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宥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海外教育学院韩语系老师,自2003年来到中国之后,便一直留在这里教书。非典爆发时,别的外教都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当他觉得教学资源不够时,又从韩国托运了3000本书寄到中国供老师和学生们使用,因此也被其他老师亲切地称为“韩国来的白求恩”。
李宥承从韩国的校园走到中国大学的讲堂上,他在校园里工作,也在校园里生活,更深深爱着教师这个行业。“韩国大学基本上一学期上15周课,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同学18周一直认真学习就更好一些。中国大学提供宿舍,这个是特别方便。韩国大学不提供那么多宿舍,9点上课的话,8点出发或者7点半出发,可是中国同学5分钟之前(从宿舍)到教室特别方便。”
15年来,李宥承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与教学相关的事情上。在会话课上,为了帮助同学们自我检查学习情况,李宥承亲自买了录像设备把同学们的课堂表现记录下来。在课后他也与同事讨论教材编写,参与编写了十余本“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李宥承还有个小爱好,那就是设计一些文具、办公类的实用工具。“一个是笔的,还有一个是键盘,还有一个是书桌。书桌已经有取得的(专利),其他的(专利)还没有出来。”
在中国教书15年,李宥承经历了80后、90后的学生,如今又迎来了第一批00后。作为一名教师,他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单向知识输出更多地转化为与学生的互动,而学生们的变化他也深有感触。“01级的同学(80后),他们特别认真学习,特别听话。现在同学更活跃的,还有(电子设备)查词典更全面。(学生)比以前交流的机会多吧,然后去韩国的机会也多。跟韩国人聊天,过程当中基本上说韩语。”
每年寒暑假,李宥承都会拿着学校提供的机票回韩国与家人团聚。尽管聚少离多,但他的家人非常支持李宥承在中国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而李宥承也打算继续留在中国教书。“改革开放以后,好多好多外国人都进来(来中国)。可是感觉不是那么孤单,因为身边的很多(中国)人,都是特别友善,还有特别亲切,(我们)关系特别好。”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这片土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教育人才,他们在这里实现着自己的“育人梦想”,而他们的付出,也将会为中国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角的新时代年轻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也将为国际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