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坐不久。这是注意力范畴问题,入学新生参与认知活动正常的保持时间是5-10分钟,有的甚至更短。如果教师对此年岭特征视而不见,那么课堂出现混乱是必然的。
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差别极大。有的孩子很快能够掌握课程的要点,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总会有部分孩子非常迟缓,甚至无法进入学习状态。
知识起点参差不齐。这是过度接造成的一个问题,由于不少家长带领孩子在认知的跑道上过早奔跑,导致入学新生知识水平差异过大。有的两位数加减法对答如流,有的还停留在数数阶段;有的拼音字母已经能熟练拼读,有的还没有接触aoe。因此,各地强调“零起点”教学,是实施教育均衡的有效措施,但如果一堂课上有绝大多数孩子都学过的知识,教师还当新知识在讲,无疑会让这些孩子感到厌倦。
生活没规律。这是生活习惯范畴问题,比如在冬天,有相当一部分新生不能按时起床,迟到现象比比皆是。有些学生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当然,这离不开家长的持续性监督和对良好习惯的培养。
不会整理文具和个人物品。这也是生活范畴问题,由于家长包办代替现象严重,部分入学新生书桌、书包里乱堆乱放。
听课乱插嘴。这很可能是倾听能力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有规则意识方面的问题。不少新生听老师讲课时往往忍不住要插嘴,忍不住和同学自由讲话,课堂常规观念淡薄。
不善交朋友。这是行为习惯范畴问题,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进入学校后交不到朋友,合作学习找不到伙伴交流,孤单地转来转去,还会一个人悄悄地哭鼻子,有时甚至无辜被强势同学欺负。这也是造成厌学的一个原因。
沉迷电脑、手机。这仍是行为习惯范畴问题,21世纪的今天,学龄前儿童这批“信息时代原住民”一生下来就能接触到一个由屏幕和声效造就的虚拟世界,那里有许多事物吸引着他们。这个虚拟世界与孩子要面对的学校现实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沉浸在虚拟世界的孩子是否还能在学校这个现实世界中找到意义和价值,是新近才出现的幼小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