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序看贴
  • 倒序看贴
找学校

厌学”可能真的只是个引子,厌学只是个状态,不能代表症状。绝大多数厌学孩子存在于正常家庭,这可能跟普通人的认识不太一样。

在幼儿园阶段,也就是3-6岁,小朋友会经历分离焦虑,以及与小朋友、老师之间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小朋友之间的行为呢,主要是玩具的分享和争夺,集体意识的培养。与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主要分为生活老师和代课老师之间的交往。幼儿园老师,特别是生活老师其实是孩子从家庭到社会之间的成长过渡,对孩子是否喜欢上幼儿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家长与老师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并试图让老师配合家庭的教育方式。

小学三年级之前,父母的高质量陪伴至关重要,重点在于在游戏中带孩子学习和培养兴趣。小学阶段孩子出现厌学情况,主要是父母对孩子的认知出现了问题,也就是他们想象中的孩子与现实中的孩子有偏差,设置的目标是现实中的孩子难以实现的,孩子在一个没法看清他的家庭感到十分痛苦。

极端的个案会出现“假性精神病”,顾名思义是出现了精神疾病的症状,孩子有幻听幻视的现象。在治疗中,对于10岁以前的孩子,通常会以心理治疗为主,抗精神病类药物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尽量避免。

小学四年级至初二(10-14岁)青春期阶段,孩子面临的学业压力逐渐增大,家长的期待有了现实的指标,比如:小升初的成绩。有趣的是,孩子这个阶段表示好感的同学,也多数是成绩好的同学。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阶段,孩子仍然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着的。

此时家长肯定是特别关注孩子的教育,但父母的教育模式出现矛盾的话,有什么建议呢?

有!

交给爸爸!

根据过往的经验,学业交给心理更加稳定和理性的爸爸会更有效果,即便他的教育可能是错误的,跟孩子之间产生冲突,也不要担心。让爸爸保证足够的陪伴时间,拿出时间表,开启爸爸育儿的纠错模式就行了。
妈妈此刻做什么?做好后勤,做好情感联结,给孩子提供感情上的支持,拿出妈妈特有的柔软性和包容性,为孩子在集体中的人际交往提供模板。
初二之后又有一个特别长的时期,15~22岁孩子逐渐形成了自我认同,这个时期心理上也逐渐稳定,不太容易改变。但是家长也不能放弃,一定要给予有效的沟通,注意时机和沟通方式。


赶紧回复一个吧,可以获得积分噢!
本贴共有0个回复,点击率21回到『厌学』
发表回复
也可按Ctrl+Enter提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