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国内新闻 ☉ 院校动态 ☉ 五十载潜心职教育英才 倚彭城产教融合铸辉煌——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五十周年校庆巡礼

五十载潜心职教育英才 倚彭城产教融合铸辉煌——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五十周年校庆巡礼

2014-10-10 11:34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采编    阅读:94次    我要评论

[导读]大学科技园 1964年学校初创,时为“徐州市轻化工职业学校”,企业办学,学制四年,半工半读;1965年改名为“徐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文革”期间,学校于1970年停办。1978年筹备恢复建校。1979年获省主管部门批准,恢复徐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首个班级在简陋的条件下开学。1980年,经省政府部门批准,学校定..

大学科技园

    1964年学校初创,时为“徐州市轻化工职业学校”,企业办学,学制四年,半工半读;1965年改名为“徐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文革”期间,学校于1970年停办。

    1978年筹备恢复建校。1979年获省主管部门批准,恢复徐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首个班级在简陋的条件下开学。1980年,经省政府部门批准,学校定名为“徐州化工学校”。1993年,学校通过合格中专办学评估,实现了办学从技工校向中等专业学校的提升。1998年成为省(部)级重点中专校。2000年成为首批“国家重点中专校”,2001年选址新校区,开启了学校发展新篇章。

    2002年6月,徐州化工学校独立升格,更名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通过“国家教育部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2012年又以优异成绩通过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6月,以“优秀”等级通过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学校发展跨入崭新阶段。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地方经济社会的需求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五十年峥嵘岁月,徐工职院人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深入探索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走出了一条“德技并重、产教融合、实境育人”的现代高职院校特色之路。

    五十年风雨兼程,学校精神不断光大。初始建校、恢复崛起,均时逢国家经济复苏期,资源匮乏,条件艰苦。但几代人正是凭着艰苦奋斗、务实进取的精气神,凝心聚力,不懈拼搏,实现了学校一次次跨越;徐州化校人秉承“求真、求实、求精、求新”的校训,薪火相继、弘扬光大,形成了“自强、务实、协力、争先”的学校精神。

    五十年奋勇争先,初创筚路蓝缕,恢复厚积薄发,升格再创辉煌,书写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篇章。目前,学历教育在校生1.2万人,占地1100亩,南依风景迤逦九里山,北望碧波荡漾九里湖,山水相连、底蕴深厚,务实创新的文化气息和朝气蓬勃的时代气息在这里和谐相容、相得益彰,让浸润其中的莘莘学子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创新为魂 办学实力不断提升

    创新是发展之源,是学校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学校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源泉,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创新办学机制,构建“政行企校”合作平台。2009年6月,为构筑校企高度融合的创新及人才培养平台,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在徐企业为核心、102家规模以上企业参加的“校企联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充实,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事会办学机制,于2011年12月18日成立了由徐州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全国近400余家知名企业参与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理事会”。

    学校理事会下设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科技合作工作委员会,以及机电、化工、材料、信息管理四大类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等八个分委会,主要负责研究政、行、企、校合作的机制和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需求,讨论学校办学思路、发展规划,审定学校专业设置和校外实训,实习、厂中校等基地建设规划,推进中高职教一体化体系建设。

    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激发办学活力。为了适应产业技术升级,学校不断创新内部管理机制,面向材料应用、生物化工、机械制造、信息技术、商贸物流等行业,成立了材料工程技术学院、化学工程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管理技术学院,有效促进了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行业更加紧密地对接。同时,增设了就业与校企合作处等部门,与二级学院分管就业副院长、就业辅导员共同形成了就业服务与校企合作工作体系,搭建了有利于校企共育人才的管理平台,有效推进了大行业背景下学校办学理念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创新“双专业带头人”制度,打造了一支互兼互聘的“混编型”师资队伍,共同建设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申报科研课题。近三年来,学校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以及70余家企业的238名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双师”教师比例达85%以上,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51%,一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教师队伍逐渐建成。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践产学互动的培养模式。学校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生命线,创造性实践和创新了“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并重的课程体系,把企业元素、行业元素和国际元素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了“认知—模拟—生产—创新”的实践课程体系,并通过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等形式推进了“产学互动”的深度融合。同时,学校推行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学习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服务为基 相生相伴协力共赢

    新产业的不断涌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技术的不断创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勃勃生机。

    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地方“相生相伴、同生共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上世纪60年代,学校的前身“徐州市轻化工职业学校”就是根据社会需求创建,实行企业办学。到80年代、90年代,围绕地方产业,学校重点发展了化工、材料、机械等专业。进入新世纪,学校始终坚持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紧扣徐州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技术升级、振兴老工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崛起等历史性机遇,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职院校发展服务地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之路。

