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 砥砺奋进谱就齐鲁职教华章——山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四十年概述

砥砺奋进谱就齐鲁职教华章——山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四十年概述

2018-11-05 11:47    来源:山东教育报    作者:采编    阅读:76次    我要评论

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职业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在扩展中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职业教育已占据山东整个中、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基本建立起与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各行业的骨干力量和科技带头人。职业教育为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了突出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50多个文件,就中等教育结构调整、职教经费筹措、实验实习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改革、学校布局结构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创建发展、扩大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决策权与管理权、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领导、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这些文件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职教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方针,突出“两个面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重视“两个结合”(与区域产业布局相结合,与企业需求相结合),鼓励支持校企联合办学,建立了多类别的山东省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了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网络和基地。通过职业教育,企业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人的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为山东省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注入了新活力。

山东省坚持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积极推进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学体制和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政府为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多元化办学的格局,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公办职业教育与民办职业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多年来,山东省积极推行教学、生产、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教学体制和以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为特点的“双元制”教学模式,走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新路子;实行政府统筹与宏观指导下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落实了市、县两级统筹权与管理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面向市场办学,实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注册入学、单独招生等灵活多样的招生形式,实行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双考”制度,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逐步建立起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互通的教育教学机制,架起了学校与市场、育人与用人之间的桥梁。

山东省通过实施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山东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布局结构,扩展了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提升了职业教育办学实力。

40年来,山东职教大体经历了整顿恢复、快速发展、调整巩固、质量提升、内涵发展5个阶段。全省中职学校从1978年的253所发展到2017年的401所,在校生由6.91万人发展到79.34万人;高职院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到2017年已达78所,且规模大,办学条件好,在校生达97.85万人,年招生33.33万人。其中,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147所、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63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13所(含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省级技能型特色名校25所、省级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66所、省级规范化中职学校138所、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单位16所。一个行业配套、结构层次大体合理,与其他各类教育相互沟通,从初级到高级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整顿恢复:山东省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初见成效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家“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主张,坚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方针,在办好全日制普通中学的同时,山东省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1965年,山东省有普通中专(含中师)、技工学校、农业高中等中等职业学校318所,在校生7.96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50.77%,中等教育结构比较合理。

1.jpg

山东省水运学校船舶驾驶专业学生进行远洋航行实习

十年浩劫之后,1979年4月,山东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初步意见,决定恢复和新建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高中实行两类教学计划,在农村逐步发展农业技术中学,在城市发展一批职业中学。

1979年下半年,山东省试点将30所农村普通高中改办为农业技术中学。1980年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在33所城市普通中学举办了59个职业高中班(23个专业),又把30所农村普通高中改办为农业技术中学。

经过3年多的积极努力,山东省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初见成效。至1982年春,普通高中由1978年的3391所调整为1478所。全省有73所城市普通高中办起了177个职业班,设有毛纺、烹饪、缝纫、财会等44个专业。农村改办了60所农业技术中学,社队举办的农业中学恢复发展到364所。同时,还增加了14所普通中专和20所技工学校。此时,山东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117869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0.7%,比1978年增长13.4%。

为了继续推动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1982年,山东省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领导小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向省委、省政府递交了《关于加速农村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问题的报告》,计划在几年内使山东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在数量上有一个较大发展、质量上有一个较大提高,逐步建立起以县办农业技术中学为主要基地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网络。7月,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各地批转了这个报告,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决心要大些,步子要快些,组织有关部门切实抓紧抓好”。8月,教育部将这个报告转发全国,山东省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进入了先进省行列。9月,省五届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强中等教育工作的决议》,要求“加快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步伐,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2.jpg

青岛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揭牌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山东省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取得显著效果,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到1984年年底,全省普通高中调整为820所,在校生42.21万人;由普通高中改办(含试办)的农技中学达385所,设专业近50个,在校生69300人,专任教师5500多人;有农业初中346所,在校生63200人;城镇职业高中发展到48所,职业高中班近500个,共设专业百余个,在校生28300人,专任教师1531人;普通中专发展到188所,有专业50余个,在校生84130人,专任教师10180人;技工学校发展到119所,设专业30余个,在校生19100人,专任教师3732人。山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20.8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2.3%。至此,山东省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状况得到初步改变。

快速发展:端正办学方向,多措并举促发展

1985年5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同年8月,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委书记梁步庭作了《要把教育真正放在战略位置上》的报告,强调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当前要特别重视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只有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才能使中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要”。全省有110多位正、副县委书记和县长兼任了农技中学的校长。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多次深入县、校视察职业技术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山东省城乡涌现出一批办学方向端正、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职业高中(在农村则是农业技术中学)。为使这些学校更好地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促进山东省职业学校的建设和发展,1984年9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速发展农村中等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凡经省批准合格的职业高中,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及格者,承认中专学历”。在此背景下,一种承认中专学历、不包分配的新型学校——职业中专应运而生。1985年5月,经严格审查,省教育厅批准了青岛、济南、烟台的11所学校为职业中专。这是山东也是全国成立最早的一批职业中专。

