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
“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招工难,人才供需不协调,一定是职业教育出现了问题。”6月3日,全国政协在京举行专题协商会,主题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说。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有1300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1000万人,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学校有着骄人的就业率:2013年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达到78%,这个数字高于211、985重点大学的75.5%和普通本科院校的75.4%。数字亮丽尽显职业教育的就业优势,却难掩其发展困境。
打通职教“断头路”
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是许多委员都提到的问题。刘敬民委员说:“技术技能性人才‘上升通道’狭窄,职教被称为‘断头路’。大学本科文凭在许多场合是不可缺少的资格合格证和社会生活的通行证,职业教育毕业生缺乏可期待的上升前途。”
社会评价机制和社会观念的偏差,让职业教育先天不足,成为学生考不上高中和本科的备胎选择。徐辉常委认为,根本在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安排的问题:普通学校为升学做准备,基本上不学职业技能;职业学校为就业做准备,很少学普通知识。
现代教育倡导人人都应该具备普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教育理念,在这种学校制度安排下根本行不通。“职业教育被看做是一个层次,而不是一种类型。中考、高考招生都分先后,且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和收费标准都明显低于普通本科。”
走出闭门造车窘境
推动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搭建起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成为共识。为此,委员们提出一系列建议措施:在高等教育本科阶段增设“专业学士学位”,设立职业教育学院;提高中职升入高职的比例;允许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学生可试行学籍流动、互修学分并颁发双文凭。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如果不以需求为导向,人才供给必然出现问题。”孙太利呼吁,应以政策安排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让职业教育走出“剃头挑子一头热”“闭门造车”的发展窘境。
“从世界经验看,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还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模式,其成功的核心都是行业主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刘春平委员说。
李卫东委员建议,应“鼓励企业通过‘委托培养’‘定向培养’与院校合作;鼓励学校教师以投资或技术入股的形式进入生产第一线,鼓励企业经营生产人员以‘技能导师’的身份进入学校教学第一线。以此,深化院校与企业双向互动的‘现代学徒制’。”
朱永新常委则强调行业组织的作用:“职业教育要有生命,必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中介、协调、组织和服务作用。”
在朱永新的设想中,行业组织应预测行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制定行业职教准入标准和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源自行业的优势,真正代表行业的长远利益实施或参与职业教育。
下一篇:如何让职教生能文能武?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19-8866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