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共建工作室纪实
电子专业师生在研发中心学习
数控专业学生在校办厂加工产品
烹饪专业名师工作室成立仪式
学生在服装技术服务中心设计作品
她,坐落于钟灵毓秀的莫干山脚下。
她,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她,办学理念创新、管理精细规范、就业渠道通畅、核心竞争力强。
她,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发展为国家首批重点职业学校、省首批中职学校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国家教育部门指定“半工半读 工学结合”试点学校……
她,2012年6月,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她,就是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两年示范建设,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两年来,学校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铸剑精神”为引领,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评价制度、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加强学校的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学校跨越发展。
【校企合作篇】 校企合作共建工作室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 共融共赢
【链 接】 两年来,学校牵手企业,相继成立数控产学研联合体、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产学研工作室、服装设计与工艺技术服务中心和中餐烹饪专业名师工作室。校长茅水虎认为,中职学校要实现服务地方产业的目标,关键要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跳”出专业建设专业。
建名师工作室 育技能菁英
(以中餐烹饪专业为例)
学校烹饪专业自创办以来就开始和德清莫干山大酒店合作,并成立烹饪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有四大功能:菜品研发、技艺传承、带徒传技、教学改革。
为了让师生能够紧跟企业“师父”的节奏,学校将工作室设置在企业内部。近年来,学校每学期安排有3位专业老师到酒店下企业锻炼,企业安排技术骨干一对一进行指导。已经有6位专业老师和酒店董事长李林生大师师徒结对,李大师亲自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专业理念、专业技能指导。执教40余年的吴松高老师显得尤为激动:“过去,我们要去企业学技术可不容易,只能‘偷师’,现在有了名师工作室,相信年轻教师的水平在企业老师的点拨下一定会快速提升,学生们有福喽!”
工作室每个月有新菜品推出,学校专业老师参与其中,和企业共同开发新菜品,目前已经推出新菜品240多种。在李大师的带领下,学校专业教师纷纷加入市级以上行业协会,工作室成员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制订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计划。目前《德清名菜名点》、《德清农家乐菜肴》、《星级酒店菜肴》三本教材都已出版。校企联合开发的专业技能教学实训教学指导书已经在使用中。
在工作室的策划下,校企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在酒店见习,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每年到酒店参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高一、高二学生共有20多人,98%的学生选择在酒店就业。实施学徒制过程中,酒店安排专门师傅带学生,工作室制定了翔实的指导培训计划,共同培养指导学生。
“开展拜师学艺,是助推学校专业建设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校企人力资源融合的创新。”工作室成立会上,茅水虎校长强调,企业师傅是生产中的“领头羊”,成立工作室就是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火车头”优势,带领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实践技能,增强专业教学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在名师工作室的指导下,近三年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国家银奖两项、铜奖一项,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市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烹饪专业教师4人成为全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借企业资源 建产学研工作室
(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产学研工作室为例)
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产学研工作室的成立,是学校产学研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路径”。企业内部建立校企合作的工作室不仅与以往课桌式的教学模式不同,还超越了常规下企业、下公司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
学校把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的某一生产项目作为教学课题,由企业师傅、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产学研工作室分成三个项目小组进行,即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及应用,材料加工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电子器件产品生产自动化改造。项目小组既有企业技术人员,也有学校专业教师、优秀学生。学校把所有专业教师分配到项目小组中,专业教师每人每周安排一天到企业专门设置的校企合作产学研工作室开展工作,校企双方按照协议要求做好师徒结对,教师参与研发为主,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与产品调试。高一年级学生在工作室组织下进行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高二年级学生组织半工半读,学生直接进入企业生产线,班主任、专业教师做好生产现场的学生管理工作,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工作室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指导课程体系改革、校本教材开发与审稿,在我校进行各类讲座;在工作室牵头下,学校为该企业员工进行电气安全类培训、物联网培训等,校企双方通过这些合作内容,建立了良好的紧密合作关系。
如此一来,学生的教学内容不再依赖教科书,而是以完成实战项目为目标,在实战项目中学习知识,淡化了“课堂”的概念。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使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是我们产学研工作室成员单位首选的原因还有一个。”王美丽副校长透露,项目驱动教学要求将工作室延伸到资料室、图书馆、电子网络甚至行业市场,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和学校只有一墙之隔,学生或老师去企业都非常便利。工作室成立后,就实现了地理位置和教学合作的“双零距离”,教室可以是车间,车间也可以是教室。
近2年来,所有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到了产学研工作室中,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12项,参与企业产品试验22次,为企业进行产品加工30万件,直接为企业创造利润200多万元。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
