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将高考模式分为两类,让有技术特长、对技能感兴趣的学生走“技术高考”,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走“学术高考”,这为技能人才成长创造了灵活畅通的渠道,有利于一部分动手能力强、适合从事一线技术工作的技能型学生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更好地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
前不久,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这对选拔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虽然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甚至超过本科生,但是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然不是很强,许多考生和家长将其作为“次优教育”。
其实,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已突飞猛进,特别是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和100所国家骨干高职校的教学条件、实训设备、“双师型”师资等办学实力,已经不亚于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那么,为何高职院校仍然还是许多本科落榜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呢?这固然与社会歧视、职业分工、行业待遇差距有关,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即招生考试制度存在弊端,高招先从一本重点院校招起,再招二本、三本,最后轮到高职,把本科落榜生留给了高职。
纵观国外,许多国家让年轻人尽早明晰职业方向,提前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瑞士有三分之二的年轻人在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瑞士多次蝉联榜首。德国有大约一半的高中生选择了职业教育,而不是直接选择上大学,这也是德国失业率低的秘诀。
目前,我国“学历热”盛行,许多家庭和学生对本科院校趋之若鹜,对高职院校心存歧视,由此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荒”的矛盾并存。毋庸置疑,能把火箭送上天的是人才,能让房顶不漏水的同样是人才,技能人才是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我国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生产制造环节还很薄弱,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养,能将先进技术和设计转化为生产工艺过程并制造出高质量产品的技能人才,直接关系到经济转型升级。人社部一项统计显示,我国2.25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总量为1.19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约3117万人。一些地方连年出现“技工荒”,企业对“蓝领”人才求贤若渴,一些紧俏工种的高级技师年薪在15万元至30万元仍然存在“招工难”。国家就此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这将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将高考模式分为两类,让有技术特长、对技能感兴趣的学生走“技术高考”,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走“学术高考”,这为技能人才成长创造了灵活畅通的渠道,有利于一部分动手能力强、适合从事一线技术工作的技能型学生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更好地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职业教育自身也需进一步增强实力,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培养,提升社会吸引力,政府要在政策、资金、拨款、外部环境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调整人才结构,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助力破解“技工荒”,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下一篇:“职业荣誉感”哪去了?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