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70多所职业院校每年输送10万余技能型人才
“如果没有学到技术,我现在不知道在哪里流浪呢!”毕业于某职业技术学院的李华说话间虽有几分调侃,但却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在他看来,当年选择上职校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据李华讲,2008年,高考成绩不理想,在复读与上技术院校之间徘徊不定,最终选择了上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道路桥梁专业,目前在陕建集团工作两年,收入每月五六千,“和身边普通的大学毕业生相比,工作较稳定,收入也略高,不少同龄人还羡慕我呢!”李华说。
“技能应用型人才紧缺,是用工荒的真正原因。”渭南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王晓伟介绍,自2013年开始,中职免学费政策、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补贴幅度和覆盖范围调整,“培养成本减小,就业形势还很乐观,不少职校毕业生未毕业就被‘预订’,技能型毕业生备受青睐。”
近年来,渭南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目前全市70多所职业院校,每年可实现为社会输送10万余名技能型人才。
“除强化职业院校社会培训功能外,还鼓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王晓伟说。渭南市扶贫办社会科科长宋明介绍,针对农村贫困人员、初中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等人群展开的“雨露计划”,截至目前,培训输出78638万人,稳定就业率在80%以上,“都是订单培训,定向安置,人均年纯收入在2万以上。”
渭南每年拿出1000万元
支持职业教育
“渭南职业教育由来已久,最初发展迅猛,但更多表现在数量的增长,质量参差不齐,各类职教院校达到200多所,小、散、乱现象严重,缺乏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渭南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联合办学、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是渭南市大多数职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从2008年开始,渭南市也出台政策每年拿出1000万元支持职业教育。“渭南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持续3年超过97%。”渭南市教育局职教科工作人员说。
为使职业教育走上规范化、规模化之路,2009年,渭南市委、市政府按照打造“中国第一职教城”设想,提出在高新区 (论坛)打造一座职业教育为核心的科教园区。目前,园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渭南中医学校等4所较大的职校已实现整合,目前有3万名师生入住园区。据悉,渭南市委、市政府今年还将继续引进更多高层 (论坛)次人才,多名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投入到渭南职业教育事业当中。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