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行企动态
展开全部

    日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举行了现代学徒制工作推进会暨拜师仪式,5位宁波名厨成为该校烹饪专业的第一批师傅,10名烹饪专业的学生成为他们的首批弟子。


    古林职高校长俞浩奇告诉记者:“学校20149月开始在烹饪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此次举行拜师仪式是对学徒制的深化。”


    和古林职高一样,宁波的不少职业院校正在探索现代学徒制,市教育局已将“现代学徒制推进项目”立项为宁波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10个先行先试项目之一。


    学徒生在企业实习如鱼得水


    宁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从2011年开始,在原有校企合作冠名班级的基础上,选择吉利汽车等5家企业试行现代学徒制。企业从招生阶段就参与进来,通过学校直接从初中毕业生中采取“面试+中考”的方法录用“学徒”或“学徒生”。


    北仑职高校长林绿洋介绍,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


    当北仑职高首届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龙星物流班的“学徒”进入企业实习时,还在企业内意外地刮起了一阵“蓝色旋风”。原来,为与员工的红色安全帽有所区分,公司为实习生准备了蓝色安全帽。起初,主管布置任务时通常都找“红帽子”。久而久之,客户发现这些“蓝帽子”有礼貌、操作专业且不怕麻烦,就更愿意找他们做事。现在,蓝色安全帽已成为该企业示范岗位的标志。


    20106月,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相关院校提前进行人才培养,宁波市职教中心是其中之一。委培期间,公司全程介入人才培养过程,确定培养标准,编写教材,给予师资支持,共建仿真实训室。


    20145月,宁波地铁正式投入试运营,宁波职教中心首届轨道班的35名学生全部被录用。由于毕业生在岗位上表现突出,宁波轨道交通集团今年在宁波职教中心“订单班”的招生名额,从去年的80人增加到170人。


    学徒制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


    近日,北仑职高物流专业的教师陈方园没在学校上课,经常往企业跑。原来,该校14级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宁波国柜物流有限公司参加实训,陈方园就随学生在企业进行蹲点管理。


    除了管理学生,陈方园也趁这段时间给自己充电:“下企业后对业务流程、操作规范都更熟悉了,尤其对仓储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执教的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2012级学生邱良峰已经和公司达成了就业意向。邱良峰告诉记者:“高一高二就来企业实习过,顶岗时上手比较快。”


    国柜物流副总经理叶锡其告诉记者,公司从2008年起就与北仑职高开展校企合作,2011年开始在该校试点现代学徒制。“经过3年跟踪培养,学生能缩短岗位适应期,就业稳定性和忠诚度也较高,公司招录员工时会优先考虑这些学生。”


    北仑职高副校长江云说,现代学徒制要做的就是使学校教育尽量吻合企业需求。


    宁波市先后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及实施办法,从制度上保障了现代学徒制的顺利推进。北仑区每年对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奖励100万元,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基层校长为现代学徒制支招


    如何进一步深化现代学徒制?俞浩奇认为,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是关键。对于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资金来源问题,俞浩奇建议,建立一个用于现代学徒制(或校企合作)的专项发展资金,参与教育合作双方的经费都从这个专项经费中开支。这样许多无法在学校内解决的经费问题,都可以在这个经费库中统一解决。


    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是大家所关心的。俞浩奇说,专业教师参与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监管,其自身也同时参与了企业的实习。俞浩奇建议,该实习折算成一定的培训学时,使之得到有效认可。


    面对师资不足问题,林绿洋建议,适当增强教师聘任的灵活性,加强师资队伍。


    江云最牵挂的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去企业轮岗实训,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学校目前的做法是每天用专车接送。这样做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江云说,“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企业能否提供住宿?如果能提供住宿,学生的安全问题怎么保障?相应的管理怎么跟上?这些都是我们日后需要破解的问题。”


    还有一个让江云关注的问题是企业师傅的任职资格。江云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师傅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学生如果跟着技能不过关或者不懂得如何传授技艺的师傅实习,并不能真正学到技能。“今后能否有专门的部门对企业师傅的任职资格进行鉴定,规范企业师傅队伍。”江云建议。


    此外,江云建议,企业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岗位要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匹配,不能随意按照自身的用工需求提供实习岗位,要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考虑,提高岗位匹配度。

    “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和强化培养。”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邹平介绍,云南各院校通过订单班、校中厂、厂中校,深度定岗实习等模式积极开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将实践教学不断理实一体化,实现了全过程、多方位的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和优质就业搭建了有效的“校企直通车”,使学生培养规格与企业需要实现零距离对接。


  2010年,云南省承担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及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办学模式两个国家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开展试点工作的进程中,云南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邹平介绍,云南文山州采取“统一建设,委托代建”的办法,组建了州教育投资公司作为项目建设的投资主体、建设业主和融资平台,委托公司对州属6所中职学校整体迁建;引入投资创办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设州职教园区。建设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投资近8亿元,1所高职、6所中职学校正式迁入园区办学。砚山县引进香港绅士服装集团在县职中投资500万元建设实训基地;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前校后厂办学模式;云南工商学院实施学生职业化管理体系……“这些探索和实践,都为云南建立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相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创新办学体制改革、创新投入机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在体制改革试点的推动下,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 邹平说,2010年初,云南只有7个职教集团,加入集团的学校240所,企业300多个。到2014年底,全省职教集团达到35个,其中省级23个、州市12个。共吸引了1656个企业、79个行业协会、429所中高职院校(1校加入多个集团)39个科研机构、145个其他社会组织、75个政府部门加入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累计超过2423家。职教集团基本对接了云南主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


  一些基础较好的院校还积极以“产学研”方式开展合作项目,校企双方定期不定期地向对方派遣人员,一方面学校获得了高水平的企业师资,具有了教师实践锻炼的良好平台;另一方面企业也获得了学校的技术支持和帮助,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介绍,目前,云南高职院校共有37所,在校生人数19.78万人,2014年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数为67659人,初次就业人数60116人,初次就业率达88.9%,上升5.2个百分点。


    61下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首屏(集团)公司战略合作签约暨“江苏经贸·首屏学院”揭牌仪式在光华校区举行。江苏首屏(集团)公司总裁李中兵与学院院长薛茂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百度公司渠道部总监贾晋阳与学院副院长李畅为“江苏经贸首屏学院”揭牌。相关二级院(系)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教师、学生代表以及江苏首屏(集团)全体员工参加了揭牌仪式。

    李中兵总裁对校企双方的战略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此次战略合作是校企紧密合作的结晶,也是实现双方共赢的战略举措。高校与企业作为人才培养与实践的两个重要平台,坚持以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相融合,提升人才培养的适用性。江苏经贸·首屏学院在为公司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为学生展现自我价值、感受企业文化、提高就业竞争力搭建了平台。为将校企合作工作落到实处,江苏首屏(集团)公司专门成立了学生实习实训培训部,专设200个实训岗位。

    薛茂云院长指出,2010年学校进行战略部署,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的大学科技园,筑巢引凤,吸引了百余家企业进驻园区,江苏首屏(集团)公司是大学科技园中最大的合作企业之一,也是江苏省最具规模的互联网及软件服务公司之一。在当前的职业教育新常态下,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在专业共建、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江苏经贸·首屏学院的成立,直接面向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真正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管、资源共用、成果共享。他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厚实基础。

    薛茂云院长表示,一直以来,首屏集团对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度关注,与学院有着真挚的合作诚意,有理由相信,校企双方携手并进、协同合作,将成为新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共同体。

  


    长沙“经开区‘技能型人才计划’的强力实施,有效激发了各技职院校与园区企业合作、对口培养和输送技能型人才的热情和积极性,园区技能型人才引进渠道也不断创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高杰22日如是说。

 

  当天,长沙经开区2015年度校企合作会议于此间召开。来自园区的用工企业及永州、湘西州等湖南省市州的技职院校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同谋划、商讨园区企业与技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对口培养、输送工作。

 

  近年来,长沙经开区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一方面筑巢引凤,投入2亿资金开展“招才引智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变身“红娘”,搭建平台开展“校企合作”,为园区企业和高技能型人才牵线搭桥。

 

  据统计,2014年,长沙经开区共有56家企业与湖南省内23所技职院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校企联合办班23个,培养学生703人。园区校企合作目前有委托式、短期培训式、资源共享式、工学交替见习式、冠名办学式、顶岗实习式等近10种模式。

 

  高杰表示,对接园区产业发展,推进校企合作交流是园区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内容。长沙经开区今后将不断探索校企业合作模式,加大平台建设支持力度,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努力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一流的校企合作平台。

 

  2013年,长沙经开区专门出台《加快引进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和《招才引智三年行动计划》两大人才政策,计划用三年时间投入2亿元,在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领域,引进和培养1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10000名高技能人才,以期促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高杰认为,加强校企合作、对口培养输送人才,不失为解决技能型人才供需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企业、院校、学生多方共赢的必然举措。

 

  此次会议上,长沙经开区奖励了为园区在输送毕业生、合作培养人才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共有18家学校、12家企业获奖,奖励资助金额共百万余元。


    校企合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搭建起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找准校企合作的“最大公约数”。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最大特点是“利他”,不是想着从企业捞什么利益,而是想方设法为企业做好服务,企业自然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资源、资本驱动为主,向以技术、知识、人才为主的转型发展阶段,加快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已是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国家战略需要。近年来,在国务院和教育部的顶层设计下,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共识,江苏省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也不断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和创新,并走出一条校企无缝对接打造企业学院的新路子。

 

    校企合作的难点是什么

 

    长期以来,构建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但校企“两张皮”的现象,是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普遍遭遇的瓶颈,深层次原因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因此,校企合作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搭建起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找准校企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苏州工业职院的校企合作,最大的特点是“利他”,不是想着从企业捞什么利益,而是想方设法为企业做好服务,让企业觉得有利可图。开展校企合作初期,学校也是抱着“企业能为我做什么”的态度,但合作效果并不理想。在后来的校企合作中,学校践行“我在乎你”的学院精神,与时俱进,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时转变观念,变“企业能为我做什么”为“我能为企业做什么”。现在,企业都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

