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职业中学位创办于1971年,1989年改办职业教育,2009年1月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办学近30余年,学校不断转型、升级,蜕变和成长。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办学至今,学校已培养出毕业生数万人,向外输出中级技工近万人。2013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项目学校。
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秉承“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以“行业--企业--学校”的一体办学理念,利用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契机,立足地方经济产业升级,依托行业,坚持创新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成为达州乃至川东地区的现代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定位
打造中等职业教育新坐标
2013年,大竹县职业中学成为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学校。根据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和改革示范学校的的建设意见要求,该校制定了《大竹县职业中学任务书》和《大竹县职业中学建设方案》,明确该校分阶段发展道路的总目标和建设任务。
借示范校建设的有利契机,学校主动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随着重庆、成都和西安等大中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地方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
学校自2012年立项建设以来,学校紧跟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步伐,立足达州和大竹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重点打造三个重要和特色专业。从原有的7个专业中,提出三个重点专业强化打造,形成了以“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为核心,成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和建设的专业,以引领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
该校鲜明的专业特色,使学校发展方向更明确,资源优势发挥得更充分,品牌效应逐步显现。这两年,该校的中职毕业生中,机械加工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成为各大签约企业争抢的优质对象。
服务
依托技术行业联合优势企业
近两年,该校坚持让学生的学习掌握理论与实训并举,积极探索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实质进展。目前,各类在校的中职学生始终4300余人,每年承办各类业务技能、职业教育培训了新型和实用性人才1070余人,建成各类实训和种养植基地两处。
该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素质,再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和企业与行业联合培养人才。为学生的就业和升学搭建立交桥,既满足了学生的就业需要,又满足了部分企业和行业对职工专业素质的需要。
今年,大竹县职业中学修建的占地6000㎡对外服务中心落成,这个集培训、实训、生活服务等功能的对外服务中心。成为依托下岗职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大竹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以及劳务扶贫开发培训基地等资质,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技能培训服务,已完成订单培训120余人。
通过两年建设,该校立足达州市市职教园区,大竹县工业园区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与10余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并新增了7个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格局。
两年来的积极探索,该校构建起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区域内农村、企业及社区对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需求,使学校人才培养逐步由“企业配合”培养向“校企联合”培养转变。目前,学校已初步建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主的“三重”,以机械加工专业形成了“六岗梯进”和计算机应用转的“三段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SMT、机床加工和计算机平面设计制作实训基地等设施已投建完成。
改革
“三重”培养模式突出技能强化素质
大竹县职业中学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针对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陈旧、实际动手能不强,与人才市场差距甚远的特点,学校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市场调研。形成了“一年级理实一体,重双基,巩固理论。二年级强化技能,重熟练,形成职业习惯。三年级顶岗实习,重对接”的“三重”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实现了课程体系职业化,坚持让学生以职业考证对接岗位技能,以岗位技能引导专业教学,将专业课程模块化。重点建设了8门核心课程及课程教学大纲修改,完成了4门精品课程建设,开发编写了20余本教材,建立和完善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与企业共同研发应用软件两套。
为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大竹县职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整合来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构造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种模式既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协作交流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尽快适应职业岗位需求,近两年来该校一直致力改革学生评价模式,推行学分制,修订完成教学规范管理制度、实训管理管制和学生定岗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在社会服务中心新增技能鉴定600人,开发对农村服务教学资源。
交流
坚持走出去加强交流合作
为让学生成材,关键是师资建设。2014年底,共培育出各类专业带头人7人,骨干教师10余人。“双师”型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去年共有20名教师成为在职研究生,今年有30名教师在考研究生学历。为加强职中教育教学方式与国际接轨,该校有5名教师曾留学德国、英国和韩国。
示范校建设两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上下工夫,同时创新教育内容,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改善教学环境,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9月8日, 该校与宣汉职业中专学校结对帮扶,该校的三个重点专业的建设项目及特色服务项目分别与宣汉职业中专学校的专家一一对接。诸如此类的校际合作,该校每月将组织多次,与达州、宣汉,以及巴中、泸州等城市的中专建立联系交流,共谋发展。
为推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德国马格德堡大学职业教育博士Hans-Joachim Bahr曾在该校开展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法的培训。按构建“双师”和专兼“双元”教师结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学校制定了系列相应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
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提高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目前,该校已成为四川省再就业培训基地,达州市职业技能鉴定站,大竹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将是川陕鄂渝结合区域内重要的现代化职业技能服务人才培训的高地。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