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玲在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资料图片)
陈小玲是同事眼中的“工作狂”,学生心中的“邻家阿姨”,不断创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改达人。30年来,她上得课堂、下得厂房,创设模拟情景项目课堂教学,构建物流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标准,成为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中的佼佼者,她也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她是教育教学业务高手,同事眼中的“工作狂”,“工作上很有那么一股劲儿”;她是和蔼可亲的“邻家阿姨”,学生24小时都能打通她的电话,诉说心事,得到帮助;她还是“教改达人”,从每一节推动革新的课堂开始,从每一段进企业的潜心研习入手,不断创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她就是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教研室主任、高级物流师陈小玲。
巧的是,陈小玲的教龄和教师节“同龄”,从1985年至今,陈小玲从事职业教育已有30个年头。今年教师节,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成为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中的佼佼者。
把“小超市”变成“实训中心”
1993年,在广东省农机学校任教8年后,陈小玲调入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其扎实的专业能力、优秀的德育工作水平受到师生的好评。2002年,学校招收了第一届国际商务专业(物流方向)学生,陈小玲任专业负责人。她敏锐地觉察到,培养物流专业的学生不能仅依靠“粉笔加黑板”,一定要建设实训室,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顶岗实习、正式工作时能迅速适应企业环境,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凭着自己在省农机学校8年管理实训室的经验,结合每年带学生在企业实习3个月的蹲点见闻,陈小玲与另外两名教师建起了一个小型实训室。模拟沙盘里有珠三角的铁路、公路、水路、码头、仓库等,配有小型货架、叉车。学生在实训室学习,可边观察沙盘边设计物流路线。陈小玲还与同事申请在校内开设了一个学生超市,设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仓储部等部门,从下午放学到晚上宿舍熄灯前营业,由3名教师带领6名学生轮流管理。自从有了这个小超市,物流专业3个年级的学生都能在这里获得进出货、盘点、报废、成本核算等经营流程训练。
2005年,学校搬到新校区,有了更大的空间,经过4期的不断建设和配置,当年的小实训室、学生超市已经整合建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物流实训基地,室内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内有“美宜佳”教学商店、叉车、货架、仓储作业实训区、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物流作业综合实训区、自动立体库实训区、现代仓储配送中心、校企共建物联服务中心,另有1600多平方米的叉车训练及考场等。
这个与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东莞环众物流咨询有限公司等合作完成的校内“五位一体”实训中心和特种设备作业考点,满足了学生技能实训、教师技能与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和教产研发与服务的需求,吸引了大批外校教师参观学习,许多相关专业的教师和企业员工也在这里参加职业技能考试。这一切,都凝聚了陈小玲和她的同事无数的心血。
创设模拟情景项目课堂教学
2009年10月,在“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物流技能大赛”中,由陈小玲带队的3名选手分获一、二等奖,她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2010年3月,她指导的学生获“2010年广东省物流技术竞赛省属选拔赛”团体第一名(市级);同年4月,学校参加广东省物流技术技能竞赛,获团体第一名和第二名。
参加3次技能竞赛,虽然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与全国、全省同行的切磋中,也使陈小玲不断反思当下的专业教学。学生光有实训场地还不够,应该让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理论知识完成一个个项目,熟悉工作的整个流程。她尝试使用项目教学,1个班60名学生,每6人组成一个“仓储公司”,由学生自己给公司命名、分角色、完成指定任务。
在“出库业务”课程的教学中,陈小玲设置了“出库前准备”的任务,上课时给每个“仓储公司”发任务书:省经贸仓储配送中心客户部接到客户好又多超市的出货订单,要求将所需的货物均由配送中心分别送货上门到广州市内3个门店。学生需要完成两个任务:制作出库计划,合理组织发货作业,包括货位、机械设备、工具和工作人员;做好出库货物的包装材料、工具、用品的准备,根据货物性质和运输部门的要求,备齐各种包装材料及相应的衬垫物,以及包装标志、标签、打包工具等。
陈小玲设计了连堂4节课教学,要求各“仓储公司”在前3节完成任务,并将过程写在白纸上或做成PPT,在最后一节课进行展示。由此,使每个学生对出库业务的流程、步骤、操作方式了然于心,业务娴熟。
1名教师面对60名学生,怎样及时解决实训过程中的学生疑问?陈小玲留意观察,在每个“仓储公司”中挑选出一名能力较强的“助教”,课前先告知任务,请他们做好课中解答本“公司”所有问题的准备。这些学生“助教”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逐渐培养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帮助和带动了其他学生自主学习。用人单位反映,陈小玲教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业务扎实,不少人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标准
平日里,陈小玲对学生关爱有加,是学生心中的“知心阿姨”。学生们24小时都能打通她的电话,诉说心事,得到帮助。陈小玲认为,给学生生活上的帮助更重要,毕竟他们走出校园马上就要进入社会,没有过硬的技能,是不能谋到饭碗的。
在对物流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课教学接近尾声时,陈小玲发现,中职学生对学科联系、知识整合的能力较弱,于是,她把物流企业管理、物流采购实务、电子商务与物流、物流信息技术、仓储配送实务、运输作业实务等课程进行整合,开展了为期3周的复习教学。
学生顶岗实习后,陈小玲到企业回访已经成为仓管员、城市配送员、包装员、理货员的学生,得到的反馈是:“陈老师,最后3个星期的课太有用了!把学到的知识有效连贯起来,正好在实习中学以致用。”
陈小玲又陷入了思考,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能否以物流企业工作岗位中的主要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这样,学习情境即为工作情境,学习即工作,可以让学生明确今后就业的工作岗位及岗位职责。
每带一届学生,陈小玲就根据企业新需求在整合教学中添加新内容,到2011年,她担任首批国家示范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物流服务与管理”项目组组长,“物流整合实训”课程得以系统完善。该课程框架包括物流公司的成立、商务活动、物流市场营销、采购实务、运输实务、仓储配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处理、职场礼仪、现场管理等10个项目。学习内容按工作过程设计,学生可以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做与学中提升物流企业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这门课程突出了实用性、专业性和前瞻性,能培养符合企业实际和满足今后物流行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物流人才。”陈小玲说。
2011年以来,陈小玲带领教学团队多次深入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借鉴了德国、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通过职业岗位能力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实施方案开发、教学过程设计等环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及岗位职业能力需要,结合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开发了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供应链流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具有供应链流通环节特色的课程体系,基本实现了课程设计项目化、课程组织团队化、课程实施生产化、课程成果产品化、课程评价过程化的“五位一体”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模式。她还按该课程模式要求制定了《物流综合实训》等14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完善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陈小玲还参加了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及内部审定等工作,先后编写了《物流仓储实务》、《仓储作业实务》、《物流员职业技能鉴定复习指导书》、《职业礼仪》等教材。其中,《物流仓储实务》教材在2013年5月被教育部评选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