 

    校企合作理念如何落地

 

    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高职院校既是发起者,也是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的实施者,在出现问题和困难时还是主要的解决者、协调者。这样的校企合作,学校负担过重,而且关系不稳定,难以持久。如何使校企合作落地生根并且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整合多方资源,通过开放办学促进校企合作。

 

    为此,苏州工业职院坚持利益共担、资源开放,在成立“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理事会的基础上,2013年年底与常务理事单位苏州创元(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创元学院”,这其实就是“企业学院”的雏形。由企业派高管担任院长,学校分管院长担任副院长,在学院设创元办公室,每周企业派人与学院相关系部专业教师洽谈,形成创元与学校、企业与院系的定期研讨机制,集团部门与校企合作处的每周联合办公机制,创元学院信息互通机制。这样一来,也就理清了创元学院内部的管理机制。

 

    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做什么。成立订单班、冠名班等,为企业量身培养适用人才,将企业的用人需求提前介入到一年级。目前,学校与创元集团旗下公司成立了6个订单班(冠名班)、1个二级学院,近160名学生实行定向培养,学生进校就是企业“准员工”。同时,针对企业培养周期长的岗位,比如轴承技术控制、酒店管理等,与企业试点现代学徒制培养。

 

    行业前瞻性产品开发不足,新产品研发困难,一直是企业发展的软肋,而高校的科研成果却找不到市场,成果难以转化。为破解这一矛盾,积极转化科研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校企建立了人员互派互聘机制,学校150名高级职称人员组成企业的兼职科研团队,创元集团55名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兼职兼课教师库,双方科研合作项目达20多项。

 

    企业教师学生三元主体

 

    职业院校要找到与企业的结合点,就要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就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而要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关键是要有一批专业强、技术精,上得课堂、下得企业的“双师型”教师。

 

    由于企业主体的积极主动参与,苏州工业职院创新实施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政行校联袂、师生企联合、教研用联动、学做创连贯”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企业、教师、学生就站在了同一个舞台上。

 

    为调动教师推进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学校在2013年实施校企合作工程,将校企合作项目化。明确学校领导牵头联系10个重点企业、地标企业,9个系(院)紧密联系100家合作企业,每名教师至少联系两家企业,并出台校企合作绩效考核办法,将校企合作与教师的年终考核挂钩。目前,学校已与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共建成高效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1家、动态校外实训基地477个,其中包括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两个省级实训基地。

 

    同时,学校在企业建立了19个教师企业实践站,专业教师每5年要到企业锻炼5个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的职业化、工程化水平快速提高,目前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已占到教师总数的89%以上。

 

    企业学院落脚点在哪里

 

    在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下,不少企业表示,现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一抓一大把,进了企业派不上大用场,但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却很难招到。因此,打造企业学院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是摒弃传统教育,变革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并且推出一揽子配套举措:推行导师制,从学生进校门起,给予学业、就业和职业能力指导;实行教室、实训室、创新室和识岗、习岗、顶岗的产教融合职业人才培养;试点推行完全学分制,学生根据职业发展需要可转专业。

 

    其次是注重文化育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文化人。围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打造了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等5个素质教育平台。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进班级和“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相融合;建立吴文化类、科技创新与创业类、文艺类、时尚体育类学生社团131个,鼓励每个学生担任一个班干部、参加一个社团、组织一个活动、培养一个特长;每年拿出50万元作为扶持基金,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职业教育肩负着把人口优势转化成人口红利的重任。除了培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还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关键在于教师。为此,学校对教师进行“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教育,通过爱文化的校园浸润,学生终将会爱自己、爱父母、爱学校,爱中国共产党、爱国家、爱民族。


    “校企合作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发挥校企双方优势,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4月29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西安德润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无人机培训基地以及西航职院直招士官无人机实训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在该院举行。 

    此次合作是西航职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助于企业领先一步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是学校与企业实现共赢的一项重要举措和现实需要。该院赵居礼院长在讲话中表示这次签约合作,标志着该院与企业在合作办学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是该院深化校企合作的具体行动,希望以此次签约挂牌为契机,努力实现学校参与、企业参与、社会参与和学生参与的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为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德润航空杨风雷董事长在讲话中指出校企合作是该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双方优势,实现高等教育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功能,更好的为社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他表示,德润航空拥有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机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产品主要应用于环保监察、农业植保、测绘、交通等方面,同时该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多品种、多规格的无人机培训能力,有无人机从业人才规模输送能力。

    随后,赵居礼院长与杨风雷董事长共同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并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直招士官无人机实训基地”和“西安德润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培训基地”两个牌匾揭牌。 

    据悉,此次校企合作,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把这个合作平台打造成无人机工程训练中心、无人机应用研发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无人机连锁服务中心,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技术服务,既可以提高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又为企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签约仪式后,与会人员在该院操场一同观看了精彩的无人机飞行表演,精彩的无人机表演很“刁钻”很“给力”。

    绿茵场上,几十架型号、大小、形状各异的无人机整装排列,气势恢宏。直升机、旋翼机、固定翼飞机在操作人员的遥控下在空中自由飞行,变幻多端,时而斜身侧飞,时而翻身倒飞,各种惊险的飞行姿态,各种出其不意的飞行动作,让观众大呼过瘾,目不转睛盯着表演,听着解说,一个劲儿鼓掌叫好。    
            



数控车床总装车间(模具钳工专业实训室)

  

    特色是学校的灵魂,强化特色发展意识,实施品牌强校战略,已成为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共同战略选择。江门市技师学院(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建立起江门市化工仪表厂、江门市宇宝电子厂、江门市第一机床厂3家实习工厂和1家经营性酒店,作为第三批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学校紧紧围绕“校企融合”做文章,提升技工教育发展内涵,发挥“校企融合”办学模式在创构现代技工教育办学模式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职业教育源于企业,“校企一体化”是职业教育本质的回归,更是校企合作由浅层次走向深层次,由松散型走向紧密型的新阶段,是校企双方构建校企共同体的必然之路。江门市技师学院(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先后经历了以厂养校艰苦创业、以校促厂打造特色、品牌带动规模效应、教改引领内涵发展等重要阶段,也使学校“校企融合”为基础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更加清晰,从体制机制的管理创新、专业建设的场地功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实现“校企一体化”。实践证明,“校企融合”是技工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更是校企之间实现互惠双赢、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有力保障。

 

    体制机制上的校企融合是保障

 

    学校校企一体的运行模式强调从体制机制创新上保障“校企一体化”,其关键在于“化”。在运行过程中,学校创造性地把实习教学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即一套人马,两种职能,分管教学副校长兼实习工厂厂长,教学专业实训部主任兼实习车间主任,专业教师兼实习车间班组长。构建“合二为一”的产教平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两者的价值取向和运行路径的统一。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校办企业改革的力度,开发新产品,引入新技术,提高生产能力,拓宽销售渠道。另一方面结合生产服务,开发与工作领域相吻合的课程体系,使之成为能有效结合生产服务的工作项目。校办企业对外是工厂、酒店,对内是实训基地,创设真实工作情景的教学环境,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在宏观上,确保育人质量是运行模式流程构建的重要目的,实现以厂促校,推进学校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和实习就业等方面与企业接轨;在微观上,确保产品生产是运行模式良性循环的根本保障,实现以校办厂,发挥学校人力、智力、技术、科研等优势,使学校的科研创新、生产性实训能围绕企业产品研发、产品生产等运营需要,为校办企业排忧解难,以获取更好的生产经营效益。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仅有依托校办企业的校企一体培养模式是不够的。为此,学校充分发挥品牌示范效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一方面积极开展“引企入校”。先后引入华中数控(深圳)有限公司、海信电子(江门)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学院建立集生产培训为一体的实训中心。另一方面积极依托合作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以“人才互用、资源共享”为基础,开展“校企双制”模式下的宽领域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使校企融合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培养模式上的校企融合是关键

 

    在“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下,使学校得以系统构建基于校内企业的“产训结合”实践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生产与教学两个生态系统的次系统呈链状结构,在生产系统中,按照产品类型分化出产业链;对应生产工艺流程形成技术链;配置专业技能人才生成人才链。学校教学系统对应于生产,内在的次生链实现了专业链与产业链、课业链与技术链、能力链与人才链的对接,从而有效推进教学内容与企业用人标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研发、共同生产,实现了培养模式上的“工学交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基于真实工作环境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校园就能体验到真实的企业岗位要求,突出学生在产品质量意识、生产安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校以“产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推行“工学交替教学”,通过“四个对接”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改革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办学条件与人才培养相对接。学校在师资条件、实训条件、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方面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相对接。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广泛吸收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构建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生产性实训场地建设,融合生产性实训要求,实现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相对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汇聚职业教育政策、信息、技术等资源,充分满足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相对接。遵循“为企业培养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一职教理念,探索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力求课程标准与企业技术标准相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相对接;融入企业文化,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素质与企业员工素质要求相一致。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对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满足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重点建设模具制造、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等省、市重点专业。进一步开发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兴专业,努力实现专业结构与江门产业结构相适应,满足江门市乃至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教学管理与工学结合相对接。将学习和岗位工作这两个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工作学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也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积极探索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坚持“校企合一、产训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引厂入校”、“引校入厂”等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创新教学环境,构建生产性实践教学环境,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岗位教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学生多元化评价模式,注重过程考核,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培养目标上的校企融合是根本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品牌、规模、效益并重的发展方针,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发展之路,随着“校企融合”的逐步深入,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促进了专业建设。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编制教学文件、共同开发与工作领域相吻合的课程体系等,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了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学校也因此成为了首批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

 

