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职教新闻
展开全部

付出总有回报,耕耘就有收获。近日获悉,我校三位教师在2023年河北省班主任能力大赛中榜上有名,其中陈丽娟获得一等奖,陈秀娟获得二等奖,高小颖获得三等奖,创造了我校组织参加此赛项的最佳战绩。

团队助力

集体智慧彰显团队力量。备赛期间,时间紧任务重,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学生处牵头、白杨班主任工作室协助的指导团队,大家同心同向、分工协作、集体备赛,从研究讨论到文稿撰写,从仪表仪态到语言表达,一遍遍打磨、一次次提升,夜以继日地紧张而又忙碌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团队的帮助下,三位教师顺利完成了赛前准备,信心满满踏上了比赛的征程。

赛场竞技

大赛共设八个赛项,主题紧扣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热点、难点,从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分别考核班主任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曹友主任带领三位参赛老师,共磨共研、彼此助力、加油打气,深悟文件精神、深解赛项题目、深研比赛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赛场上,展示班级建设方案环节,老师们结合建班育人经验,讲好成长故事,传递育人情怀;模拟片段班会活动环节,老师们紧扣班会主题思想,凝聚班会力量,赋能学生成长;情景答辩环节,老师们聚焦情景主旨,沉着科学处置,迸发教育智慧。历时五天紧张激烈的角逐,三位老师出色的完成所有赛项,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和迁安职教班主任的风采。

立志前行

潜心躬耕强技能,一路芳华砥砺行。坚定的信念、刻苦的训练、团队的力量、无私的奉献,换来了今天的好成绩。未来,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将坚持以培强素养、以赛促成长,在学校的感召和白杨班主任工作室的带领下,深耕不辍、立志前行,人人争做“四有”好教师、新时代的“大先生”!


 

编辑:杨航

校对:杨静

责编:马骥

来源:迁安职教中心

学生处

1.2024年河北省高职单招的招生对象是哪些考生?

已通过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且符合所报考院校招生条件的考生。


2.2024年在河北省进行高职单招的院校有哪些?

经省教育厅批准,2024年河北省实施高职单招的省内院校共有75所,名单如下:

序号

院校名称

 

序号

院校名称

1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39

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

保定理工学院

 

40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3

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1

河北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4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42

衡水健康科技职业学院

5

渤海理工职业学院

 

43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

6

沧州航空职业学院

 

44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7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45

冀中职业学院

8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6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9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47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10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

 

48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11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49

秦皇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2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50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13

邯郸科技职业学院

 

51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14

邯郸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52

石家庄城市经济职业学院

15

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3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16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54

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

17

河北东方学院

 

55

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

18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56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19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57

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

20

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58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21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59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2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60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3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61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24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62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5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63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26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64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7

河北科技学院

 

65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28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

 

66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9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67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

30

河北美术学院

 

68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31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69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32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70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33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71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34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72

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35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73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36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74

燕京理工学院

37

河北外国语学院

 

75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38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院校具体招生专业以省教育厅批准的最终招生计划为准。在我省实施高职单招的省外院校,经省教育厅审核同意后在招生计划中予以公布。


3.考试类(专业类)是如何划分的?

2024年我省高职单招继续按专业划分为不同的考试类。考试类是指以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划分的专业大类为基础,按照相近相通原则,分类别进行考试、志愿填报和录取的一种形式。其中,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专业划分为考试一类到考试十类等10个考试类;面向中职毕业生的专业划分为建筑类、机械类、农林类等10个专业类。


4.各考试类包含有哪些专业?

各考试类涵盖专业如下(涵盖专业来源于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后期如有调整,以2024年教育部最新文件为准),具体招生专业以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考试类

涵盖的专业

考试一类(土木建筑、资源环境与安全、水利等所涉及专业)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生态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煤田地质勘查、岩矿分析与鉴定、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工程地质勘查、水文与工程地质、矿山地质、钻探工程技术、岩土工程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地质工程、城市地质勘查、工程测量技术、测绘工程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国土空间规划与测绘、无人机测绘技术、矿山测量、导航与位置服务、空间数字建模与应用技术、油气储运技术、油气地质勘探技术、钻井技术、油气智能开采技术、油田化学应用技术、石油工程技术、煤矿智能开采技术、矿井建设工程技术、通风技术与安全管理、矿山机电与智能装备、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煤层气采输技术、矿山智能开采技术、矿物加工技术、大气科学技术、大气探测技术、应用气象技术、雷电防护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技术、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环境管理与评价、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绿色低碳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净化与安全技术、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智能环保装备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化工安全技术、工程安全评价与监理、安全智能监测技术、应急救援技术、消防救援技术、森林草原防火技术、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古建筑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园林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建筑动画技术、城乡规划、智慧城市管理技术、村镇建设与管理、建筑工程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智能建造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技术、建筑消防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城市燃气工程技术、市政管网智能检测与维护、城市环境工程技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智能检测与估价、现代物业管理、水文与水资源技术、水政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智慧水利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机电排灌工程技术、治河与航道工程技术、智能水务管理、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水电站运行与智能管理、水利机电设备智能管理、水土保持技术、水环境智能监测与治理、水生态修复技术

 

考试二类(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等所涉及专业)

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铁道桥梁隧道工程技术、铁道养路机械应用技术、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铁道车辆技术、铁道供电技术、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高速铁路客运服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道路机械化施工技术、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道路工程检测技术、道路工程造价、道路养护与管理、智能交通技术、道路运输管理、交通运营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航海技术、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轮机工程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水路运输安全管理、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港口与航运管理、船舶电子电气技术、船舶检验、集装箱运输管理、民航运输服务、民航通信技术、定翼机驾驶技术、直升机驾驶技术、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民航空中安全保卫、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部件修理、通用航空器维修、飞机结构修理、航空地面设备维修、机场场务技术与管理、通用航空航务技术、航空油料、管道工程技术、管道运输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邮政快递运营管理、邮政快递智能技术、邮政通信管理、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水电站机电设备与自动化、水电站与电力网技术、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输配电工程技术、供用电技术、农业电气化技术、机场电工技术、电力客户服务与管理、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地热开发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应用、发电运行技术、热工自动化技术、核电站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厂化学与环保技术、光伏工程技术、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生物质能应用技术、氢能技术应用、工业节能技术、节电技术与管理、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钢铁智能冶金技术、智能轧钢技术、钢铁冶金设备维护、金属材料检测技术、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金属智能加工技术、金属精密成型技术、储能材料技术、稀土材料技术、材料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复合材料智能制造技术、航空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非金属矿物材料技术、光伏材料制备技术、硅材料制备技术、炭材料工程技术、橡胶智能制造技术、建筑材料工程技术、新型建筑材料技术、建筑装饰材料技术、建筑材料检测技术、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制造技术

考试三类(装备制造等所涉及专业)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现代铸造技术、现代锻压技术、智能焊接技术、工业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增材制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光电制造技术、电线电缆制造技术、内燃机制造与应用技术、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机电设备技术、电机与电器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电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机电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自动化仪表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计量测试与应用技术、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高速铁路动车组制造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与维护、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设备制造与维护、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制造与维护、船舶工程技术、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船舶智能焊接技术、船舶舾装工程技术、船舶涂装工程技术、船舶通信装备技术、游艇设计与制造、邮轮内装技术、海洋工程装备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飞行器数字化装配技术、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航空发动机装配调试技术、飞机机载设备装配调试技术、航空装备表面处理技术、飞行器维修技术、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航空材料精密成型技术、导弹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造型与改装技术

考试四类(农林牧渔、轻工纺织、生物与化工、食品药品与粮食等所涉及专业)

 

种子生产与经营、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现代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园艺技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烟草栽培与加工技术、饲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设施农业与装备、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农产品流通与管理、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林业技术、园林技术、草业技术、花卉生产与花艺、经济林培育与利用、森林和草原资源保护、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森林生态旅游与康养、林业信息技术应用、木业智能装备应用技术、木业产品设计与制造、动物医学、畜牧兽医、中兽医、宠物医疗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禽智能化养殖、特种动物养殖技术、宠物养护与驯导、动物营养与饲料、蚕桑技术、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渔业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水生动物医学、食品生物技术、药品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化工生物技术、生物产品检验检疫、绿色生物制造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石油炼制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石油化工技术、煤化工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海洋化工技术、分析检验技术、化工智能制造技术、化工装备技术、化工自动化技术、涂装防护技术、烟花爆竹技术与管理、化妆品技术、现代造纸技术、家具设计与制造、鞋类设计与工艺、陶瓷制造技术与工艺、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皮革加工技术、皮具制作与工艺、乐器制造与维护、香料香精技术与工艺、表面精饰工艺、包装工程技术、包装策划与设计、数字印刷技术、印刷媒体技术、印刷数字图文技术、印刷设备应用技术、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丝绸技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数字化染整技术、纺织品设计、现代家用纺织品设计、纺织材料与应用、现代非织造技术、纺织机电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皮革服装制作与工艺、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酿酒技术、食品贮运与营销、药品生产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兽药制药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制药设备应用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智能医疗装备技术、医用电子仪器技术、医用材料与应用、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与服务、康复工程技术、保健食品质量与管理、化妆品经营与管理、化妆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技术与管理、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

考试五类(公共管理与服务、旅游、公安与司法(公安专业除外)等所涉及专业)

旅游管理、导游、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定制旅行管理与服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民宿管理与运营、葡萄酒文化与营销、茶艺与茶文化、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会展策划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餐饮智能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中西面点工艺、西式烹饪工艺、营养配餐、法律事务、法律文秘、检察事务、民事执行、社区矫正、司法信息技术、司法鉴定技术、安全防范技术、安全保卫管理、智能安防运营管理、社会工作、党务工作、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公共关系、公益慈善事业管理、民政服务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网络舆情监测、公共事务管理、行政管理、质量管理与认证、知识产权管理、职业指导与服务、标准化技术、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婚庆服务与管理、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殡葬设备维护技术、陵园服务与管理、现代文秘

考试六类(教育与体育(体育专业除外)、新闻传播等所涉及专业)