为使这批职业中专有章可循,并为检查工作、评估验收学校提供依据,从1985年开始,省教育厅先后制定下发了《山东省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应具备办学条件的暂行规定》《中等专业学校评估标准》等十几个文件,并依据这些标准对222所农村职业学校开展了3次验收评估。对合格学校,分别由省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对不合格学校,通报批评,限期达标。对办得特别好的,则批准为职业中专,承认毕业生中专学历,不包分配,择优录用。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后,山东省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积极改革劳动人事制度。省委、省政府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意见》中指出,行业招工优先从专业对口或专业相近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用。自此,济南、青岛、烟台等市城区职业中学、职业中专毕业生的录用率达85%以上。

1986年,山东省职业教育事业费为5342万元,是1983年1780万元的3倍,占山东省教育事业费的比例由1981年的0.47%增长到4.76%,平均每生达319.35元。

从1991年开始,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以开展争创省部级、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为契机,在中央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启动了“职教重点带动工程”,大大调动了各地各部门的办学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山东省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到1994年,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由1984年的726所、在校生20.86万人分别发展到1104所、在校生77.94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由1984年的32.3%提高到58.1%,提高了25.8个百分点,成为历年发展之最。

调整巩固:布局调整,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原有的办学体制和学校布局结构、规模效益等,已不能适应山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1995年到2001年的7年间,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面临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处于发展缓慢状态。尽管中等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但高中阶段在校生所占比例逐年降低,到2001年已降到35%左右。

1997年5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学校内部管理和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培训体制。

此后,省教委先后总结推广了青岛和烟台两市进行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经验,推广青岛市在政府统筹下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改革管理体制,合理进行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提高办学水平,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山东省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科学论证,搞好职业学校的布局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为更好地发挥重点职业学校的骨干示范作用,1999年6月,根据教育部《关于调整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通知》精神,省教育厅对山东省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和重点职业高中(职业中专)进行了重新认定和评定工作。95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和153所职业高中(职业中专)被确定为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0年6月,省教育厅公布了经教育部审批的山东省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其中,36所为国家级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61所为国家级职业高级中学(职业中专)。

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山东省的职业教育出现了新的局面。2000年12月22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并颁布实施。这标志着山东省的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以法治教的新阶段。

进入21世纪后,山东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力度。2000年3月20日,省政府向各市地、各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学校批转《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中等师范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首先对中等师范学校进行了调整。2001年3月12日,省政府又发出《关于调整省直部门所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管理体制的通知》,决定对省直部门所属73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管理体制按照“划”“并”“改”“留”“升”等方式进行调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将14所学校划转到所属市管理,由各市结合当地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参与组建职业技术学校或继续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将20所学校并入高等院校,进一步充实高等教育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有9所学校经批准,逐步过渡改为非学历培训机构,个别的直接撤销建制;30所学校暂时保留原管理体制,继续由原主管部门办学和管理;个别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依据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经审批独立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改变了“条块分割”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建立起在当地政府统筹规划下,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

2000年3月,国家教委颁发《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同意授权省政府自行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同年12月,省政府制定印发了《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暂行办法》。从此,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质量提升:科学发展,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从2002年开始,山东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回升态势。通过深化领导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等改革,山东省职业教育逐步走上以质量提升为主的科学发展道路。

为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002年9月,省政府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强化政府统筹,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为推动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2005年12月,省教育厅与省经贸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文,提出把加强校企合作作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同时,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十一五”期间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依靠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行产教结合、校企结合,推进“双元制”“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分制”等办学模式改革。强调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以及通过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积极吸收企业或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捐款并规范使用等措施。

为进一步推进山东省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实力,提高整体水平,省教育厅通过实施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示范性中职学校、县级职教中心建设)、30个经济欠发达县扶持项目等专项投资计划,创建了一批起示范作用的骨干学校、专业和实训基地。到2009年,山东省创建了206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确定了42所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和80所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认定了1000个省级骨干示范中职专业,110所学校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示范性中职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

2004年,省政府确定由市级人民政府统筹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教育。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建立市级为主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晰了市级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职责,职教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市级统筹进一步加大了市、县(市、区)政府对职业教育宏观指导的力度,改变了职业教育条块分割的管理局面,完善了“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逐步扩大,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调整、学籍管理、招生计划等方面拥有自主权。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深化,尤其是工资制度、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举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一项新的重大制度设计。自2009年起至今,每年举办一次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来的具有山东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这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是我们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重大制度创新。举办全省技能大赛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展示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积极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

10年间,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的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了双提升。到2011年,山东省已拥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76所,年招生25.67万人,毕业生29.36万人,在校生77.92万人,比2001年在校生数增加了56.36万人。6所高职院校成功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7所高职院校入列“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1年,山东首次在全国对高等学校开展分类指导,实施了名校建设工程,要求高校强化内涵和特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名校带动作用,投入4.3亿元建设18所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名校、25所技能型人才培养高职高专名校。