引企入校,共建产学研联合体
(以数控专业为例)
学校数控专业为学校长线骨干专业,先后被认定为省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国家数控实训基地,湖州市品牌专业。
学校以德清县职兴教育实验厂为平台,依托国家的数控实训基地与省级机电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机械制造与加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县内外多家企业形成了良好的生产合作关系,特别是与湖州安达汽配有限公司已经形成稳定的机加工外包协作关系。近2年每年机加工产量60余万件,加工收入80多万元,上交税收达13.6万元,净利润达5万元。
2013年学校又引入德清伟欣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和高校,成立产学研联合体,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联合对当地企业进行调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设置符合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通过专业教师进协会、行业专家进学校、行业标准进课堂、提供行业培训等形式,实现了教学过程与行业标准的对接。
学校每年组织数控专业学生(不含高职考班级)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分配到联合体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各个生产岗位中去,具体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高一学生,由专业教师组织进行实训观摩,共接受20学时/年的生产观摩。第二层次是高二学生在基地师傅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生产加工实训,实训时间为50学时/年。在实训中学生参与对产品技术要求的了解与研究、图纸审阅、加工工艺的制定等,并编写加工程序,通过模拟操作最后投入到实际生产中去。第三层次是挑选二年级优秀学生(30人左右),在基地师傅的指导下独立承担生产加工,实训时间为100学时/年,并从中挑选5-8名学生进入定岗实训。
数控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学生经过在基地的生产实训,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到企业岗位生产的氛围,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技能,促进了他们职业素养的提升。重要的是参与实训生产的数控专业学生毕业后全部就业,专业对口率达95%。
产学研联合体利用企业资源请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来我校对师生进行技术指导,与教师一起探讨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方案。教师不仅能在平时教学中将企业生产特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而且通过生产实训与技术改进实践,变“纸上谈兵”的技能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教师任振宏与县白蚁防治所合作研发了“白蚁检测控制装置”,并申报了国家专利;教师陈鸿叔与浙江金禾成金属冲压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制造抛光机;教师沈敏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辅导学生获奖:“电视机节电保护器”获省第四届创新大赛二等奖,“自制检测圆锥角度工具”获市26届科技创新三等奖。在省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中,专业带头人杨月明参编《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练习册》、《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技术实训》,主编《钳工技术》等教材在全国发行。学校教师主编的《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年5月被国家教育部门评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依托技术服务中心培育产学研销人才
(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
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是学校创办较早的骨干专业之一,至今已有近二十年历史,为地区服装行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在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欠发达地区骨干专业。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围绕“选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兴一份产业,创一个品牌”的办学思路,以“德清县职兴教育实验厂”为平台,建立技术服务中心,指导学生设计研究、制作加工和陈列销售,在做学合一中为企业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形成产学研销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技术服务中心的功能主要是学校承担部分合作企业的委托产品加工或职工技能培训,企业也可以短期借助学校、科研机构进行新产品试制与检验,共同探讨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建立校内技术服务中心,实施产学研销一体化人才培养,通过较系统地模拟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学生做学合一,在学校服装专业实训室体验服装设计研究、制作加工、陈列销售的整个过程,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早在2010年,学校校办厂以服装专业为依托,成立卡丝利蔓服装研发中心,申请注册了“凝尚”、“卡丝利蔓”两大自主设计研发的女装品牌,下单企业加工,建立营销网络,深化服装专业“产学研销”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已设计投产销售女装100多款、15000余件,销售额150多万元。成功打造出集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等在内的一条龙生产链,目前技术服务中心又将为中小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作为拓展项目。每年服装专业师生为学校烹饪、机械等专业学生设计、打板、制作工作服成为一个常规工作。在实践中,真正体现了教学做合一。专业教师合作研发的“不织布DIY手工缝制”已经作为浙江省第三批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向全省推广使用。
结合教学任务项目,服装专业师生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服装设计研究、生产制作与陈列销售,把企业化的生产流程融入到日常专业教学之中。开设设计、制版、工艺、陈列与营销课程。学生在课堂中设计的优秀作品,在服装陈列营销室中展出并可以销售。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制版能力和工艺成衣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经营销售能力。在毕业汇报展中,学生通过市场调研,研究流行趋势,设计自己的作品,制作自己的作品,营销自己的作品,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得到系统的技能强化训练,突出研究设计与生产制作与陈列营销能力的培养。产学研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更为社会培养了实用性人才,并且实现了学生优质就业、升学深造、努力创业三个方向的良好发展和成长。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