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说白了就是讨厌学习。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表达出来的,姑且成为显性的。另一种是,不表达的,隐性的。像刚才提到的那几个不上学的孩子,就是显性的厌学。拒绝做作业、拒绝上学、叛逆,他们用具体行为直接的表达他们的厌学。
而在学习中不愿意思考,不做额外的练习,不想解决问题,不关心成绩,不主动,拖延,应付公事,这些就是隐性的厌学。他们看起来还是正常的上学,正常的完成作业,只是不太用功。但是,通过我和他们的沟通,了解到他们实际上是非常讨厌学习的,只是不敢表达出来。这么一看讨厌学习的孩子还真不少呢!
首先我想说,严重厌学的孩子是非常痛苦的。一方面,他们要面对家长和学校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会认为,学习是件重要的事。但是,厌烦的情绪确实存在。他们的内心,是无比的挣扎和纠结。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多孩子的厌学呢?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教育的功利化。好像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试、升学,包括特长和兴趣班。这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原本动力---好奇心。好奇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它会驱动我们向外界探索。但我们的教育并没有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而是在摧毁他们的好奇心。
举个例子。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背。文科就不说了,就连理科都要背公式。大家想一下,背是在干嘛?就是,你不需要理解,也不需要明白,背过然后考试能做上就可以了。所以,在他们的学习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的现象,就是学了没多久就会忘。并且,学过了也不知道也得啥。
我比较擅长教化学。初中化学有几十个化学方程式,我会用理解的方式,让孩子们明白这些反应是怎么发生的。他们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掌握这些知识,并且不会忘。但是,学校里的老师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为他们不是一对一的教学,让每个孩子都理解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背,可以简单而粗暴的实现。我甚至认为,所有的科目都不应该背,而是去理解它们,懂得它们。因为理解才是真正的学习。而背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以的手段,并且并不高明。
国家的教育部门也意识到教育不能功利化。所以,也不断的在改革。一直在推广的素质教育,以及高中教育的普及。中小学不让排名次,不公布具体成绩,小学四年级以前不能布置书面作业,初中不允许设置月考等等。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家庭作业改名为课堂作业,月考改名为单元测试。周末学校组织补课,要求孩子和家长签署保密协议。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教育功利化的背后是教育资源的匮乏。说白了,我们的大学太少了。好的大学就更少了。每年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上不了大学,能上北大清华这样级别的,更是凤毛麟角。说一个更直接例子,我们淄博这么多人口,就一所大学。在发达国家,一个城市会有很多所好大学的。我在俄罗斯上学时,他们大学的录取率能达到90%多。所以,教育资源的问题不能解决,教育的功利化就不会停止。
如果说教育的功利化是导致孩子厌学的社会因素,接下来就是家庭因素了。
前段时间作为讲师,我参与了一期正面管教的青春期家长课堂。很多家长都会说,现在的孩子怎么都这样了,怎么就是不知道好好学习呢?我们小的时候也没人管,但是都知道学习啊。
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现在的家长管的太多了。学习本来就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而现在似乎已经变成了家长的事。
现在学习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就像是在打工。你让我干嘛我就干嘛,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想想看,谁是老板?答案显而易见,就是父母。很多孩子就是在给父母打工,所以,当他们考不好时,不是在反思我该怎么提高。而是在担心,我该怎么跟“老板”交代啊。
可能家长会认为,这还不都是为了他将来好。首先,从结果上看。大多数家长的参与并没有帮助到孩子,而是在帮倒忙。到了高年级会有一个这样的现象,学习优秀的孩子,往往是家长不怎么管的。当然,也有个别的家长会管,孩子也很好。这是因为他们的“管”,是帮助孩子,而不是唠叨批评和责骂。
再从初衷上说。家长的参与也不完全是为了孩子好,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好。
有一次,一位三年级孩子的家长跟我说,“我很担心他的数学,作业经常出错。现在就学不好初中怎么办,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他这一辈子就完了”。她最担心的不是孩子的学习,而是她不能承受孩子没出息的结果。为了避免这个结果,她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看到孩子不努力时,就会产生愤怒,就会努力纠正。但,这并不是帮助。
最后总结一下。“学渣”越来越多,原因是厌学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它分为两种,表达出来的,和不表达出来的,也就是显性的和隐性的。造成这样结果是因为社会教育的功利化和家长过多的干预。学习本来应该是孩子在“创业”,而现在孩子变成了在为父母“打工”。这背后的心理,是父母在防御,防御他不能承受的那个想象出来的不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