    提升了师资水平。以名师为引领,突出教师下厂锻炼实践、企业人员来校授课指导、合作技术攻关等方面的交流互动,在合作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师资水平得到了提升。学校教师队伍中有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38人被授予省级技术能手称号等。

 

    提高了教学质量。创设了真实工作情景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贴近企业需求,教学方法直观形象生动,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2004年以来,师生在全国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获5个全国之冠、4个全国第二、3个全国第三。

 

    拓展了培训鉴定。在实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还畅通了对企业在职员工培训鉴定的渠道,促进了技工教育“双翼驱动”功能的扩展,体现了技工院校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的作用。近三年来,对企业在职员工培训鉴定都在5000人次以上。

 

    扩大了品牌形象。学校立足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能有效的提高学校在企业、社会以及地方政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社会上已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国家、省市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指导,学校被誉为江门工业战线上的黄埔军校、广东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的江门市技师学院(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将立足于中职教育前沿,以示范建设为契机,坚持以特色取胜,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近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苏果超市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合力打造校企合作新平台,共建“江苏经贸·苏果学院”。

    面对当前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大环境下,校企双方均认识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赢、共谋发展的必要性,力求通过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毕业与就业”三个同步。

    据介绍,校企双方的合作始于2008年,江苏经贸与苏果超市合作共建了集经营、教学、培训、科研于一体的大型校内商贸流通与现代服务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推出了“岗位认知、课程学习、顶岗实训、毕业实习”四种实习实训模式,吸纳30000人日学生实习,解决了商贸类专业缺乏实践教学场所和有效培训方式的难题,在国内高职教育领域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该实践教学案例2012年入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3年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4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与之相关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还获得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

   
“江苏经贸·苏果学院”是双方合作的又一新举措和新品牌,是江苏经贸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在体制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新典范和新力作,将更好地发挥学校在地方经济服务上的积极作用。

    “哧哧,哧哧”的一阵长长的声音从手机中传出来,课堂上,30多个学生睁大眼睛,非常地好奇。

    这是正在航行的轮船的机舱里轮机运转发出的真实声音,这个声音是刘婷婷在轮船上特地录制的。

    作为情景教学资料,她把这段声音带到教室,她这么做是为了让更多孩子感受到来自一线的最真实的工作环境。

    从企业带回来的“活教材”

    作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学院专业英语教研室教师,刘婷婷工作11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可是她却总感觉在教学中缺乏企业一线的教学资料,教学略显苍白,“站在讲台上心里经常感觉到没底气”。

    刘婷婷说,现在课堂上提倡情景教学,但她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学校工作,虽然教轮机工程专业英语,但她从未登上过轮船,她知道船上所有零部件的英语表达方式,但让她觉得很尴尬的是自己也不知道那些安装在轮船上的零部件到底长得什么样。

    寒假的时候,学校发通知,开展“百名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而且学校报销所有费用,还有工作补贴,刘婷婷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好机会。

    她说服家人,告别孩子,从江苏常熟到河北秦皇岛,在船上一呆就是12天,尽管学习和生活很辛苦,但对她来说,这是她的教师职业生涯里最重要的经历。

    轮机工程学院此次选派了7名专业教师参加这次商船的实践,一名资深轮机长作为他们的领队。

    “如果对船上的工作环境没有相关的认识,我们是教不好学生的。”刘婷婷表示,在之前的教学中,她只能按照书本知识教授学生。

    在两周的实践中,她抓住一切机会,拍摄了大量的船舶上的图片和视频,作为今后的现场教学资料。

    课堂上的这种尝试,“这些学生之前根本无法了解,都表示很新鲜,也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将来职业的真实情景。”

    据了解,在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像刘婷婷这样的老师还有不少。寒假期间,该校组织127名在岗的专业教师到57家企业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习实践。

    “让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是我们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的重要尝试。”该校合作发展处负责人许进军介绍说。随着企业对学生技能要求的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

    学生帮助老师成长

    作为一家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高职院校,培养海事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是其主要特色。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等,成为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关键词,也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拉开了新的一幕。

    但在实践中,由于教师缺少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教什么、怎么教”成为教师面临的难题。在轮机工程学院的刘必旺老师看来,这个问题不可小觑。

    刘必旺对此深有感触,他在企业实践中发现,以前老师们在课堂上传授的理论课程过于死板,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缺乏主次划分,有些课程内容在实践中根本用不到,实用的知识有时却被忽略。

    大学毕业以来,刘必旺一直从事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现在是轮机工程学院专业英语教研室的一名老师。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他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对于轮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轮船是陌生的,轮机专业英语是枯燥无味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老师来说,至关重要。”

    就在他烦恼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时,学校开始大规模组织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学习英语讲究的是情景教学,没有亲身到现场,很难让学生对船舶有感性的认识。”

    在两周的实践中,刘必旺意识到,老师们一直在学校从事教学,到企业去锻炼的机会还是太少了,也因此对企业的新技术、运营模式、企业文化等实际上的体验都非常少。以前他总认为学生能通过考试,能取得资格证书就足够了,直到上船后才发现,这是远远不够的。

    “这样我就能对今后的教学重点有更加鲜明的认识,更有针对性地教学,学生也更加容易理解。”

    刘必旺从来没想到过,轮船比想象中的要干净整洁很多。原来以为船上会油污很多,但上船后发现,通道上一尘不染。当时船长就告诉几位教师,他们完全可以把鞋子脱掉,在上面走,他可以保证他们的袜子上没有一点灰尘。

    更让人感动的是,两位英语教师在轮船上遇到之前教过的学生。这些学生看到他们显得特别热情,还专门为老师安排了最好的床位。

    师生的角色互换也体现出来。刘必旺说,以前作为老师教育学生,但是现在却反过来,学生开始给老师上课了,因为学生在这里工作时间很长,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这样的角色互换,很多老师深感震撼。

    为了体验学生的工作,他主动申请陪学生上夜班。刘必旺说,以前在课堂上教学生,其实是体会不到这些学生将来面临什么样的工作岗位的。

    回到课堂上之后,作为教师,刘必旺觉得他更能理解学生,有时候也愿意花更多时间去陪学生,去告诉他们将来所要面对的工作环境。

    一次,船上的一名船员问刘必旺驾驶室里一个按钮上的英文标签是什么意思,因为这个英文标签有双重意思,船员不是很明白。在刘必旺的解释下,船员终于知道了这个按钮的另外一个用途。能用专业知识帮助到船员,对刘必旺来说,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校企合作的“新融合”

    “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周企业实践,却是对我知识结构的重要补充。”邹云美一直在经管学院的国航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下企业培训,她一直觉得非常“过瘾,又不过瘾”。她的意思是收获很大,又感觉远远不够。

    从大学毕业就进入学校教学,校到校的模式造成她在企业实践这方面上存在短板。她知道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老师是不合格的。

    “我自己亲自下企业,去了解实在的企业运行模式,这样我上课都更加自信。”她说,在南京散货码头实践时,能很深入了解散货码头的情况。

    “如果还有机会,我要到更具挑战性的海港实践,给我的学生带来更多的一线教学资料。”

    据了解,对于教师深入企业,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的硬性规定,比如,学校明确提出了教师实践锻炼的具体要求,建立了考核标准,规范了实施程序,使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落到了实处。

    同时,学校将到企业实践将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年度考核、职务任职和双师教师资格认定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教师在参加企业实践期间,学校在加班费、交通费、保险以及伙食和住宿费等方面给予保障,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学校在这方面的政策引导,让教师们更有信心地去接触一线,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站在学校发展的高度以及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高度,对参与实践活动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企业实践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深远意义,这一点是学校在一开始就明确的。

    显然教师下企业,也是一个校企双赢的过程。

    今年寒假,电气自动化学院选派了6名老师到镇江赛尔尼柯电气自动化公司实践,两周的实践,教师与该企业的工程师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赛尔尼柯人事处的浦康劲说:“教师下企业,双方密切合作,带来的是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是一个难得的双赢机会。”

    他说,在寒假时接到上级通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将会到公司一线进行两周的实践交流。之前有过多次的交流,但多是短期的参观,这是第一次系统深入的合作,公司很重视。

    在企业中,一线的工作人员长于操作技术,却疏于理论体系的学习,这对于企业而言,长远来看,也是不利的。

    “交流中,教师给我们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科学的内部管理知识,理论上的专业指导,这些都给公司带来新鲜的知识体验。”

    对企业而言,教师到企业实践,熟悉企业的运行,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减少磨合期,提高企业的效率。“与学校合作,培养更有竞争力的学生,这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教师下企业将成为“新常态”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发展处负责人许进军表示,企业是我们的师资培养基地,学校和企业无缝对接,才能培养高质量、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没有好的教师,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无从谈起。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下企业锻炼的教师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明确其通过该阶段的学习锻炼,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等方面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应完成什么任务或应取得什么成果,很多方面都是量化的。

    学校严格规定下企业锻炼的教师要填写周工作安排表、工作日志等,同时,对教师下企业实践进行实时督查,并将督查情况以一定形式在校内进行公布,增强对教师的约束力。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负责人吕际云表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天然属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但事实上,学校很多教师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学校工作,很少与企业接触。

    因此,学校组织了这样一场大型的“扫盲”活动,而且按照学校的安排,这样的活动还将持续下去,每一名教师都将在企业与学校之间频繁转换角色。

    吕际云说,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教师可以接触一线生产岗位上的工程师,与一线的技术人员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促进学校和企业进一步加强联系。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红明认为,校企合作培养教师并非新生事物,但往往卡在教师进企业深入实践这“最后一公里”。过去,教师也下企业,但多是面上的接触,没有深入一线,时间也很短,今后,教师下企业实践将成为一种不同以往、相对稳定的“新常态”。

    刘红明表示,下一步将会开展更深入的专题教学调研,通过校企合作的渠道,以教学团队为单位,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带着这些课题,共同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

