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数据来看,目前中国有3亿儿童,其中适龄儿童失学有300万。有的因为父母进城打工,孩子无法在城市入学;有的因为家境贫寒,付不起学费;有的因为学校太远,去不了学校;还有的因为家中弟妹需无人照顾,必须挑起生活的大梁。山沟里,有无数理由可以让一个孩子离开课堂,而孩子们却用行动、本能表达对教育的渴望。
无论什么样的原因,300万失学儿童的数字是让人扎心的。这些孩子虽然对上学有着格外的向往,却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这是我们的肉眼看得见的,可还有我们无法看见的那么多的厌学的孩子呢?这算什么?许多父母会苦口婆心地告诉孩子,还有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连温饱都没有解决,更别谈上学了,谆谆教诲孩子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同一片蓝天下,有的孩子有学上,却厌恶之极;有的孩子渴望上学,却无法如愿。对于厌学的孩子,许多老师和父母绞尽脑汁,让他们改邪归正;对于失学儿童,国家有希望工程,也有民间各类人士捐资助学。这两种反差极大的教育现象并存,令我心痛不已,有时候真的倍感无能为力。有那么好的条件上学,却不知珍惜;求知若渴的失学孩子,却无法走进学校的大门。
我们在对教育高谈阔论的时候,是不是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让在学的孩子能够学得进去,领略到学习的特有的美;让在学校大门之外的孩子能够尽快走进课堂,满足他们的渴望。
这需要国家的关注与担当,举全社会之力,让适龄儿童一个都不能少,进入学校学习,并让他们乐学、善学。当然,教师和父母最值得反思和反省,我们为孩子乐学与善学都做了些什么?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