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师范院校的美誉度和吸引力不断下降。为了自身发展需要,一些师范院校不再专守师范,而是一心多用,大量开设非师范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来吸引生源。甚至改名换姓抹掉“师范”二字,变身综合大学,导致教师教育的优质资源日益稀释和弱化。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要想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无异于缘木求鱼。作为传统师范院校,应该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始终以教师教育作为办学的最高宗旨,不断向教育领域输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杰出教师甚至教育专家。
从现有的情况看,仅靠师范院校开展教师教育,显然是绠短汲深。多年前,部分高水平综合大学设立了以“教育学院”为基础的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成效逐步彰显。后来,为了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这些名校纷纷将“教育学院”予以压缩和裁撤,刚刚兴起的教师教育又归于沉寂,只有极少数名校还在默默持守。即使教师教育侥幸“存活”,也已经处于边缘状态,在一流学科建设中难有话语权。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迈向世界一流的排头兵,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大学本身历史悠久、学术积淀厚实、综合实力超群,拥有一流师资、一流生源和一流的软硬条件。它们开展教师教育,一方面将拓宽教师队伍输送渠道,极大地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又能在传统师范院校之外产生强大的“鲶鱼效应”,导致教师教育的竞争加剧,并更好、更快地激发传统师范院校的活力,从而在整体上不断提高我国教师教育的质量。
所以,这些大学不但要成为卓越工程师、企业家、经济学家等领域的摇篮,而且要积极主动地响应国家和社会的迫切需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兴国必先强师”的精神,当仁不让地成为优秀教师的“孵化器”。
如果说传统师范院校偏重培养普通教育师资,而且已积累丰富的办学经验,那么,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大学则要侧重为职业教育培养急需的师资。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都会面临数量不足、水平偏低的状态,严重制约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上升空间,不利于培养高质量的技能技术人才,进而迟滞“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转型。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大学之所以承载这一使命,主要有如下考量:
其一,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及需要。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教师不但需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需要很强的操作和动手能力,是典型的“教练”型教师。而这些大学属于研究型大学,“顶天”和“立地”的水平都是一流,培养的学生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如果经过系统培养,掌握职业教育的法则和要领,必然非常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
其二,缓解职业教育师资短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突飞猛进,但整体师资难以跟上快速发展的步伐,导致班级人数过大、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带领学生开展实训、实践明显不足,教师自身缺乏足够的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时间,这有悖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这些大学如果承载起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重任,以其一流的办学实力和强大的影响力,将在较短时期内缓解职业教育师资短缺的难题。
如果这些大学与职业教育形成“契合”,那么,后者的师资将有稳定的供应渠道,而且其现有的师资也可通过这一渠道不断得到有效培训和提高。与此同时,在不远的将来,少数优秀的职教学生也会沿着这条通道进入名校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从而以更高水平反哺职业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契合或将形成高水平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所以,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职业教育要想真正迈向一流,不仅自身要不断迎难而上,也需要得到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大学的鼎力支持。尤其是在教师教育方面,这些大学具有职业教育所需的全部要素。当然,这同样需要这些大学独具匠心,积极主动契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将带动职业教育发展作为自身不可或缺的办学目标,并列为学校重点工作的议事日程,努力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一旦这些大学的教师教育与职业教育实现全面接轨,职业教育必将迎来行稳致远的“高铁速度”。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唱响高职教育“中国声音”关键在哪
下一篇:助推乡村振兴,农职院校大有可为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19-8866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