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新闻与传播、出版策划与编辑、出版商务、数字出版、数字媒体设备应用与管理、播音与主持、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影视编导、新闻采编与制作、影视动画、影视制片管理、影视多媒体技术、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音像技术、录音技术与艺术、摄影摄像技术、融媒体技术与运营、网络直播与运营、传播与策划、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小学英语教育、小学科学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舞蹈教育、艺术教育、特殊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旅游英语应用韩语、商务日语、应用日语、旅游日语、应用外语、中文、应用俄语、应用法语、应用西班牙语、应用德语、应用泰语、应用越南语、应用阿拉伯语

考试七类(医药卫生(临床医学类专业除外)等所涉及专业)

 

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蒙药学、维药学、藏药学、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中药制药、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药膳与食疗、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放射治疗技术、呼吸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健康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心理咨询、医学营养、生殖健康管理、眼视光技术、眼视光仪器技术、视觉训练与康复

 

考试八类(文化艺术等所涉及专业)

考试八类艺术-音乐类

音乐表演、曲艺表演、现代流行音乐、戏曲音乐、音乐制作、钢琴伴奏、钢琴调律、音乐传播、作曲技术

考试八类艺术-舞蹈及表演类

表演艺术、戏剧影视表演、歌舞表演、戏曲表演、曲艺表演、音乐剧表演、舞蹈表演、国际标准舞、时尚表演与传播、现代魔术设计与表演、舞蹈编导、民族表演艺术

考试八类艺术-美术设计类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书画艺术、公共艺术设计、游戏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美容美体艺术、工艺美术品设计、广告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家具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摄影与摄像艺术、雕刻艺术设计、皮具艺术设计、包装艺术设计、陶瓷设计与工艺、首饰设计与工艺、玉器设计与工艺、刺绣设计与工艺、雕塑设计、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民族美术、民族服装与饰品、民族传统技艺

 

考试八类-文化服务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文化创意与策划、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考古技术、文物展示利用技术、图书档案管理、石窟寺保护技术

考试九类(财经商贸等所涉及专业)

财税大数据应用、资产评估与管理、政府采购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金融科技应用、保险实务、信用管理、财富管理、证券实务、国际金融、农村金融、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审计、会计信息管理、统计与大数据分析、统计与会计核算、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关务与外贸服务、服务外包、国际文化贸易、工商企业管理、连锁经营与管理、商务管理、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农村电子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物流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航空物流管理、铁路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港口物流管理、工程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智能物流技术、供应链运营

考试十类(电子信息等所涉及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电子产品检测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汽车智能技术、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智能光电技术应用、光电显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嵌入式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应用、移动应用开发、工业软件开发技术、动漫制作技术、密码技术应用、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通信软件技术、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通信系统运行管理、智能互联网络技术、网络规划与优化技术、电信服务与管理、集成电路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5.各考试类牵头院校有哪些?

牵头院校

面向普通高中生的考试类

面向中职毕业生的专业类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考试一类(土木建筑、资源环境与安全、水利等所涉及专业)

建筑类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考试二类(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等所涉及专业)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考试三类(装备制造等所涉及专业)

机械类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考试四类(农林牧渔、轻工纺织、生物与化工、食品药品与粮食等所涉及专业)

农林类

畜牧兽医类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考试五类(公共管理与服务、旅游、公安与司法(公安专业除外)等所涉及专业)

旅游类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考试六类(教育与体育(体育专业除外)、新闻传播等所涉及专业)

学前教育类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考试七类(医药卫生(临床医学类专业除外)等所涉及专业)

医学类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考试八类(文化艺术等所涉及专业)

考试八类艺术-音乐类

 

 

考试八类艺术-舞蹈及表演类

考试八类艺术-美术设计类

考试八类-文化服务类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考试九类(财经商贸等所涉及专业)

财经类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考试十类(电子信息等所涉及专业)

电子电工类

计算机类

6.高职单招招生计划是如何编制的?

2024年高职单招招生计划,采取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计划和面向中职毕业生计划分开编列的方式。高职单招填报志愿前,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各考试类招生计划。考生可通过下列方式进行查询:

(1)通过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2)查询高职单招院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招生计划,或者直接向相关院校咨询。


7.考生如何报考、缴费

2024年2月26日9时至2月29日17时,参加高职单招的考生(含免试考生)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http://www.hebeea.edu.cn)或河北省高职单招系统(http://gzdz.hebeea.edu.cn),进行网上报名并选择考试类。

普通高中毕业生(含同等学力)可报考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计划中的任一考试类,但不得报考面向中职毕业生计划。其中,报考考试八类的考生,还须选择细分类;

中职学校毕业生(含中等师范、职业高中及其他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可报考面向中职毕业生的计划,也可报考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计划,二者选择其一。如报考面向中职毕业生的计划,只能选择与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所学专业相对应的专业类;如报考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计划,可任选考试类报考,须与该类考生一起参加考试、录取。

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核准的标准,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测试(职业适应性测试)考试费标准为每人每科40元。

特别提醒:

(1)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为我省高职单招唯一报考网站,未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受理考生报考。

(2)报考结束后,考试类等报考信息将不得更改。报考结束时间截止前,考生可登录报名系统修改考试类等报考信息。

(3)报考结束后不再安排补报。不得跨考试类(含考试八类各细分类)报考、参加考试、填报志愿和录取。已缴纳的考试费不予退费。


8.报考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计划的考生需要考试哪些科目、分值是多少?

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方式,总分为750分。其中,文化素质考试满分300分,职业技能考试满分450分。文化素质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每科150分。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所有考生均须参加考试,普通高中毕业生不再使用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折算替代;

职业技能考试科目为专业基础和职业适应性测试,专业基础考试部分满分100分,职业适应性测试部分满分350分。其中,专业基础考试由牵头院校根据本考试类所含专业特点,从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7个科目中选择1科。具体请考生查询牵头院校官方网站公布的考试说明,或直接向牵头院校咨询。


9.报考面向中职毕业生计划的考生需要考试哪些科目、分值是多少?

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方式,总分为750分。其中,文化素质考试满分300分,职业技能考试满分450分。文化素质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每科150分。

职业技能考试包括专业能力测试和技术技能测试两部分,专业能力测试部分满分100分,技术技能测试部分满分350分。其中专业能力测试以教育部发布的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中核心专业知识为基本依据,重点考察综合专业能力;技术技能测试以教育部发布的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中核心技术技能为基本依据,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通用技术等内容。


10.考试时间和地点是如何规定的?

2024年3月28日9时至4月2日17时,考生可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http://www.hebeea.edu.cn)或河北省高职单招系统(http://gzdz.hebeea.edu.cn)打印准考证。

2024年4月2日,考生在高考报名所在的县(市、区)参加考试,采取笔试形式具体各科目考试时间见下表:

表一 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

日期

时间

科目

备注

4月2日

09:00―10:00

语文

文化素质考试

10:10―11:10

数学

4月2日

14:30―15:30

专业基础

职业技能考试

15:40―17:40

职业适应性测试

表二 面向中职毕业生

日期

时间

科目

备注

4月2日

09:00―10:00

语文

文化素质考试

10:10―11:10

数学

4月2日

14:30―15:30

专业能力测试

职业技能考试

15:40―17:40

技术技能测试

特别提醒:

(1)文化素质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的2科分别按一场次对待,语文(专业基础或者专业能力测试)未参加,数学(职业适应性测试或技术技能测试)考试不允许入场参加考试,收发卷期间,考生不得离开座位。

(2)2024年3月30日,报考考试八类音乐类、舞蹈及表演类的考生,参加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组织的音乐类、舞蹈及表演类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考点设在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具体请咨询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考试八类其他各细分类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考试均在高考报名所在的县(市、区)参加考试。

(3)考生各科目具体考试时间、地点详见《准考证》。


11.考生参加考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打印准考证。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下载打印准考证,按时参加考试。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详见准考证。

(2)提前到达考点。考生要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准考证以及黑色字迹签字笔、2B铅笔等考试用品(美术类职业适应性测试所需文具等考试用品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发布的考试说明为准)。提前了解考点所在地的天气和交通情况,合理规划出行安排,建议提前1个小时到达考点,留足入场检查时间,避免因天气、交通等原因耽误入场考试。

(3)遵守安检规定。考试采用“2+1”安检模式(即所有考生入场前均须接受两次人工安检和一次智能安检门安检),严禁考生携带手机等通讯设备进入考点(考试封闭区域)。请考生不要携带钥匙(含汽车钥匙)、耳机、充电器、磁卡、打火机、雨伞和手镯、戒指、项链等金属物品以及有金属装饰品的衣服、鞋帽等,避免影响正常入场考试。

(4)自觉诚信应考。考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全程无死角视频监控录像,考后视频回放倒查,严防考试违规。请考生自觉遵守考场规则,不要相信和参与“助考”违法犯罪活动,不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比如手机、手表、无线耳机及其他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等)参加考试,如有违纪作弊等行为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记入考生诚信档案,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照刑法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提醒:考试过程中考生如携带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无论使用与否,均将认定为考试作弊。


12.残疾考生如何申请考试合理便利?

2024年高考报名时已申请合理便利并审核通过的残疾考生,可在考试前10个工作日,向高考报名所在地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提出合理便利申请,在保证正常组考的前提下,为考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合理便利内容。


13.考生如何查询考试成绩,如何申请复核?

2024 年 4 月中旬,考生可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www.hebeea.edu.cn )或河北省高职单招系统(http://gzdz.hebeea.edu.cn)查询本人考试成绩。

对成绩有疑问的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到高考报名所在地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提交书面成绩复核申请,并通过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查询成绩复核结果。


14.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如何划定?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根据考生考试总成绩,按照各考试类(专业类)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结合生源等情况,分别划定高中生计划、中职生计划录取控制分数线。


15.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高职单招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设集中志愿和一次征集志愿。成绩公布后,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填报志愿,每次填报志愿可在本人所报考的考试类(专业类)中选报10所院校,每所院校最多填报6个专业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不得跨类填报。

特别提醒:请考生及时关注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志愿填报安排,以免影响本人填报志愿。


16.高职单招是如何投档录取的?

