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这个话题之前,我觉得大家可以先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之路,你小时候,对学习是什么态度?是很喜欢学习,还是没兴趣,甚至厌学?厌学的原因是什么?喜欢学习的原因又是什么?
当你认真思考了这些问题后,窘对孩子就会多一些理解吧!
经过群友的回应,列出了十种原因:
1,学习不好,导致被歧视或压力大;
2,不喜欢某个任课教师(学生讨厌一个老师,就会因为对老师的情绪,让扁桃核变得不愉快,导致冲劲渐渐消失,这是成绩变差的重要原因。享受读书的过程,会比刻意努力读书更能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
3,亲子关系不好,导致孩子无心学习,甚至把学习当替罪羊;
4,学生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做很多作业、背课文;
5,学习不见成效,付出没有回报,于是讨厌学习(热脸对冷屁股的事情,没人乐意);
6,同学关系不好,被排挤或欺负;
7,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8,父母望子成龙,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孩子是为父母和老师学习,而不是为自己学习,所以厌学;
9,被焦虑的父母催促;
下面是很经典的一句话,代表了绝大部分学生,乃至所有人的心声:
“其实我真的不喜欢被别人催促做什么事。
比如我本来就准备去学习了,结果父母催了一句:你怎么还不去学习?
我瞬间就不想去了……”
(因为感觉是被逼迫的,自己成了犯人、奴隶,不能自主,于是消极对抗)
10,父母(或老师)无止境的欲望。
不论孩子考多好,父母都不满意,不给孩子肯定,而是给孩子更高的要求。给孩子的感觉是:无论他怎么努力,都不能让父母满意。于是心生倦意和厌烦。
(群友举例:上次我女儿班上一个小朋友就是这样语文考了98分,本来很开心,但老师看她开心,就说98分有什么可高兴的,你的能力是要考100分的,于是小朋友回家哭了一上午)。
二,孩子怎样才会热爱学习?
现在是新时代了,孩子厌学的原因肯定不止这些。如果你的孩子厌学,属于哪种原因呢?如果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请补充!
厌学的反义词当然是喜欢学习,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个学生会热爱学习?
假设父母对孩子说,你只要考进前三名,就给你买……或者奖励多少钱什么的,能让孩子热爱学习吗?
(群友甲:不能)
我也觉得不能,只会增加孩子患得患失的焦虑心情。孩子热爱的是奖励,而不是学习。
(群友乙:老师与家长不施加任何压力,甚至取消考试,学习完全是自己的事,我需要我自会学,我好奇我自会学)
但假如孩子有了一个新同桌或者新老师,他又很喜欢对方,希望对方高看他一眼,这样有助于他热爱学习吗?
(群友丙:应该会,我就有这样的经历)
我觉得有助于他对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虽然也是证明给别人看,但却是他发自内心的主动的意识,不是被动的
当然,还有更好的,就是自己本身对学习很感兴趣,出于兴趣进行学习,不需要别人监督,也不是证明给谁看,他只是自己好奇,自己喜欢探索,而学习成绩只是他掌握相关知识后的副产品。
第一种是父母常用的,第二种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确实有效的,我见证过好几次。第三种则是最好的,不受外界干扰,发自天然的兴趣。
那么第三种,什么样的人容易成为第三种人呢?
大家觉得你的孩子是第三种人吗?
如何让孩子达到第三种人的境界,或者怎样会导致孩子成不了第三种人?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这又要说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了。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只有先满足了下层的需要,才能产生或者顾及到上一层的需要,这样层层推进。
这个需要层次,只有极少数人可以不受限制(比如孟子说的“士”——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大多数人,尤其是未成年人,都是受这个限制的。
1,最底层是生理需要,也就是最基本的衣食住行
比如很多留守儿童,可能会缺衣少穿,没处住;比如生病无钱治疗的孩子;比如重男轻女地区被虐待的女孩……
2,安全需要
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打架、闹离婚,这样的家庭环境,就会无法满足孩子的安全需要,这也是很多孩子成绩突然大幅退步的原因;或者如果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孩子肯定也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
(群友丁:那天和儿子聊天,问到他想要什么样的爸爸妈妈,儿子回答:不吵架的爸爸妈妈!)
