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序看贴
  • 倒序看贴
找学校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退缩、回避等心理活动中的负面情绪表现。对学习上出现认知偏差,在情感上消极对待,在行为上主动远离,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失去兴趣、提到学习就心烦,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效率下降等方面。

一、造成厌学的原因分析如下。  

1.个人因素: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自我期望值过高,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太大,当经过一番努力未能满足时,易产生挫败感,形成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减弱或失去学习内在的学习动机,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很累。并且很乏味的事情。内心深处因此有强烈的、难以排解的痛苦体验.并且在学习方面一旦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甚至厌学。还有与人际关系差有关。由于个人性格使然,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桌、同学吵架闹矛盾,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    

2.家庭因素:父母关系不融洽,家庭气氛紧张,尤其是父母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当着学生面争吵。缺乏温馨的家庭氛围,学生容易产生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没有安全感,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下降,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父母对学生期望值过高.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一旦经过努力目标没实现,便产生挫败感,自我否定,伴随着学习的不是求知的兴趣和快感,而是失落和回避,降低了学习的兴趣。父母对学生过度放纵,学生缺乏自我控制,便随心所欲,没有学习目标,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厌学情绪。父母看到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时都会发脾气、训斥学生,甚至会打他们,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激励其学习,反而产生厌学情绪。

 3.学校因素:老师搞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太多,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产生厌学情绪。老师当着父母或者全班级学生的面批评学生,教育自尊心过强的“小大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排斥老师,甚至厌学。         

二、对厌学学生的心理疏导方式有五种。     

1.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目标过高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往往欲速则不达,目标太低则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所以,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初始目标不宜过高,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来约束自己完成目标。在完成的初始目标基础上再循序渐进地提高目标,以能够完成目标又能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为宜。教会学生主动与父母、老师沟通,审核完善自己完成学习目标,监督自己学习计划的实施,借助父母、老师的力量协助自己完成学习目标,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道德品格。  

3.改变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要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同时向老师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在掌握学生情况前提下,多与学生沟通。发现学生成绩下降时,要耐心地坐下来与学生共同找出原因,而不是一味批评、指责,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的兴趣。     

4.增进师生关系:教师不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上,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厌学往往源自厌师,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就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老师发现学生厌学,要耐心与学生及家长沟通,共同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让学生领略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改进教学方法:改变用学习成绩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和对学生要求“一刀切”的教育理念,依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区别对待。顾及到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感受,因材施教,互动式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环境的变化和心理的逐步成熟,“好好学习,做个好学生”不只是一个美好的期望。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可以由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共同收集信息,并对学生作出相应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一次次、一步步、一天天的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鼓励式地描绘出其最终发展水平,将给学生以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总之,中学生厌学是普遍存在而且十分复杂的一种现象,涉及到家庭、学校及学生等方面。课堂上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与交流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教育班主任老师深入细致地探讨研究,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关注,更需要学生本人的自信自强与不懈努力。


赶紧回复一个吧,可以获得积分噢!
本贴共有0个回复,点击率38回到『厌学』
发表回复
也可按Ctrl+Enter提交!
回到顶部