高职单招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按照平行志愿投档原则,即“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不再补档”,将各类控制线上未录取的有志愿考生,结合高校要求,按高职单招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遵循考生的志愿顺序依次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

投档时,当遇到多名考生总成绩相同时:

报考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计划的考生:按职业技能考试总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职业技能考试总分相同的,由高到低依次比较“语文、数学、专业基础、职业适应性测试”单科成绩进行投档,如果所有单科成绩均相同,则全部投档,是否录取由高校决定;

报考面向中职毕业生计划的考生:按职业技能考试总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职业技能考试总分相同的,由高到低依次比较“语文、数学、专业能力测试、技术技能测试”单科成绩进行投档,如果所有单科成绩均相同,则全部投档,是否录取由高校决定;

退役士兵考生:按职业技能考试总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职业技能考试总分相同的,由高到低依次比较“专业基础、职业适应性测试”单科成绩进行投档;如果均相同,则全部投档,是否录取由高校决定。

高校按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求、投档成绩达到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学校调档要求的考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的专业由高校自行确定,高校负责对已投档但未被录取考生的退档原因作出解释。高校不得超计划录取。


17.考生如何查询录取结果?

集中志愿和征集志愿录取结束后,考生可通过以下途径查询本人录取结果:

(1)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www.hebeea.edu.cn)或河北省高职单招系统(http://gzdz.hebeea.edu.cn);

(2)向高职单招院校查询。

最终录取结果以录取通知书为准。


18.哪些考生可以申请免试录取?如何办理?

对于获得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或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和具有高级工、技师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由招生院校免试录取。考生申请免试专业需与获奖项目或取得的职业资格相关,招生院校在相同或相近专业免试录取。免试考生资格审查和录取工作由各单招院校负责。

各单招院校将在招生简章中公布免试录取申请的时间及流程。请符合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录取条件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按院校要求向招生院校提出申请。已被免试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期的高职单招考试及录取。


19.退役士兵如何报考、如何录取?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冀教学〔2023〕17号)文件规定,退役士兵报考高职单招免于文化素质考试,须参加所报考考试类的职业技能考试。实行单列计划、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已取得2024年高考报名资格退役士兵,于2024年2月26日9时至2月29日17时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进行报考、选择考试类,并缴纳考试费。退役士兵考生须按所选考试类,在准考证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根据各考试类报考的退役士兵考生职业技能考试成绩,按照各考试类相应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划定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退役士兵考生填报志愿时,只能填报与所报考考试类相对应的招生计划,不得跨类填报。其志愿填报方式及录取安排与其他考生相同。


20.已被高职单招录取的考生,还能参加当年的统一高考等考试和录取吗?

已被高职单招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当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对口升学考试及录取。


21.违规处理有什么规定?

高职单招考试是高校考试招生的组成部分,依据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考生在高职单招考试中被认定为违纪的,取消其该科目的考试成绩;被认定为作弊的,其当年高考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33号令)规定的具体违规行为包括:

⑴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

①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②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③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④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⑤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⑥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⑦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⑧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⑨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考生有上述所列考试违纪行为之一的,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⑵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

①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②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③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④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

⑤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⑥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⑦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⑧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⑨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

⑶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或者在考试结束后发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相关的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

①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②评卷过程中被认定为答案雷同的;

③考场纪律混乱、考试秩序失控,出现大面积考试作弊现象的;

④考试工作人员协助实施作弊行为,事后查实的;

⑤其他应认定为作弊的行为。

考生有上述第⑵、⑶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



来源:河北教育考试院

教师函〔202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部署安排,教育部启动了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国家级团队)遴选工作。经院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推荐、专家综合评议,确定第三批国家级团队立项建设单位125个、培育建设单位22个。现将结果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

各地要加大对国家级团队立项(培育)建设单位的支持力度,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在课题、经费、制度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项目要予以重点支持。国家级团队立项(培育)建设单位作为第一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工作,建立工作机制,细化目标任务,整合优质资源,创设必要条件,有序推进实施。各地各校要把团队建设作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和服务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因地制宜做好各级团队梯次规划和整体布局,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附件:1.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2.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培育建设单位名单


育 部

2023年11月23日

12月21日至22日,教育部举行2023年年终总结会,对2023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工作情况进行盘点,总结成绩经验,分析形势问题,研讨谋划2024年度工作思路和任务举措。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持会议并讲话。会上,机关各司局和直属单位就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决策部署,编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推进2023年重点任务进展成效及2024年工作思路等逐一作了汇报,在京部党组成员结合分管工作进行了点评发言。


怀进鹏指出,一年来,各司局和直属单位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政治品格得到进一步锤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进一步增强,对“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的认识持续深化,对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的共识度越来越高,政策、资源、机制“围绕目标转”效果明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不断走深走实。一年来,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大家更加自觉地把教育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来思考、谋划和推进,主动超前布局、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教育支撑、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效应日益突出,战略地位作用不断提升。教育工作态势良好,一系列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取得积极进展。干部队伍的执行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明显增强,勇于突破路径依赖,敢于担当、豁得出去的精气神和团结协作、善于共事的好作风更加鲜明,彰显了新时代教育人的铁肩膀、硬脊梁、真本事。


怀进鹏强调,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对教育强国建设至关重要。一要认真总结经验,保持战略定力。要看清楚新时代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想明白如何主动担当作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看清楚教育外部形势变化,想明白如何成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成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先导,进一步明确建设教育强国的着力点;看清楚教育强国对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想明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责主业,谋划好明年乃至未来十年工作;看清楚国际教育变革趋势和教育发展规律,想明白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思路举措。二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抓住本质问题,找到战略突破口,统筹好工作时度效,带动全局、牵引长远、系统跃升。三要狠抓落实、有力有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抓住主要矛盾,持续攻关重点难题和关键问题,多做实事、不做“盆景”,办有温度的教育。要筑牢防线、兜住底线,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当好教育系统良好政治生态与和谐稳定发展环境的培育者、维护者、引领者。


教育部机关各司局负责人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负责人参加会议。



来源:教育部

图片 1图片 2图片 3



2024版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大纲

2025版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大纲

2026版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大纲

今年秋季开学,是王志宇工作量最少的一个开学季。他所在的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纺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电竞专业”)暂停招生,作为专业负责人,他不用忙着迎新了。


从2018年开设,到2023年暂停招生,这个专业在这所高职只存在了5年。


2016年9月,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自2017年起执行,电竞专业成为新设的专业。


在教育部职成司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记者通过检索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院校拟招生专业设置备案结果数据发现,2017年,全国有17所高职院校开设电竞专业;2018年,开设这一专业的高职院校增加到47所。


也是从2018年开始,王志宇担任常纺院电竞专业的负责人。此前,他曾在一家游戏公司工作,2012年到常纺院任教。“我们的电竞专业应该学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王志宇和同事进行了大量调研。


“我们不教打游戏。”这是王志宇和学生最先解释和最常强调的一句话。他认为,电子竞技游戏只是电子竞技这一新兴产业的载体,“电竞归根到底就是各大公司推广游戏的一种方式”。


在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度增补专业中,电竞专业属于“教育与体育大类”的“体育类”。这个专业隶属于创意学院,前4届生源均为体育特长生。


与创意学院的其他专业学生一样,电竞专业的学生也要学习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第一届学生共50人,分成两个班级。该院院长李方联告诉记者,“体育生学美术”成为最初两届学生最头疼的事。


据创意学院教师邹娇的观察,体育训练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很多体育生计算机技术基础薄弱,相对于艺术生,他们的天赋也主要体现在运动上,对于色彩等缺乏敏感度。


据王志宇介绍,每年电竞专业新生入学,都要完成一项摸底调研。在2022级电竞专业新生中,有36人没有接触过PS、AI、AE等任何一个软件;真正了解和热爱电竞的,也是少数。


在已经毕业的3届学生中,也有选择在电竞行业的,“基本都是当初真正热爱,而且游戏段位高的。”王志宇说。


“近两年毕业生与电子竞技产业的对口率相对偏低,在40%-50%左右。”王志宇发现,体育生在电竞专业上无法施展“一技之长”,在就业时只好重新回到“体育”老路,比如做私人教练,而另外一部分学生选择入伍。


“让体育生做艺术相关的创作,既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质,也没有用好学生自身强项。”常纺院党委书记吴访升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经过深入了解后认为,学校的电竞专业生源基础和培养方案不完全一致。这是他考虑暂停该专业招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吴访升拿出的政策依据是,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高等职业学校依照相关规定可以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可自主论证设置专业方向。


吴访升认为,电竞运营的利益增长点主要是通过吸引观赛从而形成各种消费,“它不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方式,是一种消耗,这种情况我觉得从社会价值角度来考虑,办职业教育(电竞专业)似乎也不合适。”


根据该校院办2021年11月印发的《专业(群)设置与动态调整实施细则(试行)》,各专业根据考核细则,统计近3年内在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产教融合建设、人才培养成效等6个一级指标对应的15个二级指标的累积总得分。学校将参考二级学院的自评结果,组织专家对全校所有的专业进行考核排名,按照学校“十四五”规划专业总数控制要求,进行末位淘汰(停止招生)。


最终,电竞专业出现在这次调整的名单中。“这是为了这所以纺织为特色的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发展。”李方联介绍,“专业调整”并不影响在读的两届学生的培养计划。


吴访升看好电竞产业未来发展及其带来的市场价值,同时他表示,“专业调整”并非针对电竞专业,此前,已有多个专业暂停招生。“但是我对开设电竞专业依然保持谨慎态度。”(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袁洁 记者 梁国胜)


