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薄弱,结构布局和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县级职业学校生源不足、素质不高,教学改革滞后,专业师资队伍缺乏,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有待完善,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等等。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一是修改职业教育法,提高职业教育投入的比例,加大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时,将人口权重、贫困人口权重、教育发展水平差距作为重要分配因素,给予民族地区倾斜。二是优化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资助体系,扩大覆盖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将中职在校生的生活资助覆盖面从目前的20%扩大到50%,生活补助从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000元。三是提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生均拨款,由国家制定出台中职、高职生均经费标准,并参照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央和地方8∶2的分担比例,给予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生均公用经费倾斜支持。
制度建设鼓励全社会参与职业教育
一是出台校企合作奖励政策,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或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可享受税收减免、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建立完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保障机制,引导行业企业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实习、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二是建立农村毕业生就业“直通车”,农村职校毕业生在城市就业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配套政策要及时跟进、捆绑使用,切实解决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市民。三是从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入手,改革完善相应的人事劳动和工资分配制度,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
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
一是调整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发展重点,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规模60%以上。二是根据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人口状况,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把建设重点放在人口相对密集、经济较为发达、产业较为集中的地方。三是打破部门、条块和不同所有制界限,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统一规划,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化办学,避免分散和低水平重复办学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困难,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培养专业化师资队伍
一是落实实名制和非实名制编制政策,完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资格和标准。二是开辟特聘教师绿色通道,给予职业学校聘用社会能工巧匠、企业兼职教师等人员到学校任教的自主权,实行特聘兼职教师资助政策。三是构建职教师资一体化培养培训体系,实现职业教育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训相贯通。四是在经济发达、产业集中的设区市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搭建中职高职衔接互通的“立交桥”
从政策体系上打通中职到高职的通道,做好中职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科研、实习、培养标准等方面的衔接,进一步放宽高职院校对口招收中职学生的范围,放宽中职升入高职的准入条件,扩大中职毕业生升大学的比例。采取“2+3”、“3+2”模式,允许有意学习深造的中职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就报考高职院校,不将范围限制在应届中职毕业生,缩短中职升高职的衔接时间,消除中职升高职的断层现象。
(以上摘编自2014年全国政协大会提案,题目为编辑加)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