    不少参加企业实践的老师上课比以前自信许多,他们也表示,以后的寒暑假,一旦有机会,他们都会争取去企业进行锻炼。

    在他们看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能力,他们希望在面临这样的挑战时,能有更多锻炼机会,不断充实自己,更好地去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岗位,这才是职业院校教师的价值所在。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都被贴上为当地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服务的标签。职业院校与区域内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是因为合作过程中交流和沟通便捷,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然而,笔者对浙江、上海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情况进行深度调研时发现:一些多年来与东部职业院校有着合作关系的企业,近年来却开始寻求与中西部职业院校开展远距离合作,且合作意愿比较强烈,规模越来越大。

 

  笔者调研了36家企业,均与当地职业院校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其中有9家企业已经与中西部职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有10家企业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却苦于没有渠道和机会。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与东部职业院校合作效果越来越不尽如人意,无奈开始舍近求远。

 

  解决长期用工需求 储备稳定人力资源

 

  这9家已经与中西部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性。如企业的主营业务集中在服务业和制造业,员工规模多在500人以上,经营模式多属连锁、加盟、特许或一体化经营,企业技术类型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不容易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合格技能人才。这些特征决定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方面,学生顶岗实习能为企业带来批量劳动力,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经过顶岗实习留下来,成为企业长期业务拓展和品牌扩张的技能人力资源储备。

 

  虽然不排除有企业将顶岗实习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的情况,但笔者访谈的9家企业,合作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学生能留下来,而不单纯是为了短期的用工需求。原因在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时间会占到30%,生产性活动占70%。与外面招聘熟练工人相比,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会投入更多的成本,而企业给予学生的实习补贴采取的是与其他工人同工同酬的绩效考核方式。这样一来,学生顶岗实习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但并未节约用工成本。正如一位企业负责人所言:“如果企业拿学生当廉价劳动力的话,学生学不到东西,对其岗位和企业认可度必定不会高,毕业后就不会留下来,职业院校也有可能中断与企业的合作,从长远来看,企业损失了人力资源。”可见,企业方充分意识到了短期收益获得和长期收益损失之间的利害关系,会进行慎重权衡。

 

  东部合作遭遇瓶颈 企业需求未能满足

 

  事实上,这9家企业都与东部职业院校开展了多年校企合作。企业合作的学校数最多的10所,最少的2所。合作最长的已有11年,最短的也有4年。然而,与合作初期相比,这些企业与东部职业院校合作的学校数、学生数锐减,合作形式也越来越单一,越来越浅层次。一位企业负责人说:“与东部职业学校合作,学生流动性非常大,尽管企业没投入太多成本,但也没获得收益,有时企业遇到季节性用工忙,学生大批量流动还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耽误订单的完成”。究其原因,有如下三方面。

 

  第一,学校方面。随着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中职学校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越来越大,平均升学率从前几年的10%至20%上升到目前的50%至70%。中职学校就业人数越来越少,很难满足以人力资源储备为目的的合作企业的需求。这一点笔者在与部分中职校长的访谈中也得到了证实:前几年,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数量多的时候,合作企业多达一两百家,最近几年,随着学生升学率的提升,就业数量急剧减少,学校不得不主动与许多企业中断合作关系,对合作企业进行大量削减。

 

  第二,学生方面。部分中职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对职业生涯定位也不明确。企业方表示,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吃不了苦,脾气大,企业不好管理。在制造业岗位,一些学生嫌弃工作环境不好,工作枯燥;在酒店服务业岗位,一些学生认为要看人脸色,低人一等。企业留用这些毕业生会随时面临其离职的风险。

 

  第三,家长方面。东部地区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家长对学生职业定位影响大。许多家长不认同学生所读专业和就业岗位,对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选择进行干预。如:由于酒店服务行业在寒暑假和节假日都会面临大量客流,空调制造行业在春秋季节会面临大批量产品生产,企业难免会要求顶岗实习学生加班,按绩效支付工资,这时部分家长就会强烈反对,打电话甚至直接跑到企业说事评理。家长这些行为进一步影响到学生对职业岗位的正确认识。

 

  被迫寻找西部院校 成本虽高收益也高

 

  东部职业院校满足不了企业用人需求,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将目光转向中西部。企业通过收集中西部人口、劳动力输出情况、职业教育规模等相关信息,初步锁定合作地区,然后通过各种渠道与相关部门和学校谈判,谈判成功后,校企双方共同商定合作形式、合作内容及规模等事宜。

 

  从调研企业来看,合作前两年,基本是东部企业到中西部职业院校建立校内实训室,企业定期派技术骨干到学校讲座,依托实训室融入企业文化、岗位认知和简单操作技能。从第三年开始,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企业包干学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和伙食费。顶岗实习结束后,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一些学生留在企业成为员工。

 

  谈到成本收益,企业普遍认为,在顶岗实习期间,中西部的学生吃苦耐劳,职业定位相对准确,能够稳定投入生产,而且学生普遍希望多工作,多学技能,多挣钱,这就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生产价值。尽管合作前期会多花费信息收集、公关谈判等费用,合作中学生顶岗实习的交通、住宿、伙食等成本也不低,但这些成本与学生顶岗实习或毕业后就业稳定为企业带来的收益相比,还是划得来的。

 

  企业如此舍近求远 政府院校需要反思

 

  企业舍近求远,寻求与中西部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背后,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第一,职业院校应加强对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价值观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就读专业时,并未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而是盲目听从家长及周围人的意见。因此职业院校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培养职业兴趣,了解未来的岗位。在此基础上,加强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对职业评价、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的正确认识。

 

  第二,顶岗实习期间,校企应共同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定位。顶岗实习是学生对所要从事岗位的最初体验,对学生是否认可职业岗位起着重要作用。院校应和企业一起对岗位定位进行梳理,让学生对岗位有真实体验,从而接受岗位。职业院校应建立专门的家校平台,将学生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趋势、职业岗位认知、企业人才需求,尤其是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相关信息定期发送给家长。此外,院校与企业还可以一起组织针对家长的“企业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企业,体验和认识学生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与学校、企业一起努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第三,政府要积极搭建东部企业与中西部院校合作平台,并合理引导东西部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东部企业在与中西部院校合作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企业有需求的情况下,政府应当积极搭建与中西部院校合作的平台,以满足东部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另外,从调研来看,与中西部合作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政府应该合理引导东部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转移到中西部,以享受人口红利的优势,同时还应该给予技术支持,让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413日上午,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举行联想LCSE特色班的教学开放日观摩活动。广东省职教学会李小鲁会长、联想集团联想学院杜金晶副院长、黄埔区冼银崧副区长、区教育局张灿华局长、广州市职成处林晓副处长、区教育局李赤副调研员、联想企业方代表、黄埔区部分中学校长、市区属职校同行等参加了本次开放日活动。

    此次联想LCSE特色班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主要展示了以下内容:一是职业素养的各项内容,如:暖场、精彩瞬间、团队加深情感、分数盘点、知识点回顾、表扬昨日之星、联想之歌等;二是岗位实训的各项内容,如:客户送修机器->接待->机器保管、库房取出机器->检测->维修->机器保管、客户送修系统操作、维修过程系统操作、客户取机系统操作、点评本次课程各小组表现等。

    李小鲁会长、冼银崧副区长、张灿华局长等领导嘉宾全程参与了1个多小时的教学公开课。师生们的表现,让观摩者啧啧称奇,真正感受到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和体现了校企合作真正的“三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广州市中职校企深度融合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实例。

    座谈会上,与会领导嘉宾畅所欲言,围绕着李小鲁会长提出的“知识和技能的问题上,如何解决好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问题?着眼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的生命周期,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该项目有没有挖掘出规律性的、共同性的东西向其他专业课程延伸?”等三个问题分享各自的感受。

    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林绮芳简单介绍了学校一直以来倡导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学生生源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坚持以优质校企合作课程进行内涵发展的坚定信念,并汇报了在政府、企业支持下扎扎实实地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的做法。

    联想学院杜金晶副院长指出,联想作为一个世界500强的民族企业,一直关注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这些年联想在深度的校企合作方面也是非常重视的。联想不仅仅要和学校共同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优秀学生,更要在专业共建上和学校共同合作,将联想优秀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服务标准和生产流程引入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和学校共同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且,共同和学校打造符合行业能力标准的IT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校内学生一体化生产性教学。

    张灿华局长总结了三个观点:他认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认真比认为更重要,并期望该项目要特别注重“课程是核心、师资是关键、学生是根本”的三条原则,对项目能够持续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表达了良好的祝愿。市职成处林晓副处长和教研员研究员刘载兴在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平衡广州市整个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和现代学徒制的工作上还要作更多细致地探索与实验。

    最后,李小鲁会长做了很好的总结点评和指导。李会长对黄埔职校和联想的合作项目进行了高度评价。他认为,黄埔职校和联想的LCSE特色班的合作项目是真正的校企融合,校企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为该项目的推进奠定良好基础;该项目教学改革课堂改革都很成功,老师学生精神面貌饱满,教与学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并指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老师,是所有试验、改革的落脚点。李小鲁会长提出了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认识,分别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的视角,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试验是有意思、并且有深入持续探索下去的价值。

    随后,李小鲁会长对新黄埔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很多让与会者深刻思考的观点和建议:第一,他真诚地希望企业和校方在改革试验过程中要注重技术含量、技能含量以及知识含量的纵向分解和横向的分层,从纵向上做好课程与人才培养分层的工作。第二,要高度重视学生,遵循以人为本,从构建学生职业生涯生命周期的高度来打造学生综合素质、职业素养、人文精神的基础。第三,职业教育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上升到教育规律上来认识和把握,要从成功的改革试验中提炼归纳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经验成果,有效的、规范的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第四,他建议学校、教育局和教研院联手行业、企业一起,共同解决提高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率的同时,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评价标准。第五,要注重老师的培养,在职业教育的试验与改革中,要让更多教师在课改过程中培养出真情、真爱、真参与的精神品质。


