    服务地方,实现“同生共长”。学校紧紧抓住徐州争创“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契机,与徐州市鼓楼区政府部门合作,利用黄河校区,共建了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暨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目前园区一期已建成,聚集了阿里巴巴诚信通、百度、腾讯等现代服务类企业60余家、教师创办企业15家、大学生创业企业46家,共吸纳创业就业人员650人,年产值约8000万元,年税收约650万元。园区同时为教师提供管理、研发岗位110余个,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岗位370余个,已成为电子商务、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11个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服务中小企业,实现互动双赢。学校建成了基本完备的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包括2个国家实训基地、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8个市级研发平台,以及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区域开放共享实训基地、技术服务网站、协同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学校启动了服务中小企业的“三百工程”活动,即由100位以上的教授(专家)为100家以上的企业开展100项以上的技术服务。当前,73名教师与50家企业签署了“科技人才与企业对接协议”,147位老师开展了“教师下企业锻炼”工作。如,张雷博士帮助江苏晋煤恒盛化工有限公司彻底解决了造气湿煤灰污染环境的问题;肖亚杰老师与徐州君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基于物联网远程抄表管理控制系统”,被新沂市作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

    开展培训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学校将为企业、社会开展培训服务作为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煤化工行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成了石油与化工职业教育领域首套煤化工综合实训装置——煤制甲醇仿真实训工厂。为适应徐工集团“设备+技师”的创新营销模式,校企共同出资共建“旋挖钻技师培训中心”,首期学员全被经销商录用,日薪300元以上,有效缓解了社会和企业对该类紧缺人才的需求。学校面向徐工集团、晋煤集团等94家紧密型合作单位开展数控操作和维修、橡胶塑料加工、化学工艺及检测和计算机技术等51个技能项目的职业技能鉴定,每年开展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培训一万人次以上,社会服务辐射到了苏鲁豫皖沪浙等十余个地区。

    适时调整专业,伴随产业发展。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须依据区域行业产业人才需求的动态和趋向,为此,学校每年召开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在认真分析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各专业的报到率、就业率等指标的前提下,适时调整专业。2011年以来,学校停招专业8个,调整专业方向6个,新建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光伏材料生产技术等专业10个。当前,学校44个招生专业基本覆盖了徐州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体系,实现了专业链和产业链对接。

    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256项,完成横向技术服务协议107项,鉴定项目119项,专利授权153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项),专利技术转让18项,各类科研项目到账费用共计3205万元,科技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根据江苏省教育部门2013年公布的“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数据,学校专利的申报数和授权数、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验收鉴定项目数、纵横向科研项目总数,分别位列全省高职院第3位、第6位和第8位。

    树人为本 实践育人桃李满园

    教学生以技能,更要塑学生之人格,徐工职院以树人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坚持学生为本,素质为先,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道路上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

    学以致用,贵在实践。徐工职院人在五十年的办学历程中不断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学生搭建了专业实践、社会实践、身心教育、创新创业、竞技竞赛等多个成长平台。学校大力推行边讲边练、学做结合、产学研用一体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场所由单一的教室转向实验实训室。学校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形式多样的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下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实践育人,能力为重。正是凭借对实践育人的执着和坚持,助推着徐工职院人把创业创新能力作为培育新时期职教英才的重要内容思考并实践着,构建了“创业认知—创业模拟—跟随创业—自主创业”四层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想创业、会创业、能创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学校被评定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以丰硕的育人成果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实践育人,德育为先。徐工职院人把实践育人作为一种理念和追求,融入了灵魂,嵌进了生命。学校支持师生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做到了“专业全覆盖,师生齐参与”。近三年来,学校师生先后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上取得个人一等奖、团体金奖等410个,并荣获“2011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称号。学校鼓励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了“博雅通识文化讲堂”、“体育文化节”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今天的校园里处处彰显着文化与技能并重,素质与能力齐飞的教育风格和独特魅力,实现了校园文化与职业教育文化、企业行业文化的相互融合,使这所积淀了厚重历史的学校迸发着青春的朝气和智慧的火光。

    实践育人,任重道远。在几代徐工职院人的摸索总结和共同努力下,历届毕业生受到了社会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学校连续五次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五十年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英才辈出,桃李满天下,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五万名专门人才。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在五十华诞之际,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秉承内涵发展理念,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创新办学特色,创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步伐,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实力较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职名校而努力奋斗!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