ☉ 综合资讯 ☉ 职业教育信息化:育人为本 应用驱动

职业教育信息化:育人为本 应用驱动

2014-05-29 12:34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作者:采编    阅读:36次    我要评论

[导读]——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建同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思路 《中国教育网络》:2 月26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部署。那么,对该体系的建设,职成司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刘建同:建用并重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建同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思路

  《中国教育网络》:2 月26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部署。那么,对该体系的建设,职成司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刘建同:建用并重是今后的努力方向。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育人为本、应用驱动、统筹兼顾、率先部署的原则,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首先,提供政策保障和制定标准。出台《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计划指导框架》,推动各地把信息化建设目标落到实处。出台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指导和支持职业院校建设数字校园。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部署,研究完善激励各类市场主体发挥作用的政策机制。

  其次,加强管理平台和学习平台建设。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职业教育数字资源试点专项为契机,建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管理和学习平台。加快推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以及职业教育其他重大项目的管理信息的系统建设和升级。

  第三,推动优质数字资源开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资源全覆盖。完善信息化建设引导机制,支持建设一批数字资源应用开发基地。推进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

  第四,强化应用推动的建设导向。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引导作用,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教学,并通过开设选修课等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师生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力争用5 年时间使所有师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

    《中国教育网络》:请您介绍一下信息惠民工程职教项目的主要措施及其特点。

  刘建同:机制建设是信息惠民工程职教项目的核心。

  信息惠民工程是发改委等12 部门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若干意见而启动的系列项目,职业教育数字资源专项试点是其中的一项。该专项将按照“多方参与、建用并重、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思路,着力建立有利于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可持续开发、应用和共享的市场化机制,建设面向职业院校师生、企业员工和社会成员的示范性基础数字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能够自我运转、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生态圈”,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能力,推动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项目实施周期为2014~2016 年,计划建成1 个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管理中心、20 个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开发应用基地、100 个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应用推广试点学校。依托上述平台,建设1 个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管理平台、1 个职业教育数字学习平台,在重点专业领域开发50 个数字资源素材库及500 门优质共享网络课程,开发500 门校本网络课程,面向社会推出500 个培训项目,组织2 万名教师参加信息化培训。

  这一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1. 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政府进行项目的统筹设计并安排启动资金,同时探索建立市场化的投入模式、运行机制和交易规则,吸引社会资金,提高投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效配置资源,建设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国家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2. 多方参与,合作共建。根据项目目标,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依托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多方力量,采取独立开发、合作开发、成果购买等形式,有效调动社会特别是企业参与资源开发和平台建设。

  3. 健全标准,统一部署。采用先进适用的国内外相关标准,建设体现项目特点的技术规范,统一开发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和学习平台,统筹设计数字资源开发的目标、内容和形式,确保项目资源的标准化、先进性和兼容性,实现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无障碍交换和共享。

  4. 对接需求,应用导向。面向重点产业领域,遴选相应专业开发优质数字资源,提升紧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规划建设中高职一体化设计的课程资源和实用性的社会培训资源,避免中高职资源建设脱节、断层或重复,推动职业教育优质资源面向社会广泛开放。重视资源的可拆分、可重组、示范性,避免“固化”,引导教师自主选择和对资源的改造、重构和升级应用。

  5. 完善制度,持续发展。在实施项目的同时,建立面向各类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的认证和评价制度,形成优质资源汇聚、推送和交易机制,实现平台和资源的动态更新、滚动发展,不断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升级和社会化服务。

  职教信息化要突出实践性

  《中国教育网络》:您认为,相比高等教育、基教信息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特色是什么?

  刘建同:对接产业、突出实践性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色。

  紧密对接产业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首要特色。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关系最直接的教育类型。近几年来以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为重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信息技术逐步深度融入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各类产业中信息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这对各行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信息素养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重视用信息化手段和成果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培养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岗位要求、具有现代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突出实践性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鲜明特色。职业教育教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做中学、做中教。教学过程中,存在无法通过课堂教授和实际操作讲授清楚,或涉及安全如有毒、易爆,或无法直接观察和操作的内容,如发动机原理、心血管的工作原理、化工操作等。通过信息化手段,如虚拟仿真,可将这些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除课堂理论教学外,职业教育还特别强调学生进行的模拟操作、实验实习等,信息化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虚拟情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实习实训打下基础。

  《中国教育网络》: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以及资源建设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整体情况如何?

  刘建同:近年来,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快进展。据全国教育地理信息系统统计显示,截至2014 年2 月,在已填报的5772 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有43%的学校建成了校园网,能上网的教室数占交互型教室总数的78%,13%的教师开通了教师空间。

  我们看到,近几年职教信息化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首先,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不断健全。教育部会同有关方面开发了一批信息化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如《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设备基本配置推荐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步走上了标准化之路。

  其次,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开发了近400 种规划教材和示范教材的多媒体光盘和网上学习平台,已建和在建300 多门高职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在新华网开通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高职19 类专业1887 个优秀课件实现网上共享。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首批验收公布了5类79 个项目成果,包括专业课课程资源、文化基础课课程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科研信息库平台、通用主题素材库平台、专业群落网站等。全国103 所普通高校向社会免费开放了1000 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和1000 门视频讲座,并为农民工群体建设了专门学习网站。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共建成187 个分中心和10 个典型应用示范点,整合了近3.3 万门继续教育课程,资源总量达23.5 万条、56.6TB。

  第三,信息化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全国已形成国家级网站和20多个省级网站互为补充的职业教育骨干网络,建成了国家中职示范校、高职示范(骨干)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管理平台。

  第四,教师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连续举办4 届信息化教学大赛,国家级比赛累计参赛教师近5000 人次。

  但总体来看,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仍然很薄弱,应用水平亟待提高。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学校的信息化意识不强,认识不够。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区域、城乡、校际发展不平衡。软硬件建设不协调,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资源、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数字化教学资源缺乏与课程教学的深层次融合。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完善,缺乏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

  《中国教育网络》:您认为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是什么?目前有什么好的案例吗?

  刘建同:强化应用仍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加强资源的应用。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把职业教育信息化作为衡量一个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纳入教育督导和学校办学评估指标体系,并适时开展专项评估。

  此外,我们将加强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校长、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配合有关部门健全培训、考核和认证机制,逐步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认证与评聘考核体系。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引导广大教师提升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主动性和水平。

  各地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积极探索、率先实践,积累了很多好的案例。如湖南省建成职业教育师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72 万个,利用学习空间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推动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型。辽宁省在30 余个主体专业领域初步建成基础性资源库、引导性资源库和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覆盖全省85% 以上职业院校和85% 以上职业院校在校生。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