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趋势正在今天的中国变成现实。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将目光聚焦到曾长期未获足够重视的职业教育上,进行一系列国家顶层设计,对以往教育体系产生颠覆性变革,而这亦是中国为建成一流强国进行的人才储备。
中国政府于本月23日、24日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多部委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按照规划,2015年,中国应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关乎国家经济转型和竞争力提升,关乎亿万劳动力就业;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重大民生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
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教育界人士认为,全面升级职业教育,是中国对市场经济转轨、产业升级、城镇化转型、信息技术进步和国际化竞争环境变化作出的因应与革新,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观念和体制,是中国为适应未来世界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工业化的发展,让原来的中职、高职毕业生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中国经济面临转型,亟需可以把理论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端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
“从唯学历、唯理论研究,到唯职业、唯实用、唯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培养要求;从中职到高职到应用本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将直接为国家未来发展储备所需人才。”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党委书记杨克认为。
沈阳矿务局中学高三毕业生牛萌萌把第一志愿瞄准了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尽管她446分的高考分数,比本科三批录取线高出60多分。
“以往家长往往认为,孩子上本科才有面子,其实学一门过硬的技术反而更好就业。”牛萌萌对当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有所耳闻,她也很清楚自己未来的志向所在——汽车营销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
教育部透露,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转型。打通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通,为职教生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打破了成长“天花板”。牛萌萌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如果想进一步发展,还可以报考本科、专业硕士”。
这也意味着,技能型教育未来将与学术型教育并行发展,中国将形成高中低搭配的科技创新体系。
此举的意义绝不仅是一种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技的支撑,而青年是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教育改革的背后,是对青少年创新思维开发、创新能力培养前所未有的重视。
辽宁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章雪冬说,未来的学习不应只发生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上,而更反映在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有各种创造性成果上。
而这正是一直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方面。尽管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产业转化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直接影响了中国未来经济长远发展、转型升级的成败。
在海外,职业教育并非考不上一流大学退而求其次的“备胎”。从美国雄心勃勃的“学徒计划”,到日本的高技术实践人才培养战略;从瑞士的“双轨模式”,到德国的“学校-企业双元制”职教培训体系,各国对职业教育的战略性重视和孜孜不倦的探索,也推动了其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2013年,欧盟各国在柏林召开首次青年就业会议,形成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共识。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以及俄罗斯、巴西等金砖国家,纷纷增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力度。
如果说这些是促成中国职教改革的外部竞争压力,那么来自内部的就业结构矛盾等问题则是根本原因。为了实现13多亿人的现代化,中国提出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同步”的“并联式”发展道路。未来,更多农民带着知识技能转化为新市民、新型产业工人,都对职业教育提出很高要求。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要抓住深化改革的机遇,确保自己的全球竞争力,实现经济从中高速到中高端的成功转型,除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更应为自己注入血液和活水。
人才,是血液和活水的细胞。获得相应技能的职校学生,在进入生产和服务部门后,将成为支撑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和战略转型产业大军的主体力量。
全国总工会预测,中国技工缺口至少在2200万到3300万之间。
在中国深化改革的元年,中央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顶层设计着手,将职业教育改革提升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起点和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中国正在为职业教育构筑多重制度保障,必将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释放“人才红利”,激活发展动力。
不过,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路还很长,不仅要从内部重视强化,也需要放眼海外,借鉴世界经验。
美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初步构建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了适应新兴和高科技行业的用人需求,至今仍在不断调试的过程中,包括斯坦福大学在内的一些世界顶级研究型高校,开始通过互联网开展高新技术的职业教育。
各国社会对职业教育也报以支持态度。雇主们更看重的,是学生是否具有能让企业受益的技能,而非身上是否贴着名校标签。
慕贝尔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东亚区总经理安捷曾经在德国接受职业教育,他说,在德国,上职校只是一种选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等值的,两者可以互通,没有高下之分。
而中国传统职业教育以职业学校为主,企业参与度不高,毕业生缺乏较高的职业素养,动手能力不高,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社会对职校学生的支持与信任都不足。
今年毕业季,中国将有800多万学生从中职、高职、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毕业。根据规划,到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将达到22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数达到1390万人。
即将走向一线岗位的毕业生冒志敏,在毕业留言上写道:“所学即所用,中国职业教育未来可期,相信我们不会和时代脱节。”(参与采写:夏鹏、秦华江)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