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进入发展黄金期 与世界共建共享
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中国职业教育正不断融入世界,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未来职业人才需求
现在最常听到的担忧是,未来人工智能会大量替代人类的工作。的确,机器相较人类更能适应重复性的工作,靠记忆、操练、标准化的工作将在未来逐步被机器所取代。
还有一种威胁比较微妙,在《人工智能时代》这本书中提到,在人工智能时代,淘汰的不仅是工作,更是技能,即使像人们通常以为需要优秀人际交往能力或说服力的工作不太可能被自动化替代,但事实却不一定。
就像人造劳动者取代体力劳动者一样,合成智能也将会席卷很多脑力工作,无论你的领子是什么颜色,自动化都将毫不留情。
在人工智能面前,人人平等。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大学生,还是高职培养的大专生,命运都是差不多的,文凭不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
人才培养必然是根据工作的需求定制化的,而随着人工智能从初级到高级,不断演变,更多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人在一生中需要不断叠加甚至重新学习新的技能。关键是每个人所构建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独特的性格品质及生活阅历能否与即将从事的工作相匹配。
为了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将以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 为全社会每一位学生者提供一个能够记录,存储自己学习情况或学习成果的个人档案。
国家将研究提出建立国家学分银行的工作方案。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评价新员工的体系可以基于一个人的学习图谱,他的个人学历、技能、经验都会展示在这个图谱上,单一的筛选文凭式的人才选拔模式将会一去不复返。
他山之石,英国职业教育的先进制度与理念
当我们还在畅想未来时,英国,一个原本在基础教育,国际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领导者,已经在职业教育领域发力了。
每个行业对人才的现状,未来缺口,所需技能都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和评估,评估体系不仅在行业中普遍使用,也在英国政府中使用。经过20年的不间断努力,试错和博弈,行业和雇主的声音越来越大,在今天的学徒体系下,雇主参与设计学徒制的标准。
学徒生经企业内培训、参与外部培训和学校学习后,由第三方培训认证机构认证后才可获得学徒项目的证书。
在2017年,英国有超过90万人参与学徒制项目,此外,英国政府计划在2015到2020的五年间达到300万新学徒生的目标。
英国的438所原本高高在上的高等教育机构中,269所College几乎全部已经在课程设置中采用行业指定的符合未来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标准,全面推行学徒制,并部分开始实践学位学徒制;169所University中超过60%所已经接受学徒制,即大学生不仅要在学校上课,还要去企业实习。剩下的学校中的部分应用型专业,例如计算机,通信工程等也开始采用了行业设置的人才培养标准。
当然,企业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例如英国政府向英国企业征收学徒税,对年工资支出超过三百万英镑以上的企业征收0.5%的工资支出,用于企业培训学徒的专项拨款返拨给培训学徒的企业。
一家企业培养的学徒越多,政府的拨款就越多,如果企业不培养学徒,就没有返拨,当然羊毛都出在羊身上。
简单阐述一下英国学徒制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英国最早的形式叫学徒制,大概在1993年左右,英国提出了一个现代学徒制,也就是学徒制的升级版。
2015年以来,英国开始施行学位学徒制,英文叫Graduate Level of Apprenticeship,或者Degree Apprenticeship,它相较现代学徒制是一个更高级的版本。
学位学徒制把大学里的本科或者硕士的学位和职业培训两件事情合二为一了。学位学徒制的学徒获得的毕业证书相当于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如果其还想继续深造,可以凭借其学历证书去申请专业的院校或者大学,未来的延展性很强。
除此之外,在英国还有另外一项课程设置结合了英国强校的本科专业和就业的职业经验,这个课程的名字叫做Sandwich Course,英国传统本科是三年时间,Sandwich Course就是在大二到大三中间加一整年的全职实习,学校只提供平台,学生去寻找工作,提前在大学毕业前了解自己想去的行业,熟悉就业面试过程,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如果顺利找到实习,就去全职实习一年,之后再回学校读最后一年的课程。
如果没有找到实习,就直接完成大学最后一年的课程。参与项目的学校的排名基本上都是top30的一流专业或者大学,涉及的专业种类繁多,基本涵盖所有专业。
不论是组织招聘会还是职业面试的培训和规划,校方会给提供全力支持,并且在这一年中,学校会安排老师了解每个学生工作的进度并进行随访,另外,学校不会安排其他事情,尽量保证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公司方面提供的是正式的一年劳动合同,按照正式员工的标准严格筛选,并为好的实习生提供毕业工作机会,实习与正式员工工作没有区别,绝不仅仅是打杂。
虽然实习合同工资比正式员工低,但学生为了争取留用的机会,往往比正式员工还要努力,因此对公司来说实际上节约了成本。
参与这个项目的公司基本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巨头:高盛,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普华永道,BP,壳牌,宝洁等世界顶级公司。经历过这一机制的洗礼,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社会普遍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家长也不够重视孩子的职业教育。
其实中国的职业教育很早开始了,甚至早于中国的现代大学本科教育。
