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山西冶金高级技工学校
山西冶金高级技工学校(山西冶金技师学院),是首批山西省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技师学院之一。从2001年以来,学校连续12年招生人数位居全省之首,学生实习安置率为100%,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校实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并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提供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和高等学历教育课程,学生可获得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双证书,保证学生优质稳定就业。学校以提高质量、发展内涵为核心,坚持探索学制教育、社会培训和校办企业多元发展的道路,目前已形成多层次学制教育、社会培训、校办企业“三足鼎立”的教育集团。
2012年,学校以其优秀的办学业绩和良好的品牌影响力,被国家教育部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成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全国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之一。项目建设启动以来,学校在示范校建设中以完善内部管理为基础,以校企深度合作为突破口,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和实践,项目建设取得突出的成果。
学校示范校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和一个特色项目: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焊接加工、计算机广告制作四个专业和“学生教育管理”特色项目。通过示范校建设,学校办学理念、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实施引企入校
建立校企共同培养模式
按照“共建课程,共建场所,共同培养,共同发展”的目标,引企入校十余家,电气自动化设备与安装专业与山西一开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各型配电箱的安装。焊接加工专业与与太原鑫汇康公司合作共建不锈钢复合板生产基地。数控加工专业与山西钢万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数控加工实训中心。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引入太原聚贤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太原市木美装饰有限公司和山西光明图文系统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与北京泉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校园数字资源库和网络平台,文化旅游专业与东方国际旅行社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三个“合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生在企业化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认知企业文化、学习规章制度,参与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从中认知、提升、扩展、丰富专业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推行产教融合
构建工学一体课程体系
以“专业发展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指导,进行充分的职业与工作能力调研分析,四个专业共计70多名教师参与了企业调查,调研企业83家,毕业生800多人,撰写专业调研报告共8份,召开了总计有64名企业实践专家参与的专家座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经过教学转化,各专业形成了“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真实生产任务为辅助”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完成了48个课标、126个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45本学材的编制,并且有64%的班级进行了实施。为了保证课改效果,各专业制定了《一体化课程实施方案》,教学部制定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监测及评价方案》,按照方案组织实施和质量监测。通过听评课、学生座谈和满意度调查等,课改后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均得到培养,课改取得预期成效。
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实现了四个“转变”:学习目标由知识和岗位技能转变为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由如何操作转变为如何工作,实施情境由课堂和实训室转变为工作情境,课程实施者由教师个体转变为教师团队和企业技术人员。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按照做学合一
建设理实兼备双师队伍
通过示范校建设,我校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综合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能够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求。
建立了“4351”的师资培养模式。学校构建了普通教师、双师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4个层次的教师梯队,提出着重培养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3种能力目标,采取国内外出学习考察、专家培训指导、企业实践、参加一体化课程改革开发、研究和教学实践及自我学习提升5种措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形成了1项机制,出台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教师师徒培养管理办法》、《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及《教师绩效管理办法》等培养激励制度。师资队伍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培养专业带头人4名,新增骨干教师16名、技师、高级技师32名、国家等级裁判2人,双师型教师达85.5%,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2012年和2013年全国、全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我校李月琴等7名教师获得国家奖项,张会香等11名教师获得省级一等奖,其他27名教师获得二、三等奖,我校连续两年获得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山西省优秀组织奖。两年内总计有58人次在论文、课件、教案等教科研竞赛中获奖。2013年韩卫丽、张会香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李梅获得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张丽丽等3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骨干教师称号。张银红等2名教师获“三晋技术能手”称号。
借鉴先进管理方法
持续改进学校内部管理
示范校建设以来,学校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聘请专家进行指导,采用ISO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的方法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完善和补充。将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管理纳入《教学控制程序》中,将学生校外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跟踪指导和管理进一步明确在《实习(就业)控制程序》中,新增了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完善了《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和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修订后的学校管理体系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适应了教学改革,使各部门、各岗位责权明晰,标准明确,流程规范,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校管理文化。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升级改造数字化校园建设
根据中职示范校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对学校门户网站和校园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开发了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资源库管理平台和网络教学管理平台,通过外购、自主开发和收集整理等,丰富了专业资料和课程资源,实现了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承担了国家资源库共建共享项目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副组长工作。
借力技能竞赛平台
促进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2012年,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无线电调试工高级组比赛中,我校张健、任彦龙2名学生获得三等奖,在全国技能大赛山西省选拔赛中,我校学生侯英杰、孔德龙取得数控铣床第一、第二名的成绩,闫杰取得数控车床第三名的优异成绩。2013年和2014年在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王丹等6名学生获得一等奖,成渊等25名学生获得二、三等奖。2013年全国技工学校“徳育课”教学竞赛中,我校2名学生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
践行现代教育思想
探索建立新型育人模式
一是明确了育人思想和办学理念,坚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坚持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化学校“诚实、自信、宽容、勤学”校训和“勤俭、守法、明礼、敬业”校风建设。二是健全校长挂帅的学校德育工作机构,明确了德育研究和工作实施的职责分工,完善了德育工作体系和网络。三是建立形成班主任和德育教师周例会工作交流、日常教育管理研讨、新学年任前集中培训和年度全面总结反思的学习培训制度。四是确立学校工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坚持开展基于“学生成长进步”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生活服务的系统工作改进。五是丰富完善“自主管理军事化”模式的运行机制——“管理系部化、教育年级化、育人全员化”,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生活服务以及校(年级)、系两级管理有效形成合力的全员、全方位育人机制日趋成熟。
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注重提高综合培养成效
我校以示范校建设项目为龙头,要求其他专业也同样按照示范校建设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课程内容和评价模式的改革。文化基础课程也按照改革的精神采用新的课程标准,学习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示范校建设带动和促进了其他专业和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大大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
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
一是通过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办学方向。学校由注重办学规模的扩张向提升内涵、提高质量转变,由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向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转变,由理论+实训的教学模式向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变。二是通过示范校建设增强了学校持续发展动力。学校各项制度的系统修订完善,适应了一体化教学改革、学生素质教育和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三个需要”,形成学校发展的制度保障;学校师资队伍全面科学建设,提升了教师德育工作、专业教学和实践指导“三个能力”,形成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个对接”,形成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三是通过示范校建设促进了学校综合实力提升。新增教学设施设备300多台(套),新增校内外实训基地11个和一体化场所7个,升级改造了数字化校园网平台,为学校更好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