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纪实
三峡医专党委书记万启蒙(右一)在秀山县医院与带教老师亲切交谈
三峡医专校长周建军(右二)考察甘肃岷县中国当归城
2006年4月16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三峡库区腹地的万州区挂牌成立,结束了三峡库区没有医药高等院校的历史。2009年12月,三峡医专如期高质量通过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正式步入合格医药高等职业教育行列。
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来自对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把握和对校情的清醒认识。在走过三年高职教育办学历程后,学校形态基本具备了高职院校的特征,与先期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比较,在办学内涵上反映出明显差距,中职教育的惯性思维仍然存在,对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医药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认识不深,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
如何用较短的时间,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形似向神似的转变,以什么方式突破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是三峡医专人深入思考的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在办学理念、领导能力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全面实现脱胎换骨式的转变,学校领导班子和全校教职工形成了共识。
2010年12月,重庆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经市教育部门、市财政部门批准立项。自此,拉开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序幕。
精神,体现责任担当
重庆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农村基层医药卫生人才匮乏。一所新建医药职业院校的责任与担当何在,怎样为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决策者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决策来自调查研究,答案出自对形势的科学研判。学校领导班子和全校教职工传承和发扬三峡医专建校中形成的服从大局,维护大局的全局观念;抢抓机遇、不甘落后的发展意识;坚持开放,坚持创新的开拓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克难攻坚、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团结合作,同甘共苦的奉献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动力,以解决人才培养深层次矛盾为导向,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规模上,政府和学校信息不对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规格要求上,用人单位与学校标准不对称;整合资源合作培养人才上,政府、医院、企业与学校积极性不对称的实际情况,学校立足三峡库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2011年,学校党政领导带队,分成11个批次,深入渝川鄂地区,以实习基地为基础开展调研。通过与政府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企业的深入交流和探讨,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发现了政府、医院、企业和学校在人才规划、使用和培养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困惑于人才“下不去”,基层医院困惑于人才“留不住”,企业困惑于人才规格“不对接”,学校则困惑于教学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在政府、医院、企业合作共育人才上,学校处于“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境地。在发现问题症结的同时,也找到了整合资源、合作共赢的契合点。一个大胆的设想开始萌生并逐渐清晰。三峡医专提出建立“重庆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的思路,搭建一个包括政府、行业、学校、医院、企业五方在内的合作平台,建立起五方联动合作机制,整合力量,以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个合作”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思路是否可行,能否得到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院、企业的认同,学校党政领导带队,积极奔走,征求多方意见。2012年,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队先后3次赴渝东北、渝东南,以及四川、湖北等地,对区县、乡镇及社区卫生机构的人才现状、需求及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结合学校重点专业建设情况、人才培养质量状况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全面了解三峡库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学校专业布局与区域卫生事业发展的适应性、医学教育知识能力结构与岗位的针对性等情况。深入医药企业,就人才培养的规格征求意见,听取用人单位的建议。同时,将调研中掌握的信息和形成的思考向重庆市教育部门和重庆市卫生部门汇报,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并向区县政府、卫生部门、行业学会、医院和企业发出了邀请。
学校的倡导得到了重庆市政府部门、市教育部门、市卫生部门和万州区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医院、企业以及同类院校的积极响应。2012年5月21日,“重庆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成立大会在三峡医专隆重召开。理事会整合了教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学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药企业和医药卫生职业院校在内的共计103个理事单位,标志着重庆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为学校更好服务区域卫生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挖掘办学潜力,推进医学教育行业的协调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的市级示范院校建设由此迈上了新的台阶。
2011年11月,学校第一届党代会胜利召开,在对学校过去发展历程的回顾、所处阶段的客观分析、未来卫生事业发展趋势的判断、高等医药职业教育承载使命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明确了“立足三峡、辐射西部、统筹城乡、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三峡医专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更加坚定。