是啊,孩子的要求往往都不高,可是做父母的,却大都做不到。
3,归属感和爱的需要
如果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或者寄人篱下的留守儿童,或者父母离婚,但都不要孩子的家庭,或者父母工作忙,给孩子陪伴太少等环境糟糕的家庭,孩子没有归属感,缺乏父母的关爱,他就会陷在这个层次,拼命折腾想获得归属感或爱,没有精力往更高的层次发展。如今二胎放开,很多大宝也会陷入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焦虑。
4,尊重需要
家长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平时对孩子够不够尊重?如果不够,那就别怪孩子厌学,因为只有满足了以上所有需要,孩子才会进入到第5层——认知需要和第六层审美需要,最后进入第八层自我实现需要。
(群友丁:可能我的孩子就是缺少尊重)
我一朋友的女儿,她就得不到归属感、爱也很少,尊重更是没有,所有她对学习毫无兴趣,她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她妈妈。可怜她妈妈一边兼职打好几份工,一边给她报各种培训班,还指望她考上重点初中,但却因为工作忙,压力大,顾不上给她爱和尊重,不知道女儿完全没有兴趣学习……这样的悲剧,真不知道正在多少家庭上演。
要想让你的孩子成为自发学习的第三种人,你首先得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满足了这些条件,孩子自然会产生认知需要,会主动的,自觉自发的去学习。
如果你满足的很少,孩子自发学习的兴趣也就很小。
你的孩子属于哪种情况呢?
四,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分析孩子厌学的学校环境
上面是我以前写的分析孩子厌学的家庭环境。我以为已经分析得差不多了。没想到,如今我的心理学学习群的群友们举一反三,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分析孩子厌学的学校环境,非常精彩,摘录两个群友写的(一开始我们回忆童年自己厌学的情况时,提到的学校因素都可以归入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里):
第一位是女性群友:
生理需求:食堂饭很难吃,没营养,总是会饿;住宿条件很差,拥挤,感觉不到生活是美好的,没有动力好好活。
安全需求:校园霸凌;老师的欺压;应试教育制度的威吓,好像成绩差的人未来就没有出路,就该死似的。
归属和爱:失恋;被老师家长强行终止感情关系;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可能感受到爱和归属感。
自尊需求:填鸭式教育,没有空间自主思考,即使有自主思考,也被老师掐死,因为不利于维持应试教育的固化性。
认知需求:填鸭式教育不提供学生经验上的真实体验,非常空虚。
审美需求:应试教育不觉得人有提高考试分数之外的教育目的。审美被认为是浪费时间。感性认知能力被破坏。
自我实现需求:学生的各个面向都被压制窒息,除非是能力极其突出并且遇到明师和开明父母的学生,否则不可能自我实现。
第二位是男性群友:
安全层面,有没有学校霸凌问题,我弟曾有过被霸凌而不想去学的念头,但我们当时给的支持不够,他没读完高中就辍学了。
情感归属层面,比如被老师或同学排挤。自我尊重层面,被老师或者同学严重不尊重,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会有可能产生。自我实现层面,也有一种可能是学校提供不了给孩子创造力好奇心不寻常思维的尊重,孩子难受想要离开这样的环境。……
五,厌学的其他原因
大家还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有时候孩子无心学习,可能不是心理问题,而是身体原因。
比如我弟弟上小学四年级时,曾经得了鼻窦炎还是什么的,常有鼻涕,鼻子很不舒服,头晕。但我们村的小诊所医生看不出问题,总说是感冒后遗症,吃了很多药,却不管用,我爸也不重视,懒得给他到大医院看(觉得没多大的事儿,不值得去大医院花很多钱)。
拖了快一年,最后我弟弟完全无心学习了,我爸才带他到大医院,然后清理出了很多很多鼻涕,我弟弟说头脑一下就变清醒了。我爸这才后悔没有早点带他到市里的医院看病了。
有的女孩第一次来例假,不知所措,没有人告诉她,她也不敢问,然后无心学习……这也是当妈的需要注意的。
第二,12岁之前,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父母,是家庭环境。
如果家庭环境里,孩子的各种需求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那么在学校,孩子就不容易受欺负,即便老师师德不好,常批评孩子,孩子也不太会在意老师。
因为他从父母那里得到了足够的爱和尊重,他也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他的自我价值感很高,不会轻易因为老师的批评讽刺而自我怀疑。
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各种研究都表明:在学校容易受排挤、霸凌的学生,往往是非常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老师和同学,都容易欺负这类学生。
说得难听点,这类缺爱的,常被父母虐待的可怜孩子,长着一张诱人欺负的脸。
如果孩子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爱和尊重,就会很敏感,会在学校加倍地渴望得到爱和尊重,会因为自身自我价值感低,而很容易因为别人的批评崩溃。
比如,一个孩子,向另几个正在玩球的同学提出加入他们一起玩的请求,然后被拒绝了。
如果这个孩子,平时在家里能够得到足够的爱和尊重,有归属感,他被拒绝后,就很容易认为是他此时加入的时机不对,那么下次再加入就好。他会去玩别的。不会因此很气愤和痛苦。
但如果这个孩子,平时常被父母羞辱,骂他废物,那他在被同学们拒绝后,就很容易认为是大家瞧不起他,大家排挤他,大家都讨厌他,所以才拒绝他。他会陷入痛苦和愤怒中。
显然,第一种孩子,不容易受到心灵创伤,容易和大家搞好关系;而第二种孩子,很容易成为玻璃心(家长导致的),然后和同学们玩不到一起,很敏感,很容易和大家发生激烈冲突,很难和大家融合,很难被接纳,很容易互相孤立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