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国内新闻 ☉ 院校动态 ☉ 陕西工院:对接朝阳产业发展 助力学生梦想腾飞

陕西工院:对接朝阳产业发展 助力学生梦想腾飞

2015-09-16 15:54    来源: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采编    阅读:47次    我要评论

[导读]2015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陕西工院26支参赛队参与了21个赛项的角逐,取得了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的历史最好成绩。其中,信息工程学院独占鳌头,荣获“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一等奖1项、“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二等奖1项,“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三等奖各1..

    2015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陕西工院26支参赛队参与了21个赛项的角逐,取得了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的历史最好成绩。其中,信息工程学院独占鳌头,荣获“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一等奖1项、“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二等奖1项,“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三等奖各1项。

    专家预言,被誉为“第四产业”的信息产业将是未来10年以及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陕西工院,紧跟产业升级步伐,用创新驱动内涵发展,通过校企联姻、技能竞赛、工作室,做优做精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获得了社会、企业和学生的高度认可。

    合作共赢 围绕产业实施专业改革

    近年来,陕西工院信息学院以强化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培养质量为抓手,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加快专业升级改造,开办新专业,逐渐升级、淘汰现有不适时的课程及内容,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示范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优秀教改专业和院级重点专业,增强信息类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以集团化办学试点项目为契机,信息学院勇敢走出去,大胆请进来,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把教师、学生、企业三者联合起来,切实做到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相结合。成功构建了“企业项目库+校园工作室”的实践平台,将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深度融合,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和典型案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展开教学,使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掌握企业所需的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

    借助国家级、省级教师培训项目,信息学院大力实施师资团队建设计划,多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储备和教学能力,一支年富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专业发展注入活力,也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目前,信息学院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高职知名教师2人、省级青年突击手1人、市级青年突击手1人、院级优秀教师5人,先后建成省级精品课程4门、全国“十二五”规划教材3本,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并先后承担2011年度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和2015年度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两个项目的建设任务。

    贴近实战 聚焦任务锻造实践技能

    作为全国最重要文化产业聚集区的陕西省动漫基地,活跃着一批陕西工院的毕业生,他们在平面设计、二维动画上色、三维动画造型设计等领域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一切得益于陕西工院极具前瞻性的人才培养理念。早在2010年,信息学院就率先设立了以学生创新项目带动,实施企业化管理的“动漫工作室”。

    一走进工作室,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杨佩玉同学立即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在指纹打卡机上打卡签到后,她就忙着和团队成员讨论着即将要进行的西工大启迪中学LOGO设计项目答辩的细节问题。因为她们的项目在与6家公司的竞标中脱颖而出,雀屏中选,在细节完善后将会提交甲方。目前,动漫工作室引入并完成了“品恭”水晶饼包装设计和无锡九久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朗盛同大广告公司等8个企业项目。

    在动漫工作室的带动下,基于学生创新实践的电子创新工作室、软件工作室、网络综合布线工作室、云计算与安全设计工作室纷纷设立,各工作室不安排日常教学任务,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实施企业真实项目中完成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践,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教学环节与工作过程完美对接,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快速成长。6年的不间断运行,获益学生100多人,他们凭借在工作室中锤炼的扎实技能和良好素养,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白文欢同学毕业不到1年,月薪已达7000元。

    以赛促学 瞄准大赛提升核心实力

    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计算机应用技术2014届毕业生田彤辉同学,目前供职于杭州华三通信息技术网络公司。向来淡定自信的他是该院2013年“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团队的“主心骨”,一进入赛场,便全身心地投入。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很享受参加大赛的状态,学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东西。”

    瞄准国家级技能竞赛这一高质量平台,信息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精艺,内强技能实力,外塑品牌效应。借助学院每年一届的技能竞赛活动月,学院上下全体动员,积极参与, 并主动承办陕西省、各行业协会举办的技能竞赛,将竞赛中的新经验、新技术及时消化、转移,体现到教育教学环节中,打通了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的通道,搭建了学生参与行业比拼的平台,让技能竞赛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职业素养。

    3年,信息学院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总决赛二等奖16项、三等奖18项,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第二届NACD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

    立足兴趣 借助项目激发创新活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马超同学接到客户的意向电话时,他满心惊喜。他和电子产品制作兴趣小组的成员们耗时60多个小时设计的“基于GSM短信火灾烟雾报警系统”获得了客户的认可,要与他商定项目的合作事宜。

    无独有偶,该专业2011级的侯家驹同学,组建了微电影兴趣小组,先后摄制了《Our University》和《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梦想》两部纪录片,在全院师生中受到热捧,在校内外引起轰动。在谢绝了专业影视公司的加盟邀请后,他依旧坚守着创办“HouJue电影”的梦想。

    其实,在陕西工院,像这样的学生创新项目还有很多很多。

    在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的有力支持下,信息学子成立了电子产品制作、网站制作、CG动漫、微电影等兴趣小组,聘请专业教师担任导师,根据项目和工作需求组成团队,在自主的探索和协作中,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提高了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在专业上有所提升,有所建树。截至目前,各兴趣小组完成作品30余项,“语音控制音乐播放系统”、 “脉搏测试仪”、“多功能电子时钟”、“风力控制系统”等先后获奖。

    随着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日益浓厚,信息学院还积极改革毕业设计选题形式,让学生和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学生团队自由组合,并大胆尝试“专业分流”,让学生在入校一年后,按照专业认知和个人兴趣发展重新选择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成才度。

    多元指导 个性服务助推学生成才

    阳春三月,电信工程专业2011届毕业生李少辉应邀回母校做客,他以“梦想·勤奋·成才”为主题,向学弟学妹们传授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能力的提升之道。在校期间曾荣获“国家奖学金”的他,一直没停下向上攀登的脚步,先后读取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和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除了邀请优秀校友“现身说法”,“企业经理人讲座”、“企业文化大讲堂”更是定期举办,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指导中明晰职业规划,提升职业素养,也增加了学生步入职场的底气。

    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专业杨君成同学,曾光荣入选学院赴台交换生项目,在台湾高校交流学习一年。如今,他正在集美大学接受为期半年的德语培训,计划于9月份赴德国奥斯特法利亚应用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工程师。谈到未来,他说,这一次又一次的境外求学经历,让他大开眼界,思路更为开阔,觉得要学的太多了。

    按照“打造特色就业品牌、畅通学生就业渠道、有效引领学生正确择业”的思路,信息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员参与,上下联动,拧成一股绳,把加强毕业生教育管理,提升毕业生职业能力和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假期,组织教师深入有长期稳固合作的企业调研回访,并针对中长期项目订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针对短期培训和企业生产需要,置换校内实训和企业项目,真正做到了学岗对接,职技融通。目前,信息学院已为华为科技、中软国际、中关村软件园、苏州软件园、上海庚商、武汉数虎及陕西数字新媒体艺术有限公司、陕西数字互动娱乐有限公司、西安纷腾互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四维图新技术信息有限公司等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建设“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学院的新征程中,陕西工院将继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地对接朝阳产业,强化学生核心能力,为发展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