 
    


    2014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之年,改革力度空前大。预计未来将有政策落实细化,包括法律体系、考试制度、办学类型、课程设计等方面,职业教育改革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教育体系改革的主旋律。

  此时,又恰逢两会召开之际,职业教育更是成为了焦点话题。从2014以来,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央财政12月下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40亿元,并提前下达2015年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部分补助资金预算20亿元。同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又联合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为此,作为国内教育装备行业最负盛誉的展会,第二十六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承办方——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与北京高职研究会合作,举办职业教育装备 分论坛。论坛将在2015年3月18日上午10:00-11:30,在北京展览馆7号馆举行。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书记孙善学,新联合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锬作为报告人出席会议。从职业教育的改革到无线互联智慧教育,详细阐述职业教育的发展。


  此外,展会同期还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装备技术论坛、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活动等。

  新联合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本届展会的独家冠名商,携旗下“领视”系列产品闪亮亮相展会,备受关注。

  第二十六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于2015年3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展会由北京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和北京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共同主办,《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和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www.caigou.com.cn)承办。

  本次展会旨在全面配合2015年度北京及华北地区各高教职教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所等相关教育部门政府采购及其他采购、招标工作,是行业内的一次盛 会,也是广大教装部门沟通工作的桥梁。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学校的实验教学水平和软硬件建设环境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历经多年市场淬炼和应对未来发展机遇的准备,催生了新联合众新品牌——“linxee领视”的诞生,并且本届北京展示会新联合众将以linxee领视全新面世。

  据介绍,“linxee领视”巧妙地勾勒出新联的英文首字母“LS”,与核心视觉元素“link和see”融为一体,完美的诠释了“领互联智慧 视大千万象”的品牌理念,这表明新联合众在品牌建设道路上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以VI为前提的品牌战略,将切实推动新联合众转型升级;并将有效提升linxee领视在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持续推动品牌国际化的需要。”

  基于闪联“IGRS”技术,如今Linxee领视承载着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无线互联智能应用解决方案的服务特质,以及品牌战略升级的举措。在教育装备行 业,linxee领视代表了行业新贵对于传统市场竞争和发展方向新的理解和把握。“linxee领视科技感十足的视觉设计,凝聚了新联合众对未来发展的信 心; linxee领视将取代新联合众履行企业品牌的功能,其‘领互联智慧 视大千万象’的品牌诉求,承载了所有合作伙伴和客户对我们的信任。”linxee领视市场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表明了linxee着眼于未来,并引领中国教育装备行业2.0时代的决心。

  现场一名职高学校老师对linxee领视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赞不绝口,“使用linxee领视智慧教学解决方案,可以将学生、老师、家长联系在一个云 平台上,三者之间实现无缝对接交流。家长通过独立的帐号登录智慧教育云平台,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学生可通过手持终端随时随地完成听课,并且通过电子书包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方便与学生即时互动,并根据学生个性构建个性化教学环境;并且在授课时,可随时通过wifi访问智慧教育云平 台,分享、共享云端的教育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Linxee领视智能多媒体触控一体机为教学主机,Android、Windows平板电脑为教学终端,最终达到信息化教学的目的。”

  业内专家表示,在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将面临更加严酷的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唯有具备核心技术实力,能提供适合市场和用户完整解决方案的品牌,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无疑,linxee领视用智慧“触控”现代教育的智能无线整体解决方案,已领先了同行一个身位。


    2014年交互式电子白板产业经历了非常多的变化:液晶触控一体机的市场增速保持了一个很高的比例;班班通政府采购模式逐步下放到地方;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向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有的企业在2014年持续低迷,在市场上难见其身影……2015年春节即将来临,春节之后,各种采购项目又会蜂拥而至,对于最终用户或者采购单位来说,也需要张开自己的慧眼,选择有底蕴、有规模、有服务、有品牌的企业作为供货单位,无疑是明智之举。那么,2015年,哪种类型的交互式白板企业才值得关注呢?下面小编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 研发生产并存

  目前市面上有近千个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但是最终真正有研发有生产的企业微乎其微。在其他行业,比如IT产品或消费类产品,代工现象非常普遍。但是教育装备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从事教育信息化的企业必须了解教育业务模式,掌握未来教育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软硬件研发团队,能够开发出适合教学交互体验的产品。另外,教学交互设备的生产也需要企业有较大的实力,不仅要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对于生产的各个环节、成本控制、产品改善等都要有严格的要求。众所周知,交互式教学设备每年的市场需求总量在80万台左右,液晶交互平板整体刚超出20万台。如此规模的产业,如果企业自身不具备生产条件,生产成本势必得不到控制,而且产品质量也难以把握。

  教装行业一线品牌大概有四五家,但是在业界形成产业规模的在两家左右。比如深圳巨龙,在深圳和湖北分别拥有中国最大的液晶触控一体机生产线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生产线,其中湖北巨龙教育信息化产业园占地面积14万多平方米,年产值达8亿人民币。在研发方面,深圳巨龙在深圳、北京、湖北、郑州等地均设有领先的研发团队,拥有32项国家专利和39项软件著作权。

  有研发有生产的企业会在技术、生产、供货、服务、成本等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在教装行业,有研发没生产,或者只有生产没有研发,都不是长久之计。

  二、 深耕教育

  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科技企业,必须深耕教育,围绕教育展开科技创新,为教育而生。但是我们这几年也看到有些从事非教育产业的企业也开始投身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看似给教育行业带来一些生机,但实际上这类企业不懂得教育教学模式,不了解教育的核心需求,也没有相应的软硬件研发团队,甚至找一些低端软件来以次充好。这一类企业不缺乏资本,大多抱着“万一赚了呢”的想法投入团队去运作。事实上,很多类似的企业在2014年已经完全退出,因为这些企业的“搅局”,所以造成很多教装设备成为一种摆设,华而不实,阻碍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所以选择教装设备企业,一定要考量企业成立的时间,其主业是不是教育产业,企业从事教育产业的动机,投入的力度等等。深圳巨龙从1998年成立之初,一直深耕教育,也是最早倡导班班通项目的企业。在国家商标局网站上,我们曾经输入“班班通”进行商标查询,发现班班通的商标所有权归属为深圳巨龙,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深圳巨龙的教育底蕴。

  深圳巨龙交互设备多次获得教育部领导关注,图为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亲临体验

  三、 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4年,我们看到市场上出现愈来愈多的类似巨龙教育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随着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薄改项目将会持续进行。专递课堂、同步课堂等一系列旨在促进公平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但需要良好的硬件设备,更需要有一种整体解决方案来推动实施。有了这些设备和方案,还需要一种云平台,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巨龙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就是基于巨龙教育云平台,为智慧教育提供专递课堂、创新课题、同步课堂、多屏互动课堂、远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在线实践系统、智慧校园安全防范平台等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采购方,2015年不仅要考察单纯硬件产品的各种参数,更重要的需要看生产企业能否给班班通项目提供一系列整体解决方案。这样不但省去采购成本,而且在后期服务方面,也会节约不少的费用。

  四、 关注地方市场,选择大品牌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2014年,教装设备采购权逐渐由省级转向市县级,地方将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这样直接导致有些地方会出现地方保护主义,在采购方面设置采购门槛,保护地方品牌和地方企业。另外也将会促进教装设备企业更加关注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拓展,营销成本大幅上升,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有可能在2015年面临较为严苛的挑战。反之,一直注重客户服务,一直注重终端市场的企业将会在2015年有更加不错的起色。

  目前,深圳巨龙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2015年,将会将触角伸向地方市场,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会加大对地方市场的市场投入,通过系列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五、 注重服务

  据深圳巨龙相关技术部门数据统计,2014年服务和培训覆盖了共20个省份、4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的2800多所大、中、小、幼儿园等学校,全国近万名老师直接或者间接地参加了巨龙触控一体机、交互式电子白板、创新课堂的培训。

  细节决定成败,服务创造价值。在教育信息化行业,科技一直走在应用的前沿,造成了产品与市场脱节的现象。深圳巨龙一直以用户为中心,所有的软硬件产品均考虑到人性化设计,并且关注用户体验。通过持续的产品应用培训,得到了广大老师的亲睐。随着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推广的全面铺开,2015年,教装产业的服务需求也将会变得更加重要。作为采购单位,服务环节需要作为重点考察因素。


    2015年1月14日,由搜狐焦点产业新区、搜狐IT联合主办的“2015搜狐科技财富论坛”在北京举行, 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陈绍鹏,北京文朗润诚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立民,本来生活副总裁戴山辉,顺丰优选副总裁陈旭,欧瑞博CEO王雄辉,美国博通公司FAE总监杨学贤,西门子控制产品与系统 事业部应用中心经理刘,搜狐快站首席产品架构师翁晓奇,果壳MOOC学院产品经理黄侔,北京沃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郄晓烨,金丰能源中心总经理张毅,新农商学院创始人辛巴,智东西联合创始人兼主编张国仁,赞赏社交出版创始人陈序,搜狐焦点产业新区总经理陈雪源出席活动,并发言。 

  “为什么会有学渣,学霸的概念?”

  “就是因为传统的教育制度是针对分数而学的。”

  “为什么会有学渣这种概念呢?”