一、校内实训质量评价

1、实训平台质量评价


实训平台质量评价是指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对于实训工作开展情况的相应要求。实训平台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所需的资源条件,其质量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训平台的技术水平。高职院校要同企业共同打造校内实训平台,尤其是选择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为实训平台建设提供行业前沿技术支持。二是实训平台的独立程度。高职院校实训平台在使用过程中要以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为目标,来设置相关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尽管实训平台要以产教融合作为重要载体,但其在使用中要实现一定的独立性。这体现了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中对于企业绝不是一种依赖关系,而是要能够在人才培养中发挥自身教育功能的前提下,同企业进行深度、可持续的合作。实训平台具有独立开展工作岗位培训的功能,而非照搬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且能够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让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完成相关培训内容。三是实训平台的适用性。高职院校在建立不同功能的实训室时,应考虑到专业实训的适用性问题。实训室和专业之间要形成高等的对应关系,实训室要根据专业来设计具体的教学项目,以保障学生能够在训练中培养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


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校内实训质量评价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要素。在实训环节中,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实践能力才能够胜任相关培训工作。进一步说,实训中设计的问题,是以企业中真实的工作问题为蓝本的。高职院校教师在实训中需要像企业师傅一样,解决复杂的、不确定的技术难题。因此,教师在实训中的要求不同于理论课程,需要教师以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要素。实际上,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实践能力也是“双师型”教师的特征之一,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含两个指标:一是教师的职业资格等级,它代表了教师在职业领域中的综合水平,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作为“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除了具备教师资格证书,还要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教师的企业实践考核评价,它代表了专业课教师在真实工作场所中的表现情况。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开始不断推广,代表了专业实践能力开始纳入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


3.学生实训质量评价

学生实训质量评价是对学生在校内实训期间表现所进行的评价,包括认知和素养两个方面。从认知方面来看:一是学生在校内实训期间要对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特征形成合理的认知。高技能人才要具备高端化特征,在整个技能型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且能够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高端化特征所对应的技术难题,在工作操作难度、工作确定程度和工作范围宽泛程度上都有所体现。二是学生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有清晰的认知,明确技能学习的意义。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让高职院校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历史和相关规律,领悟技能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观念。从素养方面来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生能够具有创新素养,在技术工作中不断寻求创新,超越现有知识、技能学习的局限,保持自身在技术变革中的优势地位。二是学生要养成社会责任感,能够把技能个体发展融入到企业、行业整体的发展进程中,为行业创新和社会转型贡献自身力量。


二、企业实习质量评价


  1. 实习管理制度的质量评价


实习管理制度的质量评价是指企业对学生实习相关的管理制度所做出的质量评价,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习管理制度的严格性,即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是否按照企业学徒的管理标准来执行。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开始以学徒身份进入工作场所,为了保障实习的质量,需要严格按照学徒管理标准执行。例如学徒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薪酬标准、福利保障等。二是实习管理制度的支持性,要帮助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困难的学徒。实习阶段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而言是关键时期,即职业生涯发展的准备阶段。为了保障学徒的实习效果,企业在管理制度中还要体现对技能人才个体的支持作用,最大限度地帮助无法适应企业实习的新手学徒。三是实习管理制度的发展性,让学徒感受到在企业工作可以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当前产教融合的发展困境之一,是高职院校学生升学意愿强烈。换句话说,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不愿意留在企业工作,而是选择继续升学。实际上,职业身份发展是一个预期社会化的过程,学徒在企业实习期间就已经开始发展自己的职业身份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对于职业发展前景的负面看法,导致了他们不愿意继续留在企业工作,甚至不愿意从事技能工作。因此,在实习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技能个体发展性,让学徒在实习中能够明确未来在企业工作可以提升的空间,进而感受到技能工作的优势。


2.工作场所学习效果的质量评价

工作场所学习效果的质量评价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习的效果评价,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工作场所的学习功能,即工作场所能够为学徒实现有效学习的功能价值。由于企业是盈利性质的机构,在工作场所中生产永远是第一位的,学习处于较弱势的地位。尽管工作场所中的生产和学习可以相互促进,但由于本质目的的不同,二者之间时常会发生矛盾。一方面,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中要寻找愿意提供工作场所学习机会的企业,这是工作场所学习功能发挥的前提;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帮助企业来开发工作场所学习的相关课程内容,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和质量标准。由于企业生产任务繁重,高职院校要帮助企业对工作场所学习过程进行管理。二是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的整合效果。由于企业和高职院校在机构性质上的不同,也体现了工作和教育的驱动逻辑不相同。工作场所学习基于工作和实践来开展,而学校学习则基于学习和理论来开展。因此需要考虑两种学习的整合效果,并做出相关评价。首先,工作场所学习中的课程开发应该按照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标准来执行,减少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之间的差距。其次,让学生充分了解人才培养中的全部学习过程,以便把两种学习环境中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整合,加强学生的学习内化作用。最后,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分配上要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使得两个阶段的学习既不重复,又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理论或者固定的产品知识适合在学校学习阶段完成,而一些同客户打交道的技能适合在工作场所中去学习。(节选自《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3年第5期)


来源:高职观察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于开展第四届 “最美职校生”网络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职业院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职业教育法》和《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相关要求,深入挖掘、表彰和宣传职业院校学生先进典型,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根据《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做好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函〔2023〕5号)的要求,我社将开展第四届“最美职校生”网络评选活动。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向上,青春的模样

二、活动对象

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等职业院校在校生

三、活动时间

从2023年10月1日开始,分准备阶段、作品征集、网络投票、专家评审、活动颁奖5个阶段分步实施,2024年5月总结表彰。


1.活动准备阶段(2023年10月上旬)

在新浪微博、抖音分别搭建第四届“最美职校生”网络评选活动专题页,设活动报名、投票入口等板块。活动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31个专区,设“学校通道”与“个人通道”两种参与途径,分中职组、高职组(包括应用技术型本科)2个组别。

2.作品征集阶段(2023年10月中旬—12月)

参与活动的职业院校组织学生以视频形式,通过所就读学校官方微博号、抖音号报名参加,也可直接使用个人微博、抖音号通过个人通道报名参加。

3.网络投票阶段(2024年1月—2月)

在第四届“最美职校生”网络评选活动专题页的投票通道参与投票。参加活动学校可以动员广大师生、号召热心网友参与投票,每个微博、抖音ID每天最多可投5票,每个参赛作品每天限投1票。为保证投票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将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高职组参与投票人数比例分配选取名额,最终选取各专区合计200名学生进入专家评审阶段。

进入专家评审阶段的200名学生须在2024年4月10日前将学校盖章的事迹属实证明扫描件、作品高清原片、相关证书照片、事迹文字等材料上传到百度网盘,并将下载地址发送到活动指定邮箱。如不能按时提供,视为自动放弃。活动主办方将顺延对应数量的学生进入专家评审阶段。

4.专家评审阶段(2024年3月—4月)

评审期间,将从我社专家库中随机抽取10名专家,根据评审标准要求,结合参与活动作品的播放、点赞、转发、评论等数据,从200名学生中评出100名第四届“最美职校生”,获奖名单将在我社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平台和各大媒体上公布。

5.活动颁奖阶段(2024年5月)

拟在2024年全国职教周期间举办颁奖仪式,邀请我社理事长及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领导为第四届“最美职校生”颁奖,并举办系列主题活动。

四、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1.第四届“最美职校生”活动开展期间,为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持续保持活动热度,我社拟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开展对话、访谈、热点话题、宣讲、打卡等系列宣传活动。

2.活动颁奖仪式后,拟开展“最美职校生”全国巡回宣讲、“最美职校生”进校园等活动。

五、作品要求及活动参与说明

1.凡报名学生均需为学校在读学生,毕业时间应为2024年7月及之后毕业的学生,如2023年7月份毕业则无参评资格。

2.作品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力求做到主题鲜明、情感真挚、积极向上、制作精良,体现出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性和创新性,并具有一定的传播价值。作品应以视频形式表现,视频时长须在5分钟以内(含5分钟),制作软件不限。

3.作品内容要晒出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传承工匠精神、勤奋学习技能、成为技术能手、斩获技能大奖,迎难而上、勇敢拼搏、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典型事迹,充分展示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和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的精神风貌。

4.作品发布需访问在新浪微博或抖音平台搭建的第四届“最美职校生”活动专题页,点击“活动报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就读学校层次类别,填写姓名、手机号、所在省、所在院校、入学时间、作品标题、上传作品、个人照片(投票封面)、作品描述(暨个人简介,300字内)等信息,报名参加活动。

5.每名学生仅限发布一部视频作品。上传作品时,应使用精练准确的主题语对作品内容进行描述,同时添加主题语“#向上青春的模样#”和话题“#第四届最美职校生#”,并@最美职校生。未按要求添加主题语和话题的作品,将不被采纳。

6.作品必须由学生本人或所在学校原创,并确认拥有作品著作权,不得抄袭、剽窃。主办方不承担包括(不限于)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出现上述纠纷,将取消参评资格,追回奖项。

7.主办方对活动作品有展示、宣传等处置权,不付稿酬。参加活动学生及所在学校一经发布作品,即视为已确认并自愿遵守主办方的版权要求。


六、奖项设置

1.最美职校生

从参加活动的职业院校学生中评选出100名“最美职校生”。拟为获奖学生发放证书、奖杯和奖学金,邀请参加研习营,帮助提供实习就业岗位等。

2.优秀组织奖

对积极组织广大师生热情参与活动的我社地方组织和职业院校进行奖励,颁发优秀组织奖。

七、有关要求

1.各职业院校要提高政治站位,统筹安排、认真落实,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与活动。

2.各职业院校可以积极承办我社在第四届“最美职校生”活动期间开展的系列宣传活动。

3.各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提升宣传工作水平,把“最美职校生”活动打造成宣传职业院校学生先进典型,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职业教育品牌项目和亮点工作。

联系人及电话:于 飞  18611418762(微信号)

事迹材料上传邮箱:gb@zhzjs.org


中华职业教育社

2023年11月9日

附件:
1.微博平台报名办法

2.抖音平台报名办法

图片 1

图片 2


来源:中华职业教育社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2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重庆举行

11月14日,202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重庆举行。


教育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部署,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不断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为载体,广泛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自2005年起,已连续举办了18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累计带动4亿多群众参与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活动,全民终身学习的氛围日益浓厚,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已成为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和特色品牌。


