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学生获得自考专科毕业证
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重庆美心翼申机械制造公司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机电专业学生上操作实践课
核心提示
市委、市政府提出五大功能区域的发展战略,定位为城市发展新区的涪陵区肩负起更大的机遇与挑战,而职业教育作为推动涪陵工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力量,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涪陵区职教战线的排头兵,近年来,涪陵职教中心以创建国家中职示范校为契机,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秉承“自强博习,厚德精艺”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在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就业质量等方面结出累累硕果,一所以服务库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职教航母俨然成型。
1 外引内培育名师 打造学校发展“内核”
“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职业学校教师人才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出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很接“地气”,是企业追捧的“香馍馍”。
涪陵职教中心目前有各类教师238人,其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达106人,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85%。
如此高的“双师型”老师比例,在中职学校并不多见。是什么让涪陵职教中心成为高素质教师人才成长的摇篮?
答案是筑巢引凤。除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众多“金字招牌”,涪陵职教中心优异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
早在几年前,学校就提出了“54321”师资队伍建设战略。学校充分利用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大力吸引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到校任教;对于重点建设专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学校给予提供科研启动经费、配建名师工作室、补贴租房费用等方面的优惠待遇……此外,还统筹社会资源,分层次引进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
除了“外引”,更多的还有“内培”。
立足校内,学校通过国外培训、高校进修、跨省研修、企业实践锻炼、校本培训5种途径,分层次有计划对教师进行培养,提升教师素质。
同时,在校内技能型与理论型教师之间、新老教师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广泛开展技能拜师活动,促进教师队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此外,学校还建立和完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和奖励制度。对重点专业师资建设的资金安排、科研立项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优先考虑。目前,5个重点专业都拥有2名“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将培养52名“双师型”骨干教师。
多层次、立体化的培养体系铸就了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一时间学校人才济济,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仅2013年就有6位教师喜获市级以上赛课大奖。其中,舒敏老师获得“创新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一等奖;黄秋萍老师获得“外研社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刘雅丽老师获得重庆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现在的涪陵职教中心已经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精湛、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学生会得到更好的引领,学校已具备持续发展的动力。”校长殷安全颇感欣慰地说。
2 优化专业设置 实践技能“接地气”
学生汪春燕从涪陵职教中心毕业后立即被重庆太极大酒店录用,月薪5000元,这让她和父母都欣喜万分。回想当初,小汪非常庆幸自己选择就读了涪陵职教中心的高星级酒店专业。
小汪来自农村,初中毕业时对前途十分迷茫。她的班主任老师建议她报考涪陵职教中心,毕业后很容易找工作。小汪决定一试,结果3年下来,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转身成为城里人,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汪春燕的经历正是涪陵职教中心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依靠紧贴市场、企业需求,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如今的涪陵职教中心已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改变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命运。
近年来,学校除了确立酒店、数控和机电三大重点专业外,还优化调整了16个专业,形成了对市内重点行业的全覆盖。如今,92%的学生毕业后留在重庆就业。近一年单是向信产、汽摩等市内重点企业输送毕业生就达2500余人,为重庆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做出了应有贡献。
专业结构的优化,推动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3年,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部通过重庆教委组织的舞蹈、钢琴、美术能力检测,成绩居全市前列。学生代表重庆市参加在天津举行的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荣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展会期间,有关领导到重庆展团观看了学校师生的作品,并给予高度评价。2013年,全校1248名学生参加技能鉴定,中级工鉴定合格率达95%。118名学生参加2013年中职升学考试,上线108人,上线率高达92%,其中,高职本科上线10人。
3 校企深度融合 学生好就业能发展
对于中职毕业生来说,实现就业并不难,难在如何就好业、能发展。在殷安全看来,职业学校只有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为此,学校大力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所有的学生都要遵循“2+1”模式,即在学校接受两年专业培训,第三年到对口企业顶岗实习。学校还专门在企业聘请生产一线的工程师、高级技工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学生们在此接受一年的实习,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到毕业时就可成为合格的技能人才。这一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理论知识与企业所需脱节的矛盾。
为推进校企“无缝对接”,学校专门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主动与市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实质性合作,确保“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全面落实。学校与涪陵科宝电缆厂、三爱海陵厂、涪陵饭店、点通科技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和订单式培训协议。在创建示范校的当年(2012年),学校就组织2013级1205名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21名教师下企业锻炼,与15家企业、83家幼儿园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重点专业更是实现了学校教学与企业技能的无缝对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重庆涪陵高峡实业开发公司共同在校内组建了“砂带磨削机生产车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美心翼申公司联合举办“美心翼申班”;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与重庆金科两江大酒店、涪陵饭店联合举办了“金科班”、“涪陵饭店班”。3个重点建设项目分别组织知名企业的专家、技术能手到校开展了“技师论坛”活动。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先后与全国10多个省市、20多个地区、1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立足涪陵、面向重庆、辐射库区、对接沿海的实习就业基地网络,就业安置呈现出高就业率、高稳定率、高对口率、高待遇的喜人局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73.2%,就业稳定率达95.3%。
高就业率,高稳定率,特别是涪陵职教中心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社会、企业的青睐,每年学校毕业生都供不应求。良好的口碑甚至吸引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学生前来求学。
两年示范校建设,涪陵职教中心人风雨兼程,砥砺拼搏,他们驾驭着涪陵职教中心这艘三峡库区的职教巨轮,正在向着“库区领先,重庆一流,全国知名”的宏伟目标快速前进。
文/谭茭 黎万友 石建磊
链接
移民培训:让移民脱贫致富
几年前,家住涪陵区李渡太乙村的移民苟生明一家五口生活仅能温饱。后来他参加了涪陵职教中心举办的为期3个月的移民焊工技能培训,毕业后到重庆金龙船业公司担任船体构造总管,年收入8万元。现在又自建造船基地,每条船能挣10多万元。
像苟生明这样受惠于涪陵职教中心移民培训的移民不计其数。据了解,移民培训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是学校的特色项目,根本目的是要使移民能由“搬得出”逐步向“安得稳、逐步能致富”转变。示范校建设期间,学校每年将培训移民1万人次。2013年学校已完成移民培训1.3万余人次。接受过培训的移民,因为有了一技之长,找工作很轻松,待遇也不错。
“学校参培移民考核合格率达到100%,通过推荐就业或自主择业等方式,刚刚完成的2013年500名移民电工、焊工学员全部就业。”学校负责移民培训的招生就业处主任况成伟高兴地说。
数字化建设:助推学校信息化进程
2013年,学校根据示范校数字化校建设要求,完成了中心机房装修,开展了硬件、软件招标等各项工作,加速了学校信息化进程。
学校投入130余万元,建成华为营运级网络核心、DELL企业级集群服务器3台、1000M光纤骨干网,建成学校OA办公系统,建成学校电视台。学校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高星级酒店运营及管理专业参与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课题项目,拥有涵盖16个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近600GB,有线网络、监控、广播、电视信号已覆盖所有办公室、公共区域、机房、图书馆、实训室和教室,拥有近30间标准高考教室及其他监控设备。这一切将会为学校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与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训大楼修建:基础能力再上新台阶
2003年底,学校烟草惠民工程学生实训大楼主体顺利完工。该实训大楼是学校示范校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总投资达3000万元,面积1.2万平方米,预计将于今年4月底竣工并交付使用。
据了解,学校将投入600余万元完善实训实作设备,届时学校实训设备总值将达2900余万元,将建成9个校内实训基地、75个校内实训室。每个专业都拥有充足的实训实作场地,学生的技能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