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序看贴
  • 倒序看贴
找学校
中学阶段是一个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阶段,而中学教育则关系到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健全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然而在当今社会,初中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厌学之风日长,不但使家长茫然、教师忧虑,而且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其后果十分严重。同时,作为一名农村的中学教师,在参加工作的这五六年,特别是作为班主任的这两年,我发现农村初中生的厌学情绪也在不断增长。


根据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观察以及调查表明,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我们班的一位卢同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他在小学以及六年级阶段,是一个中上等的学生,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但是从七年级下学期开始,厌学情绪越来越浓,主要表现在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总之,就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要想克服厌学情绪,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和深入剖析,从而对学生采取正确的对策。


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内在因素是学生智力因素和自我认识的不足,而外部因素如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也起到消极的推动作用。


像我们班的卢同学这样的学生大有人在,他们曾经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良好的成绩,但是进入七年级后,随着课程数量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成绩没有以前好了,一次次的退后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其次,卢同学由于家庭贫困,父母年迈,且母亲瘫痪在床,导致家长对该学生疏于管教,逐渐荒废了学业。而班里有些其他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或是父母外出务工,成为留守学生,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也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增长。他们广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儿们义气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诱惑,导致厌学甚至辍学。追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当,则容易出现偏差,发生不良行为,产生不良后果。


像卢同学这样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这对于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那么如何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使他们充分调动起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呢?由于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欲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归纳如下几种对策:


(一)激活学生的内在要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各种有效方式,让学生生动、主动的学习;(二)建立自信、激励情感。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有好的学习成绩。但如果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超越了他们的实际能力,学生就会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就会导致灰心沮丧,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和家长既要看到学生的短处和问题,更要发现他们的长处和进步。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少批评,因为表扬和鼓励会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力量,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三)教师要在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关心学生学习的总过程。课堂上对厌学的学生要多关照,多提高,巡视练习时多点拨,及时把他们错误的想法引导到正道上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与乐趣;(四)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校方,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并且要让家长明白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能一厢情愿地给学生施压,更不能打骂、体罚孩子。学校应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关心孩子,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大环境,深化教学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使学生在乐学、善学中不断成长,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地发展。

赶紧回复一个吧,可以获得积分噢!
本贴共有0个回复,点击率19回到『厌学』
发表回复
也可按Ctrl+Enter提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