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不少学生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这些学生都由溺爱他们的爷爷奶奶照顾。从小缺乏严格、规范的家庭教育,使他们形成了散漫、不负责任的性格特点,甚至有些学生还有不服管教、孤僻冷漠和偏激的表现。在学校很难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慢慢地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又是以住读为主,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爱动脑筋。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长大了打算凭力气进城打工,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久而久之就厌学了。
农村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教育的认识不足及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读书与否无所谓。另外,由于家庭负担重,许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没有很好的教育及监管。缺乏一定自制力的中学生在少了心理支持和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就没心思学习,产生厌学的心理。
农村有部分学校办学水平有限,长期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落后,课堂仍然停留在一块黑板、一只粉笔的物质基础上,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校的办学思想不端正,在“应试教育”模式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下,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导致厌学。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使许多农村的学生只是片面地看到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而产生了消极的读书状态。还有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等在社会上的传播,对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初中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发厌学的情绪。
中学生时代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我认为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可以如下:一是减轻学生多余的学习负担,按学生的年龄特点严格控制学习时间和作业量,不搞“题海战术”、“时间加汗水”,保证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使他们轻松自如的投入学习。二是让他们认识到知识的力量,认识到爸妈因文化水平不高,打工挣钱很辛苦,认识到在学校混日子其实是对自己青春的浪费。三是培养兴趣,树立信心,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四是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中学生的影响尤为深远。把班级授课制与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在转化厌学生方面要有足够的信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缓解学生厌学情绪。
克服农村初中生厌学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过程,需要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建立四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效地运用各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关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可持续发展,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学生的“厌学”现象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扼止,农村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