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教师职称评审,是广大教师非常关注的事情,也是各地教师热议的话题。在职称评审季,有人为职称“互告”,有人为职称“互打”,有人为职称流泪,有人为职称失眠……对于饱受职称“折磨”的教师,他们的最大心声就是取消职称评审。这样,他们的职业生涯似乎就没有“拦路虎”了。
我认为,对于一些教师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评上职称应理性看待,至于有人借机提出取消职称评审更是因噎废食。职称评审已经34年了,初衷是为了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向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然而在基层的实操中,由于监督机制等原因,出现了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之处。平心而论,每一项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当某项制度出现问题时,应该想办法进行完善,而不是轻易废除。
近年来,在职称评审中唯学历、唯课题、唯论文的倾向现在已经得到改善,教育部在相关职评文件中明确规定,论文、科研成果、学历不能作为职称评审的刚性要求,出台了不唯论文、淡化论文等多元化评价教师的规定。近年来,各省份在原有基础上又出台了有关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定文件,进一步惠及乡村学校教师。这无疑是对职评制度的优化和逐步完善,对于吸引、鼓励广大教师扎根乡村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职称对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毋庸置疑,但一些教师缘何对职称评审莫名畏惧,发出了不公的诉求?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一些教师急功近利,迎合职评要求,无视师德底线,作出了荒唐之举,造出了以假乱真的证件和“实绩”,试图蒙混过关。由于监督机制等原因,个别教师成了“漏网之鱼”,教师之间“互告”“互打”就不难理解了。这种现象的本质是监督机制和少数教师的师德出现了问题,可有些教师为了转移视线,因为自己提供假证件或假证明未能如愿,归因到职评不公或取消职评的话题上,让职评“背黑锅”,从不反思自己的过错。这种归因思维会导致这类教师长时间不会进步,对这类教师要给予适切的惩罚和教育。对于不守规矩的评委,也要给予适当惩罚,以此打造风清气正的教师职称评审环境,引领教师持续健康成长。
二是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教育教学质量低下,距离职称评审的标准相差甚远,他们取消职称评审的呼声非常强烈。对于这类教师,要精准帮扶他们转变观念、改进行为,以学习共同体等方式,使他们获得教育教学的成长感、幸福感。
今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给教育教学评价及职称评审带来了福音。当下,职称评审制度的逐步完善、优化、公平、公正已有目共睹,我们期待,国家的政策红利能够得到进一步释放,从而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让教师不再为职称忧心忡忡,让教师安安心心地教书育人,让职称名副其实。
来源:中国教师报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19-8866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