  “因为他的分数不行。”

  “像在Facebook、微软这样的公司,他们总是在吹怎样辍学创业,怎样找到一个机会。你会发现,即使是大学教育,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大学教育在人类历史产生的阶段上有合理性,但是很快,互联网会把大学的教育都根本的颠覆掉。在我比较极端的观点当中,我认为绝大多数的专业都应该是职业教育,而不应该是科学方面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95%的人需要的,在几个月前炒得比较火的蓝翔,学习挖掘机怎么怎么样,大家可能会笑一笑,但是蓝翔技校出来的学生比一般的二本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低吗?大家要想一想,这就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转变,思维在转变,普通人并不是要去学挖掘机才能拿较高的薪水。如果我报微信营销搞定,是不是比大学里面的网络营销,或者市场营销这些专业的学生更厉害。”

  “职业教育领域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师资不均衡,一个操作挖掘机操作得非常好的人,薪水一个月两万块钱都不止,而且他又能讲,虽然有很多人炒蓝翔,但是它的日子应该不好过,因为要请那些老师特别难,由此会有第二个问题,在线职业教育才是真正发展的方向。”

  在2015科技财富论坛上,北京沃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郄晓烨分享了他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北京沃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郄晓烨 

  以下为北京沃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郄晓烨演讲实录:

  【郄晓烨】: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职业教育的一些想法,刚才听到很多互联网的大拿们分享他们对于移动互联网,互联网,MOOC的经验,我个人的一些经历,是我目前创业,或者说做职业教育根本的原因,所以我分析的角度,恰好是反过来的,一般的分享,我是一个搞技术的人,我现在掌握的技术是怎样的,我看到技术的趋势是怎样的,我的分享可能是专门针对我的客户,他的需求是怎样的,我分析客户的需求比较多。在我的PPT当中,展示的都是一些对客户的想法。

  我自己在2005年创业的公司叫尚关科技(音),做面对面的职业课程,我自己是一个较好的老师,讲一些云计算,云存储方面的技术。我在做面对面课程的过程当中,我发觉职业课程是真正大家所期望的。我们的想法,学以致用,职业课程是我们最关注的。

  调侃一句,为什么会有学渣,学霸的概念,就是因为传统的教育制度是针对分数而学的,为什么会有学渣这种概念呢?因为他的分数不行。我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毕业,对于我来说,在大学里面首先一件事情,我学的专业不喜欢,而且我从小到大也不太喜欢目前的这种教育体制,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大学里面,或者说中学,或者说小学,甚至到幼儿园,所有的老师最关心的都是一些听话的孩子,或者说好学生,或者说别人家的孩子,这种概念是怎么来的?因为分数高,但是实际上你会发觉,现在我们看互联网的大拿,哪一个是拿自己本专业去创业,或者说有多少在大学里面是学霸级的人物,比例还是比较小的。

  相反,我们看像在Facebook、微软这样的公司,他们总是在吹怎样辍学创业,怎样找到一个机会。你会发现,即使是大学教育,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大学教育在人类历史产生的阶段上有合理性,但是很快,互联网会把大学的教育都根本的颠覆掉。在我比较极端的观点当中,可能跟大家不太一样,我认为绝大多数的专业都应该是职业教育,而不应该是科学方面的教育,我们看到一个学科型的计算机科学这样一个类型专业来说,95%的人是不会干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东西的,可能绝大多数的人都在企业里面,用这种语言,或者那种语言,把产品经理的思维,或者是画面变成现实,这是什么教育?这实际上是职业教育,研究计算机科学的人是研究什么呢?比如说各种算法,数学要特别好,特别是并行计算,智能,机器学习,深入的学习等等。

  对于我来讲,大学里面希望参加职业教育,但是不为分数去学,学习是比较高效的。现在的教育体制,刚才我已经说过了,最终是分数型的学习。

  我们看一下,我们学习的时候为的是分数区分等级,当老师没办法区分一堆学生等级的时候,就会拿更难的知识过来。于是我们就变成了在一年级要掌握原来二年级的内容,二年级掌握三年级的内容,小学掌握初中的,初中掌握高中的,高中掌握大学的,掌握到大学以后,开始掌握LOL等等这些游戏。有一些希望改变自己专业的人,硕士、博士读下来以后,最终得到社会认可,或者是企业认可的机会也比较少。

  对于这个体制来说,真正想去改变它是很难的,没有任何的意义,我们去讨论这个体制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还好互联网有一个什么好处?互联网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产品直接通过实际的效果证明给我们的这些普通消费者,这是我觉得比较大的机会。

  大约十年前我做的尚关教育(音),我发觉有一点,可以说是机密,可以说是我比较大的心得。我发觉一个人,学历只是一张火车票,最终如果完成四五个实际的项目以后,一般的企业都会接纳他。他做过的职位,他的上司要他做的那些事情,他做过几个项目,企业就会非常愿意要他,这样的人非常少。十年前我创业的时候,瞄准的就是在企业当中可能会用到的大量的互联网技术,比如说云计算,或者是数据库这样的一些东西,最终我的学生就业非常好。

  大约在五年前,我发觉如果我们用现有的模式去做,面对面的职业课程去做,我们发觉有一个大问题,实际上这些教室,人员的管理,这些问题导致我们没办法真正在这个行业里面做成一个超级大的公司,什么能改变这一点呢?在线的教育,这是我们做在线教育的出发点。我们可能跟一般的在线教育公司,一些走得比较靠前的教育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呢?我们不是从现有的技术去分析这个行业,而是从客户的需求去分析。我们做在线教育的时候,五年前逐渐摸索,两年前定型,那时候我们的在线教育提出保证就业,保证薪水,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恰好不难。我们恰好在很多城市有帮他们就业的人,剩下的就是课程质量怎么样,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分享出去,这些是我第一段的分享。

  对于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我们做的在线教育,接下来我分享的在线教育的理解,是对我们将近五年经验的总结。我们发现,第一点,在线教育并不是在线视频。多数公司都会认为在线教育跟在线视频是等同的,其实完全不一样。我们认为教育应该包含着几个环节,一个是老师在讲,比如说有一个人在前面讲,这个地方是视频方式的,没有问题。第二部分是交互,多数情况下,视频满足不了。在线教育在今年有很热的反应,包括资本市场,活跃的在线教育公司。我们发觉到现在,在线教育跟前面几位嘉宾分享的那样,实际掏钱的人并不多,原因是什么呢?不在于这个东西有没有被别人接受,而在于实际效果,如果通过视频的方式去展现,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在几年前做的事情,首先,成套的视频有三百多套,整个时长大概有八千多小时,所有视频都是我们在录播室录的。我们发现这些东西不够,因为缺少课堂里面的第二部分,就是交互。一个学生有问题的时候,老师怎么样反馈给别人,这个地方错了,或者是你提的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思考。这个过程是没有的,在线教育这个地方满足不了。

  第三点,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同学,这个同学会给他评价,这个老师讲得不错,这个老师讲得不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化的关系。

  第四点,比如说实验环境,实验的内容,实验的这些例子,这些作业。

  如果通过一个视频往那儿一放,这种模式,如果纯粹凭借这种模式想做一个产业,这是远远不够的,我非常清醒的一个认识,版权特别清晰的电影,娱乐性特别强,所有人都需要这种电影,有哪个公司做电影这种视频能赚到钱?已经是亏了大约七八年了,到现在可能有些公司能赚到钱,但是在线教育也走这条路吗?根本不可能的,而且它先天瘸很多条腿。看电影,我们在这边看就好了,不需要交互,不需要观众相互之间有协作的关系,或者是这种环境,但是教育必须要有。所以我们发现,在线视频不能满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当然它有很多好处,可以不受年龄、地点、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可以直接把师资的不均衡这个最大的难点屏蔽掉,把这个问题改进掉,但是其他的问题出来了。

  对于我们来说,比较在意的是SIL社会化交互学习系统,这是我们做视频的时候已经积累了很多的视频,但是这些视频想以这些点作为很多同学一块儿交流的点。比如说有一个学生,他针对一个视频提出的问题,拿着手机的,拿着平板的,在PC边看视频的,甚至在不同学校,同时在学习这个视频的人都可以看到这个问题,他可以向看到所有问题的人提出一些疑问,也可以跟别人有互动。这个时候,整个学习就是以知识点做出来的社交系统。

  还有一个是自驱型学习系统,在视频之内,嵌入了网络游戏,嵌入了在线编程,嵌入在线虚拟实验室,嵌入长线的故事情节,在这里面,我们把它融合成一个叫自驱型学习系统的东西。这样一套东西,是我们做在线职业教育的一些思考,也就是未来的研发方向。

  总体的思路是这样的,职业教育是95%的人需要的,在这之前,在几个月前炒得比较火的蓝翔,学习挖掘机怎么怎么样,大家可能会笑一笑,但是蓝翔技校出来的学生比一般的二本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低吗?大家要想一想,这就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转变,思维在转变,普通人并不是要去学挖掘机才能拿较高的薪水。如果我报微信营销搞定,是不是比大学里面的网络营销,或者市场营销这些专业的学生更厉害。职业教育恐怕未来是90%的人所需要的,5%的人可能继续学士、博士这么学下去,因为他所生存的空间就是教育制度的空间,在企业里面这套空间是不适用的。通常我们想去雇佣一些人的时候,选择一个北大的学生或者是一个清华的学生,其实我们选择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识,而选择的是素质,他能上到硕士或者博士,或者清华北大,实际上他到我们公司来,我们根本就没有去想让他用学到的知识在公司里面服务,而是要重新学习。他们的素质是选择的依据,这是大家现在认为这个教育体制唯一的一点好处,但是其他的还是比较差。

  职业教育,我认为可能是一个最重要的方向。职业教育领域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师资不均衡,一个操作挖掘机操作得非常好的人,薪水一个月两万块钱都不止,而且他又能讲,虽然有很多人炒蓝翔,但是它的日子应该不好过,因为要请那些老师特别难,由此会有第二个问题,在线职业教育才是真正发展的方向。

  第三个内容,在线职业教育想去发展的时候,如果靠在线的视频是完全不行的,因为教育有很多环节,刚才我分析了好几个环节,必须要把它当做研发的软件,或者是研发的产品来做,视频只是一块,这是我们的体会。

  我赢职场是在线职业教育整个IT职业教育当中原创视频,原创内容最多的一个公司,基本上涵盖了目前80%的职业领域,下一步我们尽量把90%,或者是95%的方向都覆盖到,同时把我们最新研发的这些体系应用到课程当中去。谢谢大家!


