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坚持、恒心和毅力是90后共有的精神特质,我的梦想就是要成为最优秀的技术工人。”25岁的黄亚光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法士特公司壳三车间加工中心操作兼调整工,短短三年间,他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并为公司的技术革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人才。2014年,他被评为陕西省“最美青工”,并入选陕西高校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成为新时代青年技术工人的楷模。
在陕西工院的毕业生中,黄亚光只是一个缩影,在他的背后是一大批活跃在装备制造业生产一线的优秀毕业生群体。自陕西工院牵头组建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后,校企合作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战”机会,不但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攀高,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学生的职业之路越走越宽。
立足区域 服务陕西装备制造业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最早实施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2011年跻身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中国工业优秀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在64年的办学历程中,该院先后为社会培育了11万余名“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陕西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陕西是装备制造业大省,企业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的人才培养就是以企业人才标准为导向、瞄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才、发展,坚持校企深度合作育人,培养一大批上手快、干的好、潜力足的技术人才服务西部乃至全国经济建设。”陕西工院院长崔岩的一句话道出了该院几十年如一日的办学目标。
集团化办学 开启校企合作新思路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作为面向装备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和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是陕西工院面临的一个重要思考。
2009年7月,在陕西省教育厅和陕西省机械工业协会的指导下,陕西工院以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为契机、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携手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柴油机重型工程机械集团等20家骨干企业、4家科研院所、11所高、中职院校,牵头组建了“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开始着手探索一种由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参与,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校企合作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桥梁、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目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低投入、高产出的职业教育发展新道路。目前集团拥有35个成员单位,涵盖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等,成为了陕西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开展试点 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2011年,陕西工院启动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根据试点任务,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学院构架起“一个核心,两轮驱动,四方聚力,六大战略”的试点工作蓝图;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核心,构建了“四方高层聚力、高职院校牵头、理事会议决策、职教集团运作”的“多元联动”办学体制;形成并推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产教信息互通机制、校企文化融通机制、多元立交运行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人才共育机制等六大举措,保障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发展。在集团化办学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下,陕西工院探索形成了“校企一体、产教并举、中高衔接、区域联动”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统领和助推学院集团化办学工作向纵深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之路。
近年来,陕西工院与陕西省机械研究院开办高职高专目录外专业“粉末冶金技术”;在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等14家企业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基地或学生校外实训基地;为轻工业西安钟表研究所等5家企业创办“企业冠名订单班”,培养学生300余名;为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设立职工培训学院,培训人员400余名;广州德善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在学院设立100余万元企业奖(助)学金。该院47名中青年教师深入集团成员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强化“双师”素质,同时从集团企业成员中聘请9名具有较高知名度、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的专家担任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3名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经过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集团内部现已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动态运行、有序发展”的合作模式,基本实现了产业与教育的异质融通,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
成效初显 学校企业学生多方获益
依托职教集团这个大平台,通过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探索出了10种校企合作模式,加快了校企紧密融合的步伐,实现了资源共享、多方共赢。二是集团内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显著提高,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同比大幅增长,在产品设计思路、制造理念、性能特点、安全环保等方面创新不断,捷报频传。三是探索出了具有装备制造行业特色的“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得到深化,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培养了更多、更好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四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企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五是社会培训得以全面开展,集团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六是拓展了交流平台,丰富了沟通渠道,集团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七是实现了理论体系、校企深度合作、院校与行业合作、国际合作的四大重点突破和机制体制、文化、校企合作模式、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训体系建设等六大创新,全面实现校企文化深度融通,共赢发展。围绕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有益探索,有效推动了集团快速发展,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局面,为陕西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工学结合 人才技能水平普遍提高
近年来,通过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紧密合作,引导工学结合深入教育教学,校企共同推动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学生技能水平大幅提高。仅2013年,陕西工院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其中,在“全国软件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3项,三等奖16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省选拔赛、陕西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等20项省级竞赛中,获团体一等奖17项,团体二等奖24项,团体三等奖17项,个人一等奖19项,个人二等奖26项,个人三等奖43项;学生在其他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共获技能竞赛奖项569项,其中国家级213项、省级356项,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平均保持在97%以上,学生质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行业协会及企业的充分肯定,并先后为陕柴重工等10余家企业举办职工岗前培训400余人,促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学院荣获“中国工业优秀单位”、 “中国铸造行业教育培训基地”称号,被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授予 “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订单培养 实现专业岗位完全对接
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坚持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大力推行“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工学结合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共建、就业难题共担,校企共同促进职教内涵建设。
企业纷纷选择与学院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涌现出了 “欧姆龙”订单班、 “亿滋”订单班、“中联重科”订单班等育人模式。通过“订单合作”,校企双方不断摸索人才共育工作的思路和具体举措,重点就人才定位、课程设置、职业道德培养、职业心态训练、职业生涯规划等培养难题商讨解决方案。在与有批量人才需求企业“订单”合作的过程中,对学院订单培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共同教育管理、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共同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共同关注学生职业发展逐步落实,订单成效日益凸显。学院与欧姆龙共建的订单班,已经成为全国的典范。通过订单培养,实现了学生的专业课程与企业的岗位设置的完全对接,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明显增强,职业稳定性显著提高。
实施订单培养,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受到企业、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认可。学院现有95个企业冠订单班,受益学生6500多人。长期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显示,学生对学院就业工作满意度达到了96.1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和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位居同类院校首位,学院也连续三次被陕西省教育厅、省人社厅授予“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岗位成才 助力毕业生职业发展
陕西工院的校企合作,以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订单培养为突破点、以技能竞赛为着力点、以学生成才为落脚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开展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合作企业成为学生生产实习和就业一体化基地,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运营环境和节奏,提高了岗位适应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就业的同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该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重点专业对口率上升到90%以上,其中每年在集团内企业顶岗实习及就业的学生人数上升到4000人以上;毕业生表现出较强的首岗适应能力、多岗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99.84%,优秀率68.9%;先后有12名数控、模具等专业学生就职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学生在行业内就业优势明显,在全国装备制造行业形成了“陕西工院”品牌。涌现出 “陕西省最美青工”黄亚光、 “陕西省青年突击手”焦叔平、“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王英锋、“四川省青年岗位能手”郑永涛、 “陕西省技术能手”李春等装备制造业的优秀人才。
回首过去,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陕西工院人必将继续依托职教集团这一共建共享的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深入交流,深度合作,继续努力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可持续发展,为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科技创新,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加速西部教育强省、经济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