思路,决定发展路径
1999年以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蓬勃快速发展,其中起步较早的高职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果。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后来者只有奋起直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三峡医专的决策层敏锐地意识到,示范院校建设是实现学校全方位转型的有利契机,必须从建设思路、路径、任务、举措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
学校领导班子凝聚集体智慧,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解放思想,提出了“以政校院企合作办学机制为突破口,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双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增强领导能力为保障,全面推进内涵建设”的示范院校建设思路,力图以理念转变实现干部队伍能力提升,以合作共赢凝聚各方力量,以内涵建设提高育人质量,探索一条适应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突出专业特色,贴近行业需求、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
在医药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学校领导班子和广大教职工形成了共识。只有突出医药职业院校的行业特色,才有竞争优势;只有整合政府、行业、医院和医药企业的力量,才能做大做强;只有提升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才能领导有力;只有转变教职工的思想和理念,才能改革自信和行为自觉;只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人才。
(一)以理念转变求创新,实现干部能力提升
高等职业院校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理念是先导,干部是关键。学校规格的快速提升与干部领导能力的相对滞后,明显地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提升干部领导能力,是形势所需,且迫在眉睫。领导能力建设既是转变办学理念的需要、又是找准办学定位的需要、也是明确办学思路的需要,更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市级示范院校建设中,学校设置领导能力建设子项目,把领导能力的提升作为市级示范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力图通过领导能力建设在体制机制运行、干部能力提升、干部学习考核和廉政作风等四个方面实现突破,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增强车头的动力,引擎的马力,引领和推动学校发展。
(二)以合作共赢谋发展,凝聚各方智慧力量
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合作各方的共赢,基于这一理念,政校院企达成共识,形成了“一平台七机制”的合作框架。
1.搭建合作平台,成立重庆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
在政府职能部门主导下,由三峡医专牵头组建的重庆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搭建起了重庆市卫生与教育的合作发展平台,促进理事成员单位彼此在医疗、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深度交流合作。以理事会年会、《理事会通讯》、理事会网站为载体,开展多方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强了理事会的凝聚力、扩大了对外影响力。
理事会逐渐发展壮大,成员单位从成立之初的103家发展到119家,覆盖渝川鄂闽四省市,其中市内110家、市外9家,工作站从53个增至66个。借助理事会平台,先后组织了重庆市病理、皮肤等学科年会及专业建设等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前来讲学,惠及理事会各成员单位,学校、医院、医药企业共计1000余人次参会。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院企联合,以制度为保障,以组织为支撑的“五方联动”合作共赢的良好运行机制。
理事会建设的成功经验先后在全国高职院校论坛交流,并受到教育部门卫生行指委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学教育专家文历阳教授的高度赞扬和评价,称其对医学职业教育开放办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多次在全国医学教育研讨会上作为案例介绍。
2.创新合作机制,优化库区医药卫生职业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环境
以理事会为平台,汇集各理事会单位力量,共享人才、信息、项目、资源,对人才需求预警、人才共育、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师资共培、就业共促、质量共监控与评价、中高职衔接等七个方面的合作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以人才需求预警机制,动态把握社会需求。建立了“区域医药卫生人才需求、学校专业设置、学生就业”三个监控指标,学校专业建设预警措施,区域人才需求预警预报制度。形成了政校院企人才需求、信息共享机制。从学校专业发展、区域人才需求数量、层次、结构、规格等方面开展调研,摸清社会经济发展对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定期通过理事会信息网站发布相关信息,形成调研报告白皮书,使理事成员单位及区域医疗机构受益。调研报告先后被重庆市卫生部门、市教育部门、市委宣传部门等政府行政部门转载和参考,为学校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提供重要决策依据。近3年学校贴近区域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新增了口腔医学、公共卫生管理等11个城乡基层急需专业。
——以人才共育机制,促进人才与岗位的对接。依托理事会,政校院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共同实施教学、共同推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五同”育人机制。示范建设期内,理事会单位1000余人次参加了4个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推进了专业与职业岗位群的对接,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贴近社会需求、行业发展、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以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机制,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以校院企合作共建、利益共享为原则,以企业捐赠、政府投入、学校自筹等为途径,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共享师资、技术、设备等资源,探索实习实训基地共享机制,即实习基地以医院或企业为主建设,学校给予指导和协助,卫生局等政府部门实施监督和评审;校内实训基地以学校为主建设,医院、企业给予指导,市教育部门等政府机构实施检查和评估。
