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某网站一份帖子的“说法”惹怒一名中职教师,于是,温州市教育局“局长信箱”便有了一封来信。牵动家长和教师敏感神经的关键词是—中职学生是不是“素质低下”的群体?中考项目计分,可否交给“职高学生”完成?
4月27日,本版刊登题为《职高学生是素质低下的群体吗》的专题报道。之后,我市部分家长、一批从事中职教育的老师纷纷发表观点。
值得思考的是,温州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吴建军提出了另一个命题:可以将高考作文题命题工作交给学生吗?
职教界
素质=分数?让社会改变陈旧过时的观念
蒋念文@市职专:素质=分数?走入老眼光看问题的误区,舆论导向让社会改变陈旧的过时的观念。建议您来职高校园走一走:看看主动向你问好是普高的多还是职高的多,说不定 还是职高的多呢。今年以来大家都关注上面的一系列的讲话与文件,普遍感受到:职教的春天已经到了。
其实眼下一个“坎”就是老百姓的思想意识跟进:读职高照样可以有前途,甚至更好的前途。这的确需要一个过程。
潘荣@温州建校:人们的意识还停留在N年前,认为“白领”才是成功,殊不知,现在白领过剩,已开始贬值。
宗@温州技师学院:应试教育种下的果!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根源。短期内不容易改变。不在乎别人怎么说,重要的是教出有用的人才,逐步改变。
市民
有良好素养并被社会接纳,才算高素质
1978恢复高考那年,大批知识青年重新复习终于挤进理想的大学,但其中也有人非常自信地考取了职业性很强的中专学校。陈先生是其中一个。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低调先生,后来成为全国闻名的业界翘楚,是文革之后该行业温州第一个教授级高工。他认为,“素质的养成是很综合性的。一个有良好道德素养,又被社会接纳能力的人,才算是高素质的人。这样说来,职业学校还是不错的育人之地。”
家长刘女士的孩子目前正在上初中,她认为,从孩子目前情况来看,确实需要根据孩子的读书状态来选择是上普通高中还是上职业中专。“对孩子的区分,并不是如发帖家长所理解的那样。不论哪个群体都是由不同品质的人所组成的,你以为你的孩子读上了最牛的好学校就代表这孩子品质高尚吗?你以为素质极差的孩子都被赶到职高里去了吗?”
与此同时,本报教育群的家长纷纷议论:读职高和普高其实都可以上大学,只不过大家走的路不同而已;应该这么问,中考项目计分,可否交给“高中学生”完成;换位思考一下,你的孩子成了职高生,你会如此胡言乱语吗?
常识与教养 可以将高考作文题命题工作交给学生吗
吴建军(温州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近日,某一网站发表一家长帖:近些天永嘉各中学九年级学生都在不同的时间参加中考体育考试,永嘉教育局把决定孩子前途的重大事情居然交给了一群素质低下成绩极差的未成年职高学生去监考记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此帖所指对象有二:一是政府部门,二是职高学生。部门的回复是:“为公开、公正、公平地组织体育考试,我局近几年均外聘省外专业体育教师参与评委工作,其中跳绳项目每位考生由三位评委进行裁判,并没有出现像这位网友所说的误判情况。”职高教师的回复是一封致市教育局长的信件,并由局办转交商报,教师的护犊之情溢于言表:“每年的区运动会、高三体检等一些大型活动,我们的学生都无怨无悔去当志愿者,最后居然换来这样的评价!难道我们老师愿意让我们的学生去日晒风吹给别的孩子服务?”
此帖引发热议,反映了当下常识的缺乏和教养的缺失。
应该由谁来负责和参与体育中考的监考工作?这是常识问题。常识告诉我们,负责裁判的人员必须是专业人士,所有参与工作人员都必须是第三方。外聘裁判担任专业评委,至于记分、勤杂等辅助性工作吸纳学生志愿者或家长义工参与,只要属于与考生及考生所在学校无关的第三方就可以。所以,记分等其他辅助性工作由职高学生志愿者参与,不仅合乎常识,而且是国际惯例,也是我国教育为之努力的方向。
监督批评政府部门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及时回复公民质疑则是政府的职责义务。但是,指责职高学生是一群素质低下成绩极差的未成年人,可能就属于教养问题了。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就是教养,这在中国叫作“厚道”。
职高学生是素质低下的群体吗?这位家长是有教养的人吗?这样的提问本身也许就是不够厚道的。所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谁是素质高上的群体?是不是只有北大清华的学生?
中考的确事关学生前途,但“非常滑稽”和“超级搞笑”的是,今天美国越来越多的大学竟然将自主招生的高考作文题命题工作交给了学生。如果这事搁在我们这,家长会有什么样的中国式反应?
譬如美国西北大学的作文题是: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你同意吗?为什么?芝加哥大学的作文题是:想象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作文题甚至是:你刚完成了300页的自我介绍,请交出第217页。
这些作文题都是学生志愿者自己设计,并交由教授们组成的招生委员会选择出来的。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这都是这些大学上届毕业生留给自己学弟学妹的“恶作剧”式的作文题。这与我国知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盘锦实验中学教语文时要求学生自己命题并交换考试批改的做法极为相似,他们都把注意力聚焦于学生的自我教育。
对比起来,我们今天的中考高考命题组的专家们还得享受关“禁闭”的待遇呢!这不仅是成本差异,也是观念区别,也许还是常识和教养的问题。
>>>记者手记
一则洗涤灵魂的好文
好文无须多,一篇足已。
何为仁慈、何为尖刻;何为大气、何为狭隘。吴建军先生的文字让我们豁然开朗。
可怜的我们很多时候在为人、在行使所谓的话语权上,总是站在自我立场,不知不觉中“与人不艺术”。读罢此文,不免为曾经的狭隘与不仁感到惭愧,以期多少自责均化为解药注入血液,清除我们灵魂深处的污垢。心,净化了,做家长的无须“戏前准备”,随时是子女的好榜样。亲子沟通真切了,我们的孩子不再因一时的成绩起伏而悲惋自卑,不再为无处倾诉而年少反叛。
无须过多地谈论一个冲动的帖子的是是非非,吴先生在转换我们狭隘的思路,告诉我们如何做“厚道”之人。能成这样的人,很多纠结问题会顺应自解,视野日益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