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职院将专业课程对接产业发展、招生就业对接社会需求、培训鉴定对接产业一线,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直接为湖北企业培养了大批紧缺技术人才。近5年,学院为企业攻克技术难题98项,为企业实现直接经济效益8亿多元。
20岁的王齐文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不久前他被武汉飞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录用,并破格提拔为工程师,第一年工作的年薪就达到9万元。“如果不是学校‘为企业一线培养急需人才’的办学理念,我不可能一毕业就成为一名工程师。”王齐文十分感慨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武汉职院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获得政府重视、社会认可、毕业生企业青睐、考生向往,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拥有两万多名在校生。
竭力为本地育人,毕业生八成本省就业
“如何突破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我认为不是升本,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要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多做贡献,贡献力决定影响力。”武汉职院院长李洪渠说。
近几年,学院始终按照将专业课程对接产业发展、招生就业对接社会需求、培训鉴定对接产业一线的“三个对接”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直接为湖北企业培养了大批紧缺技术人才。学院73个专业开设课程1636门,其中工学结合课程953门,约占60%,形成了国家、省、校三个层次的重点和特色专业群,直接面向湖北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化药品、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等28个行业、产业。2013年毕业生5660人,初次就业率达95.55%,留在湖北就业人数占80%,一改前几年70%毕业生“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近5年,学院共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27042人。
“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如获得微软办公技能世界大赛冠军的陈星,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的康胜美,每年获纯利100多万元的创业之星黄松。”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副处长孙俊说。
全力为企业支招,创造经济效益8亿元
武汉职院实施“一切为了企业六大工程”:发挥国家机械职业教育学指导委员会、国家实训基地等优质资源,大力开展职业技术研究;为区域内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和研发;转让技术成果;同企业共建技术研发基地;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上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仅2013年,学院直接服务美国苹果公司等763家企业,协议服务海尔等380家企业,技术服务56家企业,科技成果转化24项,涉及电子信息、汽车、光电子、新能源等领域,投入技术开发与服务经费达764.82万元。
长动集团涡轮机厂和日本一家企业合作生产的超高压汽轮机组碰到技术难题:生产高压外缸,需要加工出两个直径长达2.5米的半圆弧,加工难度极高,几个高级技工反复试验都宣告失败,工厂面临赔偿对方3200万元违约金的困境。毕业于武汉职院的朱卫峰带着这个技术难题向母校求援。学院立马组织教师同朱卫峰仔细琢磨图纸,充分运用数控编程和操作知识,参考国内外的先进加工方法,最终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加工方案,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不仅为该厂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还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
“近5年,武汉职院为企业攻克技术难题98项,为企业实现直接经济效益8亿多元。”李洪渠对记者说。
鼎力为国家排忧,创新援疆模式见实效
近年来,武汉职院鼎力支持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仅2013年,学院就派出30个团队1.2万名学生到贵州、新疆等地开展暑期支教。该校在西部6个省区援建10余所高职院校,把支援西部职教当作为国分忧、为西部人民做贡献的大事来抓,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在援疆过程中,武汉职院创立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软件援疆与硬件援疆相结合、有限援疆和无限援疆相结合”的新路子,深受当地学校欢迎。
新疆博州中职技术学校还挂着一块校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博州分院。武汉职院把博州中职当作自己的学校来办,联合湖北13所职业院校和博州湖北工业园区内落地的10余家企业共同打造“博州湖北职教园”。带领相关职业院校筹集援疆资金6000万元,撬动博州3.6亿元的投入,建成占地500多亩的博州中职技术学校新校区,使这所濒临倒闭的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武汉职院的推动下,湖北省教育厅同博州签订《深化对口支持推进博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协议书》,创立跨省中高职体系衔接新机制,博州中职学生可通过湖北省高职单招及技能高考,进入湖北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习。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