——以师资共培机制,助力“双师型”教师成长。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目标,以“政策激励、制度保障”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政校院企合作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建立“双向流动”人才互聘互任的激励机制。重庆市卫生部门、市教育部门相继出台大力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相关文件,有力推动了医院、企业参与医药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在合作育人过程中,医院企业充分认识到“医教相长”的重要性,将职工承担的教学工作量纳入个人年度考核之中,激励临床、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医药人才培养。学校与合作理事单位共同制定《双师素质教师管理办法》和《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等7个制度并以文件形式下发。理事会各成员之间“人才互聘、双向兼职、双向负责,双向互利”的“双向流动”人才互聘互任的机制基本形成。
——以就业共促机制,实现供需直接见面。探索政府、学校、医院、企业联动,促进学生就业的机制。建立了学校与区县政府合作开展定向人才培养计划,与医院、企业共同实施订单、定班人才培养,与实习单位开展“以实习促进就业”共享成果等合作模式。
“县校合作”实施定向培养,即区县政府结合城乡卫生人才需求,出订单、出资金、负责就业安排,学校负责培养。学校于2012年与武隆县政府部门首先签订了“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合作协议,分3年完成100人的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并在当年纳入招生。县校合作定向培养的“武隆模式”成为解决城乡基层卫生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成功案例并被推广。学校相继与福建省公务员部门、重庆市医药卫生人才中心、彭水县卫生部门、南川区卫生部门和四川省宜宾市卫生部门等30余家市内外用人单位开展定向培养,实施定向招录,选拔入编等实习就业直通车计划,迄今已为福建省、重庆区域内输送定向毕业生400余名。
“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即企业负责出订单、负责安排就业,学校结合企业的计划和岗位目标培养人才。2011年以来,先后与太极集团、国药集团、扬子江药业、健之佳集团等理事企业合作,订单培养中药专业人才225人,为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以人才培养质量共同监控与评价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托理事会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专门委员会(由卫生行政部门、医院、企业和学校组成),设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办公室,全面负责教学全过程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建立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标准体系,形成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相关制度7个,有力保障了教学质量。临床、企业一线专家有256人次参与到学生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形成了以“学生主体、评价多元、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运行机制。
学校与理事单位政校院企工作站合作,加强实习管理,与临床一线专家共同研讨并制定学生实习的考评管理办法、考核的指标体系,制定了“考核—实习—终末综合考核”的评估指标,进一步完善学生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价。
——以中高职教育衔接机制,畅通人才培养立交桥。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目标,先后与涪陵卫校、重庆医药卫校等5家中职学校搭建对口“中职升高职”立交桥。建立了针对不同生源的“五年一贯制”、“分段式衔接”两种类型的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从招考制度、中高职对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衔接以及教学内容整合等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改革试点。
形成以中药、护理为龙头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体系,完成中药、中医、护理等6个中高职对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中高职衔接累计培养人才近10000人,其中80%到库区农村基层医疗一线就业。为解决库区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断档”和“终结”的困境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推动中高职教育有效对接,构建适应需求、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示范,该项研究成果获2013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以内涵建设促发展,全面提升办学实力
围绕“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谁来培养、怎样培养”等人才培养核心问题,理顺医药人才培养的设计路径,依托医药行业企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133”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三结合、三阶段”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科理念、通科培养、三段三早、院系一体”的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型师承、分段共育”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学习和建设实践,学校理清了课程建设的思路、路径和建设要点,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建设理念、“对接医药卫生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融入职业准入标准”的目标要求、“调研循证—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设置课程—序化课程”的建设路径、“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推广建设成果”的应用要求,分层次开展课程建设,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设计,探索“课堂进医院”、“课堂进车间”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推进校本教材、教辅教材、教学课件、课程网站、实践教学条件等教学资源开发,开展优质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评审等,不断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
示范院校建设实施的系列改革,最终的受益者是学生,其专业能力、医学人文素质等得到较大提升,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得到充分展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招生和就业工作居于重庆市同类院校前列。
