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近日,山西省印发《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的实施意见》,从培训需求、比例、模式,技能评价,就业形式、渠道等9个方面构筑完善了扶贫培训政策体系,进一步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取证率、就业率、增收率”。
精准培训提升取证率。《意见》要求,要依托全省已经建成的159万贫困劳动力建档立卡数据库,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在做好贫困劳动力普惠制培训的同时,突出抓好“菜单式、订单式、项目制”培训,做到应培尽培。要实施职业技能线上培训“512”工程,劳动者根据线上培训时间、培训技能理论考核等获得相应线上培训合格证书,可在全省范围内参加相应职业工种线下技能实操培训。
“512”工程即征集遴选5家面向全省的优质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筛选推出100个左右职业(工种)的数字培训资源,全年开展不超过20万人次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到2021年,山西将进一步健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服务工作模式,扩大线上培训规模,提高线上培训质量,推行职业技能提升线上培训。
今年,山西大同市、吕梁市、晋城市被确定为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试点市。为提高培训质量,山西对培训机构的选择转换为通过公开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在全省范围内择优确定。支持企业、职业院校、第三方评价机构完成评价机构认定备案,逐步有序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前,已向人社部备案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企业、技工院校173个,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161个。
推进“两站”建设,扩大就业率。《意见》提出,要以“两站”建设为牵引,强化易地搬迁就业扶贫。探索培训就业一体化新模式,提高培训后就业率。
今年,山西在全省8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就业创业服务站”和“公益事业服务站”各100个,用来开展搬迁劳动力信息管理、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服务。贫困劳动力有一定的特殊性,挖掘就地就近就业潜力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该省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和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发新职业新工种及相应评价规范,开发符合地方特色产业需要和就业创业需求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
山西探索整建制购买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构建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制管理新模式。以就业为目的的培训且就业率达到80%的重点群体培训,可根据职业工种合理确定培训时间,补贴额度最高每人不超过4000元。
加大劳务输出,提高增收率。构建“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强化产教融合、供需对接,并持续打造劳动力品牌,扩大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为贫困劳动力争取国内国际劳务市场的份额。
在培育打造劳务品牌上,进行省市县三级劳务品牌建设,围绕“一县一业”打造培训劳务品牌,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目前,全省已培育发展了94个地方特色劳务品牌,认定10个省级劳务品牌。
在扩大劳务输出上,扩大区域性劳务协作,积极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用工较多的地区开展省际间劳务协作,在贫困劳动力输出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立劳务服务工作站,为贫困劳动力异地就业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实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以来,山西贫困劳动力省外就业增收率达30%以上,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等品牌在北上广等省外城市就业数量大幅增加。
同时,山西实施“走出去”战略。省人社厅牵头印发《关于做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的通知》,劳动者参加培训的费用和出国费用共计最高2.1万元由政府承担,对相关机构实施对外输出1人最高6000元奖励。目前,已确定25家对外劳务输出机构为合作伙伴,91家院校为组织单位。吕梁、运城等市已先行开展对外劳务输出培训工作。(晋仁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