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下旬,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高校转型”。不难看出,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伴随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区域发展,因此,也伴随着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和提升。这次的转型措施对于缓解当前“普通大学生相对过剩”与“职技人才严重缺乏”的反差格局有着积极作用。此外,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加强职业教育是提升农民工尤其是农二代的技能,促进他们融入城镇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转型过程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如何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真正确立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是改革的关键。
职业型人才短缺
“一开始我不太愿意念职高,但进入职高学习护理知识后发现,能够掌握一门技能相对好找工作。”来自湖北省谷城县某村的小唐因未能考上心仪的高中,而选择在县里的职业高中学习医护知识,目前小唐被学校分配到县某医院实习,如果表现良好可以留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职业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掌握专业技能,但是,目前职业教育在中国仍然是家长和学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即便在农村,多数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跃出“农门”。
然而,考上高中、大学就等于拿到通向光明前途的通行证了吗?目前,“就业难”和“技工荒”的尴尬局面并存。数据显示,2013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699万,就业率仅为77.4%,而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突破727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凸显。
“老家的一些朋友初中毕业就选择外出打工,他们自身没有掌握技能,即便找到工作,工资待遇也不好;也有一些继续念高中的朋友,他们时常抱怨在学校只学到了数理化知识,担心毕业后不好找工作,听说现在大学生找工作也不容易。”小唐告诉记者,现在看来,职业高中是不错的选择。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人群,农民工及其子女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超过2.6亿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7.3岁,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多数。这样的务工人员只能选择“候鸟式”的就业,融入城市并不容易。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大量新一代农民工初中尚未毕业就来到城市工作,由于他们在老家接受到的仅仅是初级的知识型教育,又未接受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他们来到城市大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低端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实际上,职业技能培训对我国制造业水平和服务业质量的提升有很大作用。但是目前,一方面制造业和服务业需要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社会上具备这类技能的人才又不多。
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通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存在一些挂着“大学”牌子但实际上达不到大学教育质量的学校,这种情况已经被人们所诟病。所以,这样的高等院校转型更加符合实际要求。
职业教育促进农二代融入城市
“随着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确实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他们的理论水平、学术水平不一定很高,但是一定要具有实干精神,能够解决问题。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更加符合市场需要,人才层次和经济结构能够相对应。”王通讯表示,技能培训的种类非常多,比如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公路铁路修建、工厂建设、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技术能手,这些领域固然需要有一些领头的专家,但大量需要的还是在一线、基层实干的人才。一批学校向职业教育转型,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融入到城镇化建设中。
郑风田认为,在我国,从事制造业的人中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女,城里的孩子很少,如果农民工的技能不提升,整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就得不到提升。所以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不仅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而且对提高国家在世界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郑风田补充道,近年来,国家每年都拿出几百亿元资金投入到农民工职业培训上。但是,目前真正有价值的培训并不多。“要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大力发展职业院校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说,系统地学几年技能比简单地接受十几天的培训达到的效果肯定要好很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如果这次的转型措施仅仅在政府内部转来转去,不会有很大作用。政府要将职业教育解放出来,只有将它与产业、市场结合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中心,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要把教育当成民族的传统,农民需要什么就去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与课程,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就业的问题。
应建立多层次职教体系
这600所院校到底该如何转型,目前国家还没有公布明确的文件。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对如何转型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王通讯表示,这次的转型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部分学校而言,从大学变为职业学校,降低了档次,思想认识方面可能一时转不过来。这就需要转换思考方式,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学校应该抓紧时间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人们看到,现在一些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校还要维持大学的名字,这就失去了实际意义。现在不少学校也遇到了招生危机,不如抓紧转型,更加符合实际。
“现在社会的实际需求是很明确的。比如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各种人才都需要,但是技能岗位的人才需求更大。对于政府和学校而言,要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同时要广开就业渠道,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找到工作岗位。青年人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面向社会需求去寻找自己的"契合点"。既要树立远大理想,也要强调脚踏实地。”王通讯建议。
郑风田建议,首先,应当建立多层次职业类院校划分体系,提供多层次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让技术类院校也能像学术型院校一样,分为不同等级;打通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上升通道。“这样让学生有一个慢慢提升技能等级的台阶,不同等级所能找到的工作也有差异,这样学生会更有动力学习职业技能。这样的转型才是有价值的。”
此外,郑风田认为,由于许多升格的专科、本科,教学培养导向更偏向知识型,并没有太多技术背景,现在转向技能型,师资力量未必能达到要求。基于此,他建议,转型的院校一方面应当学习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引入国外优秀职业教育教师,另一方面,也需要从国内企业聘请有经验的高级技能人员,充实师资力量。
上一篇:抓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
下一篇:分类,职教“第三春”?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