早在清末时期,清政府的官员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打开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大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起点和世界基本同步,但后面因为战争等因素导致中间停滞了很久,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奋起直追。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职业教育规模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的,每年输送的人才数量也是最多的。即便如此,中国就业市场上对于大专和中专的人才需求还是高于供给的。现在国内的高等教育基本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了,而职业教育仍存在不少阻力。
首先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国家在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但是在地方落实上并没有实质的推动和优惠政策的全部推广。
第二,中国社会普遍对职业教育是存在偏见的,崇尚普通本科教育。
第三,自行发展的双师制(技师资格和教师资格)中,教师不能够真正满足双师的资质要求,满足要求的往往又很难被招聘到专科学校当老师。这些都形成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阻力。
为中国产学教融合提供借鉴
英国的学位学徒制是一个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针对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
不可能把英国的项目原封不动地搬过来,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背后的一个重要的推手,就是英国的英国技能联合会(NSF,National Skills Federation),这是由行业推选出来,代表行业的声音,成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纽带的组织,他们说服企业培养学徒的必要性并提供数据分析和支持,为行业的人才培养制定标准,取得政府的支持,并游说学校去应用这些标准和课程设置。
行业联合会在行业内进行大数据的调查研究,并且把像西门子、空客这样的行业领头羊集合在一起,向他们展示研究的结果,证明挖角的成本高于培养符合自己要求的学徒,说服他们培训自己的学徒,并且行业联合会拥有行业知识,课程设计和IT方面的专家,领导学徒培训标准和课程设计。
早在2005年,科学工程与制造技术行业技能委员会,与空中客车公司合作设计了英国首个高等学徒生培养框架并于次年投入运行,培训机械工程行业的高水平学徒。而在大学中创建一个全新专业,通常需要十到十五年时间,在知识迭代如此快速的时代,简直匪夷所思。
而通过行业技能委员会和行业龙头公司,哪怕是难度非常高的相当于硕士级别的学位学徒课程并取得认证,也只需要两到三年时间。英国的学位学徒项目对学徒生的要求类似于大学招生,对GCSE或A-level(等同于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成绩有一定的要求,此外还可能要求一些行业内的基础知识。
英国的优秀经验到底能传导几何?
首先,中国的职业教育有自己的优势,作为世界第一大职业教育人才输出的国家,大量不同低技术要求的工种的人才的提供保证了中国目前劳动力相对均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
举个简单的例子,笔者在英国的同事有一次夜里不小心把车钥匙锁在了车里,只能找开锁公司,由于英国的人工费很昂贵,整个开锁过程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600英镑(约等于5,500元人民币)。
为什么这么贵呢?英国低技术人才的短缺导致人工费特别贵。所以英国政府和行业机构愿意去研究并做这方面的工作。
第二,英国进入发达国家已经很多年了,整体社会的医疗、教育及养老福利制度非常健全,所以大众的思维观念和中国人是不一样的。
英国人基本上不需要担心医疗和大学之前的上学问题,对于个人来讲他们崇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会有过多来自社会的压力,一流大学毕业生也可能头两年就去超市收银,慢慢找喜欢的工作。这在中国是很难想象的。所以在借鉴英国经验的时候需要考虑中国的国情。
中国的现代学徒制及职业教育展望
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以学历教育类型的订单班为主,运作模式基本是职业院校与某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选拔学生组成以企业名字冠名的订单班,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职业院校学习。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学生,实习期间安排学生到企业。
通过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学生可到订单班冠名企业就业。由此可见,培训主体依然是学校,企业的参与十分有限。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痛点也不容忽视,比如企业因投入产出比不成正比动力不足、师资标准难以统一、学生及学生家长理念难以转变等。
自2015年以来,中英关系进入了黄金期,而学位学徒制度也是英国职业教育中最先进的最佳实践,在这个大背景下,由英国贸易部牵头,联合英国技能委员会向中国和一带一路的国家推广职业教育经验。
尽管中英两国国情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借鉴20个行业技能委员会经过摸索出的宝贵经验, 即适合这些行业发展的培训标准、课程设计、教材以及师资。
将这些最佳实践直接移植到中国,西为中用,再根据中国国情打造中国特色的学徒制度或职业教育体系的升级版,最终解决的是痛点还是企业与人才如何匹配的问题。
未来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个过程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20年,但是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在改进的时候借鉴适合的经验,以及国家鼓励的应用型本科去培养应用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是可以期许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方针也会是一剂催化剂,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