202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以“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主题,坚持政府统筹、央地联动,教育牵头、全民参与,广泛开展主题阅读、数字阅读分享、线上社会大讲堂、“社长(总编)荐书”等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营造全民学习氛围、打造全民学习生态。宣传推介177位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174个“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积极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活动周期间,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开设了“直播公开课”频道,涵盖科技、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万门课程”频道,开放共享近8万门优质微课;推出“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线上学习活动专区,上线超过1万本电子书,扩大学习资源开放共享,积极满足全民阅读需求,累计服务社区终身学习用户500余万人次。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开设了“在阅读中成长”“遥感看家乡”等主题线上社会大讲堂,作为公益讲座向社会公众推出,线上参与人数累计达到130万人次。


据悉,各地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已于7月开始陆续开展,各地结合实际,创新载体、形式和途径,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持续走深走实。


教育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三部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负责同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代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学院、老年大学(学校)、成人教育协会(学会)负责同志,教育系统出版社代表,高校和职业院校代表,2023年新时代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代表等参加活动。



来源:教育部

近年来,德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省级职业教育试验区功能作用,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围绕“高水平创建职业教育先进城市”奋斗目标,积极对接、持续推进,联合东营、滨州、聊城等地市,积极培育打造,打造“四市协作”机制,推进沿黄区域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一、联合办赛、以赛促建,打造职业院校技能赛事新模式

一是聚焦四市融合,构建中职学校技能联赛体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大制度设计。2023年10月,“沿黄四市”职业院校技能联赛在德州隆重举行,这是德州、东营、聊城、滨州连续第二年举办职业院校技能联赛。本次技能联赛共有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维修、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开发三个赛项在德州展开激烈角逐,来自“沿黄四市”的79支代表队参加比赛。在市赛与省赛之间加入中间赛事,提升了参赛选手的竞赛强度,锤炼了承办校的办赛能力。


二是聚焦强校带动,构筑鲁西北地区职教发展共同体。由于地市之间乃至各地市内经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优秀中职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中职学校招生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择校现象较为普遍,优秀中职学校连年招生爆满,而薄弱校生源严重不足,流失率日益加大。“沿黄四市”联合举办职业院校技能联赛,有助于形成“强校带弱校”的合作交流模式,通过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实现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设施、管理经验和教师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是聚焦师生同赛,探索中职学校技能联赛模式创新。“沿黄四市”职业院校技能联赛采取师生同赛、教师比赛、学生竞赛三种比赛模式。如汽车维修赛项即仿照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采取师生同赛的模式,每组参赛选手由一名在职教师和一名学生组成。教师和学生以多种形式共同参加比赛,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也增强了学生参加比赛的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练习和比赛氛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将学习融入到训练和比赛中,职业技能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科技引领、需求导向,搭建职教教改论坛新平台

一是立足信息化环境。为进一步深化“沿黄四市”职业院校技能联赛,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2023年,“沿黄四市”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办了信息化环境下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探索新时代信息化环境下,更好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撬动职业教育整体性系统性变革。


二是依托知名专家学者。论坛邀请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家现场授课。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界汽车专业专家学者和“沿黄四市”职业院校领导和骨干教师齐聚论坛,分享现代化职业教育实践经验、共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计。


三是明确教学改革方向。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深入探讨了教学改革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推进新形势下“三教”改革的深入,切实提升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也为区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三、业务领航、互通共享,构建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培训体系

一是坚持问题引领。为筑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师根基,德州市开展了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系列培训。培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谋划,结合中职学校校风学风专项检查行动和办学质量考核发现的教风管理和师资队伍问题,面向全市近5年入职的1143名中职教师开展专题调研,高标准制定培训目标,编制印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工作方案》,确保培训高效实用。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为充分了解青年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明确培训内容,开展了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最终确定了3个月共76课时的培训课程。聘请专家从职业教育政策解读、教学基本功、学生管理、科研素养、教师生涯规划以及职业道德等全领域展开科学系统培训。帮助青年教师从“单一型”的教师成长为“双师型”的教育教学能手。


三是坚持共享原则。培训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市县校三级联办的形式,承办校所在县域内所有中职学校青年教师集中线下学习,其他中职学校以校为单位集中线上学习,“沿黄四市”青年教师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共同参与到本次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之中。充分利用高质量师资资源和互联网会议系统优势,主动向济宁等经济发展水平相仿的周边地市分享培训资源,帮助解决各地市学习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充分拓展青年教师学习培训的地域空间,为推动全省教育改革发展贡献德州职教力量。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2023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1],其目的是根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调整职业教育系统的边界和主体结构,将龙头企业、高水平高校、职业学校和科研机构整合到职业教育系统之中,全面强化职业学校与外部的社会联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型组织系统,也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制度设计。本文通过对《意见》的文本分析和职业教育改革经验的总结,分析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基本功能、制度设计和推进策略。


一、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基本功能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一种跨界建构的专业化社会服务系统,具有社会服务组织的一般功能。产教融合服务组织的总体功能是促进职业教育系统内部要素合理组织,从而形成紧密联系的系统内部结构,保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教育教学活动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并形成职业学校与企业两种基本主体的合作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根据系统的结构特征和过程特征,可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基本功能分为核心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


(一)核心功能

核心功能是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最基本的系统功能,是系统存在价值的主要表征,也是检验系统运行质量和完善程度的基本指标。根据《意见》要求,产教融合共同体主要在重点行业和产业领域开展五方面的活动。


1.汇聚产教资源,促进资源共享

职业教育系统具有与产业系统临近性的基本类型特征,课程内容来源于企业生产过程,专业课教师来源于生产人员,实训设备接近于企业生产设备。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基本功能是统筹规划、配置和利用产教资源,降低职业教育系统社会运行成本。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课程和教材内容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及时引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发建设核心课程、优质教材、实践项目,单靠职业学校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都难以达到较高水平,唯有通过共同体将业界精英与优秀教师相结合,才可能产生“1+1>2”的“涌现”效应。


2.开展联合办学,创新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的产业临近性、活动时效性和资源约束性决定了必须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会使得这种模式得到丰富、加强和优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打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解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一关键问题,优化人才培养流程。对于智能制造所急需的现场工程师等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最适合采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支撑下的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模式[2],并通过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方式,体现中国特色学徒制的现代特征。


3.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为企业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提供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需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为增强教学内容更新的及时性创造条件。首先,技术创新中心可通过与产业界、学术界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获得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前沿知识,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有效的学习空间。其次,通过开展技术创新研究,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创造良好的校企合作生态。再次,创新中心的研究环境可吸引高水平大学师生加入,形成一种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科研氛围,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并实现职业学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中试车间”作用。


4.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职业教育教师结构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可以整合行业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高水平大学和职业学校的人才资源,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环境。一是可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职业学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条件;二是可依托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定向培养,为职业学校教师提供深入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并为企业兼职教师进修提供条件。


5.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可以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实践中心网络,将政府、企业和职业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是建设政府主导的公共实践中心,形成新的职业教育主体。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通过整合政、校、行、企的各类资源,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平台,成为职业教育的“第三元”主体。二是建设政府支持的企业实践中心,强化企业的教育功能。旨在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提供实践岗位、实训设备和产业导师等资源,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三是建设校企共有的实践中心,开展职业学校学生实训和企业职工培训。这些实践中心将由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形成资产联结的合作关系。


(二)管理功能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由多种不同类型单位组成的复合型组织,各个组成单位都是具有既定组织功能的子系统。所谓管理功能,就是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和影响组织内外资源,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可以说,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管理功能是确保组织高效运转的必要功能,是确保其核心功能实现的促进性和支持性功能。从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经验来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管理功能应包括以下方面。


1.产教融合发展规划

作为一种新型社会服务组织,产教融合共同体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确立组织系统目标,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共同体需要针对“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和“职业教育适应性不强”两个基本问题,明确产教双方共同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促进产教协同发展。毋庸置疑,产教融合组织的总目标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但是,这一总目标需要分解到职业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子系统中。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承担共同体成员应有的责任,寻找到一定的路径进行人员、设备、制度的教育化改造,增强教育功能[3]。


2.产教融合活动协调

由于产教融合是一种跨界活动,活动主体分属于不同政府部门管理,在现有行政体制下进行协调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职业学校的公益性和企业的营利性之间的不协调,是产教融合存在的基本矛盾,也是共同体组织协调工作的重点内容。组织协调工作的目标是实现成员目标的一致性、各自利益的共赢性和活动过程的同频性,通过成员分工协作实现系统总目标。由于“两张皮”“一头热”现象的长期存在,构建产教融合协调机制,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3.产教融合行为监督

由于产教融合活动的广泛性和政府及行业组织管理的宏观性,目前的监督机制主要为事后监督,事前监督和过程监督的功能较弱。当前,产教融合活动监督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保护学习者合法权益,防止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或是在发生工伤后由学生承担主要责任;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保证企业投入的成本能够得到合理补偿;保护国家利益,防止某个利益主体或几个利益主体联合骗取政府财政补贴的行为。产教融合共同体可以有效弥补成员合作活动监督方面的不足,对内部成员的合作活动进行全程和全面监督。


4.产教融合效果评价

评价是保证组织功能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功能。由于目前职业学校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这就导致了职业学校牵头的现有职业教育集团评价功能较弱,无法保证系统总目标的实现。目前,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等项目中,过程评价都较为薄弱,容易让一些项目单位“钻空子”。通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制订较为全面的校企合作标准,形成具有刚性的评价机制,可以消除企业参与浅表化、合作活动形式化和建设目标短期化等现象。


5.产教融合机制创新

由于产教融合组织的高度复杂性、产业技术的快速变化性和不同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的不同质性,产教融合组织的管理创新成为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职能。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尽管《意见》提出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但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大量棘手的问题,这也是强化共同体管理创新职能的重要背景。这就要求政府和共同体内部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将产教融合科学研究与规划、协调、监督、评价等活动协同进行。


职业教育集团的核心功能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核心功能非常相似,但前者的功能实现程度较低,基本原因就在于职教集团及其牵头主体管理功能较弱。强化管理功能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区别于职业教育集团的一个显著特征。


(三)服务功能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服务功能就是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社会服务,是利用组织资源优势而衍生出的伴随功能,也是提高组织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然要求。依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组织特点和核心功能,其社会服务功能应包括四个方面。


