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图为宁波首席工人指导学生操作。
学校在宁海产学研基地建立教学工厂
宁波自动化学会在学校成立
该校学生专利吸引众多企业争抢购买
学生“志愿者”为浙洽会消博会外商服务
学校搭建商品展销会平台培养人才
她,是一所培养过浙江大学校长沙文汉的百年老校
她,是一所诞生了高职教育“宁海模式”的创新学校
她,是一所整个电商专业毕业生被用人单位包走的热门学校……
她就是即将迎来建校100周年生日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院校中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其“领航者”的地位。学校是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拥有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个国家重点专业、14个省级重点专业;5门国家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省级高校教学团队、1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省教学名师、1名省新世纪“151”人才、1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7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
百年历史 一步一个脚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14年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在百年商贸教育历史上,曾经培养出了郑丙燮(宁波商帮著名人物、新加坡宁波同乡会名誉会长、大星眼镜创始人)、沙文汉(浙大校长、浙江省领导)、张永祥(曾任宁波市领导)等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现代商帮人才。20世纪80年代起,学校就为浙江省商业系统、医药系统等输送了大批优秀商业人才,诞生了浙江百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惠忠等一批工商翘楚。
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高考招生录取工作中,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普高文科投档线和理科投档线分别高出省投档线78分和56分,在宁波的所有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首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7%,综合评价称职率达93%,专业对口率达90%,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万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13年,在全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荣获高职高专综合排名之冠。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现设有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机电学院等5个二级分院和公共课教学部、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35个专业,拥有教职员工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9000多人,成教学生8000余人。在浙东文化和宁波商帮精神的熏陶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厚德、进业、明智、笃行”为校训,坚持“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商业教育,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近年来,学校大力创建和推进的基于“总部—基地”县校合作办学模式、“四个结合”现代商帮人才培养模式和“点、线、面”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让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这些新型教育模式广为外界所称道。
不断创新 “总部-基地”县校合作模式突围高职教育
近期,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厦门大学联合举办高职院校“县校合作模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40多位高职教育界著名专家和学者,充分肯定了该校“县校合作”所做出的探索,认为是中国高职教育县校合作的一个样本。这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总部—基地”县校合作办学“宁海模式”的又一新成果。早在10年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与宁海县政府部门签约,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县校合作”正式起步,成为全国最早尝试“县校合作”的院校之一,被誉为“宁海模式”。
宁海县政府将宁海产学研基地列入县政府部门“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土地划拨、配套资金、设施建设、教师公寓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目前,基地占地150亩,累计总投资1.5亿元,已建有1万平方米实训大楼,内有16个实训室、2个实训车间和4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共建8000平方米的示范性教学工厂。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除了在宁海模具产业集聚地建立了宁海产学研基地外,还在慈溪“家用电器”块状经济的主要聚集区建设“慈溪产学研基地”,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总部—基地”的办学模式。
利用基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全新的学生实训模式,让教学与生产实现无缝对接。上午老师刚讲授理论知识,下午学生就将课本带到车间,由车间师傅、工程师帮学生解决碰到的难题。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蔡泽伟说:“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深刻变革,把学校的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实现协同共进、合作互利。”他认为,高职院校、地方(县)之间各有优势,也各有需求,学校以“县校合作”为切入点,将中心城市的资源优势辐射到周边地区,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县校合作”大大拓展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使城乡合作教育链得以建立、加长和延伸,并形成示范效应。这不仅丰富了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内涵,而且又有效规避了来自大中城市的本科院校的生存挤压。
多年来,学校通过探索、实践基于“总部—基地”县校合作办学模式,创新和实践了政企校三方联动的“共建、共管、共享”的体制与机制,逐步打造一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融合,并可形成一定生产力的特色教育平台,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大量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典型。
自我超越 校企合作“点、线、面”全方位拓展
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深刻领悟到,学校的发展需要在创新“总部—基地”县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基础上,拓宽合作和服务领域、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学校通过与宁波各大县域企业、行业、产业园区实施三维联动开展多领域合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人才等全方位的服务,在“宁海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和实践了“点、线、面”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骨干企业“点对点”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引协会(学会)入校”开展“点对线”合作;与产业园区和地方政府开展“点对面”合作等,延伸、拓展了“县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使学校向着纵深发展。
近年来,学校与知名骨干企业联合开展“点对点”合作,开办了“沃玛管理干部班”、“财通证券班”等多个订单班。2007年,与美国通用电气(GE Fanuc)自动化公司合作共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GE Fanuc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实训室。
2002年开始,学校先后通过“引协会(学会)入校”等形式,先后成立了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学会宁波专业委员会、宁波市工业设计学会、宁波市影视制作行业协会等各类协会(学会)。