    国有文化企业“白皮书”日前发布,这是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第三年发布年度报告。三本书以详实的“海量”数据,勾画出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轨迹。这三本书也是一条线索,从最初的“摸清家底”到现在的“问诊把脉”,表明完善文资监管体制后,对国有文化企业的认识在深化,其中的发展规律更清晰,未来发展的路径更明确。

    对比前两本“白皮书”,最新版的“白皮书”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回避问题,而且通过研究提出对策,为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贡献智力。尤其是面对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国民经济的新环境,提出国有文化企业要加强顶层设计、进行战略性布局的重大问题。


1.要整合资源向文化集团迈进


    从“白皮书”呈现的数据“盛宴”中,一组数据最有分量:截至2013年末,全国国有文化企业共计12159家,同比增长12%;资产总额22420.2亿元,同比增长23.1%;利润总额1081.2亿元,同比增长23.2%,表明国有文化企业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而在第六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21家,占总数的70%,主营收入和净资产均占入选企业主营收入总和的80%,也反映了国有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和自己比、和中小文化企业比,国有文化企业取得的成果和进步是可喜的,但“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放大对比的视角,扩展到与其他央企比、与国际知名的文化跨国公司对比,仍存有较大的差距,只有志存高远才能担当起文化“国家队”的应有责任和使命。

    最新出版的“白皮书”中,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分析问题,正视国有文化企业存在的差距。截至2013年末,全国国有文化企业户均资产1.8亿元,户均年营业收入0.9亿元,无论与其他领域的国有企业相比,还是与国际文化企业相比,国有文化企业是“小、散、弱”。

    从国际看,排名前十的国外知名文化企业都是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综合性文化集团。美国的迪士尼集团、新闻集团、时代华纳集团,德国的贝塔斯曼公司,英国的培生集团等文化集团围绕主业实现了多行业、多品种、多模式的混合经营和服务,业务范围覆盖4个以上的主要文化行业,涉及音乐、出版、多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主题公园、印刷工业等各个生产和服务领域,成为影响全球的综合性文化集团。比如迪士尼开展了从影视娱乐到电视网络到主题公园,再到服饰、玩具和食品等迪士尼品牌的全产业链开发,拓展综合实力,进入了“世界500强”。

    随着产业发展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经营业态的多元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市场经济成熟发展在文化产业领域的体现。当前,国际文化企业间的竞争,已不是一个产品与另一个产品的竞争,而是一条产业链与另一条产业链的竞争。从经济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的角度考量,跨行业、多元化文化企业集团的打造,应成为下一阶段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

    多元不是“盲目多元”,而是“相关多元”,现阶段国有文化企业多元经营应该是在核心产品与产业支撑下的相关多元。一方面,建立在核心产品与产业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是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建立在共同核心内容、市场、生产、技术等方面,相关业务间的价值活动能够共享互相关联的“相关多元”经营战略。

     “白皮书”中建议,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要从国家文化发展整体利益出发,充分借鉴国外文化企业及我国中央企业的成功经验,遵循战略协同、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采取市场化整合、行政划拨等多种手段,切实推动国有文化企业之间的多元重组,培育一批产业链完整、市场控制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导力量。


2.要并购重组实现跨行业多元化发展 


    截至2013年末,我国A股市场共有国有控股文化上市公司17家,总股本合计151亿股,比2012年末增长了7.8%,总市值合计达1937.2亿元,比2012年末增长了62.7%,国有控股文化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文化市场上的重要力量,并购重组也成为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

    在企业做强做大的过程中,并购重组是最有效率的途径。并购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纵观国际文化产业发展史,迪士尼、威望迪等全球领先的文化产业集团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混合并购逐步发展成为业务覆盖各大洲、产品涵盖各领域的“文化航母”。

    据“白皮书”显示,国有文化企业在破除地区封锁、行业壁垒和所有制界限方面积极探索,推动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努力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在跨地区发展方面,华闻传媒以24.5亿元收购陕西华商传媒及其附属公司,粤传媒以4.5亿元收购上海香榭丽传媒,博瑞传播收购杭州瑞奥和深圳盛世之光,加快了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业务拓展;在跨行业发展方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的国广控股整体收购门户网站中华网,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与湖南教育电视台合资成立公司作为湖南教育电视台市场营运主体,华文出版社和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合作,通过跨介质运营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在跨所有制发展方面,浙报传媒以32亿元收购边锋网络和浩方在线,博瑞传播以10.36亿元收购漫游谷,人民网收购古羌科技,在跨所有制的同时,向网络游戏、网络文学、手机游戏等新兴行业拓展。

    虽然我国国有文化企业并购重组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相比民营文化企业此起彼伏的活跃并购,国有企业在各行业各领域之间的并购还面临诸多限制,这与通过联合重组实现做强做大的发展目标不相适应,必须从顶层设计上打破分块管理模式,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白皮书”中建议,用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政策,通过补充国有资本金、项目补助、贷款贴息等手段,切实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的并购重组;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发挥并购贷款、银团贷款等金融工具的杠杆作用,缓解国有文化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的资金压力;利用资本市场平台优势,以上市国有文化企业为平台,通过增发、配股等融资方式,推进并购重组;促进中央和地方间文化企业的融合,中央企业可通过控股或参股的形式实现对地方国企业的整合,打造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领先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


3.要深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转型 


    中国出版集团的“易阅通”平台,项目总投资6670万元,其中,国资预算资金支持2625万元,自筹资金4045万元。这个全球数字资源聚合与服务工程,聚合了大量的国内外数字资源,已与上海图书馆等100多家国内图书馆等机构用户开始交易,并借助与国际渠道商的合作,打通了销往海外4万多家图书馆和几百万个人用户的营销渠道,打通了中国数字出版国际传播的高速路。 

    像中国出版集团一样,还有53家中央文化企业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得到了支持。2013年,财政部联合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起实施了“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安排预算资金1.68亿元,支持这些中央文化企业搭上数字化“快车”。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丰富文化发展的内涵、加快文化演进的步伐、延伸文化传播的领域。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与文化融合衍生的新兴文化业态,代表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推动着文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然而,国有文化企业较为缺少“互联网基因”,应对网络化和数字化浪潮反应较慢。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知名文化企业已有50%以上的业务集中在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传播渠道上,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资源,成立研发部门,改变原有传统文化产业运行模式、传输方式和渠道,产生了基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双向互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发展平台,占领新技术的“制高点”,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国有文化企业脱胎于传统事业单位,在文化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面临着迫切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任务。依托原有资源、品牌优势及时转型,依托先进技术驱动升级,是应对全球文化产业变局、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白皮书”指出,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推出一批有较强支撑力的文化科技攻关成果。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4.要理顺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财政部下达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8.32亿元,比2012年增加66%;支持中央文化企业实施55个项目,比2012年增加34%,着力推动中央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文化科技和内容创新及文化“走出去”。

    过去一年多时间,财政部中央文资办大胆探索,进行机制创新,着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国有文化企业的引导带动作用,帮助企业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有文化企业集聚了最优质的文化品牌和产业资源,在我国文化发展格局中应具有战略地位。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国有文化企业的重要意义,对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进行整体布局,形成围绕产业发展规律、打造主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规划,助推国有文化企业做强做大。

    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只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推动已转制文化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目前,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一百余户中央文化企业中,按照《公司法》登记注册的企业只有13家,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相当繁重。

    “白皮书”提出,下一步的改革中,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在企业层面,要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推动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明确所有者、经营者各自职责,建立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国有文化企业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加大社会效益考核权重,完善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体制机制,进一步释放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活力。 


    记者杨舒从1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2015年,我国将重点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试点,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以期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发展壮大一批科技“小巨人”。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会议上指出,2014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8万家,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总研发支出比达76%,企业发明专利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超过55%,企业创新意愿和能力显著增强。

 

    万钢在部署2015年科技部工作重点任务中表示,要完善科技金融合作机制,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创业板扩容。启动第二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研究开展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和完善科技金融统计指标,加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与国内优秀的创业投资管理团队合作,成立一批有影响、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

 

    万钢强调,要探索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试点,试点启动贷款风险补偿支持方式,选择部分银行和省市先行先试,为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建立贷款“绿色通道”。此外,还可通过后补助、创投引导等方式,创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方式。


凤凰科技讯 12月15日消息,欢聚时代(Nasdaq:YY)公司旗下独立在线教育品牌100教育宣布收购北京环球兴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环球兴学),将业务领域扩至职业教育市场。

据刘豫军介绍,职业教育是在线教育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也是前景最被看好的细分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正是对于在线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也是为了满足用户对于不同课程的学习需求,所以选择收购环球兴学,这是100教育完善在线教育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一步。据刘豫军透露,未来环球兴学将与100网校、开放平台、YY教育并行发展。 

据了解,100教育此番收购环球兴学,是继12月8日刚刚宣布收购郑仁强和他的小伙伴们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郑仁强团队)后,在教育领域的又一次收购行为。同时,也是继今年8月推出开放平台、进军基础教育(简称K12)领域以来,业务领域的再一次扩张。自此,100教育的在线教育业务已覆盖:专注于英语培训的100网校、主攻K12市场的开放平台、拥有众多考试项目网络辅导课程的环球兴学、以及致力于帮助个人和机构实现线上直播教学的YY教育。


欢聚时代副总裁、100教育负责人 刘豫军

对于100教育先后收购郑仁强团队和环球兴学,刘豫军表示,郑仁强团队在留学英语培训领域具备了丰富的线上运营经验和资源积累,100教育将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大的发挥平台来施展他们的特长,推动在线英语培训市场的繁荣。

在郑仁强团队和环球兴学的共同助力下,100教育将更加信心十足地为广大学生提供最优质、全面的在线教育服务。

环球兴学成立于2003年,网校现拥有外语、工程、经贸、财会、医疗卫生等五大类包括职称英语、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经济师、执业药师等在内的几十门学科上百门课程。其师资队伍以及网络辅导课程内容将全部引入100教育。同时,100教育将为环球兴学提供技术、产品支持,挖掘在线职业教育潜力。


