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国内新闻 ☉ 职教新闻 ☉ 高职院校扎堆现象分析——空间布局:形态、动因

高职院校扎堆现象分析——空间布局:形态、动因

2019-01-09 16:26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阅读:86次    我要评论

[导读]高职院校空间布局变迁是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事业发展变革的要素之一。厘清占据我国高校总数“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空间布局的形态、影响因素和优化路径,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我国高职院校空间..

高职院校空间布局变迁是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事业发展变革的要素之一。厘清占据我国高校总数“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空间布局的形态、影响因素和优化路径,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我国高职院校空间布局形态

 

(一)宏观布局形态

 

高职院校的宏观空间布局结构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在区域(地区和省份)层面的布局形态。以教育部2017年5月公布的高职院校名单为数据来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的宏观布局形态有以下特点:

 

1.区域覆盖面广。从高职院校的分布地区来看,全国各大地区都有高职院校分布,从东部沿海的华东地区到地处边陲的西北内陆地区,各地区分布的高职院校数均超过了100所;从高职院校的分布省份来看,我国现有的1 000多所高职院校广泛分布于全国的31个省级行政单位。

 

O]]HCUCN{~{%S_52G@65@MR

 

2.区域内部差距明显。由于“引力效应”的存在,高职院校的布局在地区和省域内部差距明显。从地区层面看,我国高职院校数最多的华东地区分布着全国26.51%(368所)的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数最少的西北地区(113所)的近4倍;从省份层面看,我国高职院校数最多的江苏省(90所)是高职院校数最少的西藏自治区的30倍,江苏、广东、河南、山东等高职院校数排名靠前的省份与西藏、青海、宁夏等省份的差距也十分明显。

 

(二)微观布局形态

 

高职院校的微观布局形态,主要是从城市层次的视角去研究高职院校的地理分布特征。通过对2017年高职院校布局城市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高职院校的微观布局形态具有以下特征:

 

1.地市覆盖率高

 

我国高职院校微观层面的布局形态,主要按照地市级行政单位分布,通过对我国现有的1 000多所高职院校布局城市情况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广泛分布于全国的308个地市级行政单位,占全国地级行政区划单位的92.22%,全国有超过3/5的省份高职院校地市覆盖率达到了100%,除位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西藏、青海、宁夏等省份外,其他各省的高职院校地市覆盖率都在80%左右,高职院校地市覆盖率高。

 

2.省会城市一家独大

 

高等职业院校虽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市级行政单位,但各省地级行政单位的高职院校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省会城市的高职院校数与非省会城市的高职院校数差异明显,大多省份存在着省会城市“一家独大”的现象。全国有超过4/5的省份省会城市的高职院校数量超过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40%,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有91%的高职院校分布于省会城市银川市、西藏自治区的高职院校全部位于省会拉萨市。

 

5VPD7D903R_QZWYA$XY@BRS

 

3.东西部城市冷热不均

 

高职院校在微观层面布局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城市间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适龄人口多少等因素的不同,使得高职院校在布局过程中出现了“热门”“冷门”城市,各城市的冷热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城市“热度高”,西北内陆城市“热度低”。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东西部不同省份的城市之间,同一省份不同方位的城市冷热程度也存在明显差距。

 

_]YE)7Z90]IJOA8N%%F9D6U

 

二、我国高职院校空间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教育资源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但政策因素在制定过程中会受到当地的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影响。为了研究其他非政策因素对高职院校布局的影响,在笔者设定的模型中,将政策因素作为控制变量,聚焦研究其他非政策因素对高职院校布局的影响。

 

根据“空间经济学和地理学”的主要观点、现有的研究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来看,高职院校的布局将最有可能受到“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地理环境因素”等非政策因素的影响。

 

人口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也是最有可能影响高职院校布局的因素,其中人口因素主要通过人口总数、15岁及以上人口数、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数等指标进行观测;经济因素主要通过地区生产总值(GDP)、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同类型的企业数量等指标进行观测;社会因素主要通过教育经费社会捐赠经费指标进行观测;“地理环境因素”主要通过省份面积、城区面积指标进行观测。在综合考量上述自变量的基础上,建立最有可能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布局的“自变量池”,然后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得到31个省(市、自治区)各个维度的截面数据。

 

模型设定与计量结果分析(略)

 

通过回归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其中人口因素中以“15岁及以上人口数”影响显著,经济因素以“不同类型的企业数”影响显著,所有的影响因素中“15岁及以上人口数”是影响最显著的因素。即“15岁及以上人口数”每变动1个单位,“不同类型的企业数”每变动1个单位,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职院校 数将变动0.679和0.159个单位。

 

按照我国现行的学制体系,“15岁及以上人口数”是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群体,因此,“15岁及以上人口数”因素就成为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布局最主要的因素;其次,由于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数”也成为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布局的重要驱动因素。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