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国内新闻 ☉ 综合资讯 ☉ 找回渐行渐远的教师职业精神

找回渐行渐远的教师职业精神

2013-09-10 12: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采编    阅读:71次    我要评论

[导读]在高校工作了几年,度过了几个“教师节”,没有节日前后的开会、表彰、座谈会等程序化工作,“送礼”也根本与我们无关。 在日本,并没有法定的教师节,但日本人非常尊师重教,而且落在实处。教师是地位高、收入高的“双高族”,平时日本教师出门坐公交车,只要胸前佩戴着教师牌,其他乘客看到都会让座。日本地..
    在高校工作了几年,度过了几个“教师节”,没有节日前后的开会、表彰、座谈会等程序化工作,“送礼”也根本与我们无关。

    在日本,并没有法定的教师节,但日本人非常尊师重教,而且落在实处。教师是地位高、收入高的“双高族”,平时日本教师出门坐公交车,只要胸前佩戴着教师牌,其他乘客看到都会让座。日本地铁上有教师专座,大街上有教师商店,教师买火车票时不用排队,就算是在领取政府配给的物品时,也是教师优先。

    当然,笔者并不是希望国内像日本一样,教师应该得到实实在在的尊重。毕竟,教师要想赢得尊重,不能仅靠强制性的法律规定,而在于教师这个群体确实履行了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更值得尊重,而非仅仅是教师这个职业称谓。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奔向世界一流的大学缺少了文明》一文中说,“在世界一流大学里,教师的优秀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的学术研究水平上,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得走上讲台,甚至还得专门留有与学生交流的办公时间。反观我们的一流教师,大学或者院系为了让他们多出‘成果’,让他们很少甚至不讲课。”

    这不是危言耸听,也绝不仅限于正在奔向一流的大学。据腾讯与麦可思8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35%的本科生和31%的高职高专生与任课教师每年联系不到一次。师生关系渐行渐远早已是公认的事实,也许我们可以为之找到很多理由,现实的环境逼迫着教师们转向追求论文、科研经费、奖励等各项指标和数据,无暇顾及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但教师们是否据此借口为自己辩护,而忘记了教育的根本宗旨,放弃了肩上背负的根本职责?

    正如李培根所言,就算很多人认识到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但我们对培养人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在工具性、公民意识教育上等还存在分歧。笔者以为,当下也许最重要的是,我们对于教师职业精神的内涵应该达成一个共识,如果对自己所承担的职责界定不清楚,必然会导致工作方向上的偏差。

    一方面,教师职业精神是个概念指向极其宽泛的术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里,可能就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如果在教师群体中作一番调查,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对象都会以为自己知道何谓教师职业精神,而对它的内涵界定却莫衷一是。尽管目前高校被简单地分类成研究型、应用型、职业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尽相同,但“教书育人”应始终是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的根本职责。

    另一方面,教职员工对于自己应该承担的职责也未必清楚。“育人”的标准总是那么模糊不一,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都未写进教学大纲,仅靠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的个人参悟;爱、敬业、奉献、实干、拼搏往往都是形容教师职业精神最华丽的字眼,但此类词语仅停留于宣传性、鼓动性、表扬性的口号,并没有具体的指向,又或是少了些科学性。

    又是一年教师节,很多学校、很多教师都只是重复着过去的故事,在很多教师的眼里,这仅仅就是个“节”而已。笔者以为,比教师节本身更有现实意义的是,不如真正探讨教师职业精神的意义为何,反思如何找回渐行渐远的教师职业精神,让这种精神真正深入到每所学校,每位教师心中。无疑,这要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毕竟,任何行业的职业精神都主要来自人的内心对于自己工作本身的尊重。当然,也要靠学校清晰、高效、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教师的行为,还要靠社会的监督机制,政府相对提高教师的待遇,让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认同感,为工作和教育事业不找任何借口而努力着。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