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发布,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和法治保障。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次职业教育座谈会上,几位基层教育工作者谈到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时坦言,“一些职业院校毕业生专科不专、职业不精是很多企业避而不用的主要原因”“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只有突出市场需求的引导作用,让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携手,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潜力与优势,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
眼下,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生产中的深度应用,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为强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让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携手,愈发显得紧迫和重要。
让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携手,最关键的是要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办职业学校最大的难关,就是学生出路。无论学校办得那么好,要是第一班毕业生没有出路,以后招生就困难了。万一第二班再没有出路,从此没有人上门了。”这句话对今天的职业教育仍然适用。“出口畅,入口旺”,让学生充分就业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如今,凡是办得好的职业院校,无不把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近几年,山东等地一些职业学校招生报名火爆,一些高分学生主动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学习技术技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也比较好,有的学生甚至还没毕业,就被一些知名企业“预定”了。
让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携手,须着力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多下功夫。被视为德国经济发展“秘密武器”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最值得学习借鉴的便是深度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些年,我国职业教育中向对口产业输送人才的各类“订单班”很受欢迎,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更是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和好评。实践表明,职业教育唯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才能破解企业招不到人、学生就不了业的结构性难题,形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循环。
让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携手,更加需要注重立德树人,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从每天完成单一甚至枯燥的锉削动作8000余次,不断提升打磨精度的80后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方文墨,到为了砌好一面墙,会推倒重来多次,从砌墙工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的95后工匠邹彬,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高超精湛的技术,更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和敬业守责、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加强现代职业教育,更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奋斗目标,培育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互助合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着力将学生的价值观聚焦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的执着与坚守上来。
职业教育既关国计也是民生。让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携手,必将迸发出更为强劲的生机和活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来源:光明日报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