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生”组成技术团队进入公司,与企业开发人员技术共享,提高生产效益。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需要持续不断的探索,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契机,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该院信息工程系在“校企共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框架下,加强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设,并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有了一定的创新,对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成立系合作委员会,搭建校企合作执行层平台
众所周知,校企合作如果要深入和持久,就必须搭建一个执行层平台,成立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无疑是一种较好的举措。该系在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领导下,成立了信息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制定委员会章程,明确职责制度,建立“企业档案袋”等,形成多方合作、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该系校企合作委员会是由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部门、秦皇岛数据产业研究院、燕软集团、悦道文化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专家、负责人和信息工程系专业教师等组成,专门负责组织落实信息工程系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实训、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这样,在机制上保证了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
成立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构建校企合作操作层平台
为了能够充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突出专业特色,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信息工程系结合实际,组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其成员绝大部分都是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专家、企业管理专家和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制订了相关制度,并定期召开会议。
通过该平台,一方面,该系主动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构建了适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了“C#应用程序开发”、“Java程序设计”等6门优质核心课程和共享资源库,建立了柔性教学管理体系,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研发等。另一方面,企业在落实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挂职实践、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加大了校企合作的执行力度。
对接产业发展,创建校企合作新模式
笔者了解到,该系根据区域行业发展状况,与相关企业共同探求利益为切入点,建立了三种校企合作运行的新模式。
其一是“订单班”模式。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结合秦皇岛数据产业研究院的政策和平台优势以及广东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数据产业上的技术优势,成立了主要面向城市信息化建设及数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三维数据处理类岗位——“数字城市”订单班,形成了由行业参与指导、学校投入建设经费和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及技术支持的“行校企”共同合作的订单班模式。目前,订单班已完成了潍坊、淄川、围场等城市的三维数字建模等10余个真实企业项目,从而实现了“五个合一”,即教室、车间合一,学生、员工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业、产品合一,学习、创收合一。
这种合作模式,对学校来说,加强了专业建设,丰富了教师实践经验,提升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对企业而讲,吸纳了紧缺人才,减少了资金投入,弥补了自身产能和技术研发力量的不足,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员工培训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这种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自然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之路。
其二“工作室”模式。为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激励专业教师勇于投身行业市场进行创业,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该系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骨干教师成立校内工作室,带领学生做生产性实践项目。其中,由张楠和徐可两位老师成立的“金墨时代影视工作室”、达讯网络媒体工作室,带领20余名学生完成了10余个项目,并有多个项目是政府部门公益性的宣传片。工作室师生还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企业运作效果非常好,达到了项目开发与专业教学共通之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成立的“信软工作室”,承办了秦皇岛经济开发区职工计算机编程大赛,从需求调研、方案的组织与策划、现场测试到出题考试与评判,全过程由工作室的师生共同完成,得到主办方高度赞誉。目前,这个团队应用移动互联技术已研发成功了“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兼职教师管理系统”等教学管理软件,应用效果良好,将适时向社会推广。
目前,该系的师生工作室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与社会服务的生力军,其经验多次在高等职业教育论坛中交流。通过工作室模式,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项目开发与专业教学共通,是融合“专业、企业、就业、创业”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学生与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有了长足进展。
其三是“校中厂”模式。“校中厂”模式,是现在国内职业教育探索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的一个新路子。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与国内知名企业上海智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信智原公司、河北中川科技公司、悦道装饰广告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建了“移动互联实训室”、“悦道广告实训基地”等“校中厂”,陆续完成了《嘉兆业·东戴河酒店式公寓广告及感恩节活动展牌》、《格林豪泰连锁酒店VI手册》、《卢龙德源酒庄宣传片》、《秦皇岛鲁源商贸有限公司标示设计》、《多彩集团标示系统》等项目,并利用企业软件开发、测试、图形制作方面的人力、项目、环境等资源优势,通过课程置换,实现接力培养。
在接力培养的运行过程中,专业课程引入行业、企业生产技术标准,修订教学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校本教材,专业教学知识体系得到了及时更新,学生通过企业项目实训,其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了培养,由此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双线联动和深度合作。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