另外,学校还与宁海县政府部门、中国(宁海)模具城合作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与慈溪市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了慈溪产学研基地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务求实效 “四个结合”培育现代商帮人才
自创办高职教育以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强实践、重应用”的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校基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创新和实践了基于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技术应用能力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校内外、学期内外、课内外相结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四个结合”的“素质、能力、发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在“四个结合”的总体框架下,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专业为重点,其他专业协同推进,深化了“四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和实践了具有区域和专业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式,使得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宁波市推进电商换市战略进程中,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成了“香饽饽”。2014年,慈溪市崇寿镇向该校“团购”了一个班的27名电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为该镇小微企业打理涉外电子商务生意。大三学生陆勇刚和成露,入驻崇寿镇半年时间内,他们就帮当地小微企业做成了40多万美元的生意,高时一月达8万美元。
在教学过程中,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聘请了来自通讯、机械等行业的首席工人和技术能手为“特聘教授”,这些“特聘教授”给学生和老师们带来各个行业极新的技术信息,帮助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技工人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创新创业平台“EPV研究教育中心”,即“就业、创业、职业研究教育中心”,实施“EPV”教育。通过创业班教学和训练形式,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技术技能开创事业的能力,并且全面塑造学生品格和意志。
在实践“四个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还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形成了“订单式培养”、“平台+岗位”、TAFE教育、“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设立“宁波市‘消博会’志愿者”和真操实练的“校园商品展销会”模块,为学生创建真实职业情境;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学校对职业资格证书均有明确规定,通过“双证融通”,稳步提高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
基于“四个结合”现代商帮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近两届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达到98%以上,毕业生职业技能累计通过率达到92%以上。近5年,该校共有663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技能(学科)竞赛奖项278项,其中全国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5项、浙江省一等奖21项。
主动担当 强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姚奇富说:“社会服务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发展必须服务于地方和社会,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依托区域块状经济办教育,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建“总部—基地”县校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四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点、线、面”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学校通过开展“县校合作”,县域产业、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能力得以增强。
以宁海县模具产业为例,就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也实现了模具产值逐年增加,宁海县自2005年至2012年模具产业总产值也大幅提升;2013年,宁海县模具规上企业完成总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26.7%,大型塑料模、精密塑料模、冲压模、压铸模等已走到了国内模具产业前列。宁海县和宁海产学研基地还同时获得了“中国模具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
2007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宁海)模具城展开了全方位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社会培训、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活动,并与中国(宁海)模具城、宁海工业园区、宁海开发区等联动,先后建起了宁波模具检测中心、宁波国际模具产业开发中心、宁海模具城信息中心、宁海模具产业培训服务中心、宁海模具展示中心、宁海模具热处理中心等6个公共服务平台,为宁海模具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引领当地模具产业整体提升。
宁海模具城热处理中心平均每年为100余家企业800余人次提供技术服务。针对模具加工环节中的技术瓶颈,学校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新技术应用工作,中心采用德国技术研发、改进了离子氮化设备和大型调质设备,该设备目前属国内先进,容量为全省最大之一,填补了宁海县不能处理大型模具调质工序的空白,解决了热处理与表面改性技术、热处理畸变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宁波模具检测中心获得国家资质,每年可为1000多家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年服务效益达150多万元。华宝模具公司通过与该校合作获得了长足发展,产值近两年增长了103%。
宁海模具企业从业人员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的企业培训项目或政府培训项目中共接受培养、培训、技能鉴定2万余人次。产业劳动者素质、人才储备得以提升。目前,学校已有近5000名学生在宁海产学研基地完成学习任务,并有300多名毕业生被合作企业留用。
引领未来 为梦想锻造基石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已走过了百年,屡创佳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面对未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勾画蓝图,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今后,学校将主动适应浙江省及宁波市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打造“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深化内涵发展,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培养能适应区域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满足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现代宁波商帮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商贸服务类、先进制造类和技术服务类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与行业高度融合、综合实力较强的开放式、国际化、应用性的服务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力争全省一流、国内领先,在教学质量、专业建设、管理服务、办学效益和办学条件等各方面跻身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将一如既往地为产业兴邦、实现中国梦锻造人才基石。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