学生报考率稳步提高,生源质量持续提升。2013年市内专科一段文理科报考率为300%,专科二段高达600%,录取分数远远高出市内专科控制线;市外多数省份一次性出档满额,湖南、安徽、陕西等12个省份的录取最低分高出该省招生批次最低控制线50分以上。2013年,新生报到4140人,报到率为89.51%,居市内高职高专院校前列。
2012年学校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习的10名护理专业学生在医院组织的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中获得团队冠军,并且经过严格考核有9名留用,2013年北大人民医院到校选用了30名实习生。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2012年四川省人民医院举行的实习学生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近3年,该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技能创新大赛21项目,共获国家奖项11项、市级奖项6项。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一手抓人才培养质量,一手抓就业指导教育服务、就业市场建设服务、就业信息网络服务,构建全方位创新型就业服务体系。近三年,学生最终就业率、初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逐年提高。
成效,突显示范效应
(一)领导能力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通过实施领导能力建设项目,在体制机制运行、干部能力提升、干部学习考核和作风廉政建设四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建立起一套包括校级、中层、科级三个层级的完整的干部队伍体系、一套经纬交织的干部培养体系、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学习考核体系和一套保障有力的作风与廉政建设机制在内的“三体系一机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可借鉴的领导能力建设框架,提高了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科级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认识,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初步建成重庆市城乡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和现代医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区域和行业内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二)政校院企合作共赢成效显著
政校院企合作项目中学校提出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得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重庆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探索建立起更利于事业发展的政校院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库区医学教育和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
(三)教学改革推动专业建设
建成护理、中药、临床医学、中医学等4个特色鲜明、示范引领作用较强的专业,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内涵建设更加深化。通过三年建设,创新建立起“一平台、两突出、三对接、四共建”城乡基层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即以理事会为平台,突出医学人文素质,突出医药卫生职业岗位能力;专业与社会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环境与职业环境对接;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课程资源更加丰富,4个重点专业建成了2门市级和25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6门校级优质核心课程、编写全国统编教材89种,其中主编37人次、副主编51人次,开发校本教材(教辅)40种。
实施“苗圃工程”、“教授工程”、“教授团队工程”人才培育三大工程,教师队伍整体能力进一步提升。运用重点专业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有力带动了助产等7个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共享成果,重点专业的教学资源与相关专业共享;逆向促进了学校综合管理、科研、人事、后勤等方面的改革,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示范带动发挥辐射作用
学校先后与四川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医药卫生学校等10所院校建立了对口支援或协作关系,为其提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等各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三年来,帮助相关院校建立医药卫生系1个,指导重庆医药卫生学校、长寿卫生学校的护理、药剂等5个专业建设和7个实训基地建设,以不同形式接受150余人次来校学习交流,派出专业教师64人次到对口支援学校进行指导,促进区域医药卫生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得以整体提升,重庆医药卫生学校成为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
学校积极将示范成果与同行分享。认真履行学校作为全国教指委有关专委会牵头单位的职能,将学校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融入到专业目录修订、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中,引导我国相关专业改革和发展;探索建立的政校院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在全国形成了广泛影响,已有来自不同省市的20多所兄弟院校到该校取经;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现了开放共享,为相关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20多篇,从不同角度与全国同行广泛交流,共享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三峡医专示范院校建设的三年,是至上而下推进办学理念转变,全校教职工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三年;是干部队伍规范化建设、干部素质大幅提升的三年;是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三年;是人才培养质量快速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提升的三年。
风劲正是扬帆时。李克强总理最近指出,要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立足三峡,服务基层,以锐意改革的精神,在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征程上,勇于探索、永不止步,必将喜结丰硕成果,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