内涵发展: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大职教格局

2012年以来,山东省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破解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先后出台45项政策文件,建立28项制度,涵盖招生考试、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财政保障机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及办学机制等,在省级层面基本形成全方位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有效推进了全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融合发展,全面促进了山东省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谋划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2012年,省委、省政府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确定为省委常委重大调研课题和省政府教育专项调研课题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省政府办公厅围绕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7个方面,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 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多项政策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全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2013年6月14日,省教育厅下发《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对全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确定的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分解,对推进职业教育各项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具有重大意义。

全面改革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2013年,全省开始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分段贯通培养招生改革试点,改变了职业教育局限在专科以下层次的局面,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及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创新。到今年,全省有“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高职高专院校51所,共计111个专业点,衔接本科高校28所,培养规模6080人;“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非师范类试点中职学校30所,共计36个专业点,衔接本科高校16所,培养规模1599人;师范类“3+4”试点中职学校10所,共计16个专业点,衔接本科高校7所,培养规模1588人。

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提出深化春季高考改革,推行分类考试招生,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春季招生考试制度逐年增加本科招生计划,2013年以来连续两年翻番达到1万多人,提高了春季高考的吸引力,激发了考生参加春季高考的热情;2017年报名数达11万人,比2013年增加近5万人,彻底扭转了职业教育“招生难”的窘境,进一步改善了教育结构和生态。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自2013年开始,山东省陆续成立了23个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设置、教师培养、教学计划、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提出建议。行业指导全面保证顶层设计、理论研究与行业、企业、学校等一线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了教产结合、校企合作、开放办学。

自2011年开始,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安排专项资金,投入1.93亿元,系统开发了200个专业教学标准,30个公共基础课程标准,147个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使中职与高职的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安排等重复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主干专业的课程衔接体系基本建立。全省范围内如此大规模地推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的开发,在全国尚属首次。

2013年,省财政投入2.26亿元,围绕区域内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按照每个专业群(专业)400万~700万元的标准,在全国率先启动28个高职品牌专业群、10个中职品牌专业建设。推动品牌专业建设,特别是在省级层面建设高职品牌专业群,在全国属于首创,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2017年2月,省教育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山东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意见》,确定了“十三五”期间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的6项重点建设内容和17个重点项目。通过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全面推进了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逐步实现了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推进,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山东省涌现出一批办学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示范性优质职业院校。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山东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2013年10月,山东省共出台9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并详细规定了各项税种的适用范围,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促进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化。仅2014年,全省对符合条件的校办企业从事免税服务项目免征营业税1309.5万元,落实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免征税款20359.7万元。

山东省创新职业教育集团资源共建共享发展机制,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吸引各类主体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截至2017年,山东省初步建成了富有活力和引领作用的9个省级职教集团和137个市级职教集团。2017年,山东省认定15个山东省骨干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的组建由以往单一的行政主导转变为校企自主组合,开始呈现一校多企、一企多校、多校多企并存,行政、学校、企业多种牵头主体的格局。

自2015年开始,山东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迄今共遴选确定100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涉及13个专业类别,有153家企业参与其中。“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发挥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

有效提升“双师型”队伍建设水平。2013年10月,山东省建立起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灵活多元的教师供给机制,并允许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总额的20%不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用于聘任兼职教师。这是教师编制管理的重大突破。

自2012年开始,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实施中等职业教育齐鲁名校长齐鲁名师建设工程。实施青年技能名师培养计划,强化青年骨干教师培养,2016年遴选确定了51名高职院校教师作为山东省首批青年技能名师培养人选。建立了涵盖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制度。2017年,省教育厅遴选90个高等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

落实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山东省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仅2014年,向职业院校学生发放的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就达19.4亿元,惠及81万名学生。

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2013年,山东省投入6亿元,支持每县建设1所省级规范化中职学校,启动100所示范校、优质特色校建设工程,强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并形成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推动各市在职业院校布局调整、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和办学活力的学校集聚。

2017年,在完成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基础上,山东省启动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首批遴选了16所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立项建设。计划到2020年,建设6所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20所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优质高职院校,打造山东高等职业教育优质品牌,提升全省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2013年,省教育厅在全国首次印发《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认定管理办法》,开展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认定。

2016年初,山东省认定首批9个省级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总投资28.8亿元,其中,公有资金6.5亿元,社会资金22.3亿元。2017年,山东省将混合所有制办学研究列入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经过不懈努力,山东省职业教育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到2016年底,《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确定的工作任务全部完成。截至2017年12月,省级规范化、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数量达到204所(含在建),占全省中职学校的50.9%;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13所、省技能型特色名校25所、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16所,占全省招生高职院校的50.7%。国家对山东省的工作也给予充分肯定。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为全国4个省份之一,山东省作了大会发言;在2015年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评选中,《山东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获最高奖项特别奖;在2016年纪念职教法颁布实施20周年座谈会上,山东省作为全国2个省份之一,介绍了经验做法。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山东省成绩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三位,2017年跃居全国第一位;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山东省成绩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三位,2017年跃居全国第二位;在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中,山东省成绩一直位居全国第一位。

40年改革与发展波澜壮阔,40年改革与发展铸就辉煌。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聚焦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山东将全面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继续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新辉煌!

网站.jpg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