1.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应首先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型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转型升级,为行业提供不同层次的人才供给。利用本组织综合性强的优势,通过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在技术研发、智力支持和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可以与政府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开展社会培训

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的需求。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机会,帮助社会成员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这些培训课程可以涵盖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包括从初级技能到高级专业人才的培训。每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都应打造若干项培训品牌,开发具有权威性的职业技能证书。


3.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服务的重点领域。共同体应该通过建立良好的知识共享平台和合作机制,促进行业内外的交流与协作。同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还可以支持学术研究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将前沿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服务中,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向社会传播。


4.服务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力量。作为共同体牵头单位的行业龙头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和职业学校具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职业学校可以参与到这种国际合作中,伴随企业“走出去”,将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标准向国际推广,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制度设计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复杂性在于,各个参与主体作为一个子系统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内部运行模式,这些主体既具有相互联结的愿望,也具有脱离系统的倾向。《意见》提出了建设一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任务,但由于任务的复杂性和系统的多层次性,要实现预期目标,还需要通过设计配套制度体系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


(一)产生机制:政府推动,企业申报

一个新系统的产生,是系统各组成元素相互作用和外部环境作用的共同结果,外部环境是系统顺利产生的条件,而各个组成要素是系统产生的决定因素。根据CAS理论,共同体的各个成员是系统的“主体”(Agent),而不是客体。换言之,共同体可以主动适应周边环境,吸收和处理外部的各种信息,实现有利于整体和各个成员发展的目标。


1.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在政策层面提供引导和支持,包括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共同体、设立相关产教融合基金等。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法规和准则,为共同体的运作提供政策指导,创造共同体产生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政府应制定以下政策法规:在税收减免、资金补贴、土地使用等方面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以激励企业和学校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组建;通过建立共享平台或设立专门基金,促进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鼓励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活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立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形成“职业学校拨款与培养质量挂钩,政府购买企业教育服务”的财政机制,改变目前职业学校线性化的生均拨款模式,并在政府采购、项目招标等方面对绩效优良的共同体给予优先支持;利用评估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共同体的良好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宣传成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案例,推广先进经验。同时,政府可以组织示范项目和培训活动,帮助各方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产教融合的理念和模式。


2.企业主导申报

企业主动承担组建共同体的责任,主要是适应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结果,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积极响应。企业通过向政府提交详细的申报书(建设计划),说明组建共同体的目的、资源配置、预期效果等。同时,企业需要展示其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和丰富的资源,获得职业学校、大学等其他主体的认同。


企业在申报书中应明确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共同体对行业发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性,并提供详细的资源配置计划,包括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应说明预期效果,如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开展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同时,还应描述共同体的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和成员职责,以及领导层和管理机制的安排。全面、清晰地传达企业组建共同体的愿景和策略,有助于政府和其他参与者了解并评估共同体的可行性和社会价值。


3.学校和科研单位积极参与

复杂适应系统生成的起点是环境中已经出现了大量适应性“行动者”,他们是生成系统的主体[4]。共同体由行业龙头企业发起,但没有一批职业学校和高水平大学的响应就无法实现。


为提升职业学校参与的积极性,需要制订相关制度。一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制度。将企业满意度作为评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指标,由龙头企业组织共同体内各个参与企业定期对职业学校进行评估。二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制度。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增设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专业,优化专业结构,确保培养出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在通过产教融合共同体审核后,政府才能批准职业学校新设专业。三是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制度。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在企业建设,参加产教融合组织的职业学校师生可以优先到企业实习和实践锻炼。四是合作技术创新和研发制度。高水平大学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前沿科研项目,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五是合作就业制度。共同体成员学校毕业生可以优先到成员企业就业。


(二)动力机制:以教促产,以产助教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之所以形成,根本原因在于产教双方均具有“凝聚”的意愿,期望产生非线性的整体涌现效应,实现合作共赢。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通过学徒制度将实践培训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企业与职业学校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并培养相关技能;英国的大学——工业合作伙伴关系和技术创新中心成为促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机制;澳大利亚推行了产学合作的倡议,例如产业联合研究中心和知识转移合作伙伴关系。产教融合成为全球职业教育发展的通行模式,足以反映出双方的结合符合其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


我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产教资源的共享和合作,以教促产,以产助教。通过成员主体间的积极互动与交流,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机制包括:一是建立平等参与的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充分表达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结构的要求以及职业学校对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二是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和相关研讨会,协商解决企业和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分享最新的科技成果、行业趋势和经验教训;三是成员可以互相提供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持,分享最佳实践和解决方案。为确保产教双方的协同,应建立共享平台和数据库,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汇集和反馈共同体运行信息,形成跨时空的新型组织形态。


(三)协同机制:制定共同体章程,完善内部协商制度

如果说申报书是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标识”,理事会、董事会是共同体的“内部模型”,章程和内部协商制度则构成了共同体的“积木”[5]。可以说,共同体能否健康发展,就取决于其内部模型的完善程度。产教融合共同体更强调不同领域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通过“内部模型”追求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利益。


1.共同体章程

共同体章程规定了共同体的宗旨、目标、组织结构、成员条件、运作规则、决策程序、资源管理等内容。共同体章程旨在提供一个明确的框架,规范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行为和关系,确保共同体的有效运作和成员间的公平合作。


共同体章程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同体的名称和宗旨,定义共同体的名称和核心目标,明确共同体的使命和愿景;确定共同体成员的条件和资格要求,包括企业、教育机构等不同类型组织的加入条件;规定共同体的组织结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分配;规定共同体的决策机构和决策程序,明确成员参与决策的方式和程序;阐明资源管理和共享的原则、方式和条件,确保公平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资源;规定成果分享和知识产权的相关问题,明确成员间的合作成果归属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


2.合作协定

除了共同体章程之外,共同体成员可以根据需要制订某些合作项目的《合作协定》文件。该合作协定可以进一步详细规定共同体成员之间在特定项目、领域或合作方面的具体安排和约定。


合作协定通常针对具体的合作目标、活动或计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明确合作的具体目标、范围和期限,确保各方对合作的共识和期望一致;规定资源的共享方式、条件和投入,以及资源分配的原则和机制;明确各方参与合作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并确定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约定涉及知识产权和成果分享等问题,如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专利、技术成果的归属和分享方式;设定合作项目的进度安排和评估机制,监测合作进展并进行合作效果评估;规定涉及商业机密和竞争事项的保密要求,确保合作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和合规性。


(四)凝聚机制:龙头企业牵引,高水平大学加持

凝聚是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特征,也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我国已经建设了一大批职业教育集团,其组织目标的设计与产教融合共同体有着相似之处,但其基本缺陷就是“集而不团”“合而不深”,组织形式过于松散。因此,产教融合共同体要实现预期的组织目标,就要将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作为重中之重。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高水平大学的关键作用,就是提高产教融合共同体凝聚力的基本制度设计。首先,龙头企业和高水平大学具有较大影响力,可促使各方形成一致的努力方向,增强凝聚力。其次,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通过提供实际资源和支持,让龙头企业切实承担起牵头组建和推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责任。再次,发挥高水平大学在产教融合中的知识支撑作用,为共同体提供学术和人才培养支持。此外,共同开展实际项目和实践机会也是凝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重要方式,通过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和合作研发,增进彼此理解,并建立起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总之,提高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凝聚力需要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目标、共同愿景,在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水平大学的引领下,以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基本目标,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发展机制:AI赋能,组织创新

开放性复杂系统都是动态变化的,依此适应环境的改变[6]。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既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复杂环境,又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从多方面进行赋能。强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组织文化建设,促进其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不断实现组织创新,是保持共同体组织活力的文化制度保证。


1.AI赋能机制

具有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功能的生成式AI给组织运行带来了根本性变革,也为产教融合组织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构建AI赋能机制。一是数据驱动决策机制。利用AI帮助共同体收集、分析和利用大量数据,从而支持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通过AI技术,共同体可以获取实时数据,并基于数据进行准确预测和决策。二是智能化的知识管理。利用AI构建智能化的知识管理系统,帮助共同体捕捉、存储、组织和分享知识,包括虚拟知识库、自动化的信息检索、智能化的知识推送等,便于成员之间学习和交流。三是个性化学习与培训。利用AI技术,如智能推荐系统、个性化学习平台等,根据每位成员的需求和能力,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培训计划,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四是自动化的工作流程。利用AI技术优化共同体内部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如自动化的数据处理、自动化的项目管理等,能够降低重复性工作的负担,使成员有更多时间专注于创新和学习。


2.组织创新制度

学习型组织是指能够不断学习、适应变化并持续创新的组织。组织创新是指在组织层面上不断引入、采纳和应用新的理念、方法、流程或技术,以提升组织绩效和竞争力的过程。将共同体建设为学习型组织,可以带来更强大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并能够灵活应对变化的环境。


对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来说,应建立以下组织创新制度:一是培植创新文化。共同体应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并营造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包括倡导开放、包容的沟通、包容错误和失败的学习机制,同时奖励和认可创新成果。二是促进多元合作。共同体应鼓励成员间的跨界合作和知识共享,促进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交流与碰撞。三是引入前沿技术与方法。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应积极关注和引入前沿的技术、方法和最佳实践,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以及创新的教育和培训模式。四是鼓励试验和快速迭代。共同体应鼓励成员进行小规模试验和快速迭代,通过试错学习的方式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途径。五是建立创新支持机制。共同体可以建立专门的创新支持机制,如创新基金、创新实验室或创新孵化器,为成员提供资源、资金和指导,推动他们的创新项目和创业思维。通过以上措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可以在组织层面上促进创新,推动组织的持续改进和发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并取得竞争优势。


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推进策略

实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基本功能,不仅需要战略性的制度设计,而且需要高效的具体行动。从外部环境来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既需要解决与其他产教融合组织的边界与接口问题,也需要优化自身的目标定位和过程控制,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度同质化现象。