    1128日,北京市教委职成处组织开展了推进职教集团建设系列活动——“走进联想集团”。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何劲松、职成处处长王东江带队,北京市教委职成处、有关院校、教科院职成所、职成教研中心,现代教育报社等相关部分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了活动。

    座谈会上,何劲松主任号召教育界和产业界加深产教融合,在“共建、共赢、共荣”方面下功夫。重视人才培养,关注企业对于人才的规格、层次、能力、素质的需求,研究人的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规律,重视创新能力的提升教育,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座谈会上联想集团培训事业部产品总监王晓斐介绍了IT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展望,并展示了联想集团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北京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副秘书长钱玉萍介绍了北京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情况。

    王东江处长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联想集团和北京电子信息职教集团的工作,强调北京市教委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充分做好铺路搭桥的工作,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有力支撑。他在会上还提出了与联想集团的合作框架建议。

    本次活动旨在推进首都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职教集团与高端企业集团建立新型合作关系,深化电子信息行业领域的产教融合,搭建政校企行多元深入合作的有效平台。





  中国经济网11月23日北京讯(记者 陈颐)由欧莱雅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的“美丽事业,美好人生”美容专业公益培训第二期培训班昨天在北京正式启动。除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外,第二期培训班迎来了中国首家全免费职业学校百年职校的加入。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旭东、中华职业教育社社会服务部部长王朝霞以及百年职校的领导等出席了北京的开班仪式。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旭东先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方晋副秘书长、欧莱雅中国区副总裁兰珍珍女士、百年职校秘书长刁文先生(后排从左至右)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如何帮助农村人口在城镇中安居乐业,是近年来社会学专家们一致关注的课题。2013年,由国家商务部与中国美发美容协会联合发布的《美发美容行业统计分析报告》中提出:美发美容业是一个高就业的行业,是吸纳城镇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应届毕业生等创业、就业的渠道之一。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发美容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服务业将是吸纳就业人口的重要途径。而美容美发行业如何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也日益成为各界的关注重点。

  中国正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从而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专业的人才。欧莱雅“美丽事业,美好人生”美容专业公益培训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欧莱雅集团在2009年发起该项目,并在全球各个国家开展,旨在为相对弱势(失学、失业、贫困)的群体提供在美的领域的免费专业技能培训,包括美发、彩妆和护肤,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更好的掌握未来。在帮助他们的同时,该公益项目还致力于提升学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为美发美容行业输出高质量的服务人才。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百年职校2005年于北京创立,是中国第一所全免费公益职业学校、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资助定点学校和“希望工程职业教育助学计划”实施学校。学校依托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和积极参与,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正规职业教育,学制两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切费用全免。目前,百年职校已经在北京、成都、大连、南京、三亚、武汉、银川、郑州、丽江和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建立学校。百年职校的教育是学生未来长期发展所需的人生技能培养和当前就业所需的职业技术技能学习的结合,培育受企业欢迎的一线技术工人。自学校开办以来,学校毕业生全部顺利就业,其家庭经济和生活环境均得到极大改善。百年职校的秘书长刁文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美丽事业,美好人生”项目让贫困学生,通过学习美的专业技能找到自信。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有自信的面对人生,对弱势群体来说比技能更为重要。“

  据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介绍,2013年12月,“美丽事业,美好人生”正式进入中国,在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开设首期培训班,为60位贫困的年轻人提供了彩妆护肤领域的专业培训,其中59位学员已经顺利取得成都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中级化妆师职业资格证书“。截至10月底大多数学员已经在美发美容相关的不同工作岗位上就职,其中包括形象工作室、婚纱摄影机构等等。欧莱雅始终相信美拥有改变生活的力量。她表示:“我们的使命是‘让所有人拥有美’,利用我们的专业特长,通过‘美丽事业,美好人生’项目,帮助年轻人掌握美的技能,拥有自信,用双手帮助自己和家人打开美好人生的幸福之门。同时,我们也希望能为美发美容行业输送大批专业强,高素养的优秀从业人员。这些都是我们履行优秀企业公民责任,回馈社会的具体表现。”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旭东提出:“‘美丽事业,美好人生’公益培训的社会意义不只是在于帮助到个别的贫困学生,更重要的是欧莱雅作为美的行业的领先企业,在公益领域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年轻人学有所成之后,能将美与爱和更多的人分享,这和我们国家倡导的传递正能量是非常契合的。” 

    【IT168厂商动态】 2014年11月9日至11日,第20届中国国际教育技术装备展览会(CHINA DIDAC)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合展中心盛大举办。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代表、教育界人士以及媒体记者通过互动交流,共同探索新形势下教育装备市场的新机遇。一直以来,东芝在信息化教育领域都体现出优质的品牌竞争力,此次东芝中国集团携高度专业化的电脑、数码复合机、触摸互动一体机、存储产品等亮相展会,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装备升级开辟了新思路。

东芝参加2014中国国际教育技术装备展

  CHINA DIDAC创办于1990年,是中国高教装备领域规模最大、专业化水平最高、专业观众最多的展示交流平台。近年来,随着高校建设投入的持续加大和教育科研项目的增多,对领先技术装备的需求不断扩大,DIDAC更突显行业前瞻价值。此次展会涉及分析测试仪器、光学/生化仪器、多媒体视听及电化教学设备、机械及工业工程设备等各类高校应用产品。其中,信息化技术与产品在助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东芝为代表的参展企业将先进、易用、环保的解决方案展示给与会的专业观众,阐释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n轻松“微课” 东芝“玲珑”录课神器 十分钟上手 录课编辑不求人

  在此次DIDAC参展期间,东芝带来了全球独创的软硬件一体化微课制作系统——“玲珑”,引起到场观众的高度关注。“微课”是以音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学者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教学活动,以精简、灵活、生动为特征,是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的新方式。为方便教师进行微课制作,东芝率先与中国资深教育工作者合作开发“玲珑”系统,上市后受到各级院校与职业教育机构的广泛认可。

  展出的东芝微课制作系统基于主流性能平台打造,内置隐藏式高清拍摄仪,可以多角度拍摄动静态画面,并实现双路、三路同步录制,大大减轻微课制作过程中相对繁重的拍摄工作。同时,电脑内置的微课精灵软件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既能实现傻瓜式录制,也方便学生查询、观看课程,其操作简易程度仅相当于常用的抓屏软件,大大降低了微课制作的技术门槛。融合高品质硬件、专业录播器材和录编软件的东芝“玲珑”,将为教育方式的灵活扩展做出贡献。

东芝参加2014中国国际教育技术装备展
  东芝微课制作系统

  n智能eco 东芝泰格呈现教育办公新生态

  教育教学对纸张等资源有着惊人的消耗,而始终以打造“环保领先企业”为愿景的东芝已在该领域取得了突破:由东芝泰格开发的eco·蓝海纸张循环办公系统正在开启绿色办公新时代。本届DIDAC展出了全球唯一采用可消色墨粉的环保复合机,使纸张可循环利用达5次以上,降低55%的碳排放量和80%的纸张消耗。同时,东芝eco·蓝海的连续打印速度可达30页/分钟,支持双面同时消色和同时扫描,还能自动识别、分拣纸张,将纸张智能输出到可利用与不可利用两个纸盒,实现高效率的可持续办公。

东芝参加2014中国国际教育技术装备展
  东芝eco·蓝海纸张循环办公系统

  东芝泰格还为展会带来了多款领先技术产品,包括凤桌面型A3数码复合机、WEISS-H彩色数码复合机、TS-8100针式打印机以及TS-70触摸互动一体机等,从不同功能角度展示办公与教学应用的高附加值。其中,可用于现场教学演示的触摸互动一体机将电子白板、数字电视、电脑完美整合,并在专业图像引擎和互动软件的支持下带来出色的人机交互体验,全面提升教学品质。

东芝参加2014中国国际教育技术装备展
  触摸互动一体机

  n快速 安全 简单 东芝存储成就高品质数字化教学

  数字化时代,教育资源的分享离不开各类存储设备,东芝拥有强大的存储产品阵容,而且大容量数据传输利器-东芝TransferJet是此次DIDAC的又一大看点。上市不久的TransferJet是近距离无线数据传输的利器,该技术的最高传输速度可达560Mbps,是目前Wi-Fi的10倍,蓝牙的100倍,NFC的1000倍,适用于在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间实现高性能的数据传输。即使在人群聚集的场所,也可以实现数据的顺畅快速传输,不会受到任何环境干扰。展会现场,工作人员对TransferJet产品的使用进行了生动演示,只需将两个适配器分别插入终端设备,0.1秒即可建立连接,并在3cm有效距离内完成数据交换。通过TransferJet在学校、教室等没有wifi的环境下,,老师们就可以简便安全的发放数字教材、讲义、习题等大容量文件,有如手递手般完成资料的传递,超高传输速率对于图像、视频等大容量数据也更为有效。

东芝参加2014中国国际教育技术装备展
  东芝TransferJet?适配器 USB/microUSB套装

  除了独步业界的TransferJet,东芝还带来了包括SD、FlashAir、USB、SSD等在内的全线存储产品,显示了强大的行业竞争力。对于可以直接进行无线分享的FlashAir存储卡,东芝在现场也有精彩演示。随着数字化教学手段的丰富,东芝存储产品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空间也将不断扩大。

东芝参加2014中国国际教育技术装备展
  东芝存储系列产品

  作为中国教育装备市场发展的风向标,CHINA DIDAC 2014凝聚了潜力巨大的前沿行业价值,众多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都将在未来产生深刻影响力。拥有卓越创新理念与技术优势的东芝,正在积极开拓信息化教育装备革新的新局面,不断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能量。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