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个日夜,在学院发展史上镌刻着标注。
2010年11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立项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1年初,学院集全院之力,全面启动骨干院校项目建设。顶层设计、完善方案,边论证、边建设,边发展。
2012年是骨干院校项目建设期的关键一年。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5个重点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大项目进展迅速。
2013年,骨干院校建设绽放光芒,学院各项改革成果丰硕,跨出了“以骨干拉动发展”坚实的一大步。
三年来,学院党委将骨干院校项目建设作为学院发展史上的重要机遇,机遇当前,奋勇争先。全体干部师生心无旁骛、心思集中,作风扎实、工作严谨。在骨干院校建设过程中,经常忙碌到深夜,没有上班下班,没有完整的周末和节假日……但大家都无怨无悔,始终把建设任务放在第一位,甘愿奉献。大家形成了共识:骨干院校建设既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需要;既是一种认定,更是一种认可;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变革。
校企合作篇——互利共赢,激发办学活力
在理事会推动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携手育人。
2013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来学院考察时说,“今天看到的产教园,是在国内看到最好的实训基地,你们高职教育走上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道路,让人倍感振奋。”
校内建有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校外设立8个校企合作工作站,“产教园”与 “工作站”相互呼应,功能互补,实训基地、师资培训、技术应用、创新创业等合作育人实体功能完备。2013年,《高职院校“内园外站”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学院修订完善55个校企合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地共建、人才共育、人员互聘、信息共享和协作服务的流程,形成校企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骨干院校建设三年来,无论是江苏省政府、省教育厅,还是常州市地方政府、常州科教城都给予学院大力的支持,落实《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鼓励政策,优化办学环境。2013年,常州市委书记阎立曾三次到学院视察,闫书记说,“装备制造业是常州最有特色的产业,学院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定位契合常州经济发展需求,我们将持续不断地给予学院发展最大的支持。”
学院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合作办学的内生动力,政府给力,行业借力,企业助力,创新了“四方三层、内园外站、共建共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激发了办学活力。
人才培养篇——聚焦能力,学生价值倍增
学院通过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协作发展机制,优化专业布局。三年来,5个重点建设专业辐射带动9大专业群共同发展,其中4个专业群入选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
学院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施“三合一、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各重点专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
三年来,学院与153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实施订单培养人数达3420人。合作开发优质核心课程46门,课程教学资源库59个,承担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2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31部。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三年来,教师个人获全国性荣誉14项,专业教师“双师”比例达90.41%,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达50.35%。
三年来,学院获省级以上奖项352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学院“锋帆”车队作为江苏省高职院校唯一具有决赛资格的代表队参加了第七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
三年来,涌现了一批优秀学生典型。张伟波同学荣登“中国好人榜”,邵伟同学荣获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高莹同学入选“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团”。
三年来,学院为区域输送9562名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达85.71%,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96%以上。学院成为了常州及周边地区智能装备技术人才基地。
社会服务篇——辐射升级,彰显高职不可替代
学院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社会服务体系,服务常州智能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建设美好江苏。建设期内,建成7个科研团队、117个社会培训项目团队、14个科技服务平台。
服务政府,开展科技政策决策咨询研究和委托培训;服务行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专项培训;服务企业,开展“四技”服务和员工培训;服务社区,开展终身教育和素质培训;服务院校,开展对口支援和联合培养。
三年来,学院开展江苏省科技厅工业支撑项目《双臂机器人本体结构与关键功能部件研制》等技术研究293项,获专利137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为合作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32亿元。
三年来,学院开展“逆向工程”等社会培训70161人次,社会服务到账经费5380.05万元。
2013年,“常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被科技部立项为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建设项目,学院成为2013年度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主持单位中唯一一所高职院校。
学院成功孵化了10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产值过亿。学院吸引了博世力士乐(中国)有限公司、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常州,投资建厂,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更推动了地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学院依托职教集团校企共育人才,推进招生改革,开展对口单招、提前单招试点招生工作,对接中职实施中高职分段培养、对接应用型本科实施专本分段培养,搭建了人才培养“立交桥”,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华盛顿湖技术学院、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美国劳伦斯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南岸技术学院等多所国外院校合作办学,通过拓展项目、建立国际师资培训机构、与国外高校互访交流、聘请优秀外教等方式,加强与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后记——矢志不渝,明天更精彩
学院的每一次跨越都是抢抓机遇、负重努力的结果,发展历程中的每一次闪光都饱含着师生奋斗拼搏的心血。三年付出,演绎精彩, 学院无论从办学实力、品牌地位、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学院即将迎来“后示范”建设的持续发展期,再提“内涵建设”,并不过时落伍。因为,发展的根本离不开“内涵建设”,这已是植根在全院师生脑海中的共识。
今年6月,国务院在时隔9年后召开了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一连串的大动作,拉开又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帷幕,打开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新蓝图,也预示着我国职业教育再掀新篇章。这是目前学院内涵发展的最大机遇,学院将围绕装备制造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合作办学模式,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做职教改革创新的“先锋”。
前面的路尽管还很长,但学院全体师生矢志不渝,以责任和使命为引擎,执著求索,不辍前行,攀登更高的目标,力争铸就下一站的辉煌……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