(一)实现与市域产教联合体错位发展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市域产教联合体都属于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又是两种具有不同结构且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前者侧重于特定行业领域的产教融合,聚焦于行业内部的协同与创新;后者则以城市或经济开发区为依托,整合不同行业的产业要素和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跨行业的合作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行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关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如果参与产教融合活动过于微观,或是不能提供宏观指导信息,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功能就很难发挥,其自身的组织系统也会变得庞大而低效。因此,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应通过精准的制度设计,横向上提高地理空间覆盖度,纵向上降低活动空间深度,体现指导性、服务性和引领性,实现与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共存共生、错位发展和协同发展。也就是说,在上一层系统中,两种产教融合组织应该相互适应、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必要时实现相互聚集、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二)通过职业教育集团组织转型促进双向接轨

职业教育集团是在原有经济社会环境下,职业学校和企业等成员自组织形成的多样化产教融合组织。在新的环境下,职业教育集团应通过转型分别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或市域产教联合体接轨。一是重新审视组织结构、决策流程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问题,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二是强化企业合作机制,通过制定激励政策,提供具体的利益回报、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吸引和激励企业的积极参与。三是注重产业导向,加强对产业发展趋势和技能需求的研究与预测,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四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中国特色学徒制度、校企合作工作室等,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深度融合。五是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对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持续提高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质量。


(三)加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专业化发展

复杂适应系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应该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避免出现“一刀切”的同质化倾向。产教融合共同体需要通过章程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定位,明确要服务的行业领域及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专业化定位,集中资源和精力,提供特定行业的高质量产教融合服务。通过合作伙伴的参与,共同实施职业教育项目和课程,确保其与行业需求相匹配。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之间可以形成协作组织,但这种协作组织的功能是促进共同体之间的分工协作,严格按照行业划分服务职能,强化内聚性,弱化外耦性。全国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应按照行业大类或中类设立,严格控制大类行业共同体与下层中类行业共同体同时并存,但允许共同体内部按照行业中类设立分支机构;省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应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按照行业中类或小类设立,同样严格控制中类行业共同体与小类行业共同体同时并存,但允许共同体内部按照行业小类或细类设立分支机构。政府部门应对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设立加以适当控制,防止出现泛滥现象。


(四)推进职业教育观念现代化

为切实发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对于深化产教融合的促进作用,职业院校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封闭的传统思维走向开放性和灵活性,深度理解产教融合对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应意识到,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行业需求的能力,而非仅仅传授固定的知识和技能,企业是职业院校天然的合作伙伴。将实践导向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适应生产过程综合化和生产技术迭代化的需要。职业院校还应将终身学习理念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持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建立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在职前和职后的不同阶段根据自身需求不断学习和提升。

作者:崔发周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职业学校也迫切需要更多的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加强职业学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门修订印发《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聘请兼职教师的条件、聘请程序、组织管理、经费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这对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学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管理办法》注重提升兼职聘任对象的广泛性与方式的灵活性,进一步拓展了兼职聘任的对象范围,丰富了兼职聘任的形式方式。比如,拓宽教师选聘条件方面,将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者纳入选聘范围,取消了对聘请退休人员任教的离岗时间和年龄限制,将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作为选聘条件,鼓励聘请退休工程师、医师、教师。在选聘方式中增加了个体聘请、团体聘请或个体与团体相结合等方式,并新增了特聘教授、客座教授、产业导师、专业带头人(领军人)、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等多种聘请形式,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互聘兼职。企业退休骨干人员不仅体量规模巨大,而且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生产经验和充裕的时间,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助力。将胜任力作为选聘的首要条件而弱化年龄因素,极大地拓宽了兼职教师的来源渠道,为吸纳企业退休骨干人员参与高水平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基础。《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兼职教师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等纳入教学内容,积极参与教学标准修(制)订等工作。这对于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专业优势,推动职业教育紧跟市场、行业发展脚步,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布局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人员精通专业技能,了解产业前沿,实践经验丰富,具备成为专任教师有益补充的必要条件,但尚需接受一定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培训,以保证其实际教育教学效果。《管理办法》聚焦校内专任教师的持续性职后培训与企业兼职教师的针对性职前培养,要求职业学校将兼职教师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并明确了相应的组织部门、培训方式、内容及考核结果的认定方式。这是强化兼职教师能力建设,补强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短板的重要举措。同时,《管理办法》还要求兼职教师主动参与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协助加强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推动职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带徒传技、技术创新、科研攻关、课题研究、项目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这些要求有助于塑造兼职教师职前受益于教师教育、职后又反哺教师教育的良性循环。


《管理办法》将有利于营造企业愿意派、教师愿意来、学校愿意招的生动局面。企业选派骨干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一种相互合作的模式,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职业院校和兼职人员三方主体的协同意愿。如果不能实现企业、学校、人员三方主体间权、责、利的有机统一,调动三方主体的积极性,那么就会引发政策失真,无法充分实现其制度价值。为了破解这一问题,《管理办法》作出了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从企业激励、学校激励、人员激励等方面,明确了相关办法。比如,在企业激励方面,选派兼职教师的数量和水平作为认定、评价产教融合型企业等的重要指标依据。而获得认定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可以享受到技术研发补贴、人才引进和培养补贴、产业化发展补贴、抵免教育费附加和贷款扶持等多种优惠措施。这些举措,显然有利于打破现状,调动企业参与职教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深化产教融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接下来的关键是做好《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这要求各地深入理解文件精神,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切实将文件的相关要求作为实际工作的指导,不断加强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职业学校要以《管理办法》印发实施为契机,切实履行好职责,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完善和加强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作者:高杭   

来源:中国教育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近年来,潍坊医学院探索“辅导员+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辅导员+实践教学单位”“辅导员+科研导师”“辅导员+家庭成员”的“五维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德医相融、双向贯通、多维协同”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格局。

一、打造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协同育人体系,提高育人“高度”。

一是通过“思政课教学+主题班会巩固”相结合的形式协同育人。通过主题班会的讨论和思考,将思政课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后续学生的实际思考进行整合,达成思政课程“引领性+反思性”的相统一。二是通过“思政课教学+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协同育人。双方合作举办思政育人活动,如“情景剧展演——体验式教育”“红色主题日—仪式教育”等,达成思政课程“理论性+实践性”的统一。三是学院聘请思政教师作为班级的班主任或者育人导师。协作构建“网络思政”“课程思政”“节日思政”等育人模式。四是双方协同参加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或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深化两支队伍的集体研讨或资源共享促进育人融合。

二、打造内融+外展相结合”的协同育人体系,提高育人“广度”。

一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配合课程思政的内容,双方协同组织学生采取知识点研讨、现场参观等形式进行知识内化和情怀提升。如“致敬无言良师”“参观医学标本展”“伟大抗疫精神解读”等,达到抽象与直观的统一。二是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协作开展专业理论与实践相关活动,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教师讲课比赛、学生授课大赛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沟通,以赛育情怀,增强专业认同。三是榜样引领与思政引领相结合。协作邀请医学情怀浓厚的相关专业领域学者、专家与学生交流,将其专业内容、经验传授与思政引领结合,发挥榜样激励优势,塑造学生“专业三观”。

三、打造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协同育人体系,提高育人“准度”

一是共同制定全过程职业道德教育。实施精准化递进式的思政教育,校内一、二、三年级通过入学教育、志愿服务、专业活动等细节设计早接触职业元素,使之感悟仁爱精神;四、五年级通过见习和实习等,再由实践教学单位对学生进行精准的职业道德的再教育。二是同步推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针对于当下的思政教育热点或医学教育热点等进行及时沟通交流。校内,校党政领导干部、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定期讲授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单位定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活动或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政治素养与专业技能共同提高。三是搭建双方线上线下联系平台。定期保持沟通交流,加强科研项目、医教融合、就业创业、资源共享、服务大众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四、打造外显+内隐相结合”的协同育人体系,提高育人“深度”。

一是达成育人共识。辅导员和导师都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共同就学生存在的思想或心理等问题定期沟通交流,吸引学生参加辅导员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或其他思政教育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对学生的挫折心理进行疏导等。二是共建协作媒介。辅导员积极与导师沟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科研成果转化孵化、学术论坛、学术沙龙、助研工程、科研助理等,并进行合力引导。三是增强共情能力。双方共同参与学生管理服务和科研活动,聘请科研导师作为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增进科研导师对辅导员工作的了解,科研导师也可以邀请辅导员加入科研课题组或教学改革小组,增强辅导员对科研内容或改革内容的了解。

五、打造家风+校风相结合的协同育人体系,提高育人“力度”。

一是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利用微信、QQ等建立家长群,及时将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以及举办的思政教育、文体活动等跟家长进行分享,通过家访、家长会、问卷调研、电话随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为家校合育奠定基础。二是共参仪式教育活动。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学生毕业典礼、荣誉颁奖等契机,邀请家长现场或者网络同步直播等方式共同参加,共同感受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仪式感教育。三是定期举办家长讲堂。定期分享公益性家庭教育课程、亲子沟通技巧、国家政策方针、时事新闻等,提高家长的思政引领意识,做到家校育人同步。四是日常事务性沟通。结合学校奖助贷补、困难生资助等工作,与家长进行深度沟通交流,整体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状况等情况,共同配合做好感恩教育,共塑学生的良好品德。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近日,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修订印发《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在适用范围上将职教本科纳入,在兼职教师选聘条件方面,将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者纳入,取消了对聘请退休人员任教的离岗时间和年龄限制,将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作为选聘条件,鼓励聘请退休工程师、医师、教师。


《管理办法》是对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在原文件6章23条的基础上扩展为9章34条,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增选聘方式一章,提出职业学校可通过特聘教授、客座教授、产业导师等多种方式聘请兼职教师,可以采取个体聘请、团体聘请或个体与团体相结合的方式。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互聘兼职,推动职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带徒传技、技术创新、科研攻关、课题研究、项目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新增工作职责一章,明确要求兼职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等纳入教学内容,协助加强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新增支持体系一章,鼓励支持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选派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将选派兼职教师的数量和水平作为认定、评价产教融合型企业等的重要指标依据。各地教育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将兼职教师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对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工作的指导。定期推选一批优秀兼职教师典型,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举措,激励各方积极支持选派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


