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8日电 伴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各行各业逐步恢复生产。就教育系统而言,什么时候可以开学、学校应该做好哪些准备等成为广大师生家长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为此,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特别回应关切,明确表示:北京中小学开学时间又近了一步,已经进入实质准备阶段。
北京市教委正在分批次、分类型做开学准备工作,制定各批次、各年级开学详细计划。最新出炉的《北京市中小学做好2020年春季开学及开学后过渡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建议》也已经陆续发放到校。
最新消息近期将通过微信公众号“首都教育”、微博“北京市教委”等官方渠道正式公布,希望家长不传谣,不信谣,但要开始做好开学准备。
以下是李奕对广大师生家长们最关注问题的权威解答:
问题1:启动线上学科教学是不是意味着上半年不开学了?
最近实际上也有一些传闻,认为部署了4月13号开始的线上学科教学工作,是不是上半年不开学了?这种理解是一种误读。我们在整体的部署当中,特别强调统筹线上和线下的衔接,是为了确保如期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按照疫情的发展和目前准备的情况,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距离开学的时间是临近了,并且正在做充分的准备,并不是这学期一定不开学了。
问题2:开学准备的最新进展如何,什么时候可以开学呢?
实事求是讲,在这方面市教委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分阶段、分层次、分群体的开学计划。
比如前一个阶段,我们要求各学校、各区组织在京外的老师和学生有序地返京,也就是在这方面我们要做好人员的准备。返京之后还要隔离14天,做好健康的打卡和记录。
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要强调,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准备阶段。因为我们承诺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校、让老师、让家长、让孩子做出充分的准备。在上周,最新出炉的《北京市中小学做好2020年春季开学及开学后过渡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建议》也已经陆续发放到校,其中涉及到在开学之前学校到底应该做哪些防疫的准备。所以,人员的准备、防疫工作的准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再有一个很关键点的就是家长们可能也能感受到,我们之所以发布4月13号开始的新学期课程的指导意见,要求老师统筹好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衔接,做好前期的备课和课时的调整,这也是开学前做好准备的一个重要业务。
比如说我们相应的年级真的开学了,到底上什么课?课时上怎么分配?就要根据我们前一个阶段线上教学已经完成的内容,来合理地去安排。我想这方面都是这一周开始,各个学校的校长、老师们要紧锣密鼓地准备,要认真地去思考的。
所以,开学的日期确实临近了,我们的各项准备也如期地在做扎实的积累。但就目前来讲,具体的时间我们还没有最后确定,还是要根据疫情的发展,以及我们准备的情况来最后确定。
问题3:初三高三毕业年级在开学计划中如何考虑呢?
我们确实最优先考虑的是今年初三高三毕业年级,因为他们有中高考时间的倒计时限制。另外针对中高考时间,以及首批学生开学的时间,我们近期一旦条件成熟、准备到位,将用最快的时间向社会公布。
问题4:4月13日开始的线上学科教学,我们希望达到什么目标呢?
作为教育系统,今年要完成的年度目标是“在孩子的培养方案上尽量‘止损’,如期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按照目前的节奏,从4月13日起,北京春季学期进入新阶段——中小学线上学科教学启动。要通过合理统筹,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建立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机制。
问题5:对于线上学科教学,学校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各个学校的老师、校长们就要真的忙起来了,特别是备课组长、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
首先,要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一个合理的区分和搭配。哪些适合在线上教学的?哪些是适合自主学习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打破原有上课的课时界限,包括学科之间的界限,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用较少的课时完成任务。
同时每个教研组、每个学科老师还要把这学期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比对。有舍有取,选择最核心的主干知识和大的概念来进行讲解,用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去完成这学期课程标准的教学任务。
问题6:线上学科教学如何测验和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呢?
未来的检测和评价也将不再是期末一考定音,过程性的考核将加重比例。比如采取乐考、开放性试题考试等。同时,市教委明确,期末考试由各区统一指导学校组织实施,各校不得额外扩大考试范围和增加考试难度。
所以北京在部署疫情常态化基础上的教育教学任务的时候,是有目标、有任务、有检测的,我们确保全年的任务能够如期完成,让学生在疫情期间所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不受损失或者损失降到最低。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