同时,《管理办法》优化了兼职教师的组织管理。明确职业学校要将兼职教师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对兼职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完善考评机制,健全退出机制。在经费保障方面,《管理办法》明确地方可结合实际,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支持专业师资紧缺、特殊行业急需的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教师,鼓励职业学校多渠道依法筹集资金,用于支付兼职教师工作报酬,职业学校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合理确定工作报酬水平,充分体现兼职教师的价值贡献。


作者:林焕新   

来源:中国教育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必须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在职业教育本科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本科教育数字化的方法路径,助力职业教育由“大”向“强”跨越,由“好”到“优”发展,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秉持“高本数字化联合”理念,建设数字化教育平台。湖南职业教育本科建设涉及湖南农业大学等11所本科院校和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高职院校,应秉持“高本数字化联合”理念,积极搭建全面、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教育平台,供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共享使用。在推进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中,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可各有侧重,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如本科院校可以提供学术性强的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可以提供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共同创建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库。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需求,建立一体化的学生管理系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学业规划,通过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联合开发数字化教材,确保教学内容更新与丰富。建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合作机制,成立数字化教材编写与更新的联合工作组或委员会,共同商讨、制定和审查教材的内容和标准。本科院校可以提供理论性较强的部分,高职院校可以提供实践性较强的部分,形成有机的整体。在数字化教学教材中,引入一些实践案例和真实职业环境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实践,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结合多媒体技术,图像、动画、视频等,提供更丰富的教学材料,引入互动元素,如在线测试、课堂讨论等,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在数字化教材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建立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机制,收集他们对教材的评价和建议,根据反馈结果,及时修订和更新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联合加强数字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可以共同设立数字化师资培训项目,提供教师所需的数字化技能和知识。培训内容可涵盖教学设计、在线教学工具使用、在线评估与反馈等方面。组织跨校、跨区域的数字化教师合作交流活动,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和分享数字化教学经验。可以组织教师参观其他院校的数字化教学实践案例,邀请优秀的数字化教师进行经验分享。设立数字化教学支持团队,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和指导,提供在线教学工具的技术支持,解答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最新的数字化教学发展动态。同时,可以进行跟踪和评估,帮助教师提升数字化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建立数字化教师培训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收集教师对培训的评价和建议,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一起与企业加强数字化合作,鼓励创新实践项目。借助校企合作基地,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企业联合成立大学数字经济产业团队,运用大数据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发展。鼓励企业提供实践机会和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与现实需求的有效对接,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并提供数字化的支持和平台,鼓励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创新项目的评估和认可,提供奖励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企业还可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帮助职教本科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培养具备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教育数字化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基础,是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机遇和路径。教育数字化提供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更便捷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更多实践机会和项目合作,必将加速打造新时代教育数字化的“湖南样本”,提升湖南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作者:陈桂林   

来源:华声在线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近日,国新办就“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健康”举行发布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主任王斌表示,将推动在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增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专业。


记者:2022年出生人口是956万,二孩占38.9%,三孩以上占比为15%。近几年群众对生育支持配套措施很关注,请问国家卫健委有哪些具体安排?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主任王斌: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工作,今年5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强调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发改委是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我们加强了部门协调和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研究,着力解决生育支持配套措施落实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深入实施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强化母婴安全“五项制度”,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加强优生优育服务保障。协调相关部门在教育、税收、住房、就业、医保等方面推动出台一些支持性政策。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部分省、市、县出台了育儿补贴、住房补贴、托育机构运营补贴、用人单位社保补贴等政策,所以这项工作一直在积极推进中。


我们将继续协调相关部门,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继续开展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评选,推动在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增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专业,促进医疗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发展,逐步完善托育服务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服务供给,进一步推进人口政策不断优化。


来源:中国网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近年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以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中台数据对接为抓手,按照“硬件建设是基础,数治治理是保障,专业升级是方向,教学改革是核心,师生素养是关键”的建设思路, 打造“云上山科”数字化服务品牌样板工程,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一、党建引领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一是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学院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立了以学院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以党建引领学院数字化建设和应用,将网络安全作为数字校园建设首要任务,以数字化转型激发学院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新动能。


二是统筹推进,研制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2—2025)》,研制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推进信息化与学院各项业务深度融合。三是建立信息管理员队伍。在各部门设立信息管理员,形成信息员管理梯队,有效推进各部门信息化业务建设和应用。学院信息化建设形成“大平台、微服务、慧治理、助育人”的鲜明特色,通过打造“云上山科”数字赋能平台,推动学院专业数字化升级和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变革。


二、“云上山科”赋能“职场化+信息化”教学改革。


学院顺应“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对接产业数字化转型要求,推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升级,将“信息化”与“职场化”深度融合,形成了以“职场化+信息化”为核心特征的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混合教学模式。


一是“云上山科”教与学平台通过学院教学平台应用系统、教学辅助应用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五部分的一体化应用,实现了教学运行管理全要素数字化、可视化、协同化和智能化。目前,学院主持建设国家级资源库2个、省级资源库3个,“云上山科”教与学平台有1000余门在线课程,建成国家精品在线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99门。


二是“云上山科”教与学平台应用和“线上、线下,职场化”教学模式实施,为师生混合式教学创新与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走在全国高职院校前列,入选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三是建设职工e家,提供技术交流场所和服务,多方位提升教职工职业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明显提升。近年来,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获奖3项,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38项,其中一等奖12项。


三、“一朵云”推动学院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升。


搭建校园一朵“私有云”,实现学院以信息化推动管理流程再造。


一是搭建“云上山科”信息化管理平台,所有线上业务统一认证入口,开发252项业务流程。2019年至今,累计完成了7万余条业务线上审批。通过“云上山科”实现业务系统统一认证和不同权限分配,构建了功能齐全的移动应用。


二是建成育人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服务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在数字校园整体规划基础上,将移动OA、移动学工、移动教务、移动支付、移动教学等业务集成到移动门户,实现了移动业务集中管理与应用。学院从招生投档、迎新报到、教学管理、学工管理、毕业离校等方面实现了全信息化服务,覆盖全周期的业务管理功能;学院建成了“无卡校园”,通过人脸识别和虚拟卡支付实现了消费就餐、公寓门禁、借阅图书、归寑打卡等功能;构建校园人脸数据库,搭建了线上外来访客管理系统、校园、公寓无感知识别的进出系统、校园轨迹溯源系统。


三是依托学院智慧校园大数据平台,校企合作开发“山科通”阳光服务平台,建立了机制完备、程序规范、标准清晰的制度体系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共建共享的工作体系。“山科通”平台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化,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借助一个案例形成典型治理,从“小切口”入手,研究复杂疑难问题的解决路径,补齐教育“阳光治理”短板。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谈话时强调,“要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这为加快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和造就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工作,先后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优秀产业工人发挥作用提供舞台,为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搭建平台。各种有力措施促进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更多的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从中脱颖而出。


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国家兴。当今,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突破技术障碍、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在科技、教育、人才三者关系中,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培养造就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要紧扣国家重大战略,立足发展所向、技术所需、人民所盼,创新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应重视和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着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元培育体系,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在培养技能人才中的基础性作用。还应鼓励技能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技能人才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打牢扎实的知识根基,让技能改变个人命运、破解发展难题、成就制造强国成为现实,为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支持和保障。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优秀代表,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破解创新发展难题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强国。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占7.5亿就业人员的26%;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30%。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超过40%。唯有以更加务实的举措,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事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不断扩大高素质人才来源、提高人才质量,方能满足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作者:陈银健,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江南大学〕特聘研究员)

作者:陈银健   

来源:光明日报 

以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日前成功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世界技能大赛理念的普及,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以及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广泛开展,一轮崇尚技能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正逐步得到改变。技能日益成为青年人追捧的社会时尚,技能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正发生历史性变革。


技能是人类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一种必备能力,与科学技术一样,伴随人类世代传承、生生不息。不断提升、改进、弘扬技能,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必然。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致力于伟大复兴的今天,技能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技能人才是技能的承载和传承者,是技能的实践者和创新者,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主体。培养和造就适应科技进步、时代发展的技能人才,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劳动者队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振兴技能、发展技能、弘扬技能,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发展的生态系统和环境,是技能人才队伍成长壮大的关键。


一个社会群体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适合其发展的社会生态。在华夏文明的浩瀚长河中,历代能工巧匠凭借非凡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无数瑰宝,赢得世界的广泛赞誉。进入现代社会,更需要打造崇尚技能、有利于工匠成长的社会生态,弘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进入21世纪,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人才队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聚焦突出问题,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一些历史难题取得重大突破。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围绕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环节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细,技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技能竞赛体系、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现代技工培养体系等一系列重大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形成了强有力的制度环境,有效推动了技能社会的形成。技能与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价值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可和尊重,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的职业选择和毕生追求。


技能人才发展生态的历史性变革,或许是21世纪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变化之一,既是国家迈入现代化必须经历的过程和必由之路,也是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随之而来,全社会的职业观、就业观,乃至人们的价值观,都将发生深刻变化。我们相信,有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劳动者,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将进一步享誉世界。


(作者:崔秋立,系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来源:光明日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日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广东省教育厅主办,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承办。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广东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广东省地级以上市教育局领导,省内外有关高职院校和国家示范中职学校领导或代表,以及全国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代表和国家教学名师代表、国家教学创新团队代表等180余人现场与会。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围绕《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职教教师队伍》作专题报告,分析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进展情况,教师队伍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职教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建设现状。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建华表示,要主动对标教育家精神,自觉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自身建设和业务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同时,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新时代职教师资发展体系;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觉将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不竭动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助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郑秀玉表示,要深刻领会、积极对标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引领广大教师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从教的价值理念和终身追求,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高地,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深圳职教力量。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杨欣斌表示,本次研讨会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强国建设职教使命”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他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让教育家精神成为全国职教战线共同的价值追求,涵养造就更多“良匠之师”,有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下午的座谈会环节,与会代表围绕“以教育家精神引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了座谈研讨。

作者:蔡